【長照2.0的介紹: ABC服務據點角色功能】
講師: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 李依臻助理教授
台灣於今年四月台灣高齡人口突破14%,已經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不代表長期照顧需求一定增加或照顧會造成社會問題,其主要受到社會結構變遷,再搭配國家衛生醫療制度、生活水準及其他社會人文等因素的影響,然而快速增加的高齡化人口比例,有高度健康照護的需求,為影響我國長照的重要因素。
我國長照計劃自1998年來開始施行,於2016年正式啟動「長照2.0」十年計畫,除了長照1.0原先的對象繼續提供服務外,擴大納入50位以上失智症患者、55-64歲為失能平地原住民、49以下失能身心障礙者及65以上僅IADL失能之衰弱老人,由於時代的變化,醫療的進步,促使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同時也面臨更多的問題,更多需求者的出現,促使長照2.0的轉變和出現。此外,在服務項目上,彈性與擴大長照1.0的8項服務,創新與整合7項新服務,並提供2項銜接服務,以提供更佳良好且便利的照護。
在長照2.0的體系下,最重要的即是服務體系的建構與人力規劃,我國在考量資源與服務使用者範圍後,希冀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模式,其目的在於期望失能長者在住家車程30分鐘內的活動範圍,建構「結合醫療、介護、住宅、預防以及生活支援」等各項服務一體化的照顧體系,在其中的推動策略採用分級運作「培植A-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擴充B-複合型服務中心及廣設C-巷弄長照站」,其運作方式、服務內容及提供單位於下分述。
首先,期望失能長者在住家車程30分鐘內的活動範圍,建構「結合醫療、介護、住宅、預防以及生活支援」等各項服務一體化,而A級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係在建立在地化服務體系,整合和銜接B級與C級資源,依照該區域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之計畫連結資源和社區,如長照旗艦店或總店,主要由公立機關或公益法人執掌,並持續宣導和執行,例如:透過社區巡迴車與隨車照服員定期接送,串連ABC三級服務;接著,B級之複合型服務中心旨在提升社區服務量能,增加民眾獲得多元服務,如同專賣店一樣,根據不同社區的需求,創新服務項目,舉例而言,若該社區需要復健的長輩較多,但社區中其實缺乏復健的診所,亦或是對於長輩們較為不便利,那可以開辦社區復健的整合式照顧模式之長照服務,這對於長者更為友善,而此部分的服務提供者,除了公益為目的之法人團體外,福利機構、醫療機構或社會工作師事務所皆是提供者,這樣能更貼近群眾的需求;最後,C級之巷弄長照站,其實就像柑仔店,成為長者生活中的一部分,其旨在延伸強化社區初級預防功能,就近提供照顧服務與喘息服務,結合志工資源,譬如說,可以提供短時數的臨時照顧服務,甚至是共餐或送餐的服務,日常起居的一些輔助,此區塊的提供者除上述的單位,也可以由更多元的團隊來協助。
在這樣的運作體系下,預期達成良好的生活支援與預防,提供多元化、彈性化的服務。然而,人力的規劃是一重大的因素。我國的照顧服務員人力其實一直以來都十分缺乏,對於要推動此策略來說是十分不利的,那政府目前除了提供多管道的職業訓練課程外,其實十分鼓勵民眾投入此領域;而在原住民的部分,從族長作為著眼點,執行長照計畫,建構、強化,獎勵成立相關的照護組織,推動計畫,並完善環境,由族長出發,能更加瞭解地區的需求。
最後,除了從政府的角度去觀察,其實在個案中,不可忽視的是當事人的需求和想法,在這樣的長照2.0的規劃下,必須要從各方角度去觀察,了解問題點,才能達成更好的綜效。
#紫丁香婦女培力課程-後疫時代 助人亦自助
#長照2.0
#ABC服務據點角色功能
https://new.lilac.org.tw/2021/02/04/長照2-0 /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阿嬤家-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常設展介紹 #Gloria教育專員 專訪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展開前臺籍「慰安婦」調查工作以及進行對日求償行動。25年來,陪伴與照顧阿嬤們的身心,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在歷經12年的籌備與努力下...
婦女培力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後疫情階段的社會型態、產業樣貌及人際網絡的改變】
講師:台灣商業聯合總會 張平沼理事長
COVID-19疫情發展至今,日益嚴峻,各國領袖也紛紛染疫,例如:美國總統川普;再者,依據研究統計,世界各國染疫人數持續上升,反覆爆發,例如:美國、義大利、巴西等國家;然而,近日經各國醫療團隊的努力,疫苗已有初步發展,仍需要部份時間測試與量產,並且COVID-19的大爆發深深地改變我們人際網絡的交流方式。在後裔情階段,社會型態、產業樣貌及人際網絡將會有如何的轉變,以下概述分享。
在社會型態中,疫情至今對家庭生活之影響已慢慢浮現出問題,依據研究指出,家暴問題產生的比率提高,由於整體大環境的變化,經濟不景氣,就業市場緊縮,失業人數上升,造成人們壓力加劇,亦使家庭衝突增多,由於無法出門,在家的相處時間增加,摩擦增多,更易產生口角。此外,失業率的上升往往會產生很多的社會問題,尤其在經濟壓力上,家庭經濟入不敷出,失去經濟來源,日常生活有所困難,進而產生一連串的個人、家庭及社會問題,可以預想到社會產生較多的動盪,政府可以施行一些補助方案進行協助。
在產業面,COVID-19疫情對各行各業經營衝擊,產業的樣貌有所變化,尤其在觀光產業,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裁員甚至是倒閉之訊息,然從宏觀的上位概念去看,目前是世界經濟發展逐漸轉向「去全球化」,由於疫情促使供應鏈中斷,生產鏈被迫中止一段期間,亦或是短鏈盛行,不再有太長的供應鏈,以快速、簡化的產品為大宗,除此之外,「去實體化」也成為一大趨勢,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越來越擴張,為維護身體健康安全,開始採用遠距教學、遠距醫療、視訊會議等遠距交流的方式,像是世界各國有許多國家的學童自今無法上課或沒辦法到學校上課,必須採取居家隔離的手段來控制疫情和感染人數,遠距交流已成為主流。再者,「去官僚化」也是一大議題,各國為強調防疫效率,提升國家治理效率,同時,如同前述,經濟產業的轉變,不適應的個人或企業可能就被淘汰,產生去弱留強的效應。
那面對上述問題,可以採用以下的因應之道:
1.協助製造業全球佈局,台灣是以外銷為主導的產業體,其中以製造業為主軸,政府應積極輔助製造業的全球佈局
2.打造智慧強韌(Smart Resilient)產業
3.擁抱0接觸經濟、0距離創新
4.新興市場布局,虛擬世界結合
5.加速數位轉型: 5G、區塊鏈、邊緣計算
6.環境永續的經營
再者,探討疫情對人際網絡的衝擊,根據遠見雜誌的調查顯示,44.2%的人們有孤寂感,在疫情之後上升12%,上升比例頗高,另外,銀髮族成為疫情影響下的重大波及戶,其於安養機構由於政策和安全考量,子女無法與父母見面,受到拘束,對於長者的影響頗大,如同前述,線上的會議與教學增加,遠距工作與線上教學使用比率增高,同時,社群互動增加,例如:臉書、LINE,藉此在維護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達成社交需求。
最後,疫情之變化和所帶來的影響與個人息息相關,個人的因應之道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們可以強化自身健康保養,定期量體溫,勤洗手、多運動等強化免疫力,並且利用遠距的方式維持人際互動面向,滿足社交需求,可採用遠距工具、線上軟體、社會關懷網等等,然後強調自身心理建設,樂觀、正向思考、信仰、尋求支持是影響個人生活的重要因素,了解問題,善用因應之道,則在後疫情階段我們可以良好的面對轉變和挑戰。
#紫丁香婦女培力課程-後疫時代 助人亦自助
#後疫情階段的社會型態
https://new.lilac.org.tw/2021/02/04/後疫情階段/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
婦女培力 在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不是救世主】#卻有能力帶來改變
在遙遠偏鄉進行田野調查的日子,我們定點一處偏鄉,與當地社群深入互動、執行發展計畫。
我們深耕東非偏鄉,以布衛生棉縫紉進行婦女培力、以養雞農耕改善鄉村經濟、挖鑿水井、修建貨櫃教室。
有些偏鄉小農認為自己有一小塊農地,可以自給自足就夠了;也有些不滿於現況,希望追求大城市裡更好的生活。
實地拜訪東非、與偏鄉居民接觸後,更使我深入思考自己離開學校後想要經營什麼樣的人生。
因緣際會踏上非洲大陸、深入偏鄉,我想更理解這些被視為貧窮的人,與他們並肩前行、學習他們的語言與世界觀。https://bit.ly/3ofE82S
婦女培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阿嬤家-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常設展介紹 #Gloria教育專員 專訪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展開前臺籍「慰安婦」調查工作以及進行對日求償行動。25年來,陪伴與照顧阿嬤們的身心,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在歷經12年的籌備與努力下,於2016年3月8日揭牌,12月10日正式成立「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煉後的生命故事。是臺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集結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婦女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
「阿嬤家」記憶歷史,持續關注當代女性人權,並期許超越生命創傷、激發前行力量、讓歷史傷痕成為和平基石,以實現尊重、平權、無暴力的未來。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開始協助台籍「慰安婦」的對日求償行動,設立申訴電話,進行調查、認證工作。長期提供前台籍「慰安婦」倖存者生活照顧與個案服務,並多次透過國際行動,聯合南韓、菲律賓等國的支持團體與倖存者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更在1999年陪同9名阿嬤前往日本,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為台籍「慰安婦」爭取正義和公道,可惜2005年日本高等法院宣判,三審敗訴定讞。
雖然有許多的挫折,但我們從沒放棄,不斷透過多元的方式,讓阿嬤的故事能被看見:辦理展覽、出版書籍、街頭行動、辦理研討會、進入校園推廣教育宣導、與國際「慰安婦」支援團體交流、發行電影(阿媽的秘密、蘆葦之歌)…,不放棄任何為阿嬤出聲的機會!
「慰安婦」阿嬤們,是台灣女權運動的先驅者!這群與生命賽跑、在時光中逐漸淍零的阿嬤們,她們將憤怒化為堅毅,將傷痛化作溫柔,互相扶持走過漫漫長路,在最後的生命中,以愛之名,原諒自己、欣賞自己、並勇於作夢,與生命和好,成為照亮別人的發光體,她們勇於站出來,為自己及姊妹們發聲,展現了在性別暴力運動史上難得一見的被害人為自己倡議的能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qcyVkbuLZ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Qv3efEAjI4SSYXPwljShN2aQy2Q)
婦女培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阿嬤家-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建館介紹 #康淑華館長專訪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展開前臺籍「慰安婦」調查工作以及進行對日求償行動。25年來,陪伴與照顧阿嬤們的身心,保存了5,042件「慰安婦」的相關影音、書籍,以及730件文物。在歷經12年的籌備與努力下,於2016年3月8日揭牌,12月10日正式成立「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收錄了臺灣59位「慰安婦」阿嬤們經過苦難淬煉後的生命故事。是臺灣首座以「慰安婦」人權運動為基礎,集結當代女性人權議題展示及婦女培力的多功能社會教育基地。
「阿嬤家」記憶歷史,持續關注當代女性人權,並期許超越生命創傷、激發前行力量、讓歷史傷痕成為和平基石,以實現尊重、平權、無暴力的未來。
婦女救援基金會自1992年起開始協助台籍「慰安婦」的對日求償行動,設立申訴電話,進行調查、認證工作。長期提供前台籍「慰安婦」倖存者生活照顧與個案服務,並多次透過國際行動,聯合南韓、菲律賓等國的支持團體與倖存者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賠償,更在1999年陪同9名阿嬤前往日本,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為台籍「慰安婦」爭取正義和公道,可惜2005年日本高等法院宣判,三審敗訴定讞。
雖然有許多的挫折,但我們從沒放棄,不斷透過多元的方式,讓阿嬤的故事能被看見:辦理展覽、出版書籍、街頭行動、辦理研討會、進入校園推廣教育宣導、與國際「慰安婦」支援團體交流、發行電影(阿媽的秘密、蘆葦之歌)…,不放棄任何為阿嬤出聲的機會!
「慰安婦」阿嬤們,是台灣女權運動的先驅者!這群與生命賽跑、在時光中逐漸淍零的阿嬤們,她們將憤怒化為堅毅,將傷痛化作溫柔,互相扶持走過漫漫長路,在最後的生命中,以愛之名,原諒自己、欣賞自己、並勇於作夢,與生命和好,成為照亮別人的發光體,她們勇於站出來,為自己及姊妹們發聲,展現了在性別暴力運動史上難得一見的被害人為自己倡議的能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q8LXuH96k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g4h1_dKVh7FNKOIpTfZS3PEQz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