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廣告能不能改變、增強觀眾的認知、態度,甚至促進行為,如購買下單,可以拿來衡量一則廣告的效果好不好?選舉廣告或總統大選議題的攻防,能否讓選民買單?進而在投票日當天出門投票,獲得勝選,也是未來衡量整體選戰策略、議題選擇的指標。
台灣大選剩下一個多月,先前,我在廣播節目當中分析藍綠陣營選舉策略,依然如過去傳統選戰一樣,重點放在「如何貶抑對手來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取得民調數字上風」這當中「網路聲量」、「風向」甚至「1450」都扮演了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你有那麼恨他/她嗎?」
「涵化研究」告訴我們,電視所產製的「媒介真實」對社會大眾有潛移默化的功能,觀眾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描述,和電視當中所建構的社會相近。經常使用網路論壇 PTT 、 Dcard 或FB、Twitter等社群媒體平潭,我們不難去感知上頭的「風向」,你可以從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去判斷,大家對於某個政治人物、某項政策的好惡程度。
「你其實沒那麼討厭他/她!」
但是經常浸泡在仇恨言論當中的人,除了增強了原本他對某些人事物的厭惡程度,同時也讓他對「語言暴力」、「網路霸凌」這些事開始麻木。我們看了很多粉絲專頁,使用幽默詼諧的方式來貶抑某些政治人物,這讓我們很難去「同情」被害者,其實檯面上出來競選的人都是「被害人」。
我們來做個實驗,我現在提出幾個形容詞,「無能」、「無腦」、「說謊」,現在你腦中浮現出來的那個總統候選人是誰?你不需要告訴我答案,但是在攻擊抹黑的選戰中,各陣營要加強對手與這些形容詞的連結,設法讓自己跟正面的標籤間放上等號,如「繁榮」、「進步」、「自由」、「安全」等。
回到剛剛那些負面形容詞,試著用《全面啟動》裏頭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告訴我們的方法,設法去回想「我們怎麼抵達這裡?」,去判斷這是被建構的夢還是現實?你什麼時候開始討厭一個人?是透過別人的嘴?那些 FB 的留言?電視新聞?還是你站在那個人的面前,被他賞了一個辣辣的耳光?
「我們成了霸凌者的共犯」
我想起了以前班上被霸凌的那個女孩,她其實沒有那麼討厭,甚至我不曾用心跟她相處過,她長相不起眼、學業成績也不突出,只是因為班上的女流氓,覺得她身上的制服經常沒洗乾淨,髒髒的,而且欺負她的時候,她會歇斯底里地大叫,她們覺得很有趣、很好玩,同學會跟著一起藏她的課本,把她的東西丟進垃圾桶,甚至往她的頭髮倒膠水。
過程中他們會用嘲弄的言詞,「蕭查某,我來幫妳做造型」旁觀的不僅班上的學生,有時隔壁班的也會來「觀戰」,除了女孩的吼叫哀號外,就是同學的笑聲。我覺得很難過,因為當時我們並沒有勇氣挺身而出阻止這一切。
事過境遷, 20 幾年過去,我跟那位女孩又加上了臉書,其實我對她的名字和臉孔一直很有印象,但我忘記了她有沒有笑過?這事情對我的影響,讓我對「霸凌」相當反感,更不想要再次成為冷漠旁觀的「共犯」。
我滿多朋友並不熱衷政治,甚至提到一些政治人物時,都說「對他/她沒有特別的感覺耶。」他們也不因大家都在罵或是都在捧某些人而「跟風」,反而是很認真的去討論,他們提出來的那些政策很有感,或認為那些人擔任立委或總統,可以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只是點個讚?」
Twitter 執行長 Jack Dorsey 曾經提及他很討厭推特的「心型按鈕」設計,這個類似臉書「點讚」的功能,雖然目前臉書的點讚多了「感覺」,你不只有「正面、肯定」的選項,你還可以「憤怒」、「驚訝」但這仍不完全,在仇恨言論之下,這些「點讚」都可能助長原本的惡意。如果要移除「點讚功能」,那是很消極的做法。現在 FB 上很多政治廣告,已經明確指出「出資者」,讀者會知道,那些訊息是「買的」,並告知大家「由誰出錢」來讓你看到。另外,如果散布仇恨言論,臉書也會將發布者的個資移送給當地司法機構。
說來很可悲,現在有很多人是受雇來點讚、留言,在網路上面帶風向,但「網軍」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職業」,則因網路輿論能夠有效的影響部分人的認知、態度、行為,這對於政治人物、公關公司都是有利可圖的。網軍按讚是有錢拿的,但被操弄的民眾們,看熱鬧的鄉民,點下「讚」那一刻也變成了「共犯」。
#仇恨言論 #Facebook #Twitter #台灣 #2020總統大選 #立法委員 #網路霸凌 #假消息 #涵化 #媒介真實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5 黃淑蓮 -------------------- 藝術家簡介 -------------------- 出身於馬來西亞,現居台北。 創作上以實驗錄像,實驗聲音和行為藝術為創作媒介。觀察和感受生命並將日記和記憶轉化成影像與聲音。 ...
「媒介真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塔羅的奇幻旅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續) - 看板media-chao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創新傳播與數據智慧實驗室- #媒介真實性#政治發言#川普#柯p ... 的評價
- 關於媒介真實 在 飄移,空間感」專題】凌天〈虛擬建築,真實媒介〉 - YouTube 的評價
媒介真實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是早已知道,看到真實資料仍然心中一沈~😶
新聞公正、言論自由是台灣最重要的民主價值,各位觀眾心中要有一把尺!
《轉貼學姐 #黃兆徽 臉書》
#打擊假新聞 #媒介真實不真實 #慎選新聞台
媒介真實 在 塔羅的奇幻旅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塔羅的奇幻旅程暑期工作坊出爐了!這是限額10人的年度限定班。
《遇見未知的自己》不是占卜師的培訓課、也不是增進解牌技巧的課程,這是由塔羅牌為媒介,真實面對自己的一場冒險旅程。歡迎所有喜歡塔羅牌,並且對認識自己、探索生命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分享與討論。
-----------------------------------------------------------------------------
遇見未知的自己
塔羅的奇幻旅程暑期工作坊
很多人認識的塔羅牌是占卜工具,幫助我們預測未來事件的發展及結果。但塔羅牌也是重要的自我認識的媒介,在學習占卜與解牌的過程,透過問題的設計,可以幫助自己及他人進行更為深入的自我探索、編織生命故事,從故事中尋找生命更多的意義與價值。
《遇見未知的自己》不是占卜師的培訓課、也不是增進解牌技巧的課程,這是由塔羅牌為媒介,真實面對自己的一場冒險旅程。歡迎所有喜歡塔羅牌,並且對認識自己、探索生命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分享與討論。
講師介紹:
王乙甯
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
研究主題:塔羅占卜文本的敘述形構及詮釋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學分班
邏輯諮商初級認證
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教育推廣主任
專長:塔羅教學結合宗教象徵、神秘學、心理學、敘述學、詮釋學、生命教育等
開課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新中和社大、大學推廣中心等。
課程內容:詳細內容請觀看網上資訊
上課日期:7/23(星期六)、7/30(星期六)
上課時間:13:30~17:30
招生人數:10人
招生對象:有偉特塔羅牌基礎
上課地點: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65號4樓之1(大安捷運站4號出口)
上課時數:8小時
課程費用:2000元(包括教材費)
報名時間:即日起~7/20日
報名方式:線上報名
聯絡方式:有關課程問題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備 註:
(1) 線上填寫報名表後,繳費前請先來信確認是否額滿,如沒有確認暨匯款,退款時
會扣除匯款手續費。開課前10日取消可全額退費,10日以內退半額。(退款會扣除匯款手續費)
(2) 學員上課前需自備「偉特塔羅牌」。
(3) 匯款帳號:玉山銀行 雙和分行0129968011676(戶名王乙甯)
匯款後請email帳號後五碼,對帳完成後會寄發報名完成確認信。
媒介真實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5 黃淑蓮
--------------------
藝術家簡介
--------------------
出身於馬來西亞,現居台北。
創作上以實驗錄像,實驗聲音和行為藝術為創作媒介。觀察和感受生命並將日記和記憶轉化成影像與聲音。
--------------------
作品介紹
--------------------
情緒很不穩定時,所產生的視覺和聽覺,已無法準確判斷認知正確的資訊。對白以喃喃自語的方式提出問句與答句和對外界的提問句。自問自答you know? Yah I know下,個人或是兩人對話下問與答也同樣成立。是否真的是知道或同感深受? 你看和聽到的是否一切真實?是遐想或幻覺幻聽?一切來自實與虛的認知並讓自己處在情緒裡。透過這些視覺影像和對白產出對外界的訴求和認知自身的情緒感受。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媒介真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附神:我那借身給神明的父親」介紹
訪問作者:林徹俐
內容簡介
神附於乩身的父,與女兒的溫柔對話
在煙霧縹緲中,有東西進入他的身體,他成了另一個自己──神。
神在時,父親不在……
曾有一說,父親是女兒通往世界的媒介,倘若父親同時是神在人間的媒介呢?
自小,她便知道父親是替神行事的使者,在自家客廳裡,她目睹神透過父親身體,處理人世間疑難雜症,種種與人有關的困擾。
原本,熟悉且固定面孔來此,隨著口耳相傳,陌生人進駐,闖入私密生活空間。陌生人帶來更多陌生人群,神到時,問事者必到,神不來的日子,家則回歸寧靜。
關於神,她說:
沒有見過神,不知道祂是否在那神像軀殼裡,還是如父親所說雲遊四海,而作為神之乩身也只是替代,父親把身體借給神,在某些時間裡自身主權喪失,成為一具載體。──〈神驅〉
對於有所求的人,她認為:
新的求神隊伍裡職業身分混雜,觀察一段時間,便能知曉有人生活不缺但真心信仰,也有人因發覺自我的不足與缺漏,需要天上的神,加上地上的神一併付出神力。──〈借問眾神明〉
面對父親,她態度是:
為了剪斷命運或父親性格裡那條環帶,我努力讓自己聽得他人言語中真實與虛假,我決定成為第一個絕對相信父親,且對他絕對誠實的人。──〈入乩之前:相信〉
神究竟在不在?這是她長久以來的疑惑。
善男信女目睹父親敞開軀體接納神,證明了神在,卻也因其額外所求,神力抵不過人性的貪求。
這是一本描繪父親與神之書,也是女兒給父親的一場獨有的演唱會。
透過文字,是為了感受不被了解的父親,也是為了自己。
信仰虔誠的父親卸下神的光圈後,也如凡人,有自己的忙碌和煩惱,如莫比斯環般,在信任與被背叛中迴旋往復。努力讓自己聽懂他人語言中虛假與真實的女兒,試圖讓自己成為父親背後剛強的屏障。
懂命理的人都知道,人的命運不能被說破,否則將起變化。從不信到成為神使,從質疑到相信,一生有如濃密森林般的父親,正式開啟⋯⋯
・隨書附贈「福符」書卡(3*10公分)一張。神明開出的符多種,如最常見的淨符,為清除穢氣之符。而「福符」,則有帶來好運,增加運氣、貴人之意。
・封面設計理念:
即便替神行事的使者,神不來的日子仍是一位父親。雖然父親職業特殊,但家家那本難念的經依然難念。本書藉由父親的特殊職業,來對比家庭遇到的那些平凡不過的日常中,親戚之間與家庭關係的緊張。
畫面中煙霧裊繞圍繞著父親「工作中」七星步伐的身影作為引子、俱儀式配色的金色、紅色配色點綴,但又浮誇太過宗教的形式感,給人一種父親工作時手足胼胝的形象。封面使用大亞進口美術紙張五色印刷,並以燙金方式象徵香灰噴出的光芒。——海流設計
作者簡介:林徹俐
生於台南靠海小鎮灣裡,寫字的白羊座女子,從1999年開始喜歡五月天。
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畢,現就讀於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班。
在各端奔忙的日子裡,希望能將生活所感都化為文字,期望自己能成為不斷書寫的人,在遙遠未知的未來繼續寫著。
作品曾榮獲府城文學、紫荊文學獎、懷恩文學獎、打狗鳳邑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國藝會補助等。
出版社粉絲頁: 印刻文學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媒介真實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繼上次的「#厭世作為一種態度」為自我療癒的一集後,今天,應該算是自我揭露與剖析的一集(羞恥 +
邊錄邊發抖),再次送給我們這些每天都有重重的打擊與滿滿的愧疚感的魯蛇。在「厭世」的討論中我們談到,厭世其實是一種「處世」,可以用自嘲來抵抗全世界的不公平。那這次我們就,再次追根究底,除了詩意的反諷主義外,到底我們的心靈怎麼了?為何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對?又該如何修身自持呢?
.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心理學領域專家,更非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粉絲,但本集透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從內心真實的人性面,一步步面對自己的「自卑」與「脆弱」,坦承「比較」帶來的「煩惱」。阿德勒的一句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深深地打擊、打動、打中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自己。而他提出的共融感(Gemeinschaftsgefuhl),與其衍伸出來的社會公平的理想,也讓我深思良久。所以,今天我們透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的概念,剖析自我,並思考在社群媒體的情感轉向下,個人情感如何被媒介化,又該如何貞定自我、安身立命。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就爛,我每天都爛到爆
▶ 你是哪一種冒牌者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幸與不幸:兩種過度的自卑情結
▶ 自卑做為人生的動力
▶ 社群媒體中的自我與扭曲之鏡
▶ 我就魯啊,甚麼是成功
▶ 脆弱就是勇氣
▶ 滿滿的一碗雞湯喝到飽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lqfv8882zv0876q2j30cnh?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__8VGQ_ZC7lYCinyDv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zGaAufMlfHyY6sUXXMaZR?si=gH9uDnNxSVukMRWWwQCpgA&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2-%E6%80%8E%E9%BA%BC%E8%BE%A6-%E6%88%91%E8%A6%BA%E5%BE%97%E6%88%91%E4%B8%8D%E9%85%8D-%E6%88%91%E5%B0%B1%E7%88%9B%E5%95%8A-%E5%85%B6%E5%AF%A6%E6%88%91%E5%80%91%E9%83%BD%E8%87%AA%E5%8D%91-%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4055714
.
📲#FB 論述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21673008020317&id=208541192666847
媒介真實 在 創新傳播與數據智慧實驗室- #媒介真實性#政治發言#川普#柯p ... 的推薦與評價
『 #媒介真實性(mediated authenticity)。雖然這個詞彙看似有些深奧,但是概念很簡單。就是人們喜歡從媒體報導上,看到傳達真實面貌的政治人物。 ... <看更多>
媒介真實 在 飄移,空間感」專題】凌天〈虛擬建築,真實媒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數位藝術網導讀—「身體,飄移,空間感」專題】本次導讀影片邀請到學者——同時也是本網「空間摹形」專欄作者——凌天,導讀由兩位學者海爾斯(N. ... <看更多>
媒介真實 在 媒介真實與社會真實(續) - 看板media-chao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語言符號和意識形態構連,文本與政經網羅/組織運作的再思考
John Fiske指出,知覺包括製造系譜軸和比鄰軸項程序;人們透過語言中介(mediation
)作用經驗事實,隨著文化背景而有所改變,進而賦予不同的意義,因此,對於真實的論
述是一種社會建構的工作。換言之,新聞的處理,即是一種對於「事實」的選擇、安排、
解釋等「意義化」的過程,並非被動地「反應」事實,而是「主動」建構世界的實踐。
進一步從符號學的觀點來看,每個文本都是社會生產關係的綜合表現。一個新聞事件
必須先轉變為不同的敘事結構,才能被一般人閱讀或觀賞,而不同的文化形式也有其特殊
的表意過程,運用不同的符號體系(a range of codes and subcodes),傳達它們的訊息
。是故,媒介成品就是符號化的訊息、關於社會本質的訊息、關於媒介組織之間生產關係
的本質、以及媒介本身、其他組織和社會過程之關係本質。
文化研究學者Hall提出意識型態的構連(ideological articulation),強調媒體是統治
體系及社會權力團體爭取意義解釋權的「意識形態戰場」(field of ideological
struggle),由於統治者擁有優勢的社會經濟權力和文化社會資源,因此,媒介往往傾向
構連有利於優勢權力結構的價值體系,而產生優勢權力結構(黨國思想、父系霸權、科技
理性、消費主義、種族歧視、殖民依附、資本邏輯、中產階級)再生產的社會效果;再者
一般政經社會的新聞來源,常為既得利益的社會菁英或與記者社經地位相仿者,新聞的解
釋往往受到「新聞來源」的構連框架(對於相對弱勢階級活動報導瑣碎化trivialization
、極端化polarization、強調內部分歧internal dissention、邊緣化marginalization、
消失化annihilation、貶抑運動影響力disparagement of the movement effectiveness,
Gitlin,1980)。職是,以上因素再再構成媒體工作者在表面「自主」構連意義後的「非
意識」(unconscious)結構框架,「相對自主」,其來有自。
綜觀所述,「媒介真實」實乃「社會真實」之「再現」(decontextualizing-
recontextualizin),Tuchman所言:「影像乃真實的製碼encoding而非紀錄recoding」
,深韙其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03.196
※ 編輯: peddler 來自: 218.168.103.196 (09/16 03: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