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背後的熱思考》,啾啾鞋,商周出版 #每天閒聊一本書
雖然作者是百萬訂閱的知名 YOUTUBER
內容卻不是粉絲取向,反而相當紮實,認真地探討
如何學習、知識管理、媒體識讀、資訊焦慮......等大問題
書名刻意地挑選啾啾鞋廣為人知的設定冷知識對仗熱思考
但是我覺得副書名啾啾鞋教你幫大腦開外掛的30個法則更直觀些
從敘述的口吻以及解答問題的深淺程度
能感受到目標讀者應該預設為年輕學生,好讀易懂
全書結構上列了三十個問題,也不需要整本讀完
當成一本常見疑難的 Q&A 指引,直接挑自己好奇的問題
比如說:「如何問出別人問不出的問題?」
「怎麼知道自己學會了?」
「怎麼讓自己的表達更有趣?」
回答不虛浮空泛,往往會明確指出引自哪篇論文或實驗數據
對問題的解釋與思考,也寫出觀點出自哪一本書
以及可以接續到另外哪一本書,互相連貫。
對於問題的回答與解釋,更是呼應了書中作者自己摸索出的經驗
一個有價值,精確的好問題,往往是答案與回答者個人經驗密切相關。
從個人的好奇心出發,將看起來困難龐大無從著力的大哉問,每一篇皆富有吸引人的開場導引段落,細切成子問題再帶自己的經驗與觀點解釋,這種寫作文章的模式,真的是相當啾啾鞋。
最讓我佩服的一點在於文章中的 TIPS 毫不藏私
開場如何引起興趣、笑點的安排設計以及抽象的個人風格規劃發想
皆有詳盡步驟的說明,讓人也想親自試試的高實用性。
一點小小的遺憾,我覺得段落中插入QRCODE,有些妨礙閱讀的流暢性,如果電子書中,點擊QRCODE的圖可以直接展開影片連結的話就更好了~
--
by 餵鹿吃書
書封圖取自書介頁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武敬凱Jing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其實很少討厭或喜歡一個公眾人物, 因為要真正認識一個人, 光靠網路、新聞上的片面資訊, 真的太難了。 對我們影片行銷人而言, 任何人物、事件都可以經過包裝。 你可能討厭他做的某一件事、講的某一句話, 但你要清楚, 斷章取義,要透過影片實現, 對有心人來說,是件極其容易的事。 這或許是母...
媒體識讀 步驟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小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
以一位小學生家長來看,蔡校長的素養教育非常適合,在課餘時間的利用、學校課程結合兩方面來說,小學階段的確非常值得投入如此深入又具意義的心思經營教育。
很開心蔡校長當天介紹的方式,在我們家的日常、旅行時,皆能有所呼應,我們也非常努力將這樣的養分注入孩子的教育養分。
#以中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
以一位國中家長來看,素養教育就讓我比較傷腦筋。我任職的國中位處精華區段,升學導向一直是學校的目標,但與其他明星學校相較,學校對於課程的開放性、活潑性已有不少變革。
但以家庭的教育方式,還是可以努力以零星的機會教育,讓他進行素養教育,他昨天自己使用網路,查詢雞精的製作方式、了解米血糕的製作過程,還能簡單地下一個結論。
雖然無法以蔡校長所介紹的四步驟,做較完整的課程設計,讓他可以更完整地輸出所認知的事物,但以讓時間被擠壓的台北國中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生活機會火花。
#以國中教師的角度來看
學校人才輩出,如此精彩的課程,讓優秀的學生跳脫課本框架,看見不一樣的世界,但也如同課堂上所說,就讀公立國中的家長,多落入階級延續思維,導致我們這些走在教育前端的教師,也有非常多的無奈。
另外,我們數學科也嘗試將素養題目引入段考考測驗中,但現在的孩子閱讀能力差,這樣的考題會讓全班的平均分數至少掉十分,家長的焦慮會透過各種方式傳達給老師,老師在這樣的壓力下,也只能減少以上的測驗方式,減低家長的焦慮。
當然在,課堂上增加素養教育的刺激也是一個方式,有教學,成績必定有所進步,這也是我們知道的事實,但是素養教育的時間,勢必剝奪數學計算訓練的時間,當他好不容易理解題目,卻又算錯時,那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我們也順道導引孩子刻畫更深刻的思考軌跡。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親手做出,拉近你與孩子距離的學習單。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與收穫。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 小孩不識字也能照樣學習知識
✔ 弄懂大家口中說的 108 課綱
✔ 陪著孩子走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 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
✔ 創造出更多美好的回憶和共通的話題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親手做出,拉近你與孩子距離的學習單。
媒體識讀 步驟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帶著孩子讀紐約時報,一個小六、一個小二,我想就實驗看看,結果比預期好。』
我發現這則的英文,比之前我分享的新疆報導甚至更簡單,簡單到你會感受到,紐約時報為了擴大其世界訂閱讀者群,特別調低英文難度,以簡潔且常見的字彙撰寫,並不舞文弄墨。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How China turned a city into a prison / The New York Times
以下分享我的方法,以及孩子的理解成果。
▌教學步驟
▪跟孩子說,要來認識 737 Max 8 為何墜機。兩個都有興趣,於是小六女兒跟小二兒子都來到電腦前。
▪每一段文字出現時,我請女兒讀一次英文,在讀不順的時候,補充幾個他們不懂的單字,做點說明。然後請小六女兒,用中文講解給小二的兒子聽。
▪兩個都確定懂了,才換下一頁。整個講完約 20 分鐘,其實蠻快的。
▪跟他們說,作業是用自己的 iPad 開網頁,並錄影解說,上傳 YouTube。
▌學習成果
對小六女兒來說,難度算是剛好,錄影一次就 okay 了。我想對國中生來說應該更沒問題。
小二的兒子在理解上沒問題,只是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牽涉到整合跟組織,就比較辛苦。他自己說,錄了大概五六次,才認為夠好。
影片中,兒子常常說「我覺得你們可能不懂我在說什麼」,但其實我覺得不錯了。兩個孩子第一次自己閱讀國際新聞並講解,就能有這樣的程度,算是還行。日後多多練習,應該會繼續進步。
兩個在給我 check 影片結果時,我都覺得第一次這樣已經很棒,也都給他們應得的建議和鼓勵!
總之,紐約時報的多媒體報導,如果發現有英文難度低的,可以帶著中小學生一起閱讀,算是將英文閱讀、翻譯、解說、國際時事結合在一起的素養訓練,可行性已確認。
女兒的,建議 2 倍速
https://youtu.be/wi-OvQRSZeU
兒子的,建議 1.5 倍速
https://youtu.be/Qo_TTysHD8Y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7/25(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媒體識讀 步驟 在 武敬凱Jing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其實很少討厭或喜歡一個公眾人物,
因為要真正認識一個人,
光靠網路、新聞上的片面資訊,
真的太難了。
對我們影片行銷人而言,
任何人物、事件都可以經過包裝。
你可能討厭他做的某一件事、講的某一句話,
但你要清楚,
斷章取義,要透過影片實現,
對有心人來說,是件極其容易的事。
這或許是母校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
教會我最重要的技能,「媒體識讀」。
在僅有資料裡,做保守的評判,
而不是僅僅看見一個你欣賞或不欣賞的黑影,
就舉槍開火,或雙膝跪拜。
人的膝蓋,難道這麼不值錢?
江孟芝 或許是一個例子,
Seafood 或許也是一個例子,
在政治人物裡,究竟又有多少例子呢?
下次看到有「人」一直講話的那種影片,
聽我的,記得先打上一個問號,
因為他正在試圖用音樂、腳本、故事洗腦你。
PS,有幾位政治人物拿錢找我協助過,
但很抱歉,攸關國家大事的案子,
我很看人品做事,聊過之後不合的,
沒品的就通通走開感恩。
-
Credit.
演員Model / 陳思妤 (Sihyu Chen)
導演Director / 武敬凱 Jing Wu
攝影Camera Operator / 武敬凱 Jing Wu
配音Narrator / 武敬凱 Jing Wu
剪輯Editor / 武敬凱 Jing Wu
燈光Gaffer / 武敬凱 Jing Wu
_____
武敬凱Jing Wu
FB|https://www.fb.com/WuJingMusic
IG|wuchingkai
【Final Cut Pro 線上課程】
▥▩►https://hahow.in/cr/jingwu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