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本來期待公婆的來訪,讓祖孫們多相處一點,但因為北與南荷蘭Covid-19的疫情已經變成紅色警戒區,德國關上了荷蘭入德的邊境,除非先隔離。
隨著疫情的「生活化」,有些人鬆懈了下來,有些人改變了衛生習慣,至少在我們這一區,口罩成為外出必備品,各店面入口皆提供消毒酒精。
Ra很生氣荷蘭「佛系中的佛系」防疫,Omi在視訊中說,如果再一次封城禁足,獨居的她實在會受不了。可能很少人提到荷蘭Covid-19的狀況,上一週新增案例高達13500人,養老院因Covid-19過世的老人,比盧森堡、芬蘭、日本三國因Covid-19過世的老人加在一起還多。現在歸咎原因,竟然是對在養老院工作者的檢測不夠審慎與充足,年輕員工在外染疫,然後帶進養老院。
爺爺奶奶、Ra的家鄉,變成了最遙遠的鄰國,更別說地球另一側的台灣了。
_
來記錄一下Jivan兩個小語錄,我每天都像在修行:
1. Jivan這陣子動作變得很慢,也不是做得很慢,是他老是走神,做一做就開始發呆,或晃到別的事情上,放學回家脫鞋、掛外套、放便當盒等等動作會搞到我要發飆。
有天我叫來洗澡,又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我說:「寶貝,拜託你,你有什麼事會做得很快啊?」他理直氣壯立馬回:「有啊!洗手!」
尬的⋯⋯這節骨眼,「洗手」是唯一不能快(隨便)的啊!瞬間理智線斷。
2. 那天去買日用品,我看到一個很喜歡的盤子,實在很心動。我跟Jivan說:「寶貝,我好想買喔!」「那就買啊!」他說。我接著說:「可是有點貴啊,爸爸可能會覺得亂花錢了⋯⋯」Jivan神回:「那妳就偷偷買啊!」
痾,雖然是很站在我這邊啦,但這「偷偷」是哪裡來的,我沒有教我沒有教我沒有教啊⋯⋯
至於喜感妹Mira,來到了terrible 2的階段,十句話中的「不」大概就佔了八次,還是德文版的。我都快變成哀家了。
最近她被我管教不如意的時候,會自己跑進房間關門,痛哭失聲,好了再自己出來;如果是自己跌倒想要我抱抱,也會自己跑來放聲哭一下,發洩完了就說:「好了,妹妹哭好了」,接著又跑掉繼續玩。這樣挺好的,能屈能伸,適度地自我調節情緒機制,同時也不忘做一個盡情撒嬌的孩子。
_
氣溫一下子掉到個位數字,週五Mira半夜爬過來我身邊,呼吸急促,「媽媽媽媽」頻頻地喊,我的直覺就是這女孩發燒了,40.5度,很擔心她中耳骨膜炎復發,啊要開始備戰寒冷了。
今天,就用一杯咖啡,祝自己教師節快樂了。儘管從教學一線退下,但身為母親,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蒙特梭利教材DIY
#媽媽居家防疫幼稚園_Asensoryplayaday
#Jivan4Y9M_Mira1Y11M
「媽媽居家防疫幼稚園_asensoryplayaday」的推薦目錄:
媽媽居家防疫幼稚園_asensoryplayaday 在 Jivan小天涯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離開了你的羽翼_孩子是什麼模樣
Jivan在舊幼稚園有個好朋友L,那時每天放學我問他今天跟誰玩,他總是回答L。我從來都沒見過L,更別提他說德文的父母,那時到了下課時間去接孩子,從我進幼稚園再出來,這之間幾乎是完全沒和孩子以外的人說一句話。
但離開舊幼稚園前,我們寫了一張聯絡資訊,請老師轉交給L,如果願意的話,這兩個天天都玩在一起的好朋友,可以延續友誼。新學期開學後,沒想到L的父母竟然真的傳訊息來了!說L很想念Jivan,很感謝我們留下了聯絡方式。
我們約了這週某個傍晚去公園玩。是我來德國後,第一次和孩子同學的家長有交集,同齡的兩個男孩,許久未見都有點含蓄,但不一會兒就開著玩具車跟前跟後,Jivan和L玩時說得一口流利的德文,也讓我們驚豔,才去了幼稚園四個月啊!
有一種方式認識自己的孩子,是繞一圈,看看他和同儕如何相處,也觀察他選擇的玩伴。
L的媽媽很有氣質,是醫療服務專線的主管,她這才告訴我們,L已經去了幼稚園兩年,沒有一天不哭,直到Jivan加入,L變得喜歡去學校,兩人慢慢結為好兄弟。據她的形容,L和Jivan在班上兩人會互相cover,有人搶L玩具或欺負他,Jivan會為他挺身而出,反之亦然,對本來沒有歸屬感的兩人(一個拒絕上學,一個全新環境),生出了患難與共、好玩同享的感情。
即將升到大年齡的班級時,L說:「Jivan去,我才要去。」當時Jivan還沒候補上現在的大學附幼,Jivan的確也會一同升班。不過現在,L媽媽說,舊幼稚園沒有Jivan後,L每天又哭著不要上學了。
聽到這些,既感到欣慰,又對Jivan刮目相看。這是從別人孩子口中轉述的故事,真實也真誠。Jivan不知道自己出現後發生在L身上的變化,透過L母親的敘述,我這才更認識自己的兒子一點。我沒想到,人生地不熟的Jivan會這麼有韌性,在父母羽翼保護不了的地方,儘管語言、文化都不熟悉,但年幼的他已經擁有夠給予他人力量的魔力。
我和Ra常會彼此懺悔,老是說我們對兒子太嚴了,不要對Jivan太兇了。做父母的,相信難免都會擔心孩子有什麼不足,耳提面命孩子的言行舉止,要合乎規範、不要讓人反感,以致於一不小心,就「放大」了缺陷,說出口的總是在叨念孩子哪裡要改進。出發點都是關愛,傳遞給孩子的卻不一定是愛的感受。
這是我從Jivan上學以來,第一次聽到其他孩子的父母如何描述自己的兒子。把這個「第一次」記錄下來,一方面警惕自己,記住感動;一方面也讓長大後的Jivan知道,無論未來去到哪裡闖蕩,他都能持續這份四歲的勇敢與溫暖。
#媽媽居家防疫幼稚園新模式_Asensoryplayaday
#Jivan4y8m_Mira1y11m
_
不多說演藝圈震驚又難過的消息了。很謝謝他的直率與陽光,曾給予我的青春無限歡笑。人生有很多事說不準,只能在我們還可控的範圍內好好盡力,日子,每一步都要穩穩扎實地踏,有愛,千萬別吝嗇說出口。
#隔空抱抱在這個小天地陪伴我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