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英年早逝的曹操長子
終於我把年初票選的三國人物文章誕生出來了,這次我想聊聊曹操可能的接班人,曹昂。
曹昂,字子脩,是曹操的庶長子,其生母為曹操的側室─劉夫人。由於劉夫人在產子後,因調養不順而病故,曹昂之後由曹操當時的正室─丁夫人撫養成人。
曹昂早年事蹟非常少,史冊可考的,只有他二十歲時被推舉為孝廉。
所謂「孝廉」,是漢朝選拔人才的察舉制中的最主要科目,當時會每年要求地方列出孝者、廉者各一人,而各地孝廉之後會到中央接受考察,若是表現良好,就有機會成為政府官員。
但是到了東漢時代,孝廉制度已經喪失原有的選拔功能,以至於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嘲諷名句。另外,曹操自己年輕時也被舉薦為孝廉,另外同為漢末群雄之一的韓遂也是孝廉,但這兩人,一個是有名的問題青年,另一個則成為大漢反賊,所以也就不難推敲,原先講求德行的孝廉制度到底變得有多不可靠了。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出征張繡。由於張繡很快表示願意歸降,這次軍事行動一開始被定調為接收,曹操因此在出征時還攜家帶眷,這裡面除了長子曹昂,甚至還有年僅10歲的曹丕,可見當時曹操心中是多麼的輕鬆寫意。
但或許就是太輕鬆了,曹操完全得意忘形,竟然對張繡的嬸嬸(張繡的叔父張濟之遺孀)伸出那充滿對人妻戀慕的手,興奮地染指一番。
聽到曹操搞上了自己嬸嬸,張繡一整個暴怒,於是趁夜突襲曹軍,爽過頭的曹操被打個措手不及,甚至右手被射中一箭,就連座騎絕影也被射傷到無法行動。
就在此時,同樣受創的曹昂對曹操說:「父親,孩兒深受重創,實在無法騎馬。請父親趕緊騎上我的馬,快走!快點逃出去!」
曹操驚惶的躍上馬背,在他拍馬離去時,最後看到曹昂仍對他喊:「父親快走!」接下來曹昂竟然勉力撐起身體,試圖組織身旁護衛抵擋敵軍……
宛城之戰,曹操損失慘重,除了眾多部隊在突襲中被擊潰,貼身護衛典韋、長子曹昂、姪子曹安民皆命喪此役。除了這些傷心事,回到根據地的曹操還必須迎接一個充滿憤怒的人,那就是撫養曹昂的丁夫人。
當接到曹昂陣亡的消息,丁夫人放聲大哭,看到曹操更是厲聲痛罵:「是你殺了我的兒子!你還有良心嗎!」
被戳中痛處的曹操見笑轉生氣,竟然憤怒地回應:「好!我沒良心!那你就給我滾回娘家,別在我眼前惹我怨!」
坦白說,曹操這個舉動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實在太過分了,你去搞人家寡婦,因此害兒子送命,結果竟然把大老婆趕出家門,按現代用語,簡直是渣到不行。所以等到情緒過了,曹操也意識到自己所作所為的荒唐,於是親自前往丁夫人娘家準備接人。
曹操到丁家時,丁家人趕緊通報丁夫人,但丁夫人卻完全沒打算搭理地織布。
眼看丁夫人怒意未消,曹操只好親自走進丁夫人房間,然後厚臉皮地坐到她身旁,並伸手撫摸她的後背說:「和我一起坐著車回家吧。」
丁夫人的反應是……就不理你!
過一會兒,曹操走到門口,看著丁夫人說:「我可要走了,你真的不跟我回去?」
丁夫人的反應是……就不理你!
此時丁家人的心整個激烈跳動,丁夫人這麼不給曹操面子,要是曹操發狠,說不定要將他們全家問罪呀。
曹操又望了丁夫人一會兒,接著說:「唉~~~我真的走了。」說完,轉身離開。離去前,曹操對丁家人說:「今日我與丁氏情義已訣,可以的話,找好人家讓她改嫁,別耽誤她未來日子。」
丁家人忍不住心想:「把你曹孟德曾經的正室嫁給人?萬一你以後反悔翻臉那還得了?」所以丁家沒有依照曹操的吩咐,丁夫人至死單身。
對於丁夫人的結局,曹操一直充滿愧疚,有一次曹操病重,甚至覺得自己可能就要過世了,他突然發出一段感慨:「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從來不覺得有任何虧欠,但假如有死後的世界,我在陰間遇到子脩(曹昂的字),他若問我『我的母親還好嗎?』,我能拿什麼話回答他?」
以上,就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曹昂相關紀錄,如果要我評價這位曹家長子,我認為:
曹昂是個好兒子,用一己之命讓老爹度過生死關頭;另外,曹昂應該也是個好哥哥,因為日後曹丕遇到後來投降曹操的張繡,不時就蹦出一句:「你殺吾兄,還好意思跟我見面嗎!」搞的張繡壓力大到自殺,所以會不會在曹丕的心中,那個在他十歲都健在的大哥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
但殘念的一點……我實在看不出來曹昂的能力,畢竟歷史實在沒有留下太多相關紀錄。可這歷史上的空白也讓我腦洞大開的揣測:要是曹昂還活著,曹家集團會有什麼樣的處境?
首先,曹昂應該大概率的會成為接班人。
一方面,他是正室丁夫人的養子,若依照古代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他的法律繼承資格算是最為靠近。所以後來曹丕繼承曹操的魏王職位,並且取代漢朝成為皇帝時,曾當眾說:「家兄孝廉,自其分也。」意思是:如果曹昂在,這權力寶座就不會由他繼承。因為曹丕的生母─卞夫人,是在丁夫人被休後才成為正室,曹丕這才獲得擁有繼承權的嫡子身分。
另一方面,就算還原曹昂也是庶子的身分,他最起碼比曹丕大上十歲。只要曹昂表現的不要太草包,他的人生閱歷理當比曹丕更加豐富,如此曹丕就更沒有機會上位了。
那如果是曹昂當領導人,曹家集團可能會有什麼不同的風貌呢?我個人覺得……或許曹家的宗室集團會握有更大的實權。
我們先把焦點放回到現實的歷史,曹丕曾與曹植經歷一段權力鬥爭,這使曹丕上位後,開始迫害手足(這也是七步成詩的故事由來)。但是,這個權力迫害其實在曹丕過世後仍在延續,曹丕的接班人是曹叡,當時曹植向曹叡提出幾條政治建議,曹叡本來覺得建議很好,想要重用曹植叔叔,沒想到大臣卻說曹植:「素有壯志,一朝得償夙願,恐難為臣。」結果曹叡就繼續打壓曹植,而曹植也在失意中過世。
如果曹昂成為接班人,由於他的順理成章,可能不會經歷太多的政治鬥爭,那他是否會願意給同胞手足更多的信任及權利?再沿著這個思路推測,如果曹家宗室大權在握,是不是就能避免讓司馬氏這樣的權臣趁隙奪權?(不過,宗室權力過大,難保不會出現像東吳的孫綝亂政,或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只能說:推測結局也有悲喜之分。)
好的,用一句話終結浪漫吧……歷史沒有如果。
曹昂的生命,永遠停留在宛城的戰場。相比許多在亂世中有相同結局的無名者,曹昂因為有個知名老爸,還算是幸運的留下驚鴻一撇。
不過,文學是一個造夢的領域,正所謂「「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腦洞不夠,平行宇宙」,所以在史學的實話實說後,我們姑且化身成為穿越時空的超能力者,在殘破的戰場中找到曹昂已經冰冷的屍體,然後注入一股超凡的想像力,為這位年輕的死者製造一個幻境……
「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曹昂對著眼前的曹植詢問:「是任城王的軍情嗎?」
「回陛下,如陛下所料,任城王來信,說他大破鮮卑部落,不日將凱旋而還。」
曹昂高興的說:「任城王真乃朕之衛霍!有他在,北方無患已。」
曹植繼續說:「臣還有其他事,想請陛下過目。」
接過曹植呈上的政略,曹昂在端詳後又露出笑容:「東阿王的想法,總是遠超常人,你所承方案,皆准奏。」
隨後,曹昂也拿出一批公文的給曹植,然後說:「東阿王也看看汝兄前幾天遞上的『九品官人法』建議,朕覺得此法有利甄選人才,只是其中還是有些疑慮。汝兄雖不及你機智,卻是沉穩,若是有你協助,想必有更大的助益。」
「臣遵旨。」
處理完公務,曹昂秉退左右,自己站在一張畫前,那是已經逝去的父親尊榮。曹昂心想:「爹,孩兒雖不及您的雄才大略,但願能守住我曹家基業。現如今,諸弟皆安其位盡展其才,還有子丹、文烈各領一方。願你死後有靈,助我大魏外破敵虜、內安百姓,再造您心中的太平盛世。」
圖片為:三國志14中的曹昂能力表
話說曹昂的能力,就是Somebody Sue/普通人所謂的B級武將,最近他的粉專在進行一系列的B級武將選拔活動,究竟誰是三國的B咖之王?大家不妨去普通人粉專,圍觀的同時,看到支持的武將也給他投票贊助一番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錄低香港 Doc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祖先神位擺相有問題!教你屋企神樓禁忌!(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D100) 祖先牌位是漢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歷代先祖的牌位,在閩、粵語中也稱爲公媽牌或神主牌,祖先牌位一般供奉在家中的祖龕和祠堂之內,也有家中不便設置祖先牌位又無祠堂者把祖先牌位安置在寺廟之內。 有些位牌只是單面書寫上文字的牌位,也有...
嫡長子 意思 在 吳淡如每周一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史以來最好的弟弟🌸🌸🌸
不負責任讀史筆記之七(文長勿入,雖然嬉笑怒罵但絕對不是亂寫。喜歡歷史的人再看,不然多看無益!🌹🌹🌹🙈)
從有歷史以來,最好的一個弟弟,必然是他。
🌹周公,姬旦,我們小時候愛拿雞蛋開他玩笑。
又把睡覺稱為夢周公。這個玩笑是從孔子來的,有天孔子對弟子感嘆說,我真的老了,好久没有夢見周公了。
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史上制禮作樂第一人,也讓周朝進入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盛世,使人類的氣質開始脫離野蠻的腥臊味。孔子的意思不是真的要到夢裡去見周公,而是嚮往自己能夠跟周公一樣,安邦定國,結束他那個世界的無序混亂。
話說周武王幹掉紂王之後,没兩三年,他病死了。大志剛成身先死,他最大的兒子,後來的周成王才是個剛剛發育的青少年。
問題大了。周武王是文王的第二子,傳說第一個兒子伯邑考到紂王身邊當人質時,被紂王殺了,所以周武王要趁紂王派兵出去打仗時幹掉紂王,不是没有原因的。不幹掉,我遲早會有事啊。
武王超級能幹,也幹得好,但就是做得不久,從他嫡長子繼位時才十二三歲來看,他絕對是英年早逝。他的弟弟很多,因為父親周文王有二十多個妻妾,光同樣姓姬的諸侯國,就有五十多個!光兒子就超多!
武王最信任他的四弟,姬旦,而他的幾個大弟弟也都跟他有革命情感,也分封在過去商朝的老巢附近,一起就近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為什麼没殺武庚?當然是為了讓殷商的老百姓有個依靠感,並且表示自己只是針對著紂王暴政來著的,不能牽連人家子孫,是一種文明的政治智慧。但也要防著,派了幾個厲害的弟弟看住他。
這三位就是管叔、蔡叔和霍叔。🙊🐵🙈
我跟各位保証,當年唸歷史時,我們老師保証就是把課本唸過去,根本没有告訴我們,他們是親兄弟!感覺上像是不相干的鄰居在打架的一樣!其實這是一個骨肉相殘的家庭鬧劇!🤪
史稱三監之亂的管,蔡,霍叔,都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是否是同一個媽難考証,基本上周公和周武王肯定是同一個媽),在周文王的兒子裡分別排行老三、老五和老八。
他們竟然在二哥去世後,聯合過去的敵人武庚一起叛變了。這當然是針對周公來的。成王年紀小,周公攝政,大權在握,「感覺四弟根本就是自己在當大王!」身為三哥的管叔姬鮮超級不爽!
反正人類天性愛傳謠言,謠言總是比較有趣。江湖上傳說著周公有一天會幹掉周成王,三哥受不了了,連合了武庚和老五老八一起叛變(從這裡我可以猜到,當時周武王没有讓三弟姬鮮來幫自己兒子是很有道理的,這三弟腦殘了,😜叛變還聯合過去的主要敵人,請問是要復興商朝嗎?這實在說不過去,除非..除非…除非他們和武庚的叛變是個被編派的理由…這樣管叔等笨蛋就死不足惜了。周公啊,請原諒我的假設,不然你告訴我,你三哥是為什麼要去幫助別人搞復辟?❤️還有從這點看來,紂王之子武庚還真討人喜歡,人際關係足以把警察都變拜把兄弟。)
打了三年仗,周公親征,殺了武庚(現在殷商遺民再也沒主子了,只剩下一個超級没有權力欲的微子啟)、管叔,還流放了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貶成了平民百姓。
對於管叔,他當然不是好弟弟。
無論如何,周公有文明腦,在他管理下,老百姓過得比較舒服,社會比較有秩序,我們的課本裡說他建立了井田制度。
哈哈哈,有很多學者認為井田制是虛構的。😂😂😈😈在此不多說,不過,他的確有想到把人綁在土地上,才不會有社會亂象。🙄️🙄️反正各種土地制度,到最後兒子生得越來越多,不管是天子家或平民家,都會分不夠。千萬不要太天真,所有的田還是貴族的,平民就是每天勞動,不愁没事做,老闆老才有得吃。周天子常常把一大批平民送給貴族當成禮物。這時候的平民,等於奴隸,和牛羊没有什麼區別。
制禮,是為了讓人守規矩,君臣之間要有規矩,婚喪祭祀要有規矩…每個階級都要有它的規矩,更不能以下犯上。作樂,基本上是祭祀用,以維護禮儀莊重,別以為周公會讓大家開演唱會。你也不要以為大家都可以講禮,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好意思,平民百姓,你不守規矩,人家不會只責怪你没禮貌,來領罰吧。
周朝的刑罰其實滿可怕的,以刑罰來說,光割鼻子的罪就有一千條,有五百種狀況你會失去手腳,有三百種狀況會失去生殖能力(宮刑)。😈😷😷
周公是個好弟弟,從文獻上看來,武王曾經因為自己兒子太小,想把王位讓他,他的確也曾把權柄牢牢握在手上,把國家管得好好的,管了七年後,送給了周成王,自己摘掉了攝政銜,當臣子,當然這其間免不了和成王發生誤會。看現存記載,周公爺爺一定是個很愛教訓人的老人家,在現今應該是「道德重整委員會」的委員長,比如史記裡面有誡伯禽書(強調出處就表示我並没有真的很相信這是周公寫的,很可能是太史公取材自當時流傳的仿文),他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不要驕奢自滿,要謙待賢才;比較可靠的是尚書裡頭他告誡成王和他弟弟康叔,不要奢侈,要知道民間疾苦,糧食得來不易…當然有的孩子也不會完全明白老人家的苦心,周成王也曾經聽信謠言,跟叔叔不高興,周公也不爭,自行走開過好一陣子,最後還是來個家族大團圓。
他對哥哥的大兒子費盡苦心。是個好弟弟,但他兒子可能有嚴重童年陰影。為了教導成王,他的乖兒子伯禽成了伴讀,成王不聽話,不乖,周公打的都是自己兒子…..這種殺雞儆猴還挺有用的。只是伯禽心裡有多苦,就可想而知了。
周朝的盛世,由周公開創。在周公和成王,和成王的兒子康王…有四十年的時間,幾乎没有人犯罪--這當然是誇張說法,其實刑罰那麼重,動不動要割人身上東西,没事幹嘛犯法?
康王晚年,又跟紂王幹一樣的事,派兵討伐鬼方之類的蠻夷,周朝開始走向滅亡,周公再怎麼教誨,第三代照樣開始完蛋,帝王家想要有好子孫,真難!各位創業者,不要想什麼千秋百世,子孫賢能,自己過好點!
總之周公乃有史以來最好弟弟,那最壞是誰?(三秒後再看答案!)👹👹
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唐太宗。👍👍
雖然是「千古一帝」(歷史上最棒的皇帝),但保証名列史上最壞皇弟。
如果不偷偷在玄武門幹掉他大哥(同時還幹掉小弟),他也没有活命機會啊…我感覺,我有替他講話。🙈
PS歷史最壞弟弟排行榜還有:
宋太宗—😈他哥哥趙匡胤一死,馬上進宮奪權,花了幾年間接幹掉哥哥活著的兒子們.
明成祖---😈他爸死没多久,直接起兵搶皇位,趕走哥哥的年幼的兒子…
多著呢….族繁不及備載!眼中有權利,心裡無兄弟!就看權利那塊肥肉有多大,多吸引人!
Best Regards,
WU TAN JU
嫡長子 意思 在 吳淡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史以來最好的弟弟🌸🌸🌸
不負責任讀史筆記之七(文長勿入,雖然嬉笑怒罵但絕對不是亂寫。喜歡歷史的人可看,不然多看無益!🌹🌹🌹🙈)
從有歷史以來,最好的一個弟弟,必然是他。
🌹周公,姬旦,我們小時候愛拿雞蛋開他玩笑。
又把睡覺稱為夢周公。這個玩笑是從孔子來的,有天孔子對弟子感嘆說,我真的老了,好久没有夢見周公了。
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史上制禮作樂第一人,也讓周朝進入了一個非比尋常的盛世,使人類的氣質開始脫離野蠻的腥臊味。孔子的意思不是真的要到夢裡去見周公,而是嚮往自己能夠跟周公一樣,安邦定國,結束他那個世界的無序混亂。
話說周武王幹掉紂王之後,没兩三年,他病死了。大志剛成身先死,他最大的兒子,後來的周成王才是個剛剛發育的青少年。
問題大了。周武王是文王的第二子,傳說第一個兒子伯邑考到紂王身邊當人質時,被紂王殺了,所以周武王要趁紂王派兵出去打仗時幹掉紂王,不是没有原因的。不幹掉,我遲早會有事啊。
武王超級能幹,也幹得好,但就是做得不久,從他嫡長子繼位時才十二三歲來看,他絕對是英年早逝。他的弟弟很多,因為父親周文王有二十多個妻妾,光同樣姓姬的諸侯國,就有五十多個!光兒子就超多!
武王最信任他的四弟,姬旦,而他的幾個大弟弟也都跟他有革命情感,也分封在過去商朝的老巢附近,一起就近監視紂王的兒子武庚。為什麼没殺武庚?當然是為了讓殷商的老百姓有個依靠感,並且表示自己只是針對著紂王暴政來著的,不能牽連人家子孫,是一種文明的政治智慧。但也要防著,派了幾個厲害的弟弟看住他。
這三位就是管叔、蔡叔和霍叔。🙊🐵🙈
我跟各位保証,當年唸歷史時,我們老師保証就是把課本唸過去,根本没有告訴我們,他們是親兄弟!感覺上像是不相干的鄰居在打架的一樣!其實這是一個骨肉相殘的家庭鬧劇!🤪
史稱三監之亂的管,蔡,霍叔,都是周武王的親兄弟(是否是同一個媽難考証,基本上周公和周武王肯定是同一個媽),在周文王的兒子裡分別排行老三、老五和老八。
他們竟然在二哥去世後,聯合過去的敵人武庚一起叛變了。這當然是針對周公來的。成王年紀小,周公攝政,大權在握,「感覺四弟根本就是自己在當大王!」身為三哥的管叔姬鮮超級不爽!
反正人類天性愛傳謠言,謠言總是比較有趣。江湖上傳說著周公有一天會幹掉周成王,三哥受不了了,連合了武庚和老五老八一起叛變(從這裡我可以猜到,當時周武王没有讓三弟姬鮮來幫自己兒子是很有道理的,這三弟腦殘了,😜叛變還聯合過去的主要敵人,請問是要復興商朝嗎?這實在說不過去,除非..除非…除非他們和武庚的叛變是個被編派的理由…這樣管叔等笨蛋就死不足惜了。周公啊,請原諒我的假設,不然你告訴我,你三哥是為什麼要去幫助別人搞復辟?❤️還有從這點看來,紂王之子武庚還真討人喜歡,人際關係足以把警察都變拜把兄弟。)
打了三年仗,周公親征,殺了武庚(現在殷商遺民再也沒主子了,只剩下一個超級没有權力欲的微子啟)、管叔,還流放了五弟蔡叔,八弟霍叔貶成了平民百姓。
對於管叔,他當然不是好弟弟。
無論如何,周公有文明腦,在他管理下,老百姓過得比較舒服,社會比較有秩序,我們的課本裡說他建立了井田制度。
哈哈哈,有很多學者認為井田制是虛構的。😂😂😈😈在此不多說,不過,他的確有想到把人綁在土地上,才不會有社會亂象。🙄️🙄️反正各種土地制度,到最後兒子生得越來越多,不管是天子家或平民家,都會分不夠。千萬不要太天真,所有的田還是貴族的,平民就是每天勞動,不愁没事做,老闆給才有得吃。周天子常常把一大批平民送給貴族當成禮物。這時候的平民,等於奴隸,和牛羊没有什麼區別。
制禮,是為了讓人守規矩,君臣之間要有規矩,婚喪祭祀要有規矩…每個階級都要有它的規矩,更不能以下犯上。作樂,基本上是祭祀用,以維護禮儀莊重,別以為周公會讓大家開演唱會。你也不要以為大家都可以講禮,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好意思,平民百姓,你不守規矩,人家不會只責怪你没禮貌,來領罰吧。
周朝的刑罰其實滿可怕的,以刑罰來說,光割鼻子的罪就有一千條,有五百種狀況你會失去手腳,有三百種狀況會失去生殖能力(宮刑)。😈😷😷
周公是個好弟弟,從文獻上看來,武王曾經因為自己兒子太小,想把王位讓他,他的確也曾把權柄牢牢握在手上,把國家管得好好的,管了七年後,送給了周成王,自己摘掉了攝政銜,當臣子,當然這其間免不了和成王發生誤會。看現存記載,周公爺爺一定是個很愛教訓人的老人家,在現今應該是「道德重整委員會」的委員長,比如史記裡面有誡伯禽書(強調出處就表示我並没有真的很相信這是周公寫的,很可能是太史公取材自當時流傳的仿文),他告訴自己的兒子一定不要驕奢自滿,要謙待賢才;比較可靠的是尚書裡頭他告誡成王和他弟弟康叔,不要奢侈,要知道民間疾苦,糧食得來不易…當然有的孩子也不會完全明白老人家的苦心,周成王也曾經聽信謠言,跟叔叔不高興,周公也不爭,自行走開過好一陣子,最後還是來個家族大團圓。
他對哥哥的大兒子費盡苦心。是個好弟弟,但他兒子可能有嚴重童年陰影。為了教導成王,他的乖兒子伯禽成了伴讀,成王不聽話,不乖,周公打的都是自己兒子…..這種殺雞儆猴還挺有用的。只是伯禽心裡有多苦,就可想而知了。
周朝的盛世,由周公開創。在周公和成王,和成王的兒子康王…有四十年的時間,幾乎没有人犯罪--這當然是誇張說法,其實刑罰那麼重,動不動要割人身上東西,没事幹嘛犯法?
康王晚年,又跟紂王幹一樣的事,派兵討伐鬼方之類的蠻夷,周朝開始走向滅亡,周公再怎麼教誨,第三代照樣開始完蛋,帝王家想要有好子孫,真難!各位創業者,不要想什麼千秋百世,子孫賢能,自己過好點!
總之周公乃有史以來最好弟弟,那最壞是誰?(三秒後再看答案!)👹👹
有很多,最有名的是唐太宗。👍👍
雖然是「千古一帝」(歷史上最棒的皇帝),但保証名列史上最壞皇弟。
如果不偷偷在玄武門幹掉他大哥(同時還幹掉小弟),他也没有活命機會啊…我感覺,我有替他講話。🙈
PS歷史最壞弟弟排行榜還有:
宋太宗—😈他哥哥趙匡胤一死,馬上進宮奪權,花了幾年間接幹掉哥哥活著的兒子們.
明成祖---😈他爸死没多久,直接起兵搶皇位,趕走哥哥的年幼的兒子…
多著呢….族繁不及備載!眼中有權利,心裡無兄弟!就看權利那塊肥肉有多大,多吸引人!
Best Regards,
WU TAN JU
嫡長子 意思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祖先神位擺相有問題!教你屋企神樓禁忌!(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 D100)
祖先牌位是漢字文化圈祖先崇拜中供奉歷代先祖的牌位,在閩、粵語中也稱爲公媽牌或神主牌,祖先牌位一般供奉在家中的祖龕和祠堂之內,也有家中不便設置祖先牌位又無祠堂者把祖先牌位安置在寺廟之內。
有些位牌只是單面書寫上文字的牌位,也有以紅紙書寫文字的裱框,也有些是可以打開的盒子,例如臺灣閩南人的公媽牌,裡面裝有多代祖先的諱名和生卒日期。同房兄弟分家以後,則從祖先牌位分香(閩南語稱「割火」、「刈火」),繼續供奉。
祖先牌位有多種類型,有些是供奉歷代祖先,有些則是以個人或夫婦為單位,因應地域、宗教、文化等不同認知,各有其特點。
日本佛教供奉祖先的佛具有「位牌」、「法名軸」或「過去帳」,有些宗派只是供奉「過去帳」而不用牌位。供奉列代祖先的箱型牌位是可以打開的「回出位牌」,外面的木牌寫著「某某家歷代祖先之靈位」(○○家先祖代々之霊位),裡面則有8-10塊寫著祖先名諱的木牌。而有些個人牌位也是可以打開的,裡面有該先人的生卒日期,有些還有生平簡介。神道供奉祖先的神具稱為「靈璽」、「靈璽簿」或「御靈代」,意義與佛教的位牌相同。
牌位在琉球語沖繩方言中稱爲「トートーメー」(羅馬字:tōtōmē),它是隨著儒家思想一同傳入琉球王國,有「沖繩位牌」、「唐位牌」和「大和位牌」幾種樣式,傳統上由嫡長子繼承。
#中國 #的士 #過年 #d100 #港燈 #六七 #老人 #老人家 #中國人 #師傅 #係唔係 #好多人 #有問題 #係咁樣 #唔識 #唔覺 #唔要 #唔知佢 #唔似 #唔好意思 #唔洗 #唔好理 #唔好聽 #人類 #有咩好 #有幾多 #影響到 #一個人 #卑躬屈膝 #好似係 #香香 #六十年代 #應該係 #好意思 #嘟嘟 #專業人士 #有心機 #入唔到 #封利是 #千年史 #講呢啲 #男尊女卑 #靈凶翻騰半夜講呢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