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讓小朋友不生病了?小心欠下免疫債🚩
去年起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肆虐,世界各國都實施程度不一的封鎖和公衛措施。台灣在今年五月以前也已經開始普遍戴口罩和勤洗手,而五月疫情爆發後的三級警戒、學校停課,我們第一線兒科診所都很有感:「小朋友真的都不生病了!腸病毒、季節性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通通不見了!」每年夏天幼兒園開學,剛入學的小朋友總是會經歷約半年大小感冒不斷的「免疫訓練期」,但是今年幼兒園開學後生病的孩子還是維持在低點,可見學校的防疫措施:社交距離、手部衛生、戴口罩、生病的孩子不能到校…等,的確能有效地阻斷疾病傳播鍊。
❓但是,當孩子們都不生病的時候,病毒真的消失了嗎?
去年冬天世界各地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各國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病例大幅下降、甚至幾乎沒有病例;但是當澳洲因疫情較穩定而放寬限制的時候,RSV回來了,而且比前幾年同時期流行更為嚴重、染病的孩子平均年齡也上升了(Clin Infect Dis. 2021:ciaa1906.)。最近紐西蘭首都也出現許多感染嚴重RSV的嬰幼兒,讓醫生呼籲大家重視兒童因免疫系統缺乏訓練而導致「免疫債務」的問題。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8862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是許多呼吸道病毒會持續存活在人體中,就算沒有造成疾病,但也沒有消失。在適當的季節、條件之下,它們還是會在人群中傳播,而當人們有一段時間沒有接觸到這種病毒,免疫系統就忘記了,再次流行時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問題。以RSV為例,通常在嬰兒和免疫力弱的老年人身上會引起較嚴重的疾病,而嬰兒感染過RSV後,隨著年紀長大若再次感染,症狀會愈來愈輕微。接觸過RSV的懷孕母親也會將抗體透過胎盤傳給胎兒,也許能提供新生兒保護。所以我們可以預期,當RSV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又再度捲土重來的時候,較大的孩子也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症狀,新生兒來自母親的抗體可能變少、而且老年人的風險也增加了。同樣的狀況可能也會出現在其它的感染症。
這次疫情讓大家了解到原來公衛措施可以非常有效的減緩傳染病散播,而這樣的經驗在疫情過了以後,也可能長久地影響未來人們的行為和政府的公衛政策。但是,嚴格的封鎖措施不可能永遠執行下去,我們(和我們的免疫系統)終究得學習面對各種病毒,這才是自然的法則、也是免疫系統的先天設計。
許多醫師已經在擔心疫情所造成的過度清潔消毒、過度乾淨的環境,會不會讓未來幾年過敏兒愈來愈多?雖然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觀察,但嬰幼兒在疫情期間沒有機會接觸多樣化的抗原,錯失了他們在免疫系統成熟的關鍵時刻,的確有可能會讓免疫系統導向過敏的方向。
所以在我們努力做好防疫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讓孩子到戶外曬曬太陽、讓他們在草地上跑一跑、摸摸泥土樹葉、撿撿石頭,除了補充維生素D和增進體能,也可以接觸多樣化的抗原、幫助訓練免疫系統。另外回到家裡洗手洗澡換上乾淨衣物,就不需要照三餐用漂白水消毒環境了。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無菌泡泡裡,如果欠下的免疫債終究得還,那分期付款可能沒那麼痛苦🤣
參考資料:Di Mattia G, Nenna R, Mancino E,et al.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here ha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gone? Pediatric Pulmonology. 2021;1‐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魔王的名字大家都不敢說,不管自己家寶貝得到,或是班上有同學得到,家長都如臨大敵,就怕班上要停課。#腸病毒 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寄居在人類的腸胃道,再經由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傳染力相當強。 【#不是腸胃炎】 腸病毒有6、70種,但跟造成腸胃炎的病毒不同,所以不會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常...
嬰兒腸病毒症狀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7/19 ~ 07/20]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20] 高雄市政府 局部大雨或豪雨特報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34785209916409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今(20)日高雄市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率,請注意雷擊及強陣風,低窪地區請慎防積淹水。
https://bit.ly/3is0fSJ
●即時示警平台 https://bit.ly/3d5cn8v
(請點選左側地圖「高雄市」,掌握最新訊息)
●請大家注意
○請慎防劇烈降雨、雷擊
○山區應嚴防溪水暴漲、坍坊、落石及土石流等災害
○低窪地區及車行地下道慎防淹水
○路面濕滑,能見度低,提醒市民朋友留意自身安全及開車減速慢行。
○小心閃電及注意雷擊
○請進入室內,遠離山頂、屋頂、涼亭、獨立樹下、溪流或水塘低窪地區,位於空曠區域應蹲下並盡量減少與地面接觸的面積。
●緊急連絡
○請撥119或求援電話112
○聽語障人士簡訊報案專線0911-511917
●最新天氣消息 https://www.cwb.gov.tw/V8/C/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局
~˙~˙~˙~˙~˙~˙~˙~˙~˙
[110/07/19] 衛生福利部 有關腸病毒的三大迷思,你中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TWCDC/posts/10159224224988407
●腸病毒常見的症狀除了有喉嚨破、手腳水泡及紅疹,也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持續嘔吐、嗜睡及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及肌躍型抽搐等前兆喔。
●預防腸病毒,除了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落實呼吸道衛生、也要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喔!
●大家要密切鎖定粉絲團,小編會帶著驚喜來考試喔~~
#腸病毒
~~~~~~~~~~~~~~~~~~
[110/07/20] 衛生福利部 五招安心睡預防嬰兒猝死症有訣竅
https://www.mohw.gov.tw/cp-16-62310-1.html
每個寶寶出生都充滿珍貴而喜悅,讓寶寶健康平安的長大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根據 衛生福利部 近5年(105-109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十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
注意睡姿安心好眠
今年2月發生,高雄媬姆餵完奶將男嬰放在房間床墊上趴睡,之後離開房間,過了約1個半小時回房間查看,嬰兒已無呼吸,經地檢署相驗確定男嬰是吐奶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喝完奶後仰睡容易嗆奶或溢奶,然根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寶寶仰睡時,食道在氣管的下方,吐奶逆流的液體因重力往下方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不會引起嗆到或窒息的問題,反而是趴睡或側睡,恐因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機會增加,造成嗆傷或窒息風險大增。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嬰兒睡姿及睡眠環境的安全,才能幫助孩子擁有香甜的睡眠品質,降低意外發生。
安全睡眠環境五招讓家長安心
為提供寶寶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國民健康署提出簡單好記的「五招安心睡」原則,協助父母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第一招「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
第二招「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都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為了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
第四招「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小寶寶的睡眠環境很重要,遵守寶寶「五招安心睡」原則,可大幅下降嬰兒猝死風險,另外,保持空氣清新,尤其禁止二手菸,避免寶寶吸入造成氣管收縮,增加猝死症風險。家長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新生兒照顧錦囊,其中有「嬰兒猝死防治措施」及「安全睡眠環境」等資訊,針對寶寶的睡眠環境逐一進行檢視。相關衛教資料已放在國民健康署網站(網址:https://reurl.cc/O0R2E7)可自行下載使用,一起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
[110/07/20] 衛生福利部 維護失智者健康優先失智據點擬有條件開放
https://www.mohw.gov.tw/cp-16-62316-1.html
衛生福利部 澄清近日報載專家指稱指揮中心對日照機構微解封,因失智據點空間小卻不在其中,是歧視據點一說。全台目前有508處失智社區服務據點,110年累計服務7,000多名疑似至輕度失智為主之民眾,鑑於疫情三級警戒期間,社區存有潛在感染風險,考量失智者遵守防疫規定較有難度,為維護失智據點服務對象之健康,降低疫情於失智據點傳播機率與規模, 衛生福利部 正在研擬「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預計以人員施打疫苗、場所空間清潔、互動安全間隔及強化監測通報等面向加以規範,讓失智據點可有條件逐漸恢復服務。本部再次呼籲據點服務人員儘速至「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https://1922.gov.tw/)進行施打意願登記,儘早接種疫苗,為恢復服務做好準備。
失智據點為長照2.0連續性服務方案之一,主要提供認知功能促進、共餐及社會參與等長照初級預防服務,功能類同巷弄長照站等社區型學習場所,其所運用場地多為社區中既有醫療院所、社區活動中心、教會、老人福利機構或可運用空間,加上使用場地大小、進出人員、服務對象活動動線及出入口等情況較為多元,與日照中心以特定服務對象人數及設置標準(如機構內空間分配每名服務對象應至少有6.6平方公尺之樓地板面積)之運作型態大不相同,考量失智者疾病的特殊性與配合防疫措施的可行性,失智據點恢復服務的前提,必須於維護失智者與兼顧社區感染風險,審慎評估。
長照2.0服務對象已擴大包含50歲以上失智者,如果經地方政府評估通過,可使用日間照顧、居家服務、交通接送在內等多項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服務,截至110年5月底,已有4萬餘名失智者接受以上長照給付及支付服務。
倘若失智據點目前所使用場所及人員資格、配置均能達到長期照顧服務法相關規定符合日照中心的標準,本部鼓勵地方政府積極輔導失智據點進而成立日間照顧中心,每時段服務人數可自15人提升至60人,擴大長照服務量能,嘉惠更多失智民眾。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301088287012920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677629605042921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衛生福利部 #高雄市政府 #公告
嬰兒腸病毒症狀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才後知後覺看到最近有小孩得到急性心肌炎,不幸病情發展迅速惡化😓急性心肌炎應該是所有兒科醫師跟急重症醫師的惡夢!今天來簡介一下心肌炎~
👉🏻定義:急性心肌炎就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導致心肌細胞損壞甚至纖維化,造成心肌收縮不良、甚而侵犯心臟的傳導系統造成心律不整而使心輸出量減少,鬱血性心臟衰竭、休克甚至猝死。
👉🏻致病原因:
✔️ #絕大多數由病毒引起,如:
🔹#腸病毒(克沙奇B病毒、伊科病毒)
🔹#流感病毒、
🔹#腺病毒、
🔹微小病毒B19型(Parvovirus B19)
🔹EB病毒
🔹C肝病毒
🔹麻疹病毒
🔹水痘病毒
🔹皰疹病毒等
✔️細菌、黴菌或寄生蟲感染、
✔️發炎性疾病(川崎症、發炎性大腸性疾病、類肉瘤病、糖尿病)、
✔️自體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毒物、藥物等。
👉🏻年紀:因應不同年紀會有不同的症狀及嚴重度
🔸新生兒或嬰兒👶🏻:多見猛爆性心肌炎。
🔸兒童👧🏻:多為急性心肌心包膜炎合併心臟衰竭。
🔸青少年👦🏻:常以急性或慢性心臟衰竭合併胸痛表現。
👉🏻症狀:#兒童急性心肌炎最難診斷的原因就是其症狀無明顯特異性,不像大人可以明確說出心悸、胸悶、胸痛、呼吸喘、全身無力等心肌炎症狀,#常常一開始看似輕微的感冒或噁心嘔吐腹痛如腸胃炎,#也有可能無症狀因此容易讓人輕忽,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成失去意識、休克、猝死等重症,常讓人措手不及!常常在疾病初期造成診斷的困難度!
兒童心肌炎最常見的為病毒性心肌炎,就是一開始先有一個病毒感染,因此症狀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感冒期,病童有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感冒症狀或腸胃道症狀如拉肚子,噁心,嘔吐等一般感冒症狀。
2️⃣#第二階段為心肌炎期,會有胸痛、呼吸喘、心跳過快、倦怠、無力、頭暈、咳血等症狀,#這時候一定要儘速就醫!
3️⃣#第三階段為心衰竭或休克期,症狀如臉色蒼白,盜汗、缺氧、發紺、昏厥、低血壓、四肢冰泠、呼吸困難等,#若這時候才就醫通常預後不佳😓
👉🏻診斷:
✔️心電圖(ST-T段變化、QRS波變小、心律不整)、
✔️胸部X光(心臟擴大、肺水腫)、
✔️實驗室檢查(血液心肌酵素上升)、
✔️病毒抗體或PCR(判斷病源體可以給予抗病毒藥)
✔️心臟超音波(心臟擴大、左心室收縮不良)、
✔️心臟核磁共振(心肌水腫、壞死)、
✔️心導管檢查(心臟切片)等。
👉🏻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只有支持性療法‼️
藥物:利尿劑、強心劑或抗心律不整等藥物。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或類固醇,臨床效果可能有幫助,但實證醫學尚未定論。
較嚴重的心肌炎可能導致休克,需要體外循環支持治療(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葉克膜)或心室輔助器(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VAD)以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甚至成為等待心臟移植的過渡時期。
⚠️ #但葉克膜並不是萬靈丹‼️葉克膜只是暫時代替心臟運作,讓心臟休息,#心臟能不能恢復原本的狀態要看原本疾病的進程,基本上沒有特效藥可以讓心臟恢復如初!如果因疾病狀況不佳,葉克膜時間拉長,隨之而來的併發症如:顱內出血、消化道出血、末端肢體缺血、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感染、腎臟衰竭、肝功能異常等併發症都可能發生!
👉🏻預後:#越小的嬰兒得到猛爆性心肌炎的預後越差,甚至死亡率可以達到75%。一般孩童跟少年的預後會比較好,#但容易獲得後遺症如擴張性心肌病變(慢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甚至在未來還需要作心臟移植。心肌炎常常來得又快又急、病情惡化迅速也無特效藥,何況疾病初期診斷困難,是所有兒科醫師跟家長的夢靨啊!
👩🏻⚕️小孩子有時會無法分辨胸痛或腹痛,不管是肚子脹、悶痛、絞痛、想大便、小孩都會覺得是肚子痛,就像這次這個小妹妹,也是用腹痛、嘔吐來表現,心肌炎真的是兒科醫師最頭痛的疾病沒有之一!曾經我在實習的時候,有個有糖尿病的50歲婦人說她胃痛,吃胃藥無效,結果最後竟然是下壁心肌梗塞緊急做心導管!因此這個鑑別診斷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大人都會搞錯何況是小孩呢?
🚩一定要注意的紅旗警訊‼️
🔔#退燒時精神食慾異常差‼️(小孩精神食慾永遠是最重要的評估指標,小孩如果異常嗜睡一定要問題!須盡快就醫評估!)
🔔#呼吸急促或很喘‼️
🔔#四肢冰冷或發紺‼️
🔔#哭鬧不安無法安撫‼️
爸媽如果注意到以上幾個徵兆建議儘速就醫!
🙋🏻♂️小朋友都在家裡沒有出門為何會染病?
👩🏻⚕️前面有提過造成心肌炎的病毒很多是常見的病毒,有可能大人以前得過因此產生抗體,可能只會以小感冒甚至無症狀來表現,但沒得過此病毒、抵抗力較弱的小孩如果感染,可能不幸以心肌炎來表現。(也有可能常見的病毒卻以腦炎來表現,腦炎也是一個不常見但預後很差的疾病,下次再細說)
👩🏻⚕️所以雖然疫情嚴重,我建議爸媽還是防護做好帶小孩來親自就診取代視訊看診較為妥當,畢竟兒科醫師已經習慣當一個偵探🕵️♀️邊問診邊觀察小孩的精神反應,#而且身體理學檢查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像我們診所有超音波有時也可以做輔助檢查~畢竟爸媽不是專業的醫護人員,大多是單純敘述症狀,以這樣的案例如果視訊看診,爸媽可能會敘述小孩腹痛加上嘔吐,相信九成九的醫師都會開止吐藥跟腸胃藥給小孩😓這樣反而會造成病情的誤判!就像線上問診一樣不適合!
之前我有放過一個線上問診的舉例,我的朋友大多是醫護人員,下面不乏很多醫護人員的回答,大家因為本身的資歷科別及訓練過程不同,可能心裡的鑑別診斷都會不同~所以不同的醫生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親自理學檢查後通常會接近一致!
➡️ https://ppt.cc/fd10Mx
#佳鴻診所
🔽此圖截自健康網頁Heho
嬰兒腸病毒症狀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魔王的名字大家都不敢說,不管自己家寶貝得到,或是班上有同學得到,家長都如臨大敵,就怕班上要停課。#腸病毒 其實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寄居在人類的腸胃道,再經由口水、噴嚏、糞便散播出去,傳染力相當強。
【#不是腸胃炎】
腸病毒有6、70種,但跟造成腸胃炎的病毒不同,所以不會有嘔吐、拉肚子等腸胃症狀。常見的症狀一開始是發燒,以及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但也由於感染病毒種類的不同,每個人有不同症狀。
【#不怕酒精】
酒精對腸病毒沒用,消毒需要用氯系的漂白水稀釋(氧系的無效),消毒時不需要大規模噴藥噴灑、只需針對常接觸物體表面(如: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重點消毒即可。
【#注意重症前兆】
如果孩子感染了腸病毒,回家除了環境消毒,就要密切觀察是否有以下四個症狀的其中一項,不須集點,只要有任何一項就應該立刻帶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1. 持續嘔吐
2. 肌躍型抽搐
3. 嗜睡、精神、活動力不佳
4. 心跳加快、呼吸變急促
【#大人要更注意消毒】
不只是小朋友,大人從外面回到家中也要用肥皂徹底洗手,更換外出衣服或是洗個澡再抱小朋友。如果家中有兩個小朋友,爸爸媽媽盡量一人照顧一個,避免互相傳染。#爸爸媽媽辛苦了
#腸病毒 #發燒 #嘔吐 #酒精 #消毒 #嬰兒 #幼童 #學童 #小學 #幼稚園 #寶寶 #泰德 #貝兒 #podcast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嬰兒腸病毒症狀 在 寶寶染腸病毒不會說!嗜睡不喝奶要注意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木生婦產科診所小兒科醫師張馨宇表示,每種型別的腸病毒所引發的症狀各有差異,有些孩子會出疹,有些不會,加上寶寶的症狀通常比較不明顯, ... ... <看更多>
嬰兒腸病毒症狀 在 新生兒腸病毒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