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敏感性肌膚,就是當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後,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而敏感性肌膚的表現如下:
1.皮膚表皮很薄、吹彈可破,可以明顯的看到微血管擴張。
2.兩頰很薄常泛紅甚至脫皮。
3.對季節更替及溫濕度變化或紫外線照射下臉部易發紅,洗臉、按摩的時皮膚容易變紅。
4.更換保養品或香水時常出現皮膚過敏的情形。
5.生理期中還有生理期前後皮膚的狀況容易改變。
一般可以分為非疾病性與疾病性,前者是皮膚本身沒有疾病純粹是表皮功能障礙引起(過度去角質、做臉、打雷射、PM 2.5刺激,或是擦了不適合的保養品和化妝品),不僅是乾性肌膚的人有,油性的肌膚的人也有;疾病性就是皮膚疾患所引發,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與敏感肌相關常見的皮膚病
1.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位於身體之最外層,當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引發身體細胞性免疫反應,就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只是對有特異性體質的人會如此,所謂據特異性體質的人是指對某些常接觸到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比如皮膚保養化妝品、鎳(耳環、項鍊、鏡框)、橡膠用品(手套)、染髮劑(PPD)、鉻酸鹽(皮革、火柴、顏料、消毒劑、漂白劑及膠類、水泥成分)、甲醛(結合劑、防腐劑、感光紙、化妝品、清潔用品、甲醛樹脂處理的抗皺衣物)、香料(香精)、蜂膠、中草藥。
2.異位性皮膚炎—
通常起始於嬰兒期,男性教女性稍多,大多數病人在嬰兒期到12歲發病,成人才發病非常罕見,病人常伴隨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是一種會發疹的癢。持續性的搔抓會導致癢→抓→發疹→癢的惡性循環。
3.脂漏性皮膚炎—
在皮質線活性最高的區域如臉、頭皮、胸骨前及身體皺摺處,特徵是發紅及脫屑。男性較常見,發病年齡大多是20到50歲,與遺傳性的脂漏性體質有關,情緒壓力也是被認為引發疾病的因素之一,紫外線照射對多數患者有益,所以病況常在夏季改善到秋季又復發
4.乾燥性皮膚炎—
乾燥性皮膚炎又稱缺脂性皮膚炎或冬季濕疹,此病因寒冷使血管收縮,且皮脂腺與汗腺機能降低和皮膚老化有關。所以老年性皮膚或乾性皮膚在冬天會失去正常之角質含水量,粗糙,無彈性,易生裂紋及落屑,引起急性皮膚炎而導致奇癢。這是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與更年期婦女身上。患者常會渾身發癢,尤其是小腿前側最為嚴重。如果搔抓過度,很容易產生濕疹樣病變。此外, 洗澡次數過多、因為怕冷而喜歡去泡溫泉、在很燙的水中泡澡、或是在冷氣房或暖氣房的室內也是此病原因。
5.酒糟性皮膚炎—
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多與體質有關,是屬於皮膚血管神經性的過敏反應,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天氣熱發病的人數會增加兩成)血管容易過度擴張而發炎發紅。酒糟性皮膚炎的問題集中在臉部。初期的症狀為臉部泛紅,在兩頰和鼻子間就像曬傷似的起斑,感覺也像喝了酒一樣發紅,而且帶有熱熱或刺刺的感覺,過一陣子暫時消退,但是還會反覆出現,若發炎持續嚴重下去,皮膚組織可能會因為腫脹,擠壓到皮脂腺妨礙代謝,皮脂阻塞毛孔,進而引發紅疹、痘痘、膿皰等。可分為四型:
紅斑血管擴張型:臉部持續泛紅數小時到數天,並可能出現血絲。
丘疹膿皰型:除了臉部持續性泛紅之外,尚合併有類似痘痘症狀的紅色丘疹及膿皰,易被誤認為長青春痘;差異處在於,酒糟性皮膚炎的膿皰沒有粉刺,青春痘有粉刺。
鼻瘤型:皮膚與皮脂腺增厚而形成局部腫瘤,例如酒糟鼻。
眼部型: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過半數還伴隨了眼睛乾澀、流淚、刺激灼熱感、眼皮紅腫發炎等過敏症狀。進而引發紅疹、痘痘、膿皰等。
6.光敏感性皮膚炎—
所謂光敏感,必須具備兩大元素方可造成,一是感光物質的存在,一是紫外線的照射。光敏感可細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光毒性以及光過敏,這兩者對光的反應有很大不同。簡單來說,光毒性比較像嚴重的曬傷,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痛等反應。至於光過敏,為人體日曬後產生過敏的症狀,則是曬後會產生搔癢感,甚至有人會起一顆一顆的小疹子,這些在門診中都不算罕見,也有人稱這種症狀為「日光性皮膚炎」。
造成光敏感的可能性有很多,但其中以本身特有的疾病、或某些藥物的使用為兩大主因。這些疾病,常見的例如紅斑性狼瘡、青春痘、酒糟鼻、異位性皮膚炎、單純疱疹、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日光疹等。這些患者經常在曬了太陽之後,容易出現原本皮膚疾病的疹子惡化、灼傷、甚而起水泡的情況。而藥物所引起的光敏感症,常見的像是某些抗生素、消炎藥、精神科藥物、利尿劑、高血壓藥物,疹子容易出現在陽光照射部位,隨著醫學發達之後,藥物使用越來越頻繁,藥物引起的光敏感症也隨之增多。此外,果酸換膚、沙龍做臉去角質、塗抹一些藥物如A酸、果酸、抗生素藥膏,也可能會造成光敏感症的產生,因此使用時需要嚴格地做好防曬。
外因性的光敏感,如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像用檸檬敷臉美白,小心越敷越黑!檸檬不僅富含維生素C,也含有光敏感物質,會提高太陽中紫外線照射能量,因敷臉後沒洗乾淨而照射陽光,很容易造成色素沉澱、變黑的反效果。除了檸檬之外,下列植物也可能造成光敏感。柑橘類、胡蘿蔔、佛手柑、無花果、防風草、芹菜以及香菜等。另外,檸檬、佛手柑等,常被拿來作為精油或香水的原料,因此在挑選這類產品時,注意其中的光敏感物質,是否已在製作工程裡加以剔除。以免引起發炎後色素沉著的「香水皮膚炎」。
7.蕁麻疹—
蕁麻疹的典型特徵是發癢的紅色皮膚斑塊,可能單獨或整片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症狀也可能出現在嘴唇、眼瞼和喉嚨內部。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可能會有症狀加劇和症狀緩解持續數年的時期。由於過敏患者常有多重致敏反應,高達百分之80 的患者對超過一種過敏原有致敏反應。先前可耐受的物質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而季節性及全年性過敏原通常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誘發症狀。
1.接觸或吸入性過敏原 (例如乳膠、動物唾液、灰塵、花粉、黴菌、皮屑)
2.攝入性過敏原 (例如花生、木本核果、貝類、魚類、小麥、雞蛋、牛奶、黃豆)
3.昆蟲叮咬 (如膜翅目昆蟲的毒液皮膚)
以上這些常見皮膚疾病都跟敏感肌有關,一旦發現自己有上述的症狀,不要自己去買類固醇來擦,類固醇短期內雖然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使用會讓血管擴張,皮膚變得更薄,反而皮膚會更敏感,然後要選擇對的保養品和化妝品(避免香料和防腐劑)生活作息正常,再來給醫生看診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持之以恆,就能改善敏感肌的症狀。
嬰兒 脂 漏性皮膚炎 反覆 在 Curél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乾敏肌教室—透過專業醫師一起認識脂漏性皮膚炎!】
你知道脂漏性皮膚炎嗎?其實這是濕疹的一種!
⚠好發年齡層:為嬰兒和青春期後,在成人也很常見,時常慢性反覆發作。
🔍易產生的部位:多見於頭皮、臉部和胸口,尤其眉毛、鼻翼兩側、耳朵和耳後。
👀肉眼可見的常見特徵:多半是發紅的斑塊和白色至淡黃色帶油膩感的結痂和皮屑。
脂漏性皮膚炎不只和皮脂分泌有關,生活壓力大和睡眠品質不佳造成的免疫系統不穩定,以及皮屑芽孢菌增生引起的發炎也扮演重要角色。此外,脂漏性皮膚炎在乾冷的環境容易惡化,更應牢記保養重點:#調適壓力和正常作息、#溫和清潔洗去過量皮脂、#加強保濕和防曬!
📣一起留言分享📣
👉@好朋友,透過專業醫師一起認識脂漏性皮膚炎!日常生活保養重點要牢記~
嬰兒 脂 漏性皮膚炎 反覆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嬰兒油頭原來是脂漏性皮膚炎!乳痂的治療與照護全攻略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乳痂」是怎麼發生的?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常在嬰兒的頭皮、外耳、臉部以及包尿布的地方發現紅腫,伴隨著黃色、黏黏的,有時候可能會很厚一大片的脫屑反應,因此常被媽媽們說是「油頭」。但這個黃色黏黏的東西其實正式的名稱是「乳痂」。根據統計,在一個月以下的嬰兒大約有 10% 左右發生這個問題,而在三個月大時是乳痂發生的高峰,可能有高達 70% 的嬰兒都有過,但接下來就會慢慢消退,在 1-2 歲時還有這個狀況的孩子大概就只剩下 7% 了。
嬰兒型脂漏性皮膚炎的成因目前還不明確,但通常從 2 週大開始,而大約 8-12 個月大時多數的症狀就會自然消失。目前醫學上推測的原因可能跟母親身上的男性賀爾蒙通過胎盤,進而刺激嬰兒的皮脂腺分泌,而皮屑芽孢菌進而產生感染、發炎的反應,導致皮膚發炎紅腫,而皮屑、油脂以及組織液就黏在一起共同組成了媽媽看到會很崩潰的黃色乳痂(Candle Cap)。但請記住,以上的說法只是目前推測的一種可能,實際上確切的完整病理機轉,仍然在研究中。這麼複雜的問題,就留給醫學專家去研究,家長們只要知道怎麼治療跟保養就好 XD
嬰兒脂漏性皮膚炎最容易在頭部中央以及前側出現黃色的油頭症狀。在臉上出現的通常會是紅腫、輕微脫屑、有點偏粉紅色的突起,在前額、耳後、眉毛、眼皮、臉頰、鼻翼兩側都常發生。有時症狀還會發生在包尿布的區域,甚至是全身多處一起發作,但在身上的部分常常就只有紅腫,不一定會脫屑。多數的嬰兒都會在發作後的幾週到幾個月後痊癒,最困擾的大概就是發癢,看到小孩抓來抓去真的是癢在兒身痛在母心啊!
醫師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家長不清楚狀況,看到結痂就亂摳。結痂底下可能緊緊黏著寶寶嫩嫩的皮膚,為了弄掉結痂,可能反而撕破孩子的皮膚,進而可能引起更麻煩的發炎和感染,真的得不償失啊!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乳痂」該如何治療?
如同上一段提到的,脂漏性皮膚炎可能發生在身體的多處,而且有不太相同的型態表現。因此在治療上也要分區域來考慮。關鍵在於保濕、控制感染、控制發炎這三個面向。
如果是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通常會在幾週到幾個月就自己好了,因此治療上通常會非常保守,醫師會先對患者做好衛教(也就是這篇文章在做的工作 XD)讓家長安心,並且指導相關的皮膚照護方式。對付不是很黏的那種乳痂,有時可以在洗澡時透過沐浴乳和水瑞潤濕之後,就能輕輕用軟毛牙刷處理掉。但如果是比較黏的乳痂,可以嘗試使用保濕劑,例如凡士林、植物油、礦物油、嬰兒油這些成分,取適量塗抹在頭上,可以軟化這些乳痂,接下來可以輕輕用軟頭的牙刷或者是細齒的梳子輕輕移除乳痂。若是比較嚴重、發炎面積較大的患者,醫師有時會建議使用含有低效價的類固醇或 2% ketoconazole 的沐浴乳,在研究中兩種都有效,有效的程度也差不多,端看您的醫師如何思考。媽媽也不用聽到類固醇就害怕,基本上短時間使用低效價的類固醇,是不太用擔心產生副作用的。
如果脂漏性皮膚炎發生在頭皮以外的區域,醫師可能會考慮使用局部的抗黴菌藥膏,或搭配含抗黴菌成分的沐浴乳。而脂漏性皮膚炎可能會反覆發作,醫師也可能會建議間隔幾週擦一次抗黴菌藥膏或使用一次抗黴菌沐浴乳來預防發作。
但別忘了,以上的這些治療,都要在醫師的診斷下處理,不要自己不清楚狀況下就跑去藥房買藥囉!沒有正確的診斷,就得不到正確的治療啊!
醫師建議的標準乳痂移除做法
上面有提過,乳痂不能隨便自己摳掉,重點是要讓它「軟化」,才能和底下的皮膚分開。因為乳痂是個「脂溶性」的成分,所以要先用先偏油的東西軟化它,凡士林、植物油、礦物油、嬰兒油都是選項,其中最便宜的方式就是以無添加其他成分的凡士林油膏,在洗澡前 10-20 分鐘先均勻塗抹在乳痂上,同時可以非常輕柔地按摩幫助滲透與軟化。
接下來用溫和的洗髮產品,在手中或者是起泡球上搓出泡泡(用意是增大接觸面積),再把泡泡塗抹在孩子頭上,以指腹輕輕幫頭皮按摩。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不少乳痂就會自行脫落了,如果還沒掉下來的乳痂,可以用軟質的牙刷,再輕輕撥除。但千萬注意,如果輕輕撥不下來,就別再用力了,下次洗頭的時候再處理也沒關係的。
移除掉乳痂的頭皮,會看到底下發炎、紅腫的頭皮。這時可依照醫師的指示,薄擦一層抗黴菌或者是抗發炎的藥膏,幫助感染、發炎的頭皮復原。大片的乳痂看起來雖然很可怕,但成功處理後,通常幾個禮拜孩子就會復原,對新手爸媽來說可是成就感滿點呢!
嬰兒的脂漏性皮膚炎可能是新手爸媽們面對的第一個嬰兒皮膚疾病。希望大家都能順利陪孩子度過人生皮膚的第一個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