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著很多沒進過部落的平地人才會有的虛幻想像,我進入了環山部落。
.
環山部落因四周被3000公尺以上的南湖大山及雪山連峰所環繞而得名,人口構成主要是泰雅族,舊名「Sqoyaw志佳揚社」,站在部落裡陡峭的斜坡上向部落主要街道區遠望,經典紅綠鐵皮相間的矮房點綴在一片綠油油的山林間,頗有來到隱世移居的桃花源之感。位在街區中心前方,是一大片看不見盡頭的果樹,是住在這個部落裡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接待家庭哇哈妮的經營者、也是 #梨山地景藝術節 參展的泰雅族藝術家—— Labi Unaw (詹韋儒)跟我們分享,這裡依季節種植很多水果,蜜梨、水蜜桃、甜柿,「我先生種了很多水果,但我其實也搞不太清楚他種了什麼哈哈哈哈。」面對原住民樂天的個性,我只能跟著她一起傻笑。
.
Labi Unaw 沒有一直待在部落裡,她也和其他在厚厚的柏油與水泥間,尋找自我文化的部落青年一般,在「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的自我懷疑中成長。她雖明白泰雅的苧麻織布工藝在原住民諸族當中數一數二,但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已和這樣的傳統文化失聯,畢業於嶺東服飾設計系的她,決心要一步一腳印地找回自己的根,只是傳統技藝最重代代傳承,相關技術已在上一代失傳,在部落各地尋尋覓覓,發現她的嬸婆Yungay Walis 還記得一些,於是跟著嬸婆在過去的舊相片裡找線索,也訊問部落的耆老,一點一滴地進行泰雅 Sqoyaw群傳統織布工藝的重建工作。
.
她為梨山地景藝術節製作了一個代表她心聲作品——《#部落的水精靈 Qulih balay》。梨山地景藝術節基地鄰近大甲溪,其上游七家灣溪是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故鄉,這個作品是一群想要返鄉迴游的鮭魚,她利用弓箭、黃藤製作出魚身,再使用她擅長的 Sqoyaw群織布工藝,織作出條紋、三角形紋、菱形紋等幾何織紋。每隻鮭魚姿態各異,身上垂掛著厚重繁複織布,是因應高山氣候而自然演變的風格。此作品陳列在梨山部落的櫻緣丘,有隻鮭魚與其他同伴方向不同,魚頭指向遠方環山部落,Labi Unaw 說,「那是代表我想回故鄉的心情,做這些事情,最大的意義就是傳承知識給下一代。」
.
#若想繼續閱讀連結網址請看留言
#我在梨山不離山
#山間遊蹤
#交通部觀光局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新佳陽部落
#梨山部落
#松茂部落
#環山部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9萬的網紅蔡阿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蔡阿嘎台語教學全系列 http://goo.gl/DTiB2 訂閱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pt.cc/3lup 蔡阿嘎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過年要到囉!!快來教大家最應景的台語!! 你過年是不是有以...
「嬸婆是我的誰」的推薦目錄: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仙女懶媽愛轟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寶寶] 親戚的稱謂-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臺語社| 台語親情稱呼: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蔡阿嘎教你講台語!每日一臺詞7 [親戚50篇] 親戚您哪位? 的評價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問一個困擾我很久的有關親屬稱謂的問題~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寶寶] 關於稱謂,輩分還是年紀? - babymother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嬸婆是我的誰 在 [寶寶] Re: [寶寶] 親戚的稱謂- 看板BabyMother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嬸婆是我的誰 在 仙女懶媽愛轟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前有一個日本睡衣的專櫃品牌,走可愛精品路線。廠商代表私訊我是否有意願合作?
我上了他們家官網,不上則以,一上我老淚又縱橫了起來。
裡面合作的KOL都是一票叫得出名號的年輕咩啊,青春的肉體配上小愛心、小草莓、小貓咪、冰淇淋等圖案的趴家麻,滾上荷葉領、繡上蕾絲邊,再打上小蝴蝶結,或坐或臥或噘嘴,我竟然心動了0.1秒想接下,後來我就像是孟波被阿香拿大榔頭從後腦搥下去(有誰知道這梗拜託喊個聲我孤單)!倏地清醒。
我拿其中一套最不可愛的問小王說媽媽可以在家穿這套嗎?小王瞄一眼當沒看見,不哭不笑不點頭也不搖頭。
真的很感謝日方廠商看得上我這年近半百的大嬸婆,我若穿上身應該可以做成一系列的梗圖吧!
然後昨晚跟朋友穿著家居服吃大櫻桃開Zoom閒聊,聊到睡衣這話題,我說我今天到現在都還沒把睡衣換下來呢!好啦!我根本沒有睡衣這種東西。
然後該來的還是來了!兩天前收到這個月的信用卡帳單,還躺在桌上還沒拆呢!
感覺跟收到子宮頸抹片的報告信一樣,
抖⋯。
圖文很符之歐歐踢滴~我的居家服兼工作服兼睡衣。
Uniqlo全黑男版寬鬆上衣(這樣沒穿不辣架不較不明線)(自以為)
+Uniqlo男性四角內褲當短褲(這個超好穿,我一穿就是10年,一次都買十件)
+手機背帶加耳機(自從上次小王問我奶頭那件事,我聽Podcast 都要這樣防著)
嬸婆是我的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平復了一下心情,想起之前承諾大家的4000字全文書評,趁這幾天書店有活動,買起來看!
誰的焦慮?當代國家與父母的育兒經濟學
在閱讀這本《育兒經濟學》第四章<不平等、教養方式與教養陷阱>之時,陪伴著我閱讀的背景音樂,是由義大利著名指揮家Riccardo Muti在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著名的<快樂頌>便是出自此曲。在我打字書寫這篇書評時,陪伴我的是輕快的,由Piazzolla 探戈輕歌劇《Maria de Buenos Aires》。
我1988年出生在台北縣新莊市(現在已經是新莊區)的一處住商混合區,我是家中的長女,弟弟妹妹陸續在2年、5年以及6年後出生。我的爸爸是做土水的泥水匠,媽媽曾經做過短暫的美髮工作,在弟弟出生後,轉為全職的家庭主婦,平時靠手工、爸爸給錢以及借貸過生活,日子非常辛苦。從我有意識開始,媽媽一直對我的教育非常在意,可以說是亦步亦趨的跟著。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忙著做美髮,把妹妹送到鄉下給嬸婆照顧,我則從幼幼班開始上,每週媽媽會帶我坐著客運回北港,去看我很陌生的妹妹。直到二、三歲媽媽覺得妹妹的語言發展遲緩,才發現跟著語言機能障礙者(也就是當時俗稱的啞巴)嬸婆是學不會講話的。剛好媽媽的親妹妹搬到我們家隔壁巷子,媽媽也就把妹妹一起接上來了。一開始,媽媽讓妹妹跟阿姨的女兒一起去上高級幼稚園,有接送車的那種。我則跟著一群幼稚園小朋友一起讀離家裡走路10分鐘的幼稚園,媽媽說訓練我獨立。後來妹妹再大一點,媽媽沒錢可以讓妹妹繼續讀高級幼稚園,便讓妹妹跟著我一起上學,只是她都是媽媽接送,而我乖乖地走路上學。
幼稚園快畢業時,媽媽生了弟弟,一時之間成了家中的寵兒,地位隨之抬高。媽媽也為了我們的教育,找尋學區房。爸爸做泥水匠在1988年是相當賺的,只是我後來從書中才知道這件事情,在家中爸爸是幾乎不拿錢回家的。套一句爸爸那邊親戚常講的話,「給媳婦太多錢會拿回娘家,不行。」
在我國小一年級讀一半時,媽媽終於找到學區房了。挺著「生男的下一胎一定是男的」所以懷著的六個月妹妹的肚子,我們全家搬到了離學校走路只要5分鐘的地方,媽媽繼續做手工,對我的功課也是非常的看重,對妹妹倒是輕輕放下。媽媽常常說:「我以前沒錢讀書,很懊悔,我去借錢也要讓妳們讀到不想讀。妳是姊姊,是大家的榜樣,妳讀不好,其他妹妹們就不能讀書了,知道嗎?」秉持著這句話,我以前幾乎是少一分打一下,開口要買玩具沒有,但要買書一定成功。
媽媽偷偷買了一套百科全書在她的衣櫃,長大後聽媽媽說,這是她分期付款買的,為了不要被爸爸撕掉,我們只能偷偷看。國小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鋪著報紙在陽台,邊跟我媽一起看《急診室的春天》,邊寫作業。雙語頻道永遠我們是開英語,這樣才能讓英文變好,以後才能坐辦公室吹冷氣。
「坐辦公室吹冷氣」成了我的人生最大的目標,好吧,其實是媽媽的人生。
我人生小小的三次挫折都在國小。
第一次遭遇挫折是國小二年級,我數學考80分,媽媽感到天崩地裂,立刻把我送去學心算。短短半年我從五級考到一級,最後沒錢了就中止。
第二次挫折是國小三年級,那時候要寫書法,我不會寫,因為我雙子座缺乏耐心,而且弟弟妹妹很吵,我很想去樓下跟鄰居朋友玩。被媽媽痛打一頓後,拿著一疊宣紙,媽媽握著我的手,一筆一畫教我寫書法。去學校交作業,老師說我書法寫得很好,派我去參加國語文競賽,當然我沒有得名。
第三次遇到挫折,是國小五年級。我們導師是一個22歲剛畢業的年輕女老師,一來就教我們很難很新的輾轉相除法,我學不會,回家大哭。媽媽某一天告訴我,她來教我。後來我成為班上永遠的前三名,六年級時老師結婚了,臨走前她告訴我:「慧慈,我剛來的時候,妳媽媽曾經中午午休來跟我問:『老師,妳可以教我什麼轉轉相除法嗎?我要回去教我女兒,她不會在家哭。』妳要好好珍惜妳媽媽,妳未來一定無可限量。」
回北港過年時,親戚常常在我們面前跟爸爸說:「你真的是歹竹出好筍」,但媽媽都在廚房獨自忙碌時跟幫忙準備的女兒們說:「我以前有考上嘉義女中,是外公外婆沒錢讓我讀。」言下之意,我們不是歹竹出好筍,只是正常發揮。
後來弟弟生病、最小的妹妹出生後,一夕之間我們變成全家族的罪人,媽媽也因此開始在夜班的工廠工作,我也撐起整個家庭的家務事。媽媽帶我跟妹妹去補習班,跟補習班主任拜託分期付款繳補習費,弟弟妹妹則去比較便宜且可以待很久的安親班。
唯一不變的,是對我的課業的要求,以及撥空在我做錯事的時候邊拿藤條問我哪裡做錯了,邊跟我講道理,然後在我睡覺時拿藥偷偷幫我擦傷口,邊擦邊哭邊說:「要好好讀書,不要做壞事,長大後才能不要像媽媽一樣只能嫁人在工廠工作。」
大學考上清大,但我家族只認識台大、師大跟因為地緣關係才知道的輔大。秉持著讀私立就沒書讀,我所有的學校只填公立。在媽媽的勸說下,把台北的學校填了一輪才填成大,清大是我偷偷填的。
當時我爸並不打算讓我升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有用。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遠房叔公打來跟我爸說清大很好,比台大輸一點而已,再加上有助學貸款,我才順利去讀書。
大學當然是翻轉我一生的關鍵,也是我後來捍衛高等教育的主因。
跟同學比較熟以後,大家聊到家中的教育方式,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教養」這個詞。家裡開工廠的有錢同學說,她父母不涉入她的選課以及選校,就連她只是因為想聽故事才去補歷史,父母也同意,有很多同學是這樣的家庭。也有父母其中一方是職業婦女或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都會檢查功課,安排他們每天要做什麼,還會一週有固定的一天家庭日。總之,感覺感情很好,而且爸媽都是大學畢業,最差也有高中。只有一個同學跟我一樣,爸媽只有國中小畢業,媽媽很重視功課,還買了書在家裡。
後來上研究所跟藍佩嘉老師討論時,才知道工人階級的流動中,「媽媽」注重教育的角色至關重要。
媽媽從小都跟別人說她很忙沒在管我們功課,但對我的要求近乎苛求。沒有前三名就問我原因,粗心大意就打,沒好好複習也打,打完後是一個小時以上的「講道理」時間,在這個部分會把弟弟妹妹叫來一起聽,媽媽總是聲淚俱下的說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到長大後因為沒讀書何其不幸,最後一定會問:「要不要好好讀書?」
我們唯一的回答是:「要」。但這些苛求其實沒有放到弟妹身上,學心算、做科展、問老師怎麼教我數學、買一堆關於作文、未來科技等書在家裡,這些其實媽媽只在意我跟大妹有沒有做,認真來說,是我,媽媽把自己投射在我身上。
她很焦慮,我能感受到。之所以要跟別人說她很忙,是因為她擔心把我們教不好,把我們教壞變得跟她一樣,也因此,我在幼稚園就學了性教育,因為媽媽說未婚懷孕就「烏有去了」。媽媽在弟弟身體上操碎了心,在我課業上用盡了心。現在,她總是開心的跟大家說,她把兒子醫好了,把女兒教好了,我們成了她最驕傲的亮點。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簽書會時,有讀者舉手問我說:「我該如何教小孩?」,旁邊有很多人也接著問差不多的問題,我打斷他們說:「我分享的是我的經驗,怎麼會問我呢?」一對皺著眉頭的年輕夫妻大聲的說:「我們都是工人階級出身現在收入不錯,但我們很怕教養方式不好,把小孩教壞,所以一直不敢生小孩。」
後來幾場簽書會、分享會中,陸陸續續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我才發現,「拚教養」、「育兒」真的是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也是讓夫妻不敢成為父母最大的關鍵。我曾經問我幾個夫妻月收入超過10~15萬的朋友,為什麼還不生小孩?他們總是回答「還沒準備好」。
台灣的出生率是世界第一的低,政府用盡了很多補助方法,就是希望更多人投入增產報國的行列。我的大學同學已經有許多是獨生子女,更多的是未婚人士。國家重視的是生育率,父母重視的是孩子的未來品質,重質與重量擺在一起,品質變成了關鍵。有些朋友生也只生一個,我說只有一個很寂寞長大沒人可以互相扶持,要不要多生一個?朋友總是回我:「一個我都養不起,兩個會恨我們的」。
養不起,不是吃不飽,是無法提供他未來足夠的選擇以及品質。我曾經跟一個年收入200萬以上的朋友聊到教養,不敢生怕以後小孩要出國我不夠錢,她冷冷地回我:「如果他以後結婚,你能幫他付多少首付?這比出國多太多了。」
教育是階級流動成本最低的方式,但當代教育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貧富不均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當貧富不均落差越來越大,教養落差以及所能投入的資本就會越差越多,使貧富不均更加惡化,導致階級陷入緩慢流動的惡性循環。本書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就是「貧富不均」是影響教養的最重要因素,在當代台灣、美國、德國,甚至是歐洲國家,都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排除掉極端父母,普遍來說全世界各地的父母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有用的方式,把孩子推向最容易成功的道路。也因此,兩位作者提出了四種教養方式,並告訴我們,父母將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孩子的教育,「密集教養」將成為世界各國的顯學。也因此我們看到很多爸媽平日買書、假日參加講座,手機裡面各種老師的Line,還要怕被說情緒勒索。為了提高教育的投資報酬率,「少生一點」是在所難免的趨勢。
事實上,這會持續使得國家的生育率惡化,導致教養落差,進而拉大貧富不均。國家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祭出高額生育獎金、多種生育津貼,而是應該要在財政跟社會政策上,設立更多的公立托兒所、提供托育補助,減低女性因生育壓力影響職涯的風險。同時,對於弱勢族群的教育,必須要更早介入,提供足夠的資訊與資源給弱勢家庭,讓弱勢家庭子女可以獲得必要的支援,減少因為貧富差距產生的教養落差。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政府一年如果提供弱勢家庭50萬的補助,可能花個幾億,就能夠少買好幾支監視器,少蓋一些監獄,少聘一些警察。更重要的事,我們必須要消除社會對於弱勢家庭的「刻板印象」,讓他們能夠自由運用這些補助,想買iPhone、想出國,都是一種經費的運用。只有當人不只為了生存而努力時,才有創造跟想像可以實踐的能力。
我很喜歡作者最後的樂觀,當代認為有用的教養方式,是投入大量心力、密集性的教育,這反映了有錢有閒階級可以更加鞏固自身的階級地位,而沒錢沒閒者注定停滯。但國家政策的介入,可以有效弭平經濟落差。只要選民選出適當的政策訂定者,拚經濟跟拚教養,可能不一定會畫上等號。
像我這樣的人,也能夠出頭天。
回到一開始提到的,我在《貝多芬九號交響曲》中閱讀,在Piazzolla的《Maria de Buenos Aires》的輕歌劇中書寫。貝多芬是學校教育會帶到,但Piazzolla 卻是一種品味的鑑賞。《育兒經濟學》一書告訴我們,教養的選擇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也是改善社會不平等最重要的因素。生育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教養是愛與經濟的成果展。金錢或許會影響愛與教養方式,但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時,做父母可以稍稍放過自己,你們對教養的重視,就是孩子最重要的助力。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貧富不均下的育兒經濟學》
📍購書連結:https://cplink.co/DBzxU0Tr
大家不要害怕養育孩子,也可以療癒自己。至少沒有孩子的我,看這本書也在告訴自己這樣的想法。
嬸婆是我的誰 在 蔡阿嘎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蔡阿嘎台語教學全系列 http://goo.gl/DTiB2
訂閱蔡阿嘎Youtube頻道:http://ppt.cc/3lup
蔡阿嘎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過年要到囉!!快來教大家最應景的台語!!
你過年是不是有以下相同困擾??
「你是..??」
「你姨婆是我嬸嬸啊!!」
「所以我要叫你....??」
哈哈~沒錯!!!蔡阿嘎老師今天要教你親戚的台語稱呼!!
過年前快來預習一下!!
這會影響到你紅包厚度啊!!XD
阿伯伯母叔叔嬸嬸姑姑丈舅舅媽阿姨姨丈
伯公姆婆叔公嬸婆姑婆丈公舅公妗婆姨婆
看到這一串眼睛都花了 @@~
今天的功課:
「阿伯的兒子的阿嬤的孫媳婦的囝仔!!」是誰??
放心!!你過年一定遇的到這個人!!
快去問爸媽他是誰?!XDDDD
哈哈~
阿也不免俗的要祝鄉親們~新年快樂呀!!
老師:溫故知新!!~複習蔡阿嘎臺語前6課
1.媽媽青菜篇 http://youtu.be/rVfktnfd7Uw?hd=1
2.好吃疊字篇 http://youtu.be/D42H9VZ4EOU?hd=1
3.家鄉地名篇 http://youtu.be/YS4E3neMX9A?hd=1
4.學繞口令篇 http://youtu.be/40lzSBZCn2g?hd=1
5.罵人不髒篇 http://youtu.be/BnEinK8nD0I?hd=1
6.用對單位篇 http://youtu.be/v-0ztTjUaQs?hd=1
跟蔡阿嘎一起愛台灣FB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WithGaLoveTaiwan
歐屁FB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OFiLoveTaiwan
阿格列博士FB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Mr.Ugly.Love.Taiwan
蔡阿嘎俱樂部FB http://www.facebook.com/agaclub
蔡阿嘎俱樂部 http://www.agaclub.com.tw/
嬸婆是我的誰 在 臺語社| 台語親情稱呼: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語親情稱呼: 頂三代:祖公,阿祖(祖媽),伯公祖,姆婆祖,叔公祖,嬸婆祖, ... 我是……」 𪜶某嘛歹勢歹勢講:「其實,我嘛毋是,我只不過是揣一个藉口,想欲佮你熟 ... ... <看更多>
嬸婆是我的誰 在 蔡阿嘎教你講台語!每日一臺詞7 [親戚50篇] 親戚您哪位? 的推薦與評價
「你是..??」 「你姨婆是我嬸嬸啊!!」 「所以我要叫你. ... XD 阿伯伯母叔叔嬸嬸姑姑丈舅舅媽阿姨姨丈伯公姆婆叔公嬸婆姑婆丈公舅公妗婆姨婆看到這一 ... ... <看更多>
嬸婆是我的誰 在 [寶寶] 親戚的稱謂-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看女版討論姑姑的兒子要怎麼稱呼,
討論得沸沸揚揚,
讓我也想問問大家。
媽媽這邊都請孩子叫阿姨和舅舅,
但是爸爸這邊,
我以為只有爺爺這邊的親戚稱姑姑和叔叔,
奶奶的親戚應該也是阿姨舅舅才對,
但是那邊的親戚卻說應該叫姑姑和叔叔??
(明明不同姓?)
我一直是用姓氏來做區別,
也一直是這樣教孩子,
但是被糾正後,
有點疑惑了!
大家都怎麼教孩子叫呢?
每當過年過節,孩子要一個一個打招呼,
當媽的也要頭腦清楚一直提詞,
但是一被糾正以後就不知道要照自己想,
還是照他們開心的叫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64.16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67731073.A.6D0.html
感謝大家的回應,看媽寶版長知識,
原來婆婆那邊的親戚,也應該稱叔伯姑。
※ 編輯: heartmap (39.12.235.131), 07/06/2016 07:33: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