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快樂
#熟齡營養補充
#趕快分享給身邊的女性
#分享給媽媽阿姨姑姑奶奶外婆
#假日帶媽媽補充營養

請關心身邊的女性家人的#身心健康狀況💖💖💖女人們在家庭中扮演獨一無二最關鍵的角色!

Happy Woman Happy Family
因此女性們的健康就是全家幸福的關鍵💪🏻💪🏻💪🏻
#穎養師 來個健康女性飲食小提醒!
————————
#肌少症 的問題,尤以50多歲以上的女性熟齡族更明顯,此與 #不良飲食習慣 與 #缺乏適當運動 有關!
因女性35歲後鈣質會逐漸流失、出現 #骨質疏鬆 問題,如爬樓梯會喘、遠行更不想動,這時飲食上若只吃得健康清淡不一定是好事,應補充好的蛋白質。
如熟齡民眾若想養生或減肥,蛋白質補充很重要,一般來說還是建議菜與蛋白質攝取至少要 #2比1,如吃2份菜時,還是要加一塊豆腐或蛋或魚做搭配。
特別注意⚠️
增加肌肉同時還是要
#降內臟脂肪 減少心血管負擔
蛋白質盡量選擇 #低脂 的雞肉、豆腐、豆漿、魚片、海鮮
另外,若正餐吃不太下時,
也可吃些起司、毛豆等小菜來補足,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而海帶、海藻也含有碘跟鉀,
可促進新陳代謝。
#補充鈣質 #膳食纖維 #維生素C
#穎養師關心你 #減醣飲食 #趙函穎營養師
#38婦女節 #中年婦女的小提醒
也謝謝 聯合報採訪💖💖💖
☀️蛋白質選低脂 多補充鈣質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表示,50至60歲女性,比較需要增加營養跟肌耐力,也要注意進食量足夠,因熟齡者普遍有進食量變少的問題。
此年齡女性,有幾個營養素需特別注意是否攝取充足。第一是蛋白質,應選擇較低脂的食物,如豆漿、雞蛋、魚跟海鮮等。50至60歲保養心血管,需避免內臟脂肪過多、肚子越來越大等問題,因此選擇低脂、白肉是比較適合的。
其次需補充的是鈣質,趙函穎說,此年齡女性需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運動受傷。這個階段的女性也很容易失眠,睡前補充鈣質可以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助脂肪細胞分解,建議可吃些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因豆漿有大豆異黃酮,也可補充女性荷爾蒙。
☀️蔬菜不能少 運動要漸進
另外,蔬菜攝取仍是必須,建議菜與蛋白質的比例為二比一,原因在於蔬菜富有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建議正餐進食時,蔬菜優先吃。
另,因新冠肺炎疫情關係,特別推薦如菇類、木耳等提升免疫力食物,因菇類有多醣體、富含纖維外,可多攝取紅椒、黃椒等各種顏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可助熟齡女性抗氧化、老化。
而在運動部分,趙函穎建議50歲後女性量力而為,平常沒運動習慣者,可從10分鐘原地踏步、快走等開始;若本身就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可進行約30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滑步機;若膝蓋還不錯,可做些簡單肌耐力訓練,如開合跳、核心運動等,都可幫助消除內臟脂肪,肌耐力也會更好。
💖💖💖熟齡養骨增肌菜單💖💖💖
●選低脂的蛋白質,如豆漿、雞蛋、魚等。
● 睡前補充鈣質可穩定神經、幫助入睡,可吃起司、黑芝麻、小魚乾與豆腐等,或喝杯黑芝麻豆奶,可同時補充女性荷爾蒙。
● 蔬菜含膳食纖維,可助身體血糖平衡、膽固醇排除。
小心相關病症
●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
● 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 骨質疏鬆
●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體肉瘤、卵巢癌與乳癌
⚠️建議健檢項目
● 建議40-45歲起,女性每年至少接受一次骨盆腔或乳房超音波檢查。
● 子宮頸抹片加人類乳突病毒檢查
● 抽血檢驗婦癌腫瘤指數
● 骨質密度檢查
#有抽血健檢報告歡迎帶來門診我幫你看看調整飲食
看全文👇🏻👇🏻👇🏻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397114
子宮內膜細胞出現於40歲以上婦女 在 煲湯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班8小時坐著,吃飯坐著,聊天坐著,回家看電視坐著……不知不覺,你已經成為久坐族中的「資深」一員。是不是經常感覺頸部僵硬、腰背痠痛、全身疲乏?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椅子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00多萬人因久坐死亡,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70%的疾病由久坐引起。衛計委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表示,久坐已成為危害健康的一個全球性問題。
久坐為何傷身?
專家介紹,我們的身體天生需要活動。比如脊椎由26塊骨頭組成,每塊脊椎骨都被「設計」成便於活動的類型,可以進行旋轉、彎曲等動作。膝蓋、髖骨、腳踝也都是易活動的關節。
如果我們每週五天,每天數小時坐在椅子上,脊椎、膝蓋、髖骨長時間處於彎曲狀態,身體就會變得僵硬,肌肉變得緊張、痠痛,甚至由此導致椎間盤突出等脊椎問題。
久坐從頭到腳傷害你
事實上,除了對肩頸、腰背造成傷害之外,久坐對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久坐不動的人容易肥胖,而肥胖將會帶來「三高「等諸多疾病風險。
1.眼病
久坐電腦前,由於視物較近,迫使眼睫狀肌處於收縮緊張狀態,從而使晶體變凸以適應視近物,眼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得不到休息就會導致近視。
視覺的過度疲勞還會引起房水運行受阻,導致青光眼。此外,白內障、角膜潰瘍和乾眼症等,也是長期使用電腦者易患的眼病。
2.頸椎病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一項調查統計發現,4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佔頸椎病人群的48.1%,男性高出女性3%。財務、流水線作業、文字工作、教師、平面設計、IT、駕駛員等行業的患病率分別佔據了前七位。
頸椎病壓迫神經根後,會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3.心臟病
久坐時,肌肉燃燒較少脂肪,血液流動緩慢,脂肪酸沉積在血管,極易阻塞心臟血管。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發現,與每週坐不到11小時的人相比,久坐超過23小時的人,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的幾率高出64%。
4.腰椎間盤損傷
研究表明,人體在坐位時,如果保持正確的坐姿,腰椎間盤內的壓力是平臥位時的6倍;如果坐姿不良,壓力會飆升到平臥位時的11倍。
長時間坐位工作使背部肌肉處於極度牽拉狀態,極其容易引起腰背肌勞損,破壞腰椎穩定性,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
5.痔瘡
長時間保持坐姿,腹部血流速度會減慢,下肢靜脈血不能回流,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在這種情況下,直腸靜脈叢容易發生曲張,導致血液淤積,最終形成一個靜脈團,即痔瘡。
6.下肢血栓
久坐不動,腿部的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速度減慢,因而增加血栓發生的幾率。英國《皇家醫學會志》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固定一個坐姿3小時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其他人群的2倍。
7.糖尿病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習慣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導致2型糖尿病危險增加112%。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因久坐缺乏鍛鍊,身體會出現重力性脂肪組織分佈異常。脂肪堆積在下腹部和腰背部,導致向心性肥胖,從而出現代謝異常,誘發糖尿病。
8.阿爾茨海默病
肌肉活動可以幫助新鮮血液泵至大腦,促進大腦釋放各類增強大腦及提高情緒的化學物質。當我們久坐時,什麼都變慢了,包括腦功能。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發現,久坐是增加個體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一項重要因素。
9.癌症
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久坐與結腸癌、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患病風險增高有關。因為人體中免疫細胞的數量隨著活動量的增加而提升,久坐不動會使人體缺少足夠的免疫細胞。
日本在對接受胃癌手術患者的調查中也發現:吃得太飽和久坐不運動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10.致殘
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針對2286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老人致殘風險。比如,每天久坐12個小時的65歲婦女,其致殘危險是6%,每天坐13個小時的65歲婦女致殘危險為9%。
鍛鍊「攢不得」 每30分鐘就得起身一次
英國萊斯特大學愛瑪‧威爾頓博士認為,那些一整天都需要坐著辦公的人,即便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鍛鍊,也仍然面臨健康風險。
因為長期不動會使肌肉中的酶發生改變,並由此引起血糖升高等問題。這種影響幾乎是立刻發生的,所以等到一天結束後再做一次鍛鍊,並不能起到萬全的保護作用。
防久坐傷害,最簡單的方式應該是持續坐著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0分鐘,即便是去接杯水都可以。
站立也是「運動」 緩解壓力好處多
專家表示,站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運動」。站立能改善姿勢,緩解背部疼痛;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站立時人們會更願意走動,願意走得更遠,爬樓梯的幾率也會提高。
如果能長期堅持每週5天、每天累計3小時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馬拉松。
還有研究顯示,站著工作能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專家稱,人很難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工作50~60分鐘後站起來活動5~10分鐘,不僅有助身體健康,還能有效緩解工作壓力。
子宮內膜細胞出現於40歲以上婦女 在 煲湯媽咪 幸福講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班8小時坐著,吃飯坐著,聊天坐著,回家看電視坐著……不知不覺,你已經成為久坐族中的「資深」一員。是不是經常感覺頸部僵硬、腰背痠痛、全身疲乏?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椅子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據統計,全球每年有200多萬人因久坐死亡,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70%的疾病由久坐引起。衛計委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表示,久坐已成為危害健康的一個全球性問題。
久坐為何傷身?
專家介紹,我們的身體天生需要活動。比如脊椎由26塊骨頭組成,每塊脊椎骨都被「設計」成便於活動的類型,可以進行旋轉、彎曲等動作。膝蓋、髖骨、腳踝也都是易活動的關節。
如果我們每週五天,每天數小時坐在椅子上,脊椎、膝蓋、髖骨長時間處於彎曲狀態,身體就會變得僵硬,肌肉變得緊張、痠痛,甚至由此導致椎間盤突出等脊椎問題。
久坐從頭到腳傷害你
事實上,除了對肩頸、腰背造成傷害之外,久坐對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比如,久坐不動的人容易肥胖,而肥胖將會帶來「三高「等諸多疾病風險。
1.眼病
久坐電腦前,由於視物較近,迫使眼睫狀肌處於收縮緊張狀態,從而使晶體變凸以適應視近物,眼睛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得不到休息就會導致近視。
視覺的過度疲勞還會引起房水運行受阻,導致青光眼。此外,白內障、角膜潰瘍和乾眼症等,也是長期使用電腦者易患的眼病。
2.頸椎病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一項調查統計發現,4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佔頸椎病人群的48.1%,男性高出女性3%。財務、流水線作業、文字工作、教師、平面設計、IT、駕駛員等行業的患病率分別佔據了前七位。
頸椎病壓迫神經根後,會出現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嚴重者生活不能自理。
3.心臟病
久坐時,肌肉燃燒較少脂肪,血液流動緩慢,脂肪酸沉積在血管,極易阻塞心臟血管。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發現,與每週坐不到11小時的人相比,久坐超過23小時的人,因心臟病突發而死亡的幾率高出64%。
4.腰椎間盤損傷
研究表明,人體在坐位時,如果保持正確的坐姿,腰椎間盤內的壓力是平臥位時的6倍;如果坐姿不良,壓力會飆升到平臥位時的11倍。
長時間坐位工作使背部肌肉處於極度牽拉狀態,極其容易引起腰背肌勞損,破壞腰椎穩定性,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症。
5.痔瘡
長時間保持坐姿,腹部血流速度會減慢,下肢靜脈血不能回流,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在這種情況下,直腸靜脈叢容易發生曲張,導致血液淤積,最終形成一個靜脈團,即痔瘡。
6.下肢血栓
久坐不動,腿部的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速度減慢,因而增加血栓發生的幾率。英國《皇家醫學會志》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固定一個坐姿3小時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是其他人群的2倍。
7.糖尿病
英國萊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習慣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導致2型糖尿病危險增加112%。研究人員分析認為,因久坐缺乏鍛鍊,身體會出現重力性脂肪組織分佈異常。脂肪堆積在下腹部和腰背部,導致向心性肥胖,從而出現代謝異常,誘發糖尿病。
8.阿爾茨海默病
肌肉活動可以幫助新鮮血液泵至大腦,促進大腦釋放各類增強大腦及提高情緒的化學物質。當我們久坐時,什麼都變慢了,包括腦功能。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發現,久坐是增加個體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一項重要因素。
9.癌症
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久坐與結腸癌、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患病風險增高有關。因為人體中免疫細胞的數量隨著活動量的增加而提升,久坐不動會使人體缺少足夠的免疫細胞。
日本在對接受胃癌手術患者的調查中也發現:吃得太飽和久坐不運動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10.致殘
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針對2286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老人致殘風險。比如,每天久坐12個小時的65歲婦女,其致殘危險是6%,每天坐13個小時的65歲婦女致殘危險為9%。
鍛鍊「攢不得」 每30分鐘就得起身一次
英國萊斯特大學愛瑪‧威爾頓博士認為,那些一整天都需要坐著辦公的人,即便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鍛鍊,也仍然面臨健康風險。
因為長期不動會使肌肉中的酶發生改變,並由此引起血糖升高等問題。這種影響幾乎是立刻發生的,所以等到一天結束後再做一次鍛鍊,並不能起到萬全的保護作用。
防久坐傷害,最簡單的方式應該是持續坐著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0分鐘,即便是去接杯水都可以。
站立也是「運動」 緩解壓力好處多
專家表示,站立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運動」。站立能改善姿勢,緩解背部疼痛;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心血管健康;站立時人們會更願意走動,願意走得更遠,爬樓梯的幾率也會提高。
如果能長期堅持每週5天、每天累計3小時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馬拉松。
還有研究顯示,站著工作能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專家稱,人很難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工作50~60分鐘後站起來活動5~10分鐘,不僅有助身體健康,還能有效緩解工作壓力。
今天你幸福了嗎?
想要更幸福記得來加入媽咪的社團,不能說的秘密都在這私密分享喔~
《煲湯媽咪幸福生活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umamimastersoup/
想長期追蹤媽咪的幸福資訊歡迎來《煲湯媽咪幸褔講堂》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mami.soup.master
煲湯媽咪的幸福官網在這裡《煲湯媽咪幸福優品》
http://umamisoupmaster.meepshop.com/
子宮內膜細胞出現於40歲以上婦女 在 最常面臨的癌症中,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去找出罹患卵巢癌高危險婦女是臨床上防治卵巢癌重要課題;和卵巢上皮細胞癌相關的流行病學因子,包括肥胖、未產婦、個人乳癌病史、家族卵巢癌或乳癌病史。 卵巢上皮細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