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餵母乳和COVID疫苗:數據怎麼說?】本文是一位來自科羅拉多州的自由科學記者的報導。
按照臨床試驗規範,之前任何COVID-19疫苗的臨床試驗都不包括孕婦和哺乳期的母親。因此,隨著世界各地開始為符合條件的成年人接種疫苗,許多哺乳期的媽媽對於能不能施打疫苗彷彿被留在黑暗中做決定。
報導中的一位母親把母乳捐給研究人員進行分析。感謝許多媽媽捐贈的母乳,現在,科學家們開始了解COVID-19疫苗對母乳的影響,他們的初步結果應該對全世界一億多哺乳期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研究了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生產的疫苗的影響。他們並沒有在母乳中檢測到疫苗,同時發現,可以在母乳中檢測到母親在接種疫苗後針對新冠狀病毒SARS-CoV-2產生的抗體。
現在,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抗體是否可以為嬰兒提供對COVID-19感染的保護。
疫情初期醫學界就傾向認為,孕婦比未懷孕的同齡人感染COVID-19後更有可能嚴重到需要住院。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已經在努力工作了—不斷增長的子宮向上推,降低了肺活量,並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以免傷害嬰兒。即使嬰兒出生後上述因素仍不會完全消失。因此,一些產科醫生認為哺乳期的人也容易感染嚴重的COVID-19。
■疫苗能不能提供保護?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母胎醫學專家Kathryn Gray和她的同事測試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對131位正在哺乳期、懷孕中或兩者都沒有的人的效果如何。結果發現,哺乳期的媽媽與非哺乳期的人產生了同樣強烈的抗體反應。換句話說:疫苗對哺餵母乳的媽媽同樣有益。
由Gaw和她的團隊發表在medRxiv上的第二項研究也認同此結果。該團隊從 23名哺乳媽媽抽血檢測,發現在施打第二劑疫苗後,對SARS-CoV-2的抗體增加了。
但對於許多父母來說,迫在眉睫的問題是—COVID-19疫苗是否會傷害哺乳期的嬰兒。畢竟,在哺乳期間不推薦使用某些藥物,因為它們會通過母乳傳給嬰兒。例如,不要服用高劑量的阿司匹林;即使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母親也會被警告要監測嬰兒是否有瘀傷和出血的跡象。
有些疫苗也是禁止使用的。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照顧嬰兒的母親不要接種黃熱病疫苗,這種疫苗是一種活的、減毒的病毒形式,以防將病毒感染傳給嬰兒。所以,一些藥劑師和疫苗管理人員一直告訴哺乳母親在接種疫苗後要丟棄母乳。
紐約羅徹斯特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免疫學家 Kirsi Jarvinen-Seppo說“這是對疫苗錯誤的理解”。
與黃熱病疫苗不同,COVID-19 疫苗不存在引發活動性感染的風險。此外,COVID-19疫苗極不可能進入母乳。輝瑞—BioNTech和Moderna疫苗中使用的脆弱的mRNA很快就會被分解,所以它絕對不會離開進入的細胞—更不用說進入血液,然後進入乳房。事實上,研究人員不認為任何目前使用的疫苗會進到母乳中。
基於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親在接種疫苗後繼續哺餵母乳。此外,CDC 和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在兩國批准首批疫苗後不久發表聲明。他們指出,從現有數據中沒有發現安全問題,因此哺乳期的人可以選擇接種疫苗。
但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和雷迪兒童醫院的兒科醫生Christina Chambers認為:“推薦繼續哺乳還是一個兩難選擇。”因此,Gaw和她的同事進行了一項小型研究確認安全性。她的團隊在六名參與者接受輝瑞-BioNTech或Moderna 疫苗後兩天內檢測母乳樣本,都沒有發現mRNA的踪跡。該小組現在正在為疫苗的不同成分搜索大量牛奶樣本,並擴大他們的研究範圍以包括美國所有可用的 COVID-19 疫苗。
■液態黃金
科學家們渴望接種疫苗後在母乳中看到COVID-19抗體。
研究人員很早就知道,新生嬰兒不能有效地產生針對有害細菌和病毒的抗體;這種保護力可能需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發揮作用。為了在早期提供幫助,母乳中的抗體能夠避免潛在威脅。
奧斯陸大學的Hedvig Nordeng專門研究懷孕和哺乳期間的藥物使用和安全性,他說:“它是由母親和大自然專門設計的,旨在為孩子提供第一種疫苗。” “不僅僅是營養,母乳是藥。”
在母親體內,稱為B淋巴細胞(或B細胞)的免疫細胞不斷產生抗體。然後,一旦泌乳開始,乳腺就會發出化學信號,將這些B細胞吸引到乳房—在那裡它們停在腺體中,但與藥物、咖啡和酒精飲料中的分子不同,它們很小,可以自行進入母乳(儘管是稀釋的濃度)。抗體相反,乳管表面的受體會抓住抗體並將它們包裝起來在充滿液體的保護性囊泡中,使它們能夠安全地通過輸乳管細胞並進入另一側的乳汁。
但是,當抗體到達嬰兒身上會發生什麼?母乳中的抗體不會進入嬰兒的血液,但在被消化之前會覆蓋口腔、喉嚨和腸道。儘管如此,這些抗體似乎提供了保護。可能是它們在身體入口處工作,在感染生根之前抵禦感染。
並非所有嬰兒都是能餵哺母乳,但研究發現,與餵哺母乳時間較短或根本不餵母乳的嬰兒相比,在前六個月餵哺純母乳的嬰兒發生中耳感染的機率要低得多。接種流感疫苗(因此藉由母乳將這些保護性抗體傳遞給嬰兒)的哺乳期母親為太小而無法接種疫苗的嬰兒提供了保護。
接種疫苗的母親透過母乳能提供小小嬰兒保護,特別令人興奮。因為嬰兒目前無法接種任何可用的疫苗(輝瑞-BioNTech和Moderna都已開始在6個月大的兒童中進行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
■奶之謎
現在最大的未知數之一是嬰兒能從母乳中獲得多少保護。首先,科學家們不確定這些母乳中的抗體是否真的有功能—如果小嬰兒接觸到COVID-19的病毒,抗體能殺死它嗎?早期的研究結果似乎是有希望的。去年,荷蘭的一個團隊從先前感染過SARS-CoV-2的人的母乳中收集了抗體,發現這些樣本可以在實驗室中和病毒。以色列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母乳中因為接種BNT162b2疫苗後產生的抗體可以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研究的作者預測,這些抗體應該可以保護嬰兒。
但這只有在抗體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接種疫苗的人會繼續產生COVID-19抗體多長時間;一項針對33人的研究證實,在成年人接種 Moderna 疫苗後抗體至少可持續6個月。因此,只要嬰兒繼續哺乳,他們就會繼續從母親那裡得到一些保護—儘管母乳中的抗體濃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所以,不斷補充是關鍵。科學家認為,母乳中的抗體會在幾小時到幾天后在嬰兒的腸道中被消化。這意味著一旦停止哺餵母乳,他們的部分免疫力可能會消失。
但即使對哺餵純母乳的嬰兒,臨床醫生也提醒母親在有訪客時繼續遵循公共衛生策略。“任何與嬰兒密切接觸的人都應該接種疫苗並戴上口罩”...完整轉譯文章,詳連結:http://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2676/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齊嘉鈺醫師摘要整理)
📋 Nature - 2021-06-23
COVID vaccines and breastfeeding: what the data say
■ Author:Shannon Hall
■ Link: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680-x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 COVID-19學術資源-轉譯文章 - 2021/07/22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疾病管制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子宮後傾懷孕機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閒聊] 檢查後… - 看板GoodPregn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子宮後傾開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子宮後傾開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子宮後傾=難受孕?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恩你子宮後傾,沒有長肌瘤、內膜厚度也正常」 緊張婦 的評價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小夫妻採用這樣的姿勢,讓你們受孕幾率大大提升!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子宮前傾或後傾影響懷孕嗎 - YouTube 的評價
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流產二》
懷孕到生產的喜悅
像在迪士尼搭遊園車
沿途色彩繽紛驚奇不斷
還能拍照留念
流產
是千度近視並身處濃霧之中
伸手不見五指
失去時間感與方向感
陷入黑暗的人
會急著尋找出路
還有一種面對黑暗的方式
閉上雙眼
保持呼吸
直到雙眼適應黑暗
然後可以在黑暗中看見
我一直沒有掉眼淚
也沒有想哭的感覺
一直到強力子宮收縮藥
發揮藥效的那一刻
身體的劇烈疼痛
好像把內心深處
無以名狀的的各種情緒
變成真實
這時候我才大哭出來
不只是哭
我還痛得大叫
叫聲不是嘶吼
不是咆哮
是一種類似生產之痛
從丹田,壓抑地傾洩而出
然後叫出聲來
我無法確切形容
能查到最貼近的字詞
叫做「哀鳴」
《人格分裂?》
這段時間
有好多個不同狀態的我
同時出現
自責的我
是不是我有在重訓或跳來跳去的關係?
是不是我工作穿高跟鞋?
還是我哪裡沒照顧好身體?
嫉妒的我
同一時期,身邊有朋友傳來懷孕的喜訊,我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還想著要送什麼補品給他們;下一秒卻無法控制地羨慕嫉妒恨,同時內心的譴責出現:你怎麼可以這樣?見不得人家好?
然後這些聲音就在裡面打架、難分難解,我只好先抽離自己,找些事情來做。
自我懷疑的我
我還能成為母親嗎?
還會再懷孕嗎?
還是就死了這條心呢?
要是再懷孕、又流產,我能再承受一次嗎?
我會不會永遠帶著悲傷、遺憾、未竟之事的印記活著?
我還有快樂的可能嗎?
我還笑得出來嗎?
我還是我嗎?
突然可以正面思考的我
數據顯示,懷孕初期,有1/5的自然流產機率,是很常見的,我不是特例
這是身體自然淘汰的機制,它是不健康的胚胎。它是萎縮卵,空包彈,不算是生命,沒有心跳、沒有形狀、什麼都沒有。
如果它不健康,你真的生下來,將來不是會更難過嗎?
休息一下、把身體養好,可以再有的
至少你有一個林恩典了啊
突然沒有任何感覺的我
沒有傷心、沒有失落感、沒有自我懷疑、也沒有正向積極⋯⋯什麼情緒、什麼內心的聲音,都沒有。就是一片空白。我好像得到了短暫的寧靜,但我也不確定我還是不是自己。
可能是一種休眠狀態、一種當機。
工作狀態的我
就是你們在節目中看到的我。
我跳、我笑、我鬧,工作的當下,我真的沒有時間去想流產的事,只是轉換了模式,這部份,我分得很清楚。
所以我並不是強打精神、用工作痲痹自己、把自己化為小丑⋯這種心情在工作的。
母親
對啊!我還是一個母親
母親不是職業
母親就是母親
母親沒有放假
所以當恩典需要媽媽的時候
媽媽還是會回應他的需要
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為什麼想要自然產?
一個快生了的三寶孕婦碎念長文慎入
37週+3天,最近宮縮很頻繁、肚子下墜感也很重,破3200克的弟弟還沒想退房的樣子,這張照片遠看風景構圖都很好,近看會發現我的臉是一種「我快不行了😵的表情」
週末宜蘭難得沒下雨了,心血來潮想趁弟弟出生前多陪陪兩隻,自告奮勇的跟老公說不如帶他們去親水公園玩吧!老公一臉懷疑的問我確定嗎?畢竟我上週才在那邊放羊的孩子以為快生了,大老遠跑去醫院卻被退貨😂 但這幾天真的蠻沒有要生的感覺,覺得可能是宇宙的安排?讓我先心裡準備好老三的到來,在做心理準備時就有一個清單是想要花一天好好陪老大老二。
啊結果我根本太自不量力!一到現場我走路比蝸牛還慢,兩隻電力超強的幼童根本就像保時捷一樣,三分鐘後就看不到他們的車尾燈了.... 老公不知道該往前跑去顧小孩還是陪我慢慢走,我看他很兩難只好跟他說「你去吧你去吧,我自己慢慢走...」 到底這一趟是誰陪誰😂😂 我蝸牛步很慢就算了,還每3分鐘就要找地方坐下來,像照片裡那樣一臉疲憊,我頓時覺得自己有夠廢的啦哈哈哈哈哈!一整趟根本都完全沒有陪到小孩啊!
回想我前兩胎真的體力好好,第三孕期都還在趴趴走、重訓、健身,這一胎從發現懷孕到快生都沒有真的舒服過,老三真的蠻折磨媽媽的😌 不過其實以我對自己身體的了解與這幾年來的研究,我很清楚為何第三胎會這麼不舒服,排除第一孕期賀爾蒙導致的孕吐等不適,真的讓我整個孕期有各種不適 ,包含- 呼吸困難、恥骨痛、腰痠、上背部緊繃、坐骨神經痛等症狀,都跟我前兩胎連著剖腹有強烈的關係,這也是為什麼我堅持這一胎要自然產的原因,我真的真的真的不想再讓身體被切一刀了。
在剖腹產第二胎之後,傷口變成蟹足腫持續發癢了一年以上,前半年還伴隨著刺痛感、傷口下的腹部筋膜也一直有麻麻癢癢不舒服的感覺,肚皮摸起來都不像自己的,更讓我受不了的是,整個腹部像是整片黏住了一樣,活動度極差,甚至把我的骨盆不自覺的往後翻變成骨盆後傾,讓我健身的時候調整姿勢非常有障礙而且一直很難練臀練到位,也造成上半身容易圓胸駝背、整個身體結構都不對了。
當時還找了物理治療師,想要把骨盆後傾給調整好,後來也找了復健科醫師在我的腹部照了超音波才發現,我的骨盆後傾、駝背、下背痛等問題最主要就是跟剖腹的沾黏有關,我這才恍然大悟為何我健身練的那麼辛苦、為什麼我的身體在第二胎產後那麼不像自己的,原來都是那條疤惹的禍!
當身體結構不對的時候,肌肉、筋膜、骨骼都難在正確最舒適最有效率的排列下讓身體運作,也會影響到內臟、賀爾蒙分泌、情緒等等,而讓我身體結構整個跑到的主因,就是剖了又縫、縫了又剖、剖了又縫的那道深入子宮的傷口,他們沾黏在一起把我的筋膜扯住了,讓我不論怎麼努力健身、努力飲食、努力調整作息、冥想等等都沒有辦法解決。所以一懷了第三胎,我就馬上google自然產的方法,做足了功課才決心回台灣找專業的溫柔生產醫生,並且加上中醫治療幫我把腹部那千古不化的沾黏給解開。
當然前面兩胎剖腹後,想要自然產勢必會有風險,但是經過 好孕工作室 陳鈺萍醫師的評估,我的羊水量、胎位、胎盤位置還有剖腹傷口的檢查都不算是高風險,所以我們決定來試試看自然產,並討論出了不順利即剖腹的共識,用最小的風險來達到我自然產的心願。
另外還將我轉介給 昌盛堂中醫診所 的劉院長,從我一回台灣就開始調整結構,幫我評估我的身體有什麼問題、腹部的張力如何、骨盆角度與脊椎彎度如何等等,當身體結構排列正確,能順勢生產的機率就更大、風險更小!真的不誇張,我第一次調整完就能順暢好好呼吸了,坐骨神經痛跟恥骨也馬上消失🙌
醫生說其實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孕期的諸多身體不適都和身體結構出問題有關,當身體排列位置不對、血液循環差、內臟沾黏、姿態不當等,都是影響孕期舒不舒適的關鍵,因為孕期間身體每天都有巨大的變化,肚子越來越重越大,身體重心改變,韌帶關節也變鬆,很多原本就存在的結構問題都會慢慢的被放大,結構調整可以治標又治本,只要身體回到最好的排列方式,很多身體的問題都會自然地消失了
每次到昌盛堂調整結構,劉醫師都會看著我的剖腹疤說「你這道疤有夠頑固!」😂😂 用針灸化解沾黏了好幾次,才真的整條又粗又長的剖腹疤都變軟(真的!硬邦邦的蟹足腫疤痕現在整個是軟的!我以前都不知道傷口還能變軟,真的太神奇了😭)每次調整完,我就感覺我的呼吸更順、更能放鬆的抬頭挺胸,原來當身體排列位置正確的時候,是那麼自然而然的舒服🍀
雖然我懷孕30週以後才開始調整結構,一般來說應該要趁肚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調,會比較有機會能順勢生產,但我從美國飛回來30週開始調到現在,身體已經舒服非常多了,也對自然產越來越有信心,就算不能順利自然產,但至少我努力過了,我也一直告訴自己的身體要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最自然、天然的方式,產下我身體裡的寶貝(我真的有每天冥想跟寶寶說話,也跟我的身體說話☺️)
不論最後產程會長怎樣,因為不打無痛、不打催生的挑戰真的很大😆,也有可能會像生老大那樣吃全餐,但這次不同的是,我全然相信我的醫師團隊、全然的相信我的身體、全然的相信我與寶寶的心靈連結、全然的相信宇宙的安排。我人生這三次的懷孕旅程,已經有太多太多讓我能回味一輩子的體驗了💕
弟弟,媽媽期待與你見面😚
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子宮後傾開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子宮後傾」是天生的嗎?會不會因此而影響受孕機率?|Mombaby ...2017年9月9日· 一般女性骨盆腔感染、發炎會先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彭成然醫師表示,除非另有卵巢 ... ... <看更多>
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子宮後傾開刀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推薦與評價
「子宮後傾」是天生的嗎?會不會因此而影響受孕機率?|Mombaby ...2017年9月9日· 一般女性骨盆腔感染、發炎會先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彭成然醫師表示,除非另有卵巢 ... ... <看更多>
子宮後傾懷孕機率 在 [閒聊] 檢查後… - 看板GoodPregn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去醫院做了卵巢跟輸卵管的檢查…
醫生說 器官上沒什麼問題…
卵巢沒有陰影 輸卵管也是通的…
就是子宮後傾 醫生說角度有點大…
將近90度…
聽完我好緊張…
但是醫生又說 子宮後傾不是造成不孕的原因…
然後就抽血要檢查賀爾蒙…
現在要等星期五的檢查報告…
老公說如果都沒問題…
那是不是就表示我們的運氣真的不好T_T
請問子宮後傾會影響嗎??
--
posted from android bbs reader on my Sony C6902
https://market.android.com/details?id=com.bbs.rea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82.163.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odPregnan/M.1409734104.A.4F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