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種COVID-19疫苗接種人次不包含第二劑來到了1046萬人次,人口涵蓋率到達44.6%
快接近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打到疫苗了~
當然這麼多人打完疫苗,加上媒體的渲染,大家打完疫苗都會很緊張自己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有的人覺得打完精神都好了、咳嗽都好了、食慾變好了、有的全身不舒服、很喘、心悸、血壓變高了、有的單側膝蓋痛、手紅腫、手舉不起來⋯⋯⋯等等。
各式各樣主訴不勝枚舉~
這幾天,來了一位40幾歲女性,她說「自從打完AZ就全身不舒服、覺得很累、走路就覺得喘🚶♀️」
不過認真問起來,病人在打AZ之前已經來了3週的月經,最後總共來了四週的月經~
而且這幾週的月經量都很大,41公分的衛生棉兩個小時就滿了~
加上下眼瞼看起來很白,擔心貧血,所以幫她抽了血球檢查~
沒想到隔天,⚠️ #血色素跳出危險值:5gm/dl‼️(正常值約12.0~16.0 gm/dl)加上病人的症狀跟病史,可以推測這個值應該是有意義的不是實驗室誤差,於是立刻通知病人回來開轉診單及印出報告,請病人去急診輸血穩定生命徵象❗️
後來病人回覆說,她去急診時再驗了一次血色素,結果只剩4.多,總共輸了6包血才回到7點多gm/dl(一般人至少7以上比較夠用)!接下來就是查原因,病人自述一直都有子宮肌瘤的問題,於是請病人去婦產科做後續的追蹤及檢查。病人很感謝我們幫她抽了血色素,輸完血她舒服多了~因為在那幾個禮拜她一直覺得很不舒服,中間看了四次醫師但都沒有明顯改善,她還一直以為是AZ疫苗讓她很不舒服,不過按病史看來跟AZ疫苗是沒有明顯關係的~
🩸#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的一種良性婦科腫瘤,是一種平滑肌瘤或稱纖維瘤,好發年齡 35-45歲之間。
以解剖位置可分為以下三種:
🔸#子宮漿膜下肌瘤:可向子宮外的骨盆腔或腹腔突出生長,因空間較大,可以長到蠻大的,甚至大到像懷孕四、五個月。
➡️可以產生壓迫症狀:如壓迫膀胱會造成膀胱功能障礙(排尿次數增加、壓力性尿失禁)、如壓迫直腸則會造排便困難。
🔸#子宮肌層間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可能產生經痛或慢性骨盆腔疼痛。
🔸#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故也是最容易造成月經期的大量出血的一種肌瘤➡️ 可能造成貧血、懷孕困難、容易流產等症狀。
治療方式就交給專業的婦產科醫師來判斷了~我這邊就不解釋,只是提供大家子宮肌瘤小常識而已~因為這個病人問了很久,希望我可以多多提供婦科知識給大家☺️
👩🏻⚕️不過這邊提醒大家,如果覺得身體很不舒服,不要勉強接種疫苗喔❗️(不過病人說她擔心放棄又要等好幾輪才能打得到,真的是兩難的選擇😢
有時候疫苗真的有非戰之罪,假設生病的時間剛好時序相近真的很難讓人辨別因果關係,我最近手上還有一個例子,但想說等確診再分享給大家~
就像之前說的,目前還沒人發明出百分百無副作用的疫苗,醫生只能判斷病人當下適不適合打疫苗,無法預估誰會產生什麼樣的副作用,如果真的覺得身體狀況不佳、建議不要勉強接種,但Delta來勢洶洶,如果需要出外工作的人還是建議儘快施打疫苗減少重症及死亡率喔😢
#佳鴻診所
(以下圖片取自網路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句老套説話,指女人子宮 「唔生仔,就生瘤」。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透露,超過5成女士於一生中會長子宮肌瘤,確是非常普遍的婦女病。子宮肌瘤生長於子宮肌肉層,絕大部份屬良性,雖然不會威脅健康,但卻霸佔子宮空間,造成月經過多、背痛甚至不育。 李醫生指出,子宮肌瘤可令子宮增大,導致收縮能力變差,使月經期間...
子宮肌瘤4公分懷孕 在 黃建榮醫師(黃建榮婦產科診所暨台北試管嬰兒中心Taipei IVF)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輸卵管水腫」是因為輸卵管堵塞,進而導致積水,造成輸卵管末端腫大,除了讓卵子無法進入輸卵管與精子相遇外,其水腫液體也會逆流回子宮影響胚胎著床。有研究也指出輸卵管水腫的病人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成功率試其他人的一半,所以如果有輸卵管水腫的情形,都建議再進入療程前先做手術處理。
這位好朋友她定居在美國,在美國曾做過試管療程但幾次下來都沒有成功,在輸卵管檢查時發現是雙側輸卵管水腫,在做完輸卵管切除術後進入試管療程,很幸運的在106年順利懷孕生下大寶,也就是照片中比YA的可愛小女孩,之後他們一家回到美國,繼續嘗試試管療程準備生第二胎,但在胚胎植入前子宮著床的環境一直有液體存在無法順利植入胚胎,之後他回到台灣再度來我的門診,希望可以比照第一次成功懷孕的經驗,可以順利懷上二寶。
很高興得在今年順利讓他們帶著二寶回美國。祝福大家都能跟他們一樣,好孕成功順利懷孕,也祝福他未來孕產期一切順利。
-----畢業心得如下-----
我是住美國的林小姐
在今天看到驗孕棒的兩條線的時候,我有些不敢置信,更多是狂喜,
終於畢業了
想起植入失敗時,看到成功試管寫的畢業文,深深激勵我,她說,試管跟機率有關,自己的條件不好,所以她就要比其他人做更多次的取卵跟植入,總有一天會懷孕,最後她成功成為母親,在她經歷N次植入之後。
受她影響,突然有感而發想寫個試管人生的畢業文,希望試管的在校生,看到我波折的經歷,心情可以好一點。
~~~~~~~~~~~~~~~~~~
32歲:在美國取卵 (花60 萬 )植入失敗
第一次做試管失敗,心裡大受打擊,開始自我懷疑的想:難道自己的決策錯了嗎?
花了老公這麼多錢,為什麼別人懷孕一下就中了,自己卻必須要花錢還不能懷孕。
不是說那個誰試管做一次就中了雙胞胎嗎?說好的雙胞胎呢?
在美國植入後連續打了15天的屁股長針安胎而且醫院不幫忙打。安胎針每天晚上都是老公打,而且還沒中,真的超級崩潰。
決定回台灣做試管。開始上網找資料,大家都推黃建榮醫師,發現台灣植入不用每天打油針,便宜技術又好,毅然決然地買機票去台灣做試管!
~~~~~~~~~~~~~~~~~~
33歲:在台灣黃醫師檢驗出。輸卵管水腫造成不孕,切左邊輸卵管、(腹腔鏡手術)回美國休息三個月
之後又右邊輸卵管子宮外孕(剖腹手術)
~所以兩邊輸卵管都沒了,休息夠了又飛台灣黃建榮婦產科,開始試管療程
34 歲:在台北做試管,成功得一女
感謝台北黃建榮大神醫生,讓我體驗為人母的喜悅
~~~~~~~~~~~~~~~~~
36歲:在美國換了三個試管醫生,子宮排卵植入日一直有水,最後一個醫生連續5個月的植入日都照到有水,不敢放卵,把我的驕傲信心殺的片甲不留⋯。
我只好特地回台灣找大神黃建榮醫師做試管。(嗯⋯台灣前十大名醫真的太強了,每天去診所都7、80個人同時等看診,等待都兩個小時起跳,每天大量練技術不強也很難啊!)
~~~~~~~~~~~~~~~~~~
37歲:回到了厲害的台北試管黃醫生,排卵日醫生說子宮沒水,突然我眼睛泛紅,很想哭!感覺可以離開子宮有水的魔咒,
但醫生說我的子宮肌瘤已經長到五公分了。在著床的地方很近必須要剖腹,我說不能三點腹腔鏡嗎?醫生說剖腹才可以最不傷害子宮的方式拿掉肌瘤。
什麼!!曾經有人說剖腹一次老七歲!
之前莫名其妙剖過一次,生過剖一次,現在還沒生老二又要剖一次!!我的肚子命怎麼那麼慘!想起之前生產的剖腹之痛,心裡有一點慘兮兮的笑不出來,苦味蔓延著整個舌腔,我懷孕的路怎麼這麼苦,比一次吃了10斤的黃蓮還苦
但為了老二只能拼了,不然怎麼辦
剖腹取子宮肌瘤,休養幾個月又開始試管療程,有一種急迫感~再不生就更高齡了,(現在都是困難模式了,以後一定是地獄模式)
~~~~~~~~~~~~~~~~~~
38歲:開始取卵植入只有1顆可以用 植入失敗
問護士為什麼會失敗。護士說我38歲活產率只有31 %
好吧!聽起來很有道理。再接再厲!連續做再取卵
38歲:開始取卵植入,本來抱著62%的成功機率!(2個31%)還想著再失敗再去做的精神!結果中了!
姊妹們!我終於畢業了!經歷了二次剖腹手術、二次腹腔鏡手術,4次取卵、4次植入、15次排卵周期超音波子宮有水。
做試管嬰兒這件事希望我這輩子可以不用再經歷了,其中起起伏伏的經歷、心情,真的只有做過N次試管的人才會懂,一次的失敗,要付出的真的太多。
一切都過去了。
未來即將要來。
子宮肌瘤4公分懷孕 在 康康醫師超音波共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子宮肌瘤大哉問🔎🔎🔎
每個星期五都會去支援健檢中心的婦科檢查,包括了子宮頸抹片和婦科超音波。
會定期追蹤超音波的又有大部分是之前發現有子宮肌瘤,想來看是否有長大。
關於肌瘤的疑問實在是太多...
不過礙於肌瘤是婦產科醫師的好朋友? (我們的病人數都是靠它撐起來的???)
決定來跟大家好好地介紹它一下~~
---
#如何發現肌瘤?
醫學上常用的影像學工具,包含了以下幾種:
🔎超音波/X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
最常發現肌瘤的方式,是透過 #超音波 看到的。
女生們會來門診檢查超音波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 月經不規則、月經量不正常🩸、經痛💊、非經期的出血......
✔️很多是在做超音波時意外發現,跟原本來看診的原因可能並不相關。
✔️一部分的人是覺得肚子越來越大,不知道是真的變胖?或是肚子裡面長東西,想來做檢查的。
✔️一部分的人是別科轉診,因為在別科檢查時照了腹部或是骨盆腔的X光意外發現骨盆腔裡有鈣化的一團東西,想來看看是甚麼。
✔️或是別科做了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學檢查,意外發現子宮裡有長東西,來看看是不是肌瘤的。
大家有注意到,這短短的文字裡充滿了"意外"嗎?
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肌瘤發生率太高了!每3-4個女生就會有一個人有肌瘤,很多人根本沒有相關症狀所以之前都沒有發現。
所以當你被診斷有子宮肌瘤的時候,先不要太緊張😱😱😱!
請先冷靜下來,仔細聽聽妳的醫生正要告訴你的事情。
---
#哪種影像學檢查最準?
在這個版上,當然要說是 #超音波 啦! (誤🤣)
大家可能普遍認為,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應該是最精密的影像學檢查了! 所以肌瘤是不是也要用這些檢查才能看到?
不好意思,我們的肌瘤因為太普遍了,所以比較廉價一點...
🔎🔎🔎用超音波其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不用大材小用浪費醫療資源~~
✏️除非,你的婦產科醫師認為你的肌瘤長得很奇怪,或是長大的速度太快了!想要排除其他惡性的問題,有可能會需要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的檢查。
但是必須要說,用核磁共振來判斷是否為良性的肌瘤或是惡性的骨肉瘤,並沒有那麼的準確!可能還是得經過開刀這一途,把肌瘤切下來送給病理科,才有辦法做最正確的判斷!
✏️那要做陰道超音波還是腹部超音波呢?
這就回歸到了,是否有性經驗這點。
如果有性經驗,我們還是會建議做陰道超音波,能清楚的看到肌瘤的邊界以及相對子宮內膜的位置。
不過,當我們碰到20-30公分的肌瘤😲(沒錯!就是有這麼大的肌瘤!),陰道超音波的範圍可能無法看到邊界,這時候還是會搭配腹部超音波來看肌瘤最遠到甚麼地方。
---
#子宮肌瘤有幾種?
斯斯有三種,肌瘤有好幾種...依據它們長的位置,隨便列列就有七種...
每種肌瘤會造成的症狀也都不太一樣(大部分是沒有症狀...),如果是有造成症狀的肌瘤需要手術處理,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那這樣超音波可以區分嗎?
基本上是可以的喔!(當然有些長在子宮外面的肌瘤,像是漿膜下肌瘤/根蒂性肌瘤/韌帶內肌瘤這三種,光用超音波比較難區分,可能要手術當下才能判斷了)
(照片為手繪肌瘤分類圖,請參照編號與相對位置)
1. 肌肉層肌瘤 (Intramural type)
最常見的種類就是長在子宮肌肉層裡面的這種,占了約6-7成。
🔎超音波底下的長相,通常就是在子宮裡面長了一顆顆圓圓的像是貢丸(大家等等吃不下晚餐別怪我...),大至蘋果🍎小至土豆🥜(到底為什麼要用食物來比喻哩...)。
✏️症狀:
不會造成經痛 (會造成經痛的通常是肌腺症/肌腺瘤);如果有壓迫到子宮內膜,可能會造成經血量偏多。
另外因為宰相肚裡能撐船,女性同胞們的肚子裡也能裝像是西瓜一樣的肌瘤;體積過大的肌瘤就會造成一些對於膀胱或是腸子的壓迫,影響排尿或是排便。
/
2. 漿膜下肌瘤 (Subserosal type)
子宮的外面有一層漿膜包圍 (也就是腹膜)。這類型的肌瘤主要是往外長,會凸出子宮表面的。
🔎超音波底下看,會覺得有一大部分在正常子宮結構之外。另外因為不受到子宮肌肉的限制,可以長到非常大!!
✏️症狀:
通常不會有症狀,如果太大的話也是以壓迫的症狀為主。
/
3. 黏膜下肌瘤 (Submucosal type)
長在子宮內膜附近,會壓迫到子宮內膜的肌瘤。
🔎超音波下會看到肌瘤和子宮內膜靠得非常近! 甚至整個都壓在子宮內膜上面。
✏️症狀:
容易影響到經血量🩸,有可能經血量非常多甚至到貧血的狀態。
✏️處理:
現在流行的處理方式,便是以子宮鏡來切除黏膜下肌瘤。不過哪種/多大的黏膜下肌瘤適合用這種方法開刀,建議至門診做詳細的諮詢喔!
/
4. 根蒂性肌瘤 (Pedunculated type)
這就是看起來和原本的子宮沒甚麼相干的肌瘤,只有一個細細的根來連接肌瘤和子宮。
🔎超音波下看起來,這類型的肌瘤會是一顆完整個圓形,長在子宮的旁邊,不會影響到子宮原本的形狀。
✏️症狀:
通常不會有症狀,如果太大的話也是以壓迫的症狀為主。
/
5. 黏膜下根蒂性肌瘤 (Submucosal pedunculated type)
這是結合3和4特性的肌瘤,主要也是往子宮內膜長,幾乎全部都突出在子宮腔內。
🔎超音波下看來,會在內膜上看到一顆圓圓的東西,有可能是肌瘤,也有可能是大顆的息肉。
✏️症狀和處理方式,就如同第三點提到的部分-->經血量過多 / 子宮鏡
/
6. 韌帶內肌瘤 (Intraligamental type)
到底是長在甚麼韌帶? 肩膀的韌帶還是膝蓋的韌帶??
各位~子宮兩旁也是有韌帶的,固定子宮在骨盆腔內的位置。
🔎這類肌瘤長在子宮的外面,所以超音波下看起來和第二種、第四種可能難以區分。
✏️症狀:
也不會壓迫到子宮腔,基本上是沒甚麼症狀,也不會影響月經。
但是如果它也長得非常非常大,一樣有可能造成壓迫的症狀。
/
7. 子宮頸肌瘤 (Cervical myoma)
子宮附近的每個地方都可以長肌瘤,怎麼可以少了子宮頸呢??
🔎這類的肌瘤就是長在"子宮頸",超音波會覺得和子宮頸的位置有點難分辨,或是造成子宮頸變得很大。
✏️症狀:
婦科部分倒是還好,產科懷孕的人們遇到子宮頸肌瘤,最怕的就是擋到胎頭無法自然產~
因此如果懷孕的人們遇到有子宮頸肌瘤的狀況,通常三十週之後還會再追蹤肌瘤和寶寶頭👶的相對位置,來判斷能不能自然產。
---
#超音波可分辨良性或惡性的肌瘤嗎?
用核磁共振都無法很好的判斷了,所以必須和遺憾的告訴大家,沒有辦法完全分辨!
只能說,有一些型態的肌瘤是我們會去特別"關照"的,像是 #形狀特別 (通常肌瘤有明顯的膜包圍起來,影像下看起來比較完整)、 #長大速度快 (會建議持續追蹤,如果半年從兩公分變成十幾公分就會強烈懷疑)。
另外 #過大的肌瘤 有可能中間會壞死 (就像是貢丸內餡裝了碎肉或是起士),內心的軟爛組織通常是因為血流不足所造成,也會比較需要注意。
---
關於肌瘤可能還有一百個問題想問...
但就饒了我先到這兒吧~~~🙏🙏🙏
大概是近期內數一數二多字的文了
趕在周末前發一發,免得周末帶小孩又要消失惹...
#子宮肌瘤
#婦科超音波
#健康檢查
子宮肌瘤4公分懷孕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句老套説話,指女人子宮 「唔生仔,就生瘤」。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透露,超過5成女士於一生中會長子宮肌瘤,確是非常普遍的婦女病。子宮肌瘤生長於子宮肌肉層,絕大部份屬良性,雖然不會威脅健康,但卻霸佔子宮空間,造成月經過多、背痛甚至不育。
李醫生指出,子宮肌瘤可令子宮增大,導致收縮能力變差,使月經期間嚴重出血。 「體積較大的子宮肌瘤,會令女士持續覺得下腹沉重,甚至因為壓迫附近的膀胱、大腸而出現尿頻、便秘。」他在臨床上見過有病人的肌瘤體積達到20公分大,「外觀看起來像有個頑固小肚腩。」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醫生 #子宮 #懷孕 #子宮肌瘤 #婦女病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6KrLDjHEO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