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稍微趨緩,健身房也陸續恢復營業,很多人在調降二級的首日就開心回歸訓練打卡拍照。不過,也有更多人保持觀望態度,尤其很多國際間的指引判定健身房是染疫高風險的場所。
但如果你要問我的意見,我認為那是在沒做任何防疫措施,不分運動性質推論出的結果,似乎有點以偏概全。如果做好防疫措施,好比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與他人混用器材、避免肢體接觸,則可大幅降低風險。
@@不管孕婦、一般人,做好防疫措施就可降低風險
再加上我過去都習慣在小型工作室訓練,室內通常不會超過五個人,因此在降級當週,我也迅速回歸訓練。不得不說,大重量、槓鈴、深蹲架,完全不是啞鈴、壺鈴能替代,暢快訓練後的睡眠品質和肌肉發燙的感覺,真的令人有滿血復活的感覺。
另外,為了更進一步降低風險,教練也須每週進行抗原快篩,在指導上發揮巧思,不必肢體接觸改以水管輔助動作的調整。
至於孕婦族群,我認為判斷的標準並無不同,只要做好防疫仍可以安心運動。當然我不諱言,一旦染疫孕婦重症比例較高,不過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很鼓勵孕婦儘早施打疫苗獲得保護力,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當然要不要回歸健身房,最重要還是每個人接受風險的程度。有些人希望等社區「清零」再出門運動,也有人擔心自己的訓練場地人員稍多,或過去習慣團體課,想要再觀望看看。當看到大家上傳運動照時,真的無需懷疑指責,更不用焦慮地覺得自己偷懶,因為這些選擇都無關對錯,只是個人對疫情感受的差異。
不過在各種討論裡,有一種說法讓我不禁眉頭一皺很想反駁,「要維持體態靠飲食控制就好,出門運動只是儀式感」。首先,想要瘦身,飲食當然最重要,但每個人想維持的體態未必是「瘦」啊!
更何況,運動的目的從來不只是體態,還有提升心肺功能、肌力、骨質。有很多朋友就來和我抱怨,兩個月居家運動量驟減,腰痠背痛,反覆落枕的老毛病又來了,就連爬個三層樓梯也喘到不行,明顯感受到體能下滑。
針對這點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囉唆,有沒有回到健身房運動都好,至少要維持基礎活動量與居家訓練,避免久坐的靜態生活。
@@運動戴口罩比較難受,訓練需更加注意
不過有時候要不要去健身房運動,反而變成同住家人爭吵的引爆點。往往是其中一個人覺得居家運動無法取代健身房訓練,另一方覺得這是非必要的活動,能免則免。尤其是家裡如果有老人、小孩,考量的因素又更加複雜。我想說的是,家人尤其夫妻之間溝通原本就是一個大學問,尤其居家防疫關在一起兩個月,任何小事都可以大吵。伴侶之間的溝通我也沒有比較高明,只不過我與先生皆為醫護人員已施打過疫苗,家中並無小孩,再加上我們都認為社區清零短期極困難,勢必要和病毒共存一段時間。討論過後,我們都認為只要做好防疫,重回健身房運動的風險應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最後,要提醒大家,戴口罩運動相對比較容易喘、呼吸不順、產生頭暈現象,一開始需要時間適應。口罩如果濕透也請務必更換,以免影響防疫效果。另外,戴著口罩不方便喝水及補充熱量,訓練前後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與熱量,避免空腹運動導致低血糖或脫水。再加上兩個月沒有高強度訓練,重新開始時,重量選擇務必保守起步,熱身也要做足,避免太久沒練過於興奮、急於追重,反而拉傷就得不償失了!
孕婦 壺鈴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眼三級警戒已經兩個月,隨著確診數下降,疫苗大規模開始施打,空氣裡那股緊張的氣息似乎消散許多。回想起這段時間,從「同島一命」、「好心肝尋找Ben」到「抹黑AZ泥巴戰」,全台仿佛一起做了場半夢半醒的惡夢。
為了防疫的各種調整,影響到所有人。以我來說,備賽半年多的健力比賽無限期延期,堆積起來的肌力體能,無從釋放。孕力實體活動全數取消,孕婦運動的推廣只能被迫中斷。七月底要出版的第二本書也跟去年一樣因疫情取消簽書會,真的是每次出書都遇到疫情爆發?讓我從擔心憂慮、無奈、不甘心,甚至有一點點憤怒。但想到身邊許多健身業、餐飲業的朋友面臨失業、減薪,房租空轉,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許多不幸染疫的人,自己的煩惱瞬間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有著不時人間煙火的殘忍。這種複雜矛盾的心情也是在過去不曾有過的。
而過去我總是可以明確自律的朝訂下的目標前進,但當目標被移除後,規律的生活瞬間斷線,馬拉松、健力比賽、舉辦講座.....難免有著無所適從的茫然感。再加上無法去健身房大量訓練後,運動量瞬間降至這五年多來的新低點。看著手上的繭慢慢被消失、被酒精的脫皮取代,想念槓鈴就好像想念前任情人。雖說我早已添購可調式啞鈴,壺鈴居家替代,但!這就不是槓鈴,感覺不同啊!
少了大重量的神經刺激,卻多了救護車鈴聲的精神壓力。作息被打亂後,好幾個晚上輾轉難眠,半夜驚醒煩惱的倒不是自己染疫,因為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向來自我感覺良好,有著即使染疫也是輕症的莫名自信。我焦慮的是年長的姑姑萬一不幸染疫,我連最後一面都見不上。所幸,她是個只聽我話的模範長輩,減少出門、上網訂菜、輪到她,也不多問,就去打了疫苗,未曾讓我操心過。
而我也早和身處熱區醫院工作的先生討論好,萬一他的同事確診,或院內感染嚴重,他需要隔離,是誰留在家中、誰去住旅館。謹慎的他甚至早在去年疫情時就添購了家用血氧機,盤算著萬一醫療量能吃緊,我們又染疫,就要居家自我照顧,病情惡化再去就醫。萬幸的是,在嚴密的防護和疫苗注射下,他好幾次和病毒擦身,並沒有染疫。
再來也因為在疫情高峰時期各種癌症手術暫緩,很多時間他其實也是閒賦在家,因此取代了家事阿姨。從洗廁所到洗冰箱,包辦了所有家務事,開發許多精緻的料理,好比香料烤羊排、龍蝦義大利麵、壽司醋飯,美味精緻的程度讓我覺得他根本可以棄醫從廚了!
但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家事就是做了無感,不做卻又馬上會被發現的虧本工,要從中得到成就感真是難上加難。另外和相識十幾年的人朝夕相處難免互看兩相厭。從誰倒垃圾到疫苗怎麼分配都可以爭論不休。這時候就有點羨慕新婚熱戀人士,可以關在家裡盡情享受兩人世界。但我想維持婚姻的重點不是就是切記「自己也很難相處」嗎?寫到這又不禁佩服家有幼子的夫妻,你們真的辛苦了!
回過頭來想,這段時間雖然很多計劃被迫中斷,但山不轉路轉,我也努力突破舒適圈做了很多新的嘗試。webex 、zoom、streamyard,3C白痴的我現在會用所有線上軟體,可以獨立完成每一場直播。也勇敢地在疫情爆發一開始時,致電婦產科醫學會,要求他們發公文支持孕婦施打covid19疫苗。我的網友不分族群也紛紛傳來許多關於疫情變化的疑問,懷孕可打疫苗嗎?臨時換產檢醫院會怎樣嗎?隨著疫苗施打,各種假新聞篇剖報導也開始作亂令人生氣。
「瘟疫中就是要善盡每個人的本分」我心中的正義小鈴鐺不斷作響。也因此這段時間心情雖然不穩定,有時候不免負能量爆棚,我還是積極地撰寫文章持續破解迷思,想不到竟也累積了一系列的疫情專題。接下來適度解封,我會做好防護開始去小型工作室進行一對一訓練,喚醒睡著的肌力,感受槓鈴握在手裡的安全感。回到傳統市場買菜挑水果和熟悉的賣菜阿姨問聲早,聽她講一句「好久不見」!
但因為疫情尚不穩定,尤其孕婦又是相對高風險族群,標準一定要拉得更加嚴格,所以暫時不會有實體活動。因此我後續還是會舉辦各種線上的活動和講座,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新書的預購即將發表,請大家持續鎖定臉書囉!
孕婦 壺鈴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防疫在家活動量下降,很多孕婦發現體力明顯下滑,又很容易腰痠背痛,希望可藉居家訓練喚醒核心力量,但又擔心動作做不對、傷到胎兒反造成反效果,希望我可介紹一些訓練核心的動作。
大家最常問到:捲腹、仰臥起坐這些會凹折到肚子的動作可以做嗎?會不會壓到寶寶?
還是要強調,胎兒有羊水、子宮、腹內壓和媽媽的脂肪保護,除非強烈撞擊,否則不可能因此受傷。只不過這類動作因為單只有訓練到腹直肌,而非核心力量,反而會增加產後腹直肌分離的風險。假使動作不正確、速度過快,還可能導致腰痠、脖子痠。因此我建議在孕期應避免捲腹、仰臥起坐的練習。
另外,很受大眾歡迎的棒式不是不行做,只是到了孕後期胎肚較大,需注意因腹部重量增加、腰部塌陷、手肘疼痛等狀況。也有媽媽和我反應,後期胎動明顯,碰到腹部朝下的動作時,易感覺胎兒一直往地板衝,非常不舒服。
在我看來,最好的核心訓練,就是自由重量訓練。好比壺鈴酒杯蹲、單腳羅馬尼亞硬舉,或肩推。因為這類動作在大肌群發力的同時,整個核心肌群都需出力維持動作的穩定性。以深蹲為例,在下蹲過程中,除了大腿臀肌外,腹部核心也得出力維持動作穩定,不然身體必定會東倒西歪。因此,深蹲的過程不僅能強化下半身肌群,還能同時訓練到核心。�
如果妳對這些動作不熟悉,最簡易的訓練動作就是單邊負重。 可在追劇時,單手提一顆壺鈴10-15秒,重複3-5組。負重同時感受核心用力,幫助維持脊椎中立,讓身體不要歪斜到拿壺鈴那一邊。並且注意不要憋氣、漏尿,如果覺得五組可輕鬆完成,即可考慮再加重量。另外也要提醒,手握不住時,要注意重量滑落,才不會砸到腳或雜物。
關於孕婦居家訓練,本週六同一時間會再和哇哇教練聊一聊喔!
#孕力不能停
#孕動深度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