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920)
《七十年代》創刊背景
《七十年代》月刊在1970年2月創刊。那時文革狂潮稍稍平靜,但極左思潮仍然籠罩著整個中國社會,文化生活只有八個樣板戲,書店只有馬列毛的著作,和兩三部樣板小說,其他古今中外名著或被燒毀或被收藏起來了。香港六七暴動已告平息,但左派的文化事業無法復元,產生不出既符合中共意識又能迎合香港市場的電影和出版品。左派陷入文化真空中,親共人士深感文化飢渴。但香港整體社會則在港英平暴與開始改良中,本土文化開始萌芽。
這是中國和香港的政治氣候,但國際氣候就是另一景況。在六十年代後期西方世界左傾思潮激盪。美國民權運動,「黑人權力」和「學生權力」結合,反越戰、反建制運動風起雲湧。法國1968年5月發生持續七周的學生運動,出現了總罷工、遊行、佔領大學及工廠的行動。
捷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及其後遭到蘇聯的殘酷鎮壓。日本反對美日安保條約的大規模學運抗爭。整個西方世界的青年運動,都指向原有的民主體制,指向蘇聯對東歐的壓制權力。左派思潮,特別是西方年輕人搞不清楚的毛澤東思想,竟然在反建制的西方學運中流行。受年輕人推崇的法國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和英國哲學家羅素,主持一個審判美國在越南戰爭罪行的法庭。沙特譴責蘇聯入侵捷克,支持法國學生運動,反對越南戰爭。他甚至參加了一份支持中國毛思想的左派所辦的報紙。
在中國,毛澤東的「無產階級繼續革命」,製造無數悲劇。在香港,由文革病毒而衍生的左派暴動使市民厭惡。但在西方,不明真相的反現有建制的年輕人卻有不少人認為毛思想是一條出路。
六七暴動後,香港市民尤其是大專學生,開始排除了不問世事、只顧謀個人自利的心態,關心起社會、世界和人生了。對本土的文化認同固然有了開始,但對身份的認同卻不是一面倒向香港,而是有相當多人思考作為「中國人」的身份。1968年,大專學生發起爭取中文合法化運動,以之作為建立民族身份的象徵。年輕人在否定六七暴動的同時,亦受西方左派思潮影響。
這是一個西方和香港年輕人思想活躍但又混亂的時代。
創辦《七十年代》,是我看到了左派文化真空的時機。中共陣營的出版物,報導或討論中國大陸的政治社會事務,很難不犯禁;但報導和討論國際事務,卻有很廣闊的空間。於是,我在《七十年代》的刊名下,列出「本刊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
回想五十年前創辦這本雜誌,既有對香港形勢和世界思潮的時機判斷,亦有個人要在左派圈子中創出事業的自私目的。
前文談到「二重生活的悲哀」。仔細分析一個人的「二重生活」,其實是由三樣東西支配的。一是想像共同體,二是事實共同體,三是個體。想像共同體指的是民族、國族、省籍等等的共同想像,受抽象的國家、民族、省籍觀念主導的人,渴望融入不同的想像共同體。但它只是一種想像,未必與我們的生活有真實關連。事實的共同體是指身處某種行業,在某個工作環境,或者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共同,話題共同,命運共同。至於個體,就是獨立於這些共同體之外的個人,個人的思想,認識,價值觀。
許多人對國家民族政黨的認同,實際上這些都只是想像中的東西。但這種想像共同體若貫徹到你的工作環境、職業、行業,尤其是家庭中,那就成為你的利益、命運、存在價值甚至安危相關的事了。想像共同體一旦融合到事實共同體之中,那就不再是想像了。個人可以接受或抗拒想像共同體,但在事實共同體中,要堅持與共同體相悖的價值觀,去獨立行事,不僅會犧牲個人利益,而且會影響家庭甚至安危。
對當時的我來說,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曾經是我的想像共同體。但社會主義祖國的極左思潮,尤其是對毛的歌頌,已經到了違反常識的肉麻程度,我的想像共同體有些動搖了。只不過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事,我仍然期待中國的不合理現象會改變。更重要的,是我既在左派機構工作,妻子又在大陸生活,這種想像共同體已經與事實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結合在一起。我只能在事實共同體中,尋找個人的發展空間。
創刊之前,取得左派出版界領導人的同意和支持,上海書局老闆方志勇投資。我在創刊詞中,提出「盲從太危險」的觀念。這當然是常識。但香港左派從1966年前的「社會化」,一下子變臉為「打倒港英」,又忽然一夜間「反英抗暴」收攤,他們怎麼沒有感覺「盲從太危險」是一個警示呢?(65)
圖1,文革時3歲的幼童也戴毛主席像章、手拿毛語錄,高呼口號。
圖2,1968年布拉格之春受蘇聯軍隊鎮壓而受傷的捷克青年。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比駭客任務更早顛覆想像的科幻神片重新上映,快來看另類深度解析! 🔥片中暗藏三大『存在主義』理論,看完你就是哲學家了! 🔥存在先於本質是啥?他人怎麼會是地獄?自由是個詛咒?新影片解析三位主角的真面目! 🎁留言抽哲學好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更多書籍資訊:https://bit...
存在主義 沙特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神話中的政治 #從梅杜莎看女性掌權 〕
▌美麗的祭司如何成為受詛咒的怪物?
作為希臘神話中眾所周知的女性角色,梅杜莎(Medusa)的故事向來有許多詮釋,而在其中一個著名的版本裡,情節大致如下:
身為戈爾貢三姐妹之中唯一的人類,梅杜莎原本是個有著亮麗金髮的美麗少女,許過獨身誓言,並成為女神雅典娜(Athena)的祭司。
然而,梅杜莎的美貌卻引來海神波賽頓(Poseidon)的注意,並在雅典娜的神殿中遭到波賽頓的侵犯,得知此事的雅典娜對於神殿遭褻瀆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對梅杜莎降下詛咒,將其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一頭秀髮化作一條條蠕動的毒蛇,任何直視梅杜莎的人都會變成石頭,著名的蛇髮女妖就此誕生。
▌是詛咒還是守護?
許多人認為,在這個神話故事中,作為加害者的波賽頓安然無恙,而遭強暴的梅杜莎卻受到雅典娜的懲罰,更成為怪物的代名詞,是為「檢討受害者」思維的體現。
亦有一派說法認為,雅典娜的作為事實上是一種保護和善意的行為,在知曉無法抵擋波賽頓強大力量的情況下,雅典娜只能透過賦予梅杜莎石化能力和醜陋的外貌,使其得以脫離波賽頓和其他人的注視,也免於近一步的虐待和傷害。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譴責的焦點都應該著重於故事中的加害者波賽頓,而非「共犯」雅典娜,遑論受害者梅杜莎。
▌蛇髮與石化隱含的意義
梅杜莎的一頭蛇髮普遍被認爲隱含了奪取陽具權力的意涵,佛洛伊德更在其短文〈梅杜莎的頭〉中將斬首和閹割做連結,認為梅杜莎的可怖就在於其反映了男性的閹割情結。
由於沒有陰莖是造成恐懼的原因,而蛇髮的作用正是取代女性所缺乏的陰莖,並藉此減少恐懼。
佛洛伊德更主張性器官的呈現具有驅邪恐嚇的效果,而雅典娜最終將梅杜莎的頭展示在鎧甲上的行為則使其成為不可接近的女性,也是抵禦所有性慾的表現。
而研究存在主義的美國學者巴恩斯則借鑑沙特的思想,認為被石化反映了個人發現自己成為他人目光中的客體時所引發的恐懼,摧毀注視者的不是梅杜莎本身的可怖,而在於兩者目光交會的事實,石化能力正是捍衛主體性與對抗客體化的展現。
▌梅杜莎的笑
佛洛伊德這樣以男性視角為敘事中心的論述無疑引起許多批判聲浪,致力提倡「陰性書寫」法國學者愛蓮・西蘇就在〈梅杜莎的笑〉一文中批評佛洛伊德對於梅杜莎的詮釋僅僅屬於男性的心理投射。
而她則試圖顛覆過往大眾對梅杜莎醜惡恐怖的形象,認爲梅杜莎的笑容不僅是在嘲笑佛洛伊德的荒謬論點,更具有破壞「陽具語言中心」(phallogocentric)的力量。
▌女性「逾矩」的下場
為人所知的故事情節多集中在下半段,也就是少年英雄柏修斯(Perseus)最終成功將怪物梅杜莎斬首,並將梅杜莎的首級交給雅典娜,而雅典娜則將仍擁有石化能力的頭顱鑲嵌在自己的盾牌與鎧甲上保護自己。
這樣的「英雄」故事呈現了,為處理女性不正當掌權的情況,只得利用暴力手段奪回男性支配的地位,在在說明女性若是僭越了無涉權力的私領域,試圖威脅男性掌權,將會遭受到怎樣的下場。
切利尼(Cellini)創作的雕像就彰顯了這樣的權力意象:柏修斯踩著梅杜莎的屍體並高舉著其被砍下的頭顱,至今仍佇立在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上。
▌梅杜莎成為反對女性掌權的象徵
也因此,被斬首的梅杜莎如今成為反對女性掌權的象徵,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五官時常被重現在卡拉瓦喬的梅杜莎畫像上,前英國首相梅伊及前巴西總統羅賽芙也都逃不過與梅杜莎連結的嘲弄。
此題材在希拉蕊身上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切利尼雕像中的柏修斯換作川普,希拉蕊則化身為被斬首的梅杜莎,這樣的圖像被轉印到衣服、杯子及包包等產品上並廣為流傳。
▌結語
透過檢視古典文本,能夠透析許多當代的思維是如何在歷史的洪流中建構並強化,從長久流傳的神話故事即可看出女性被排除在權力以外的現象深深扎根在文化中,父權社會的宰制確實有力量建構社會對於女性掌權的不信任,並將試圖「奪權」的女性視作危險的力量,持續對女性造成消權的影響。
女性所握有的權力常被限縮在私領域,也因此,女性若是想進入公領域並具有話語權,時常得透過展現陽剛氣質等符合社會想像的設定來增加掌權的正當性。
然而,這卻是人們對於權力的省思中嚴重的誤區,我們應當思考的是,權力是什麼?權力能夠做什麼?誰有資格擁有權力?應該被重新審視的可能不僅僅是女性與權力的關係,而是權力本身的定義。
存在主義 沙特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沙特與西蒙波娃,一個是二十世紀最為重要的存在主義學者,一個是女性主義的開山祖師。而與他們學術上成就齊名的,還有兩人糾結的感情。被彼此吸引而相戀的彼此,卻從未走入婚姻中⋯⋯
存在主義 沙特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比駭客任務更早顛覆想像的科幻神片重新上映,快來看另類深度解析!
🔥片中暗藏三大『存在主義』理論,看完你就是哲學家了!
🔥存在先於本質是啥?他人怎麼會是地獄?自由是個詛咒?新影片解析三位主角的真面目!
🎁留言抽哲學好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參加辦法在影片最後!
更多書籍資訊:https://bit.ly/2UzxKaM
如果說科幻鉅片《駭客任務》讓觀眾對『現實』從此有了不一樣的想法的話,那麼1982年首次上映的《銀翼殺手》就是一部改寫了『生命意義』的神作。故事的核心就是在探討『何以為人?』這個千古大哉問,並透過了由科技所打造出來的『仿生人』與大自然的產物『人類』之間的互動,來探索『生命的意義』。而男主角戴克到底是不是仿生人,也成為了影史上最多人辯論與探討的問題之一。
《銀翼殺手》在上映之初就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不少學者陸續對於片中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例如『反烏托邦』、『人性的真偽』、『生態女性主義』等。最近在水某的推薦下,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其中我們對於法國近代哲學家沙特的『存在主義』特別感興趣,更讓我在重看一次《銀翼殺手》時有了完全不一樣的體悟。
今天的節目我們想要先介紹《銀翼殺手終極版》的劇情大綱並帶你認識『仿生人』,接著藉由解析片中的三位主角:羅伊、瑞秋跟戴克,來探討沙特的三個論點,分別是:『存在先於本質』、『他人即地獄』、以及『自由的詛咒』 。另外我們有四本《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要送給大家,同樣會保留名額給會員,參加的辦法在影片的最後喔!
🎁留言抽《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活動辦法🎁
1. 訂閱我們的頻道(要記得按小鈴鐺喔)
2. 幫這支影片按個讚,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看
3. 在6/21(日)23:59之前,在影片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對沙特的哪一個論點最感興趣?
4. 我們會在6/22(一)抽出2位觀眾和2位會員,中獎者可獲得《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一本!
5. 得獎者將公布在此,恕不另行公告
6. 贈品限寄台澎金馬
7. 中獎名單:尚未公布
-----------------------------------------------------------------------------
【人生遺片清單】
Vol. 25《羊男的迷宮》 ⇨ https://youtu.be/MKXmj1oDHRU
Vol. 24《刺激1995》 ⇨ https://youtu.be/xoB-QsctXDQ
Vol. 18《異星入境》 ⇨ https://youtu.be/qHHYYHtQbno
Vol. 16《駭客任務》 ⇨ https://youtu.be/_LhdKbsadDs
【吉卜力系列】
《天空之城》 ⇨ https://youtu.be/_rbDVph_dwk
《神隱少女》 ⇨ https://youtu.be/gFC0_03zsOc
《神隱少女:毀你三觀的三大隱喻》 ⇨ https://youtu.be/L91G7pCcilQ
《神隱少女:成人版三大隱喻》 ⇨ https://youtu.be/OufDaCcXhUQ
《魔女宅急便》 ⇨ https://youtu.be/rgxjg5KGphM
《霍爾的移動城堡》 ⇨ https://youtu.be/u1kjgyfftd8
《霍爾的移動城堡:原著與電影差異》 ⇨ https://youtu.be/ib9-JPiHWGs
《霍爾的移動城堡:霍爾的四角戀情》 ⇨ https://youtu.be/3BzkSF0Du_c
#銀翼殺手
#BladeRunner
#人生遺片清單
存在主義 沙特 在 超級歪 Super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立刻加入頻道會員,實際行動支持超級歪: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M7yIYvZGYLJR6z6RqLlN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Mr.SuperY/posts/1502631223223874
📣留言加分享本影片,就有機會抽《液態現代性》《遊戲與現實》一本呦。
參加抽獎活動時間為期一週:2019.12.9 - 2019.12.16
👏感謝 商周 心靈工坊 的熱情贈書
-
第13集:我如何知道我是誰? 玩具總動員電影解析:自我認同的哲學、懷舊與分離的心理學/ 沙特、黑格爾、詹明信、包曼、溫尼考特
-
超級歪:「大家準備好跟全面啟動第三層分離了嗎!?」
-
本集關鍵字:
#存在主義 #存在先於本質 #沙特 # BrianMcHale #本體顫動 #駭客任務 #貝克街的亡靈 #西城男孩 #路易CK #Mannoni #精神分析 #戀物式否認 #桑伯格 #Thunberg #黑格爾#自我異化 #新世紀福音戰士 #碇真嗣 #人類補完計劃 #精神現象學 #對現在的懷舊#詹明信 #金剛#包曼#液態現代性 #冰雪奇緣 #雪寶 #近藤麻理惠 #神隱少女 #可可夜總會 #溫尼考特 #兒童心理學 #過渡現象#潛在空間 #愛倫坡 #天外奇蹟
-
參考資料:
Brian Mchale
1987, Postmodernist Fiction,Routledge
Donald Winnicott
2009,《遊戲與現實》,心靈工坊
Frederic jameson 詹明信
1998,《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時報出版
2002,The Political Unconscious,Routledge
G. W. F. Hegel 黑格爾
2010,The Science of Logic,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George di Giovanni
(中譯本:2014,《邏輯學》,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9,《精神現象學》,五南
Ian Buchanan
2007, Fredric Jameson: Live Theory, London: Continuum
Jean-Paul Sartre 沙特
2012,《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上海譯文出版社
Tom Kemper
2015, Toy Story: A Critical Reading (BFI Film Classics)
Octave Mannoni
2003 ‘I Know Well, but all the Same…’ in Perversion and the Social Relation.
Zygmunt Bauman
2001,Identity in the Globalizing World
2018,《液態現代性》,商周出版
2018,《廢棄社會》,麥田
參考影片
Edgar Allan Poe: Buried Alive
Kseniya Simonova - "Legends of China”
Louis CK Live At Beacon Theatre 2011
存在主義 沙特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70 西方哲學簡史與存在主義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是一個近代哲學思潮,與傳統柏拉圖以來的重視理
性為真理的傳統不同,它認為人存在的意義是無法經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
,以強調個人、獨立自主和主觀經驗。尼采和齊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驅。在20世
紀中它流傳非常廣泛,其哲學思想還延續到了60年代興起的人本主義。雅斯貝
爾斯和海德格、保羅·沙特和卡繆是其代表人物。
其最突出的命題是:世界沒有終極的目標;人們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隱隱約約而
有敵意的世界中;世界讓人痛苦;人們選擇而且無法避免選擇他們的品格、目
標和觀點;不選擇就是一種選擇,即是選擇了「不選擇」;世界和我們的處境
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懼的瞬間。
講者:陶國璋 (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