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孟郊:高天厚地一詩囚
歷史春秋網
作者:王開林
眷眷者,慈母之意。拳拳者,遊子之情。《遊子吟》總共三十字,竟無一字不是催淚彈。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十歲前,孟郊喪父,他與兩個弟弟孟酆、孟郢由母親裴氏辛苦養大。在這個單親家庭裡,父恩天高,已摸不著邊際;母愛地厚,才立得住單薄的身體。
孟郊,這位大唐詩人,以詩風矯激而著稱。一千二百年來,無數遊子的淚水都源自他的筆下!我猜想,他寫完那首《遊子吟》後,一定泣不成聲,頃刻間淚濕襟袖。
年輕的孟郊抱負不凡,他揮灑筆墨,徬彿運斤成風,全是顧盼自雄的豪言壯語:「丈夫四方志,女子安可留?」還未見識世路上的風波險惡,還未遭遇命運之神一記小指頭的輕敲,此刻,他胸中跳蕩的是一顆將以有為的少年心。
我願分眾泉,清濁各異渠。
我願分眾巢,梟鸞相遠居。
此志諒難保,此情竟何如?
「情」也好,「志」也罷,日後皆與世事圓枘方鑿,難以吻合。善惡相羼,美醜莫辨,最是人間常景,誰能了了分明?誰又能獨秉公正?濁水遍地橫流,梟鳥盡佔高枝,清泉因此遠避,鸞鳳為之低徊。孟郊是赤子,也是痴子,他對外面的世界抱有極高的期望值,認定「物皆備於我也」,徬彿舉目可見,唾手可得,殊不知,海面雖遼闊,可取飲者無一勺。
現實有時比盛氣凌人的繼母更冷漠,也更苛刻。年逾不惑,孟郊遵從母命,遠赴京師。大唐禮闈的門檻比踵其後塵的任何朝代都要高得多,滿打滿算,單科進士名額不足三十人。李白不肯嘗試,是明智的。杜甫偏不信邪,結果在京師困居十載,飽嘗悲辛,苦無所獲。
孟郊的運氣如何?他一入長安,空手而返;再游西京,鎩羽而歸。似乎命中注定,他面前不會出現一條平坦的仕途。只能放歌詠詩,「劌目鉥心,鉤章棘句」,「神施鬼設,間見層出」,一腔怨氣化作滿紙哀聲:「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誰言春物榮,獨見葉上霜。……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
忽忽多年,懷才不遇,孟郊對於冷酷的現實有了切膚之痛,「惡詩皆得官,好詩空抱山」。他索性結廬嵩岳,過起了白雲為田、絳雪為飯的隱居生活。衣褐懷寶者,既然得不到當途者的賞識,那就將一腔孤憤訴與群山去聽:「本望文字達,今因文字窮。影孤別離月,衣破道路風。」
在大唐帝國,貧寒書生的出路有限。倘若孟郊的政治前途受阻,就多半會淪為涸轍之鮒,那頂「詩人」的桂冠固然光鮮好看,但它兌現不了現世的安穩。一方面,命運薄待孟郊;另一方面,則給他補償。儘管時乖運蹇,孟郊有志難伸,但他與韓愈結下的深厚友誼不失為高山流水的華彩樂章。
孟郊比韓愈年長十七歲,按理說,這條代溝又寬又深,然而他們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結為了比忘年之交更好的忘形之交。在唐人傳奇《龍城錄》中有一則《韓退之夢吞丹篆》,可謂奇談:「退之常說,少時夢人與丹篆一卷,令強吞之,傍一人撫掌而笑,覺後亦似胸中如物噎,經數日方無恙,尚可記其一兩字筆勢非人間書也。後識孟郊,似與之目熟,思之乃夢中傍笑者,信乎相契如此。」人生如夢?人生如戲?人生如傳奇?命運歸定數,情誼續前緣?信也由你,不信也由你。
韓愈二十五歲登進士第,此後數年,參加過三次吏部考試,均未能通過銓選,他的官運如何?尚在未定之天。孟郊羈旅長安,一介布衣,詩才固然不薄,但要在仕途上軟著陸,找尋到一個可靠的落腳點,殊非易易。韓愈在京師大名鼎鼎,毅然以古文運動的旗手自任。他為孟郊延譽,難度很小。他為孟郊解憂,難度很大。
韓愈的神作《與孟東野書》述及了兩人的知己之情:「與足下別久矣,以吾心之思足下,知足下懸懸於吾也。……吾言之而聽者,誰歟?吾唱之而和者,誰歟?言無聽也,唱無和也,獨行而無徒也,是非無所與同也,足下知吾心樂否也。」若非至交,無此深言。精神吸引,靈魂映照,世俗的計慮盡拋,方有此一番告白。
韓愈賦詩《醉留東野》,其真摯熱烈的情誼於字裡行間呼之慾出:「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並世,如何復躡二子蹤?……我願身為雲,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
杜甫一生寫過《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傳世的詩篇,韓愈對其風義景慕不已,但他也扼腕嘆息:李、杜二位前賢未能常相過從,遂成千古憾事。
憂戚傷人,勝過鉛刀割肉。孟郊之憂是謀生,孟郊之戚是落第。莫非長安真就不是他安身立命的福地?沒有上策,只有中策,韓愈送孟郊去謁見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貧寒書生做幕僚可算一條入仕的捷徑,倘若能得到封疆大吏的力薦,袞袞諸公或許會對他另眼相看,頂不濟,生活總歸有個著落。臨別時,韓愈再三慰藉好友,賦詩鼓勵道:「卞和試三獻,期子在秋砧。」卞和獻玉,稀世之寶無人識得,被誣為欺君而慘遭刖足之禍,可說是天下有名的苦人兒,但他最終獲得了楚王的接納,所獻之玉也被視為天下重寶。韓愈用這個典故激勵孟郊,是提醒他:衣褐懷玉者終必有遇。
命運肆虐,禍不單行。孟郊三次得子,一一夭殤。落第之悲尚可轉念,失子之慟如何釋懷?至此,孟郊被逼入了「積怨成疾瘳,積恨成狂痴」的絕境。
總會有否極泰來的那一天,天公鐵石心腸,也有歇手消停的時候。貞元十二年(796),孟郊四十六歲,終於榮登進士第,喜赴瓊林宴,置身在一群志驕意滿的青年人當中,其滿頭華發格外引人注目。這一天,他等待得實在太久了,徬彿等待了整整一百年。孟郊賦詩《登科後》,意氣洋洋,但知情人讀了無不為之泫然淚下。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宋人尤袤的《全唐詩話》評論此詩:「一日之間,花即看盡,何其遽也。」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傳》據此而議,更進一層:「識者亦證其氣度窘促。卒漂淪薄宦,詩讖信有之矣!」莫非真的是「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居然連長安城的鮮花也不可一日看盡。李白朗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同樣晚運不佳,這似乎又額外添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佐證。
一生中,孟郊難得有如此極情盡興的日子,夙願已酬,懸而未決的功名終於到手,真是莫大的慰藉,在老母親裴氏眼裡,這不僅勝過人間的錦衣玉食,而且勝過仙界的靈丹妙藥。
四年後,孟郊出任溧陽尉。城東,古木蓊鬱,孟郊常去林中,棲息在積水旁,飲酒彈琴,徘徊賦詩,終日不倦。他厭煩曹務和案牘,請人代理,將自己那份微薄的薪水分給對方一半,終於窮到辭職。此後,由韓愈舉薦,孟郊追隨尚書留守鄭餘慶,輾轉數地,依舊沈淪下僚,毫無起色。正如韓愈所言,「物不得其平則鳴」,孟郊歷盡坎壈之後,昔日的樂觀悉數歸零。「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男兒久失意,寶劍亦生塵!」他怨恨命運,悵觸西風,終極的解決之道,唯有幡然覺醒。
「願存堅貞節,勿為霜雪欺!」從迷失的地方回到原點,孟郊依舊貧寒,依舊孤苦,但他參透了生之榮枯,心境遂如一泓秋水,波瀾不興。昔年,孟郊憤然絕叫過「我欲橫天無羽翰」,現在想來,皆因心中迷障太多。天穹猶如一張大幕,受苦的靈魂匍匐在蒼茫的原野上,吮吸清露,踐履嚴霜,就算所有的夢想凋落於眼底,只要能找到內心的寧靜,即可瞬間脫困。既然孟郊以鳳鳥自居,以俗世的功利為羅網,他久在羅網中苦苦掙扎,又豈能自由翱翔?
所有滴落的同情之淚都無法逆流到唐朝去,否則,它們將匯成大河,載起一葉又一葉擱淺之舟。孟郊病逝於元和九年(814),韓愈召詩人張籍會哭,出葬前,張籍說:「先生揭德振華,於古有光。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如曰貞曜先生,則姓名字行有載,不待講說而明。」眾人無異詞,於是朋友們私謚孟郊為「貞曜先生」。孟郊的忘年詩友賈島賦詩《哭孟郊》,頗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意思,其中那句「故人相吊後,斜日下寒天」,讀者品咂再四,苦澀無比。
蘇東坡能夠在豪放派與婉約派之間從容來去,衣不沾塵,鞋不沾土,這門絕技罕有傳人。他瞧得起隱逸派,迷戀陶淵明的詩歌,無以復加,但他不喜歡苦吟派,對於孟郊的詩歌不無微詞,「初如食小魚,所得不償勞。又如食蟚蟹,竟日嚼空螯」。誠然,依照美食家的標準來欣賞孟郊的詩歌,不免大失所望,他的詩歌太苦澀,太生冷,能供人大快朵頤的「魚肉」、「蟹肉」少得可憐。孟郊的詩歌更像是毫不起眼的芥末,待它把你辣得倒吸一口涼氣,淚水奪眶而出,頓時忘記了盤中的魚和蟹,才會覺得它真強,認為它極好,微量品嚐才是王道。
金朝詩人元好問作《論詩絕句》三十首,其中一首針對孟郊:「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江山萬古潮陽筆,合臥元龍百尺樓。」有人說,這是對孟郊的貶低。也有人說,孟郊就是詩囚,評價恰如其分。其實,做詩聖、詩仙、詩魔也好,做詩囚、詩丐、詩癲也罷,匆匆都是一生。千古愁也得放下,萬古悲也得放下。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孟郊
孟郊賈島詩派 在 知史- 唐代詩人孟郊:高天厚地一詩囚歷史春秋網作者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孟郊 的忘年詩友賈島賦詩《哭孟郊》,頗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意思,其中那句「故人相吊後,斜日下寒天」,讀者品咂再四,苦澀無比。 蘇東坡能夠在豪放派 ... ... <看更多>
孟郊賈島詩派 在 8 1 贾岛的诗歌创作风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8 1 賈島 的詩歌創作風格. ... 7 1 孟郊 的詩詞創作風格. 凌海燕. 凌海燕. •. •. 3.6K views 3 years ago · 寻隐者不遇(语文一年级下). ... <看更多>
孟郊賈島詩派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CM38th20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奇詩風。韓愈是一位富有才力和創造性的開派大家。
他和孟郊一起住在李杜高踞盛唐峰巔、後代詩人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以艱險力矯大曆以來
詩風的平庸,開拓了詩歌創作的新路。
☆ 這一詩派(奇險冷僻派)與寫實諷諭詩派不同的是:
1 內容上,不重視客觀寫實,而重視主觀感受的傳達。
2 形式上,追求創新出奇,而不願從俗趨易。
3 創作態度上,講究炫才或苦吟,較少抱以美刺干世的的目的,注重相互欣賞,而不注重
社會接受。
這是一群執著於藝術創作和審美奇趣的詩人。他們的創作各有得失,但都對詩歌發展作出
了貢獻,並對後代產生了影響。
◎ 韓愈
(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內河陽人。死謚「文」。
其門人李漢編《昌黎先生集》四十一卷。韓集注釋多。
☆ 韓愈的詩歌特色:
韓愈今存詩三百餘首。總的來說,韓愈不把詩歌作為諷諭時政、干預現實的手段,他的詩
歌大量的是內容廣泛的記遊、寫景、抒懷、唱酬之作。這些作品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創作
特色。
韓愈並重李杜,他是第一個將李杜並舉的詩人,並作了「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調張籍》)的評價。在詩歌創作上,他既繼承了李白狀浪縱恣的奇情幻想,又吸收了杜甫
的博大精深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新精神。在此基礎上,他運用自己的才情、氣質和
工力進行了非凡的開拓,終於開創出雄奇險怪的獨特風格
這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a 新穎奇崛的藝術意境。
韓愈的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奇」。從意境、結構到語言技巧,都力避陳俗,而以
意境為首要目標。
*〈調張籍〉〈雉帶箭〉
b 以文為詩的結構筆法。
就是用他所提倡的古文寫法作詩,包括用古文的章法結構、句式、虛詞,也包括把散文
的議論、鋪敘等手法帶進詩中。在這方面,韓愈的創造有得有失。從積極方面說,「以
文為詩」豐富了詩歌的創作手段和表現形式;至於散文句式和虛詞的運用,雖然在某些
情況下可以造成對詩歌帶來新鮮感受,但常常造成對詩歌語言意境的破壞,這實在難說
是成功的創造。
c 勁拔險拗的語言韻律。
韓愈詩歌有「妥貼」即意到筆隨,文從字順的一面。境界開朗,筆力雄健。
☆ 韓愈詩歌的缺點
韓愈有時過分追求用怪字僻語、險韻拗調,以致把詩歌變成逞才炫博的手段,也產生了消
極影響:即失去了詩歌的審美價值。
歷代對韓愈詩褒貶不一,各有偏頗。
不過韓愈的詩歌不但推動了唐詩的發展,而且對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對宋代梅堯臣、
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陸游,直至清代的鄭珍、黃遵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 孟郊
(公元751~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死後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有《孟東野詩集》十卷。《全唐詩》編其詩為十卷。
☆ 孟郊的詩歌特色
孟郊出身貧寒,性格孤僻耿介,一生潦倒失意,晚年還遭受連喪三子的巨大不幸。
他的詩多「多傷不遇」、「思苦奇澀」。他和同樣以苦吟著稱的賈島詩風相近,有「郊寒
島瘦」之稱。所謂「郊寒」,不僅是因為他在詩中較多地描寫了自己以及其他不幸者的窮
苦生活,更重要的是傾吐了一個不合於世的正直文人對人生的痛苦認識和孤寂感受。
這兩方面的出色描寫,使孟郊的詩引起了後代廣泛的共鳴。
*〈寒地百姓吟〉〈相弦怨〉
在韓愈詩派中,孟郊是比較注意描寫民生疾苦和社會瘡痍的。或揭露剝削,或諷刺權貴,
或憂慮時局,都富有現實意義,同時又在社會寫實中流露出詩人「清奇僻苦」的主體感受。
*〈貧女詞〉〈織婦辭〉〈感懷〉
☆ 孟郊詩歌的藝術特色
a 追求奇險受到韓愈推崇。孟郊的「奇」,首先表現在造境別開生面,思新意奇,但又不
脫離生活實際感受。其次,孟郊善於精思巧煉,以奇語奇句創造奇境。他很少像韓愈那
樣,以文為詩,逞才使氣,他的功夫用在深處細處。這也許因為他的才力不如韓愈,所
以選擇了較適合自己的道路。
b 在詩歌體制上,孟郊也獨有所好。他專寫古詩,集中五百餘首詩,以短篇古詩最多,無
一律詩。他把寫古詩最為自己崇古道求古心,並有意矯正中唐前期虛華纖弱詩風的一種
手段。
他是寫樂府五古的能手,這些詩語言平易,情感深厚,風格樸實,真切感人。
◎ 賈島
(公元779~843年),字浪仙,范陽人。出身布衣之家。
元和間,以詩謁韓愈,深得賞識。應試屢不中。《全唐詩》編其詩為四卷。
☆ 賈島的詩歌特色
賈島和孟郊一樣,都是以詩歌為自己的生命,以苦吟為創作旨趣的詩人。
賈島是孟郊的晚輩,詩學孟郊的清苦。但他不像孟郊那樣推己及人,關心人民,他的詩幾
乎都是在個人以及與朋友唱酬交遊的狹窄天地理尋找題材,進行詩歌藝術的慘澹經營。
在詩歌形式上,他選擇了元和詩壇大家們所不注重的五律,一意專攻。
在詩歌風格上,以瘦硬僻澀取勝。
◎ 姚合
賈島的朋友、《極玄集》編者姚合(約公元779~846年),詩與賈島齊名,稱「姚賈」。
姚合善於摹寫自然景物和蕭條官況,標舉「清峭」的詩風;清苦似孟郊而無其險崛;新奇
似賈島,而無其僻澀,故自成一格。
他尤善於表現不得志的小官的閑情野趣。
賈島、姚合的詩歌從審美取向看,實際上市以怪奇為主導傾向的韓孟詩派的別支。他們那
種「於事物理態,毫無體認」的苦吟精神,他們所追求的那種淡漠世事的寒狹境界和孤寂
情調,很容易引起那些遭遇相似的失意文人的共鳴。故對後代有頗大影響。
晚唐和五代都有賈島的崇拜者,南宋的四靈詩派、江湖詩人「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
復就清苦之詞。」,明末竟陵派也喜歡仿效他們。
★ 「幾乎每個朝代的末葉都有回到賈島的趨勢。」(聞一多《唐詩雜論》)這成為文學史
上一個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現象。
◎ 韓愈詩派其他詩人
(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