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由美國國家醫學院(NAM) 發起的 #全球健康長壽大挑戰,中研院曾向大家徵求創新研究計畫嗎🤔
廖俊智院長昨天主持創新高峰會(Healthy Longevity Global Innovator Summit)其中一場發表會時,聽到很多幫助提升老年生活品質的有趣點子,立刻請研編跟大家分享。快看看精采提案👇,下次中研院再度徵求計畫時,說不定你天馬行空的點子也有機會入選!
-------
🧓返老還童的VR體驗
四分之一的美國老年人有精神障礙問題,如抑鬱、焦慮和失智。2030年將達到1500萬人。美國國家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預計開發虛擬實境(VR),讓老年人可以「返老還童」,變回年輕人並進行一系列刺激的沉浸式體驗,如造訪世界奇觀、前往人生目標清單地點,與海豚一起游泳,甚至是在月球上插旗等。之後再彙整出友善老年人的沉浸式體驗,評估主觀幸福感、社會連結等面向的有效性,藉此改善心理和行為健康。
🧓輕便柔軟的機械手臂
全球1.7 億人患有中風後遺症,65%的患者有上肢運動障礙問題,其中手部障礙時常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因此,日本醫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團隊預計設計輕便、柔軟的穿戴式機器手臂,可協助患者肌肉神經修復與重新學習手部動作,如抓、伸、握等,藉此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健康長壽。
🧓360度檢查腸道瘜肉
腸鏡檢查是診斷結腸直腸癌(CRC)的最有效方法,但仍然有22% 的瘜肉會漏診。因此,歐盟歐洲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團隊預計基於微波輻射知識,發展一款可安裝在傳統結腸鏡末端的小型環狀附件,強化結腸鏡。它可以透過微波成像,360度檢查腸內瘜肉,並識別瘜肉的惡性程度。
🧓孤獨也是一種病
孤獨是一種公共流行病,尤其是在老年人(60 歲及以上)中。過往研究已經指出,孤獨會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新加坡的研究團隊透過混合方法(質化敘事、半結構訪談和影像發聲法),希望辨識出不同的孤獨類型,以有效方法介入老年人生活,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延長壽命。
------
📌中研院與日本、英國、新加坡等科研單位共同響應健康長壽大挑戰計畫,針對健康長壽議題,徵集創新且跨領域(可涵蓋基礎科學、衛生醫療、公共政策、社會經濟等學科)的計畫構想,希望藉由全球智慧,激發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造福人類社會。最高補助500萬美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oxWHbAm4s
#NAM #健康長壽大挑戰 #healthlogevity #grandchallenge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截至10/6中午12點已經來到3千5百多萬人(35,456,343),死亡人數也早已跨過百萬(1,043,216)。根據各家的統計來看,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為6月起開始飆升的拉丁美洲地區,其次分別是歐洲、北美洲、亞洲、非洲。以國家死亡人數來看,來看目前仍是美國最高,其次...
「孤獨感 研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逆齡抗癌汪郁榮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Night Keeper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孤獨感 研究 在 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研究指出,孤獨感對健康有重大危害 的評價
孤獨感 研究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育兒路上,曾感到孤獨嗎?
今早看到一篇談孤獨感的文章,我跟太太聊了一下這個話題。
根據研究,長期的孤獨感,會讓一個人容易走向極端,接受極端的思想。
百萬年來的演化下,多數的人類,是不喜歡孤獨感的。
😔😔
仔細去思考,孤獨感還可以細分於多個方面。工作上的、親情上的、愛情上的、友情上的等等。而且這些方面並不衝突。例如:一個家庭圓滿的人,他在工作上可能還是感到非常孤獨。一位老師,很會教學,把學生教得很好,家長學生也都很喜歡這位老師。
但他還是偶爾可能會感到孤獨,沒有人可以理解他。這個時候,也許就需要同行業的友人,一起談談。並不一定要談些什麼「解決方案」,很多時候就是聊聊就夠了。
育兒路上,也是會感到孤寂的。即便是夫妻兩人彼此扶持,通力合作,還是有可能有孤獨感。當然有一方都不出力時,另一方更會感到孤獨。但即便是夫妻已經是神團隊了,還是有可能會有孤獨感。
身邊有幾對朋友,夫妻關係很好,都會彼此互相幫忙,孩子也被教得很好。但是這位媽媽還是需要跟其他同角色的媽媽們,一起交流,聊聊天,舒壓一下。來場 Women's talk,畢竟媽媽這個身份是很辛苦而且不容易的。父親們也是啊,偶爾也是需要 Men's talk,跟三五好友吐一吐父親這個身份的艱辛處。
所以啊,一直以來我都支持太太多跟他的朋友們多交流。甚至偶爾還會「拜託」他出去找朋友。有親近的朋友們可以聊聊,是很幸福而且對「減少孤獨感」有幫助的事情。而且是多方面的交流。
例如:
廚藝的部分,就跟喜歡廚藝的朋友交流
育兒的部分,也跟幾位價值觀近似的媽媽的往來
園藝的部分,就跟幾位綠手指朋友請教
(太座去年開始迷起養植物😊😊)
依此類推
因此,鼓勵各位爸媽們,如果您會感到孤單,這是很正常的。如果有機會,請多跟朋友們多交流喔~~~。哪怕只是五分鐘的電話,其實都是很有幫助的唷。
孤獨感 研究 在 逆齡抗癌汪郁榮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孤獨對生理的影響
#了解孤獨的影響才會去重視
早在疫情之前,整個世界其實就有孤獨化的趨勢。而經歷這兩年的疫情浪潮,人類的孤獨又更加嚴重了。2020年台灣一共有5萬1680對夫妻離婚,雖然說離婚這件事情對於其中一方也許不見得完全是壞事,但是通常一對夫妻會走向離婚,離婚前後雙方的心靈大部分幸福感都是較為低落丶孤獨感是明顯增加的。而離婚的夫妻如果有孩子,孩子的孤獨感在父母離婚的過程以及離婚之後,即使父母妥善處理,短期之內也是增加的,而如果父母沒有妥善的處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孤獨感有可能形成長期的狀態,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
孤獨這件事情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呢?很多人會以為孤獨是一種還算平靜的情緒,相較於憤怒那樣子好像比較激昂的情緒,對於身體的影響應該沒有那麼大。然而實際上科學研究指出,孤獨對於我們身體荷爾蒙的影響,非但不是呈現比較平靜的狀態,反而更趨近於身體面臨「戰或逃」抉擇的一種備戰狀態。
孤獨會使我們身體的 #壓力荷爾蒙上升丶各種膽固醇指數上升速度更快,腦部關於警覺恐懼壓力的 #杏仁核也會持續處於較為活躍的狀況,也會使我們身體的各種#發炎反應上升。也因此上述的這些生理反應一旦從短期進入到中期就可能會使血壓與血脂肪數值提高,而杏仁核有可能敏感化而導致所謂的「孤獨的心靈容易看到蛇」這樣的影響,各種發炎反應則會提高身體的各種大小毛病以及潛在的癌化機率。
長期的孤獨可能會使人的心血管相關疾病上升三成丶失智症的機率提高六成丶無法活到同樣社經地位者的預期壽命的機會也提高三成,而根據國外的研究,童年時期曾經長期處於孤獨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追蹤發現他們罹癌的機率也明顯提高了。
所以有的時候在門診看病人時會多問病人是獨居或者是有沒有 #可以信賴的親友,這都是我們評估一個病人他可能會受孤獨影響的機率丶短期以及未來健康的重要因子。
孤獨感 研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截至10/6中午12點已經來到3千5百多萬人(35,456,343),死亡人數也早已跨過百萬(1,043,216)。根據各家的統計來看,死亡人數最高的地區為6月起開始飆升的拉丁美洲地區,其次分別是歐洲、北美洲、亞洲、非洲。以國家死亡人數來看,來看目前仍是美國最高,其次依序是巴西、印度、墨西哥以及英國。我們已經一段時間沒有談全球疫情了,今天就來看看過去9個月來的疫情發展給我們什麼啟示。
世界衛生組織在10月5日表示,根據其「最佳估計 」,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可能已感染新冠狀病毒。比現在的數字多了20倍。他特別提到,東南亞部分地區的疫情正在激增,歐洲部分地區和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感染率也在上升。而且現在歐洲的官員們擔心,今年春天歐陸醫院慘況會重演,當時病毒蔓延造成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重症監護室負荷。像是現在西班牙的部份地區,醫院再度出現大量新冠肺炎病患。與此同時,俄羅斯5日的病例上升來到接近5月份的最高數字,但俄國卻已逐步解封。
剛剛講到美國死亡人數全球最高,大約是22萬(213466),這其實就佔了北美的9成,而鄰國加拿大僅有9千多人(9481)病亡。但是其實加拿大總理也說,現在加拿大已經進入第二波疫情,新增感染人數每天也是以千記,但是因為加拿大也是在過去SARS受創很嚴重的國家,所以衛生部門非常謹慎小心。
這樣感覺領導人是誰好像真的有差,現在川普確診,雖然已經出院了,但還沒康復。死亡人數第二高的巴西,之前他們的總統波索納洛也確診。而且這兩個人就是典型不在乎疫情的領導人,才會導致國內疫情這麼嚴重。
拉丁美洲的狀況真的滿嚴重的,拉丁美洲的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8%,但現在卻佔了全球死於COVID-19的三分之一。但是過去幾週狀況有比較好轉,應該過了最嚴重的階段。跟歐美國家不同的是,拉丁美洲大部分的地區很難進行封鎖,因為半數以上的拉美人在非正規部門工作,往往沒有什麼積蓄,只能外出謀生。密集的城市和多代同堂的家庭也讓疾病更容易傳播。
所以看起來防疫還是有文化跟社會結構的差異,但有些基本到像是直覺的事,像是戴口罩,我就不懂有什麼好反對。尤其跟歐美國家比起來,拉丁美洲人已經懂得要好好防疫。有一個有趣的調查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到4月份,拉美大部分地區至少有70%的人表示外出時總是戴口罩,而美國和英國大部分地區的這一比例不到30%。
像希臘還有醫生上街戴口罩遊行,鼓勵大家戴口罩,但是在英國還有人因為戴口罩被別人霸凌。像是美國也是,也難怪主持美國總統大選辯論的Chris Wallace還得說,wear the damn facemask,照規定戴!口!罩!很難嗎!?
接著來看看歐洲,英國首相強生說冬天的疫情可能更嚴重,英國確診跟死亡人數都是最高。之前嘗試要放寬封鎖的國家疫情都飆升,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等,都可能會逐步恢復封鎖,規定派對的人數等等,並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我看這個歐美的派對文化要改變也很困難,如果是我就不會想要去可能感染病毒的活動。不過世界上有好幾百萬人是靠這個生活,很多人從派對中得到幸福感和釋放,鼓勵陌生人之間相互信任,進而促進社會凝聚力。因此現在也有很多新的方式,比如說停車場派對,或者是有人在線上放歌,隔空派對,的確也可以解決人類的孤獨感。
而死亡人數超過10萬高居全球第三的印度,確診病例數也突破640萬,也是世界上第二高,而且印度的死亡率和感染率不斷攀升,僅9月份感染的人就佔其病例的40%以上,是目前全球日病例數最多的國家,新病例幾乎是美國的兩倍,過去24小時內就增加75,829例。光是印度官方統計已經有超過10萬人死於新冠病毒,更不要說沒有統計的。但聽說印度官員還是計劃取消更多限制,希望重振已經癱瘓的經濟。而且除了經濟之外,我自己看到這些國家在封鎖中,受到影響有很多是沒辦法去上學的兒童,那種影響才是好幾代的。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學校還在封鎖當中,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都去工作了,印度也不例外,而且這些小朋友從事的往往是非法且危險的工作。這也使得這些國家未來的社會流動性和競爭裡都會出現問題。
不過世界上還有少數零確診的國家,像大洋洲就是目前世界上少數的淨土,有12個大洋洲島國保持零確診,包括台灣的4個邦交國: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吐瓦魯。這些國家主要是因為可以比較容易封鎖邊界,而且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只要病毒一入侵,出現的危機更大。
從今天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每一個地區面對病毒肆虐,都得要重新檢視一下各自面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除了衛生健康專業之外,防疫的路上也要有社會學或是人類學家一起從文化和社會的面向找到最好的防疫措施,至於根據規定戴口罩,就不用我再重複了吧。如果你對我們的討論有什麼意見,請上網與我們分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UHDyPBExLA/hqdefault.jpg)
孤獨感 研究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V由曾入圍金曲獎最佳音樂錄音帶獎的劉明群導演執導。兩人首次合作,
劉明群導演就讓有懼高症的光良踏上剪刀車,在夜晚的內湖街頭,
升高到四層樓高的高度拍攝。光良不僅過程中要掩飾自己的恐懼感,
還必須要在對嘴時,釋放出歌里的孤獨感,
只為了最後MV里,出現不到20秒的畫面,
光良大呼:我覺得我好像又被整了。
導演借由九個男生日常生活里的寫實片段,對於自身的生活觀察,開頭都有些許孤獨感,
但結尾的微笑、釋然與遼闊,對孤獨是終將學會看成是一種自由與和它和睦共處的體會。
光良是九個男生的其中一位,在MV的壓軸處出現,他在城市中登高唱歌,背後是下班後稀疏,
有一搭沒一搭的車流,剩夜晚的路燈,紅綠燈閃著,他是唱著孤獨的主觀者,
也像是俯瞰前面這八個不同生活狀態男生的旁觀者,哼著自己也是城市中大都數人的孤獨心聲。
1.清晨,一位剛下班的男生選擇爬12層樓的樓梯回家 —— 回到家後,站在窗台,俯瞰清晨的城市。
2.一位泡澡的男生,發現浴缸邊緣爬著一隻螞蟻,他將螞蟻帶到手指上,仔細觀察 —— 他舉著手指,起身離開浴缸
3.一位遛狗的男生,沿著大橋的人行道慢跑,背景是夜晚的城市燈光 ——男生停下 來稍作休息,狗狗回頭看著他,他也看著狗狗。
4.站在十字路口,穿著白色襯衫的男生正在吃雪糕 ——空中下起雨,男生在雨中苦笑, 及忙躲雨
5.在夜晚街頭溜直排輪的男生,穿梭許多小巷 —— 他使用了一個漂亮的大回旋急煞,其 實周圍完全沒有人。
6. 一位男生躺在床上,使用手機與網友對談,微笑 —— 關掉手機,回到黑夜
7.一位在花藝教室,跟著其他人學包花的男生 —— 他坐了一束送給自己的花
8.深夜還在辦公室查資料吃飯的男生
9.光良
=同名專輯主打歌=
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Nine Ways to Enjoy Loneliness
曲Composer:黃建為
詞Lyricist:陳信延
一是倒背笑忘書 到爛熟
二是看日出 三是晾衣服
四是回家的路途 繞遠路
五是等冰塊凝固 六是畫地圖
我一天天 一天天 研究
要如何 正確使用 孤獨
Day by day … Day by day
我已學會跟孤獨和睦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才覺得孤獨不恐怖
七是為黑白電影 上字幕
八是偽裝成榕樹 九是學鸚鵡
當你正確使用孤獨的時候
你會發現你開始會 享受 喔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一天不孤獨不舒服
Day by day … Day by day
孤獨有一萬個好處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切記別對孤獨不屑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對孤獨該心存 感謝
工作人員名單:
曲Composer:黃建為 OP: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詞Lyricist:陳信延 OP: 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製作人 Producer:何宗霖 James Ho (柏樂文化事業Talent Scout Culture Co.,Ltd)編曲 Arranger:張學瀚 Hans Zhang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田曉梅 Brandy和聲Backing vocal:光良 Michael Wong、田曉梅 Brandy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董運昌Dong Yun Chang貝斯 Bass:簡道生Dawson Chien
鼓 Drum:陳柏州 [email protected] studio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蘇子茵 Daphne Su第二小提琴Second Violin:李思慧 Elisa Lee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大提琴 Cello:范宗沛 Cello Fan錄音師 & 混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 Mixing Engineer:王永鈞 Chief Wang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Mr.Q studio、柏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alent Scout Culture Co.,Ltd
混音室 Mixing Studio:柏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alent Scout Culture Co.,Ltd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Greg Calbi @ Sterling Sound,New York 紐約
PC:MWM17101/ISRC:TWQ37170100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vM7BoBRBdE/hqdefault.jpg)
孤獨感 研究 在 Night Keeper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上有沒有⼀個地⽅只有黑夜?不⽤被誰觀察,也不用去討好誰......』
在長日蟄伏 於夜晚重生
做夜的主人 自己的神
在無眠的時空裡 我們都是 Night Keepers
隨著永夜樂章起舞 展開奇幻之旅
徹夜狂歡 不想醒來 放任靈魂 恣意玩樂 在這座 Nightland
/ / 迷幻而溫暖的失眠系電氣組合 / /
Night Keepers {守夜人} 首張創作輯 『永夜島』 12/2 陪你 不睡
〖永夜島〗實體專輯線上購買:
博客來 → https://goo.gl/ZSKesN
誠品音樂 → https://goo.gl/SG2aQf
五大唱片 → https://goo.gl/bRb9u9
佳佳唱片 → https://goo.gl/T5rkUS
G-MUSIC → https://goo.gl/XbPIIw
〖永夜島〗數位連結:https://SMET.lnk.to/Nightland
iTunes/Apple Music:https://itun.es/tw/g_Xygb
Spotify:http://smarturl.it/Nightland_SP
KKBOX:http://kkbox.fm/Oa1WYz
myMusic:http://smarturl.it/Nightland_MM
Omusic:http://smarturl.it/Nightland_OM
iNDIEVOX:http://smarturl.it/Nightland_IV
FET 遠傳電信:http://smarturl.it/Nightland_FET
【Night Keepers 守夜人】
Night Keepers(守夜人)最初遊走在電影配樂與遊戲作曲中,此後漸在各類創作演出中成形,於 2015 年由團長兼鍵盤手旭章 Night、主唱葉子 Leaf、鼓手其偉 Kit 正式成軍;2016 年開始活躍於金曲製作人陳建騏成立的優質音樂品牌『好多音樂』旗下,並在全球百萬下載手遊的粉絲期待聲中,推出首張創作專輯『永夜島』。
Night Keepers(守夜人)以三件式樂器為創作演出基底,充滿敘事性神經質的鋼 琴音符,搭上配樂式的隨性節奏與童趣創意的合成器,時而加入迷幻的電吉他音牆,巧妙的唱出憂傷溫暖、安眠的旋律。作品有著強烈時空感,畫面性十足的 Night Keepers(守夜人),企圖用音樂表達一個失眠人對這世界的種種期待、躲藏、幻想與觀察,他們像是渴望被偷走時間的頑皮小孩、失落在羅盤樣貌的永夜 島居民;或是充滿自我辯證色彩的間諜,唱出各種聆聽孤獨感官的「助眠」音樂 與文字,溫暖著聽眾,也溫暖著他們自己。
團長 Night 常與不同獨立歌手合作專輯與演出,並維持其感染力與迷幻療癒風格 ; 其所參與雷亞遊戲『Deemo』原聲帶中的多首單曲創作,更打入日本公信榜 2015 年單周排名。而在許多電影配樂與獨立樂團中也常常可以聽見鼓手 Kit 配樂式的隨性聲響。主唱 Leaf 則還在念研究所,對生活有著如赤子般單純的創作熱忱,聲音空靈中帶有一點對人生的任性與期盼,足以撫慰夜裡每一個失眠的靈魂。
Night Keepers 是少數擁有不同身份使命的創作組合,像是化身遊戲故事角色遊玩 著,與畫家描繪各種療癒的圖文創作,有時只是用音樂表達一個失眠人對這世界 的種種期待、躲藏、幻想與觀察。
【Nightland 永夜島】
我們身處在白晝與黑夜的分隔世界,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努力感受孤獨。在白 天裡我們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戴上面具面對人群,同樣努力抵抗孤獨。在夜晚我們偶爾取下面具,面對慾望、面對真實的孤單,日復一日放心或被迫地睡去。 我們渴望找到一個只有夜晚的 Neverland,在那裡不用戴上面具,沒有身份區隔, 可以放心的孤單,也能放心的熟睡.....
歌曲是夜的產物。
隨著旋律起舞,伴著音樂入眠,跟著音樂找到出口,出口通往一座永夜島。 在這座島上,可以盡情逃避、軟弱,勾勒最迷惘的自己,當然也可以瘋狂作樂,破壞與被破壞,任意竊走時間與道德,扔在青春的路上。輕視現實的一切,活在永不醒來的夢裡。這座永夜島,歡迎無眠的你加入。
Night Keepers(守夜人)全創作、全製作,首張音樂作品以獨樹一幟的強烈風格 營造出迷人療癒曲風,在溫暖帶電的迷幻色彩之中傳達對生活與這個世界的期 待、想像與觀察。狹帶全球百萬超人氣手遊配樂的魅力,永夜島收錄了多首遊戲 主題曲、配樂中文版創作,跨界創作早已被廣大粉絲所期待,用音樂營造專屬於 Night Keepers(守夜人)的時空,曲風帶有強烈的畫面感更是讓人迫不及待地想進入這個獨一無二的『永夜島』!
Night Keepers守夜人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NightKeepers
forgood music 好多音樂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forgoodmusicTaiwan/
Sony Music官方網站:http://www.sonymusic.com.tw
Sony Music Taiwan 索尼音樂 CPOP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TaiwanCPO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SF9lbGHzJQ/hqdefault.jpg)
孤獨感 研究 在 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研究指出,孤獨感對健康有重大危害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 指出,孤獨感對健康有重大危害,相當於一天抽15支煙的致命程度! 孤獨感早已被證實不只是一種情緒感受,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健康、工作升遷、情感關係發展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