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偏差行為,
#源自於對 #優越感的追求與 #對困難的逃避。
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在四、五歲時會逐漸定型,並依著發展出的生活方式與對於他人的情感進行。而完備的社群情懷與獨特的生命風格,是健全人生的基礎。
所以在面對校園中出現偏差行為的學生,必須探究他童年時期發展偏差的源頭,並且破除他迷失方向的錯誤觀點,還要教導、協助他認識生命的動力,才能使他融入社會、建立充實的人際關係。
因此阿德勒倡議成立校園諮商中心,他將個體心理學說導入校園,並引導精神科醫生、教師與家人互相合作,重新解讀問題兒童的行為、成因,並且學習使用正確的方式,將其自偏差之路導回正途。
本書是阿德勒為維也納市立師範學院為中學教師們講課的內容,一九二八年整理講座內容出版後,以淺顯的文字與生動的實例成為教師與家長們的實用指南。
--
這本書集結我作為維也納市立師範學院講師時對教師授課的內容,目的是使他們能將個體心理學的基本概念更容易導入學校生活。它補充了多年來個體心理學者在維也納以及國外城市設立教育諮詢中心所從事的實務項目。對此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國際個體心理學雜誌第七號年刊》中的教育諮詢手冊,文中簡要概述了這個工作。
今天如果有些人認為這本小冊子的內容看似簡單,我想提醒大家,那是因為個體心理學的外行人通常只會注意到基礎知識(Kenntnis der Klaviatur)。當然,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使這些知識對於那些無法區分理論表述以及實務經驗的人都淺顯易懂。另一方面我們也有充分理由斷言,那些自認已深入理解並覺得個體心理學膚淺的人是無法善用這些知識的。
因此多年來,我不僅以科學式完善的方法發展個體心理學,還嘗試與受過精神科專業訓練的醫生、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進行合作,訓練和發展實務能力,不然他們無法教育那些難以管教的孩童以及精神官能症患者(Nervöser)。現在我們感到驚訝的是,有些持不同見解的讀者想要將一些與器官相關的特定概念獨立抽出,使得這些概念被誤解成截然不同的術語。我們對自卑感源起的看法就是一個例子。對我們而言那是來自面對生活需求而形成緊張(Anspannung)的正向困擾(Erleiden),這些讀者卻將其誤解為是與他人相較後的比較結果。還有另一個常被誤解的概念,就是惡意批評我們經過謹慎訓練所採用的推測(Erraten)技巧,有些人甚至認為那是「不科學」的。彷彿只要用其他方法得出的結果就會與用推測所得的結果不同!
但是我們不該有怨言。因為一旦對個體心理學領域越熟悉,越能察覺到它巨大的內在聯結與我們用來發展心理關係的堅固網絡,理解個體心理學對於預防、消除難以管教性(Schwererziehbarkeit)與精神官能症(Neurose)有著巨大成效。我們持續前進。越來越多老師、教育工作者、醫生和心理學家投入個體心理學的研究。我們在學校教育諮詢中心已經有成功改善學生偏差發展的案例。無論是老師、醫生、父母還有孩子們都以更大的熱情以及愛心參與投入其中。這些學校教育諮詢中心的重要性也日益獲得認可。
這本小冊子除了可當作因應學校目的理論和實踐的參考之外,還包含了一份用於理解以及輔導難以管教孩童的問卷,以及一份正常與失敗的個體心理學概圖,清楚顯示了缺乏合作能力的原因以及後果。
--
《個體心理學講座:阿德勒談校園裡的問題兒童》
📖 Individualpsychologie in der Schule
作者: 阿德勒(Alfred Adler)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籍介紹:https://tinyurl.com/yadb84ms
Search
孩童的偏差行為 在 范雲質詢兒少偏差行為輔導辦法 的推薦與評價
兒童不是少年#少年 偏差 輔導辦法不該兒童準用#別傷害台灣國際形象#拒絕違反公約及法律的行政辦法這幾個月來,我辦公室持續追蹤今年5月預告的「兒童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