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拜讀翁達瑞教授的文章,說句實話,高虹安立委的學歷並沒有什麼太值得爭議的地方。我瀏覽了一下高虹安的公開學術資料,頂多就是U Cincinnati的排名確實比較普通,而她的學術著作表現也不是頂尖而已。畢論有文法錯誤的地方,也不是什麼致命傷。至於她和指導教授處得好不好,這更是無跡可考的事情。
當然翁達瑞教授並沒有這個本意,但有些人用彭文正式的「假博士」指控來質疑高虹安,我個人覺得是太過火了。當然,博士學歷造假或論文抄襲,那是牽涉到學術倫理與誠信的問題,是一開始就不可以犯的錯誤,跟學術能力無關。但「博士學歷是真的,只是學術能力馬馬虎虎」,我不認為這構成什麼大問題,一直追打下去只是模糊焦點而已。
博士學歷對於政治,本來就不是什麼必需品。就拿美國來說,從總統到參眾兩院到五十州州長,落落長一大串民選政治人物裡面,有研究型博士學位(PhD、MD-PhD、PhD in Law,請注意JD和MD不是研究型博士學位)的人,大概十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這一點都不奇怪。研究型博士,本來就是培養皓首窮經,旨在把事物之道格式化、理論化的學術研究人才。而民選政治人物講求的是人與人的實際接觸,不講太多高深的政治理論,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適應成長。這兩條職涯路線本就搭不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是互相矛盾的。陳建仁、李遠哲、翁啟惠來當區域立委,表現不見得會好到哪裡去。
但或許是儒家士大夫觀念使然,「博士學歷」這樣的人設,在台灣的選舉當中還是相當吃香。高虹安就很大程度受益於這個「博士級大數據專家」的人物設定。事實上民眾黨也很想把自己定位在這種「小清新知識藍」的路線上面。
這沒什麼不可以的。雖說民進黨已經取代國民黨、整個攻佔了「執政菁英」的生態位,但台灣的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界還是偏藍底的;「知識藍/姿勢藍」光環雖已褪色,不足以執政但還有一定的市佔率。
正也因為如此,高虹安跟朱學恆的「塔綠班」事件,才更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塔綠班」事件發生到現在好幾天了,我個人都沒辦法評論什麼,因為整件事情瞎到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塔綠班」事件是嚴重破壞高虹安與民眾黨的人設的。即便我那些滿滿黃白藍工程師粉的新竹同學圈,對高虹安此舉也很難吞下去。如果高虹安真的覺得自己的博士學歷,是重要的政治資產的話,她應該做的事情,是怎麼樣讓自己的見識配得上自己的學術頭銜。但一段時間看下來,高虹安常在立院質詢台上擺出知識份子的架子,深入看她的質詢卻往往失準而謬誤百出。
其實我是有點可憐高虹安的。她在立院的表現,配不上她「博士級大數據專家」的人設;而她糟糕的表現與議題掌握能力,也讓老東家郭董對她有點敬而遠之。情急之下,她會想要從鄉民的聲量裡面尋找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短期來看,跟朱學恆合作可以給自己低迷的聲量打雞血。但是這種廉價聲量就像吸毒一樣,可以帶來一時的興奮度,但也宰制了你往後的人生。
人會說話,但人也會被自己說出來的話制約。「塔綠班」「聖蟑士」,我們姑且不談這些詞眼審不審美,這樣的語言其實反映出來的是一種陰暗的心態。
當你在講「塔綠班」的時候,其實是把自己毫無必要地框在了一個受害者哭哭的心態裡。當你在講「聖蟑士」的時候,就像上報主筆李濠仲先生所憂心的那樣,你已經不把對方當人看;而政治是人與人的溝通,當你把對方「非人化」的時候,等於是自己斬斷了溝通的可能性。
民進黨會拿著槍押著你不准提出異議嗎?顯然不是。民進黨還是一個民主制度框架下的政黨,甚至很多時候,是拘泥民主到一種優柔寡斷、軟弱退讓的程度,藻礁議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你真的想要戰勝民進黨,大可以堂堂正正地,提出跟民進黨不同的見解,民進黨是封不了你的口的。但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你要表現出政治上的成熟度。
劉仲敬說得很好:「政治上成熟的人首先就是要講替代品。我要反對什麽,我一定要拿出一個比它更好的東西,這就叫做政治上的成熟,否則你一定會越鬧越糟。你鬧掉了原來的東西,多半就會得到一個比原來更糟的東西。」
巨嬰的哭鬧是最大聲的,但它除了能把所有人鬧到心浮氣躁以外,無法給台灣這個大家庭帶來任何的建設性。當你用「塔綠班」的語言來把自己框限在受害者心態,再用「聖蟑士」的語言來把對方非人化、非溝通化的時候,你所呈現出來的形象,就是政治上不成熟的巨嬰。而無法長大的巨嬰,是扛不起執政的重責大任的,甚至連一個合格的在野黨都當不起。
我也很明白,我講了這麼多只是徒勞。現在檯面上看起來,也只有民進黨、台灣基進的心態比較成熟可期待而已。藍白黃等黨已經自己把自己陷入了「巨嬰化」的路線,救不回來了。這條死路走到最後,就會像劉仲敬講的:「傳統的忠誠維持不了一代人的時間…很快就要變成影響力跟現在的新黨差不多,活動方式跟清末的同盟會差不多,要依靠類似天安社這樣的黑社會組織到處刷存在感」。
我們以為從一個「博士級大數據專家」立委身上,可以看到更多政治上的成熟度。但現在看起來,我們恐怕再一次失望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的網紅黃國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學術倫理抄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黃國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不當研究行為之抄襲、剽竊、自我抄襲 的評價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我不是故意的(0106_不當研究行為:抄襲與剽竊) 的評價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公視新聞網PNN - 避免論文出現抄襲違反學術倫理 的評價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教育 ... 的評價
- 關於學術倫理抄襲 在 [爆卦] 學術中的抄襲與自我抄襲 的評價
學術倫理抄襲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平心而論,這件事如果為真,實務上不是造假,而是抄襲剽竊,不當引用資料。
本編不是要潑冷水,而是這種第一人稱敘述的內容,到底混雜了多少他人的田野資料或口述,在實務上真的很難查核(可以參考本編前一篇文章的討論)。
理論上,除非剛好被抄的作者看到相似內容,或編輯在同一領域內的著作或文獻看得夠多,才有辦法(運氣好)比對出來。
換言之,這種狀況下要建立更嚴格的審查或安全機制,只有幾種很笨的方法:
第一,多找專人進行審查。可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者、作者,或者找人擷取內容丟咕狗或學術資料庫,看有沒有相似內容。
第二,縮減編輯領域。未來的編輯就是專注在更專業主題的領域中,透過不斷的深化累積,提高編輯作業針對內容查核的偵查率。
第三,簽約前先請作者上課。跟研究所一樣開研究方法和研究倫理課。把參考書目跟註腳格式處理好。不是自己的創見或第一手資料,就把來源出處標示清楚。
但不要說一般的寫作,就連經過學術訓練的研究者,也很有可能犯下這種錯誤。
出版業,或說非虛構寫作這個文類,未來要避免這樣的狀況,只能請大家先把觀念跟寫作程序建立好。
編輯真的不會通靈,也不是人體抄襲比對資料庫,什麼都看而且還過目不忘全都比對得出來啦 ಥ⌣ಥ
https://www.facebook.com/b7b77887/posts/4763807220298185
學術倫理抄襲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戴遐齡「連署支持小戴再戰巴黎奧運」貼文一出,引起眾怒,被怒批是在「 #情緒勒索」、對戴資穎的人生指手畫腳,只把戴資穎當成獲得國家榮譽的「工具」,卻沒有把她當成是一個「人」來對待。
在被罵爆之後,還能狡辯說自己「只是好意、不強制」,對自己的威權心態與情緒勒索毫無自覺,令人搖頭。
你知道嗎?其實 #戴遐齡惹出的爭議不只這一樁。
1️⃣ 疫情嚴峻期間,戴遐齡還把北市大學生趕離宿舍
在今年五月下旬,全台灣疫情嚴峻、單日新增確診超過三百例的時候,教育部便發布相關配套措施,要求各校減少學生區域間非必要移動、且不應強制住宿生返家。
然而,台北市立大學卻 #執意要求住宿生全面搬離宿舍,甚至不甩指揮中心、教育部、教育局、我與其他議員的呼籲與要求,選擇蠻幹到底,讓學生與天母在地居民人心惶惶。
而北市大當時的校長、也是決議啟動離宿計畫的會議主席,就是戴遐齡。
2️⃣ 戴遐齡多次引發北市大校長遴選爭議
戴遐齡自2013年起就任北市大校長,於2017年、4年任期將屆時便鬧出續任風波,傳出教育局曾派員「柔性勸退」;在續任投票前,由學者專家組成評鑑小組,對戴遐齡的評薦結果為「待改善」,但作風強硬的戴遐齡最後仍順利連任。
因應第二屆任期至今年7月底,去年教育局便發函要求北市大啟動校長遴選程序、訂定遴選要點,未料 #北市大置之不理,甚至還悄悄開校務會議,決議不接受台北市政府的遴選辦法,被教育局批評嚴重失職、漠視法規及制度。
直到現在,北市大都還選不出正式的校長,只能由代理校長接任。而戴遐齡校長任內為北市大帶來的各種負評與爭議,已是不爭的事實。
3️⃣ 戴遐齡更曾陷 #喬人事爭議
戴遐齡於北市大校長任內,更傳出喬人事爭議。據媒體報導,北市大校內高層為了替戴遐齡爭取全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會長的位子,而幫大專體總祕書長曾慶裕喬人事、讓他可聘入北市大,但曾慶裕曾爆出論文抄襲風波,恐有違學術倫理。
報導中更指出,北市大校內高層直言:「對,(校長)是要這個人(曾慶裕)」、「我所知道是這樣子啦,當然校長不能講啊!」、「最主要是我們老闆是上面的嘛,老闆她做的暗號,我們部屬一定要全面來配合」
4️⃣ 戴遐齡曾批評國手能力,遭民眾痛批
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時任體委會主委(體育署前身)的戴遐齡於受訪時脫口而出:「 #給選手鑽石級待遇,表現卻不如預期」,批評選手的言論讓民眾傻眼。而當年也發生自由車賽沒有防護員與機械師隨行的事件,讓民眾質疑,到底鑽石級的待遇是怎樣落漆的待遇。
四年一度的奧運,把全台灣人的心拉在一起。無論選手在場上的表現如何,是大勝、是惜敗、是全力一搏、或是奮戰到底,對我們來說,都只有鼓勵與支持。
戴遐齡的文章,不僅讓她「 #把選手視為自己的財產」的高傲心態表露無遺,也希望透過我簡單的整理,讓大家回想起,她是個曾佔據高位卻只會批評國手,做為校長卻只會喬人事、製造防疫破口的人。
時代已經不同了,選手不是國家的財產、大學也不是你爭權的工具。
若希望體育改革成功、體育環境能有所提升、運動員可以被國家善待,像戴遐齡這樣的人,就應該被掃入歷史的灰燼, #不要能再讓這種人位居體壇高位、插手資源分配與政策制定。只有這樣,才能有改變的可能。
學術倫理抄襲 在 黃國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術倫理抄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學術倫理抄襲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8)日立法委員林佳龍於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針對國科會與教育部就「學術研究補助與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成效與弊端」報告中,有關NCC被提名人清大彭心儀教授被質疑研究案重複申請及論文一稿多投等違背學術倫理一案質詢朱敬一主委、蔣偉寧部長與清大陳力俊校長。
林佳龍委員指出,本次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被提名委員彭心儀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國家公務員,竟然涉及將研究報告同時送多單位結案,違背學術倫理一稿多投,也可能因而重複交付研究執行相關經費,已涉及刑法與貪污犯罪條例的嫌疑,國科會、清華大學是否對彭教授的案子有所調查或處置?朱主委回答國科會已展開調查,工程處處長初步認定目前沒有違反學術倫理。林佳龍委員表示彭心儀目前為媒體及立法院質疑有違學術論理的個案至少有三件,隨即拿出兩份學術研究報告,分別是彭心儀申請國科會補助的「頻譜規劃配置與管理基礎研究--子計畫三:頻率市場交易及拍賣機制之法制政策研究與法規修訂(1/3)」與申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補助的「規劃頻率拍賣與回收制度之研究」,兩篇學術研究報告挑出雷同之處相似度達99%,連文字、逗點、句號都一模一樣。
林佳龍委員質問清大陳校長,為了維護清大的聲譽,難道在外界譏評之下學校有沒有展開調查?媒體報導說貴校的教授「寫論文像抄作業」,如果這些批評屬實是不是要啟動調查?清大校長認為彭教授是清大優異的教授,這些資料尚無法認為是證據。林佳龍委員乃將兩份研究報告所摘文字完全相同的對照表送給陳校長,指出這就是該名教授在立法院所說她的研究主旨、方式跟結論完全不同公然說謊、藐視國會的證據。
林佳龍委員也向教育部蔣部長提出質詢,彭教授身為大學教授,在個人網站資料中呈現具有國際社會科學文獻索引SSCI的學術著作其中一篇屬於台大法律學院所發行的Asian Journal of WTO &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創刊號,這份刊物在創刊號發行時並非SSCI等級的期刊,這又涉及另外的造假與說謊。
外界質疑彭心儀涉嫌抄襲的案件包括2003年國科會委託「WTO服務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問題研究」VS 2008年清大委託「WTO服務貿易法律問題研究」、2007年NCC委託「規劃頻率拍賣與回收制度之研究」VS國科會委託「頻譜規劃配置與管理基礎研究」、2008年「美國寬頻網路管制政策之研究」VS 2009中華電信委託「網路中立管制概念合理性之研究」等,這事關教育界與學術界的聲譽,林佳龍委員要求教育部會同國科會及各大學去約詢、釐清、調查。蔣部長承諾會邀集清大釐清、瞭解和處理。
有關爆發學界教授以假發票報帳的情事,林佳龍委員要求教育部應基於學術界的良心做對的事,但長久的歷史因素或制度設計不良也要一併考慮改正。蔣部長承諾學界應跟社會大眾道歉,教育部也會找主計、會計從制度的角度來改善。林佳龍委員並表示,現在進入畢業季節謝師宴是否一律不可舉辦?是否應該考慮情、理、法平衡考量而不是一昧否定。蔣部長答覆,將與法務部討論如何對謝師宴規定得更符合人情義理。
學術倫理抄襲 在 我不是故意的(0106_不當研究行為:抄襲與剽竊) 的推薦與評價
本片將簡單介紹何謂抄襲與剽竊。 【版權聲明】 若需引用本影片,請務必註明: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14)。我不是故意的(0106_不當研究 ... ... <看更多>
學術倫理抄襲 在 公視新聞網PNN - 避免論文出現抄襲違反學術倫理 的推薦與評價
避免論文出現抄襲違反學術倫理,台師大之前規定,研究生申請博士碩士學位考試時,要交切結書,說論文與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無關,引起教授不必負責任的爭議, ... ... <看更多>
學術倫理抄襲 在 不當研究行為之抄襲、剽竊、自我抄襲 的推薦與評價
若需引用本影片,請務必註明: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2023)。不當研究行為之抄襲、剽竊、自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