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修讀 #學術倫理課程 的同學看過來~!】
你知道在「寫報告、發表論文」時要注意的事項嗎?
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觸法哦!😣
為了避免不慎犯了抄襲、著作侵權或錯誤引用等學術倫理問題
參加學術倫理課程,可避免大家在寫報告時犯了不該犯的錯誤~😲
學術倫理修課相關說明如下:
一、登入學術倫理網址: https://ethics.nctu.edu.tw/
二、登入方式: 學生登入身分為「必修學生」,帳號為學號,密碼預設學號末5碼。
三、修課截止日期: 即日起10月15日(星期一)23:59分止。
四、觀看學術倫理課程6小時,通過總測驗取得修課證明。
五、若有任何疑問,可洽詢教學發展中心學習促進組王琇瀅老師#1802。
六、操作連結:https://goo.gl/NHW27q
#致理科技大學
#學術倫理很重要
#趕快告訴你的同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介紹 訪問:曹仲堯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彼得‧凱夫又來了!我們已經知道他就是個哲學老頑童,喜歡出各種矛盾的思考謎題來挑戰我們的大腦,而這次他帶來的33道情境問題,更是令人焦慮到不行啊! 首先,你可...
學術倫理課程 在 柯志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論文造假事件的啟示?
今日陳良基首次以「科技部部長」的身分至教育文化委員會備詢,與陳部長並非第一次交手,只是以前皆是在教育部的議程中碰面,這是第一次相遇在科技部的主場。我針對論文造假事件繼續追蹤,聽聽陳部長的想法。
104年及105年,陳良基當任台大副校長期間,與楊泮池校長以及郭明良教授的共同研究計畫就有二件,研究經費達3600萬,如何做到利益迴避?而從96年至106年,由陳良基當任計畫主持人的研究計畫共有51筆、總經費達5億多元;楊泮池校長當任計畫主持人的研究計畫共有222筆,總經費達17多億元。台大的資源得天獨厚,更進一步說,整著學界就是「共生共利」的結構,長期合作的團隊發生重大瑕疵,計畫主持人或協同主持人可以毫無責任嗎?
另外,所有論文造假事件皆是由國外踢爆,不管網站匿名與否,都會引發強烈關注,到底是國內審查機制失靈?還是造假騙術高明?風波不斷,科技部到底能做什麼?難道上6小時學術倫理課程、或是修正作業要點,就可以解決問題?整個學術研究獎勵的共生結構體,要如何打破再重塑,理當由「分配資源」的科技部一肩扛起!
陳良基部長熟悉科技創新產業,也是專業學術領域的「巨人」,期許他對自己提出的「研究忠誠」理念有實踐的勇氣與決心!
🔸相關新聞:
台大論文案如何利益迴避?陳良基:科學證據說話 https://udn.com/news/story/1/2328650
學術倫理課程 在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文,都是重點!
問題,只是一個校長要不要下台而已嗎?
系統問題, RCA,
蔡英文,林全,教育部,改不改革?
【千錯萬錯,都是下面的錯?!】
【步步高升,都是大老在爽?!】
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
把台灣,台大,臉都丟光了!
不檢討自己,下台負責,還要檢討別人:
叫別人上上研究倫理課?
(內文)
「弋論 - 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假論文對策上倫理課? 千億科研預算開玩笑!》
http://tw.on.cc/…/bkntw-20161122000639738-1122_04411_001.ht…
11月22日(二)
林全編列科研預算1048.9億元,若想真有成效,執行之前,必先對學術界進行上述大掃除,否則,只是肉包子打狗而已。(台大圖片)
學界再度爆發論文造假案,註冊於加州的國際學界同儕審論平台PubPeer公布,台大生物化學所前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有多達11篇論文涉及造假,其中有4篇有台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引起軒然大波,PubPeer還陸續踢爆其他拙劣造假論文,逼得作者趕緊下架,牽涉的機構已經遠遠不止台大,知名院校許多生科相關系所,多家知名醫院許多科別,雪球越滾越大。
面對全面性的生醫學術造假風暴危機,政府的態度更令人傻眼,竟然不是宣示徹底徹查,以挽回學界在人民與國際間的聲譽,反而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科技部長楊弘敦對論文造假案竟表示:「古今中外,先進國家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好像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確別國也有造假,但可別忘了,日本的小保方晴子造假論文遭逮後,其指導教授笹井芳樹可是因而自殺。
說到自殺,台灣的確有研究者因為論文造假嫌疑而自殺,台大抗老研究權威明日之星林育誼,遭中國籍袁姓學者質疑研究數據不實,林育誼沒有回答他的質疑,卻選擇自我了斷,而事後整個研究團隊也無人回應質疑,而林育誼竟然身兼十數個實驗計畫,包括國科會、國衛院專案研究,一個人再怎麼神通廣大,可能如此身兼十數項任務?
事發後,無數流言傳播,許多對台灣生醫界研究風氣略有所知者多所臆測,懷疑:是否高層塞案,許多研究案設想根本錯誤,毫無可行性,卻已經申請專案,非做出來不可,高壓逼迫導致鋌而走險,遭人踢破後,高層卻不願負責,讓被迫造假者當代罪羔羊,不揭發真相,學術生命已死,揭發了真相,學術生命還是一樣已死,走投無路,只能自我了斷?
整個事件繪聲繪影,疑雲重重,當時還在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擔任主任的柯文哲對此表示「人都死了,現在討論這個,好像暗指人家畏罪自殺。」人死為大之下,這件事竟然就無人再追究,不了了之,一個學術明日之星,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死的不明不白,卻船過水無痕,有如生在威權白色恐怖國家。當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楊泮池,也絲毫未受到影響,很快高升台大校長。
是的,古今中外,都有人學術造假,但造假者身敗名裂,造假者的上級自殺,從沒見過像台灣這樣,是底層自殺,上級沒有人需要負任何責任。此次事件,郭明良的癌症研究論文共使用到科技部與台大內部總共9項計畫經費,其中3項科技部計畫經費高達6千多萬,造假論文申請研究經費不可原諒,最起碼,國家應該追回所有款項,甚至有輿論強硬主張應以詐騙罪嫌起訴。
政府研究系統GRB資料顯示,郭明良以個人名義申請的政府補助經費達5億元,與楊泮池共同申請大型計畫經費則有2.4億元,郭明良曾任過科技部生物處處長,負責審議國家生醫計畫經費,其經手過的計畫是否都應該重新檢視?如今郭明良卻只是請辭台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一職則請假中,如此輕鬆就能打發過去?
台灣論文造假有其結構性原因,把論文刊登拿來計算點值當成「成績單」影響升等與一切利益分配,無怪乎心有異志的研究者不務正業,不研究科學真理,卻整天研究如何造假。
「研究成果」最成功的莫過於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前副教授陳震遠,竟然研究透徹到參透了國際論文同儕審核的設計上漏洞,假造130個人頭帳號「護航」大量論文登上國際期刊,遭發現後60篇論文遭撤銷,連累該期刊主編因為沒察覺到漏洞被利用而羞愧請辭,而這些論文的內容,則大量自我引用、自我抄襲本身及其弟陳震武的其他論文,毫無學術價值與任何意義可言。
由於新政府重視基礎研究,7月時,林全主持行政院科技會報,通過增加科技發展預算,2017年度編列科研預算1048.9億元,大約每個國民一年要分擔4461塊錢,如此高的科研預算,如今要如何保證不會落到學術造假詐騙集團手中?
教育部高教司李彥儀司長對於論文造假,提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未來碩博士寫論文前,需受學術倫理課程和認證。」
此言一出,氣得醫師出身的立法委員林靜儀怒罵:「錢、權、教職、地位、國科會計畫都被老師拿走」卻是「學生得去上倫理課?」直指李司長「脫離現實也要有個限度!」
林靜儀醫師可說深諳學術界的沉痾,造假的實驗室,經常是「代代相傳」的「實驗室文化」,其「不傳之密」各種造假絕招,往往是「祖師」所研發、精進,親自傳授,要求下面的小小學徒們執行,而研究生因為學術生命完全仰賴指導教授,根本不可能違逆,不去打擊造假的根源,卻叫下頭的替死鬼去上倫理課,不僅立法委員發怒,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等學生組織也發起連署「拒絕背黑鍋」。
立法委員也常常會彼此幫忙連署法案,法案厚厚一疊,有時候遇到交情好的委員,忙到實在沒空仔細一條條看,有些委員也就先簽名了再說,但是簽了名,政治責任可跑不掉,要是法案有問題,公民團體找上門來算帳時,立法委員可不能兩手一攤,說「這法案也不是我寫的,我只是因為人情簽名而已」就能躲過,而是鐵定被砲轟成蜂窩。學界大老竟然可以簽了名之後,出事時卻說沒仔細看過論文內容就沒事了?只能說學術真是超然到了極點,竟比立委還要更平等。
更可悲的是,屢次揭破台灣學術詐騙,都是外國人為之,不僅讓台灣成為國際恥辱,更顯示台灣學界不敢彼此得罪,絲毫沒有自清的能力,過去政府已經放任這些學術詐騙者吸取納稅人的血汗錢太久了,如今人民、學生,以及學界中有良心卻被黑心同儕波及的研究者,已經忍無可忍,政府應負起應有責任,有魄力的掃蕩造假亂象。
真正的解決方案,不是講什麼「別國也會有」這種渾話想打發過去,更不是叫可憐的研究生去上什麼倫理課,而是徹底嚴懲,只要發現論文造假者一律革職永不錄用,永久逐出學界,並追回所有研究專案款項,此外,所屬機關(如生醫研究進行的臨床醫院)與學校也要負管理不當責任,連帶重罰賠償,如此才能杜絕造假不良風氣。
當然,系統性造假風氣是「歷史共業」,當前許多學者造假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網打盡,必有餘辜,可設定特赦條款,特赦期間內,主動自首造假並撤回論文、繳回經費者,既往不咎,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但若期限過後,仍未自首而被發覺者,那就別怪鐵腕無情。
林全編列科研預算1048.9億元,若想真有成效,執行之前,必先對學術界進行上述大掃除,否則,只是肉包子打狗而已。」
全文,都是重點!
問題,只是一個校長要不要下台而已嗎?
系統問題, RCA,
蔡英文,林全,教育部,改不改革?
【千錯萬錯,都是下面的錯?!】
【步步高升,都是大老在爽?!】
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
把台灣,台大,臉都丟光了!
不檢討自己,下台負責,還要檢討別人:
叫別人上上研究倫理課?
(內文)
「弋論 - 藍弋丰 產業媒體總監
《假論文對策上倫理課? 千億科研預算開玩笑!》
http://tw.on.cc/…/bkntw-20161122000639738-1122_04411_001.ht…
11月22日(二)
林全編列科研預算1048.9億元,若想真有成效,執行之前,必先對學術界進行上述大掃除,否則,只是肉包子打狗而已。(台大圖片)
學界再度爆發論文造假案,註冊於加州的國際學界同儕審論平台PubPeer公布,台大生物化學所前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有多達11篇論文涉及造假,其中有4篇有台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引起軒然大波,PubPeer還陸續踢爆其他拙劣造假論文,逼得作者趕緊下架,牽涉的機構已經遠遠不止台大,知名院校許多生科相關系所,多家知名醫院許多科別,雪球越滾越大。
面對全面性的生醫學術造假風暴危機,政府的態度更令人傻眼,竟然不是宣示徹底徹查,以挽回學界在人民與國際間的聲譽,反而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科技部長楊弘敦對論文造假案竟表示:「古今中外,先進國家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好像覺得沒什麼了不起,的確別國也有造假,但可別忘了,日本的小保方晴子造假論文遭逮後,其指導教授笹井芳樹可是因而自殺。
說到自殺,台灣的確有研究者因為論文造假嫌疑而自殺,台大抗老研究權威明日之星林育誼,遭中國籍袁姓學者質疑研究數據不實,林育誼沒有回答他的質疑,卻選擇自我了斷,而事後整個研究團隊也無人回應質疑,而林育誼竟然身兼十數個實驗計畫,包括國科會、國衛院專案研究,一個人再怎麼神通廣大,可能如此身兼十數項任務?
事發後,無數流言傳播,許多對台灣生醫界研究風氣略有所知者多所臆測,懷疑:是否高層塞案,許多研究案設想根本錯誤,毫無可行性,卻已經申請專案,非做出來不可,高壓逼迫導致鋌而走險,遭人踢破後,高層卻不願負責,讓被迫造假者當代罪羔羊,不揭發真相,學術生命已死,揭發了真相,學術生命還是一樣已死,走投無路,只能自我了斷?
整個事件繪聲繪影,疑雲重重,當時還在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擔任主任的柯文哲對此表示「人都死了,現在討論這個,好像暗指人家畏罪自殺。」人死為大之下,這件事竟然就無人再追究,不了了之,一個學術明日之星,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死的不明不白,卻船過水無痕,有如生在威權白色恐怖國家。當時任台大醫學院院長的楊泮池,也絲毫未受到影響,很快高升台大校長。
是的,古今中外,都有人學術造假,但造假者身敗名裂,造假者的上級自殺,從沒見過像台灣這樣,是底層自殺,上級沒有人需要負任何責任。此次事件,郭明良的癌症研究論文共使用到科技部與台大內部總共9項計畫經費,其中3項科技部計畫經費高達6千多萬,造假論文申請研究經費不可原諒,最起碼,國家應該追回所有款項,甚至有輿論強硬主張應以詐騙罪嫌起訴。
政府研究系統GRB資料顯示,郭明良以個人名義申請的政府補助經費達5億元,與楊泮池共同申請大型計畫經費則有2.4億元,郭明良曾任過科技部生物處處長,負責審議國家生醫計畫經費,其經手過的計畫是否都應該重新檢視?如今郭明良卻只是請辭台大教授,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一職則請假中,如此輕鬆就能打發過去?
台灣論文造假有其結構性原因,把論文刊登拿來計算點值當成「成績單」影響升等與一切利益分配,無怪乎心有異志的研究者不務正業,不研究科學真理,卻整天研究如何造假。
「研究成果」最成功的莫過於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前副教授陳震遠,竟然研究透徹到參透了國際論文同儕審核的設計上漏洞,假造130個人頭帳號「護航」大量論文登上國際期刊,遭發現後60篇論文遭撤銷,連累該期刊主編因為沒察覺到漏洞被利用而羞愧請辭,而這些論文的內容,則大量自我引用、自我抄襲本身及其弟陳震武的其他論文,毫無學術價值與任何意義可言。
由於新政府重視基礎研究,7月時,林全主持行政院科技會報,通過增加科技發展預算,2017年度編列科研預算1048.9億元,大約每個國民一年要分擔4461塊錢,如此高的科研預算,如今要如何保證不會落到學術造假詐騙集團手中?
教育部高教司李彥儀司長對於論文造假,提出的解決方案竟然是:「未來碩博士寫論文前,需受學術倫理課程和認證。」
此言一出,氣得醫師出身的立法委員林靜儀怒罵:「錢、權、教職、地位、國科會計畫都被老師拿走」卻是「學生得去上倫理課?」直指李司長「脫離現實也要有個限度!」
林靜儀醫師可說深諳學術界的沉痾,造假的實驗室,經常是「代代相傳」的「實驗室文化」,其「不傳之密」各種造假絕招,往往是「祖師」所研發、精進,親自傳授,要求下面的小小學徒們執行,而研究生因為學術生命完全仰賴指導教授,根本不可能違逆,不去打擊造假的根源,卻叫下頭的替死鬼去上倫理課,不僅立法委員發怒,國立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等學生組織也發起連署「拒絕背黑鍋」。
立法委員也常常會彼此幫忙連署法案,法案厚厚一疊,有時候遇到交情好的委員,忙到實在沒空仔細一條條看,有些委員也就先簽名了再說,但是簽了名,政治責任可跑不掉,要是法案有問題,公民團體找上門來算帳時,立法委員可不能兩手一攤,說「這法案也不是我寫的,我只是因為人情簽名而已」就能躲過,而是鐵定被砲轟成蜂窩。學界大老竟然可以簽了名之後,出事時卻說沒仔細看過論文內容就沒事了?只能說學術真是超然到了極點,竟比立委還要更平等。
更可悲的是,屢次揭破台灣學術詐騙,都是外國人為之,不僅讓台灣成為國際恥辱,更顯示台灣學界不敢彼此得罪,絲毫沒有自清的能力,過去政府已經放任這些學術詐騙者吸取納稅人的血汗錢太久了,如今人民、學生,以及學界中有良心卻被黑心同儕波及的研究者,已經忍無可忍,政府應負起應有責任,有魄力的掃蕩造假亂象。
真正的解決方案,不是講什麼「別國也會有」這種渾話想打發過去,更不是叫可憐的研究生去上什麼倫理課,而是徹底嚴懲,只要發現論文造假者一律革職永不錄用,永久逐出學界,並追回所有研究專案款項,此外,所屬機關(如生醫研究進行的臨床醫院)與學校也要負管理不當責任,連帶重罰賠償,如此才能杜絕造假不良風氣。
當然,系統性造假風氣是「歷史共業」,當前許多學者造假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網打盡,必有餘辜,可設定特赦條款,特赦期間內,主動自首造假並撤回論文、繳回經費者,既往不咎,給予重新做人的機會,但若期限過後,仍未自首而被發覺者,那就別怪鐵腕無情。
林全編列科研預算1048.9億元,若想真有成效,執行之前,必先對學術界進行上述大掃除,否則,只是肉包子打狗而已。」
學術倫理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機器人會變成人嗎?:33則最令現代人焦慮的邏輯議題」介紹
訪問:曹仲堯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彼得‧凱夫又來了!我們已經知道他就是個哲學老頑童,喜歡出各種矛盾的思考謎題來挑戰我們的大腦,而這次他帶來的33道情境問題,更是令人焦慮到不行啊!
首先,你可以證明你自己現在正在閱讀這段文字,而不是在作夢嗎?
政治人物愛說謊,但多你一票少你一票都不能改變選舉結果,怎麼辦呢?
你信仰的神是全能的嗎?祂是否能夠創造出一個無法被拔起的塞子?
有多少宗教信眾以神的旨意為名,打壓女權、歧視不同膚色人種、迫害LGBT?
左邊也是草,右邊也是草,你到底要不要出來選……我是說你到底會選哪一邊?
如果你遇到一個AI女機器人,她因為自己不是人類而非常難過,你會怎麼安慰她?
等等…她可能會搶走你的工作欸,你還想要安慰她嗎?
再等一下!你確定你是人類嗎?要怎麼證明你不是機器人?
作者介紹:彼得.凱夫 (Peter Cave)
現任英國人文哲學家協會主席,倫敦紐約大學、倫敦城市大學與英國公開大學哲學課程講師。凱夫時常參與國內外哲學講座,與人探討弔詭的邏輯悖論,追求清晰的邏輯論證,特別著重於倫理、政治與宗教領域,也常在哲學期刊雜誌發表哲學文章,從學術性論文以至大眾讀物皆有貢獻,他也曾為BBC廣播電臺的聽眾撰寫並介紹有趣的哲學悖論。凱夫認為,藉由故事、影像與些許幽默,能讓哲學與深度思考變得生動活潑。他是暢銷書《Can A Robot be Human?》的作者,也撰寫許多哲學基本入門書籍。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學術倫理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為了活命,你會吃人嗎?:33則有夠弔詭的邏輯悖論」介紹
訪問:曹仲堯 副總編輯
內容簡介:
熊出沒!快逃啊!
潘妮洛普和奧菲莉亞在山上冒險,突然發現遠處有隻棕熊直奔而來!
「我們最好快逃!」奧菲莉亞說。
「不行啊!我們怎麼可能跑得比熊快?」
「我們不必跑贏熊──我只要跑贏妳就行了!」話還沒說完,奧菲莉亞已拔腿狂奔!
為了活命,我們的道德界線應該設在哪裡?
吃豬、吃牛、吃雞、吃魚都沒問題,為什麼就不能吃人?
瀕臨絕種的北極熊、跳鼠該救,為什麼路邊的蟑螂、老鼠卻該死?
去藝廊看裸體素描很高尚,在家看女優寫真集就是下流?
悅耳歌聲與擾人噪音該如何區分?
美甲護膚沙龍限定女性職員,算是性別歧視嗎?
作者彼得.凱夫設計了33道最搞笑、最弔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情境兩難問題,從飢餓的棕熊到只想整日放空的樹懶,引導你我進入邏輯思辨之旅。本書挑戰你的道德直覺、打破是非善惡的刻板印象,進而幫你釐清盲點、突破迷思,透過反覆論證的過程,幫助我們在多元價值的現代社會中,強化思考能力,建立自己觀點。
作者介紹:彼得.凱夫 (Peter Cave)
現任英國人文哲學家協會主席,倫敦紐約大學、倫敦城市大學與英國公開大學哲學課程講師。凱夫時常參與國內外哲學講座,與人探討弔詭的邏輯悖論,追求清晰的邏輯論證,特別著重於倫理、政治與宗教領域,也常在哲學期刊雜誌發表哲學文章,從學術性論文以至大眾讀物皆有貢獻,他也曾為BBC廣播電臺的聽眾撰寫並介紹有趣的哲學悖論。凱夫認為,藉由故事、影像與些許幽默,能讓哲學與深度思考變得生動活潑。他是暢銷書《Can A Robot be Human?》的作者,也撰寫許多哲學基本入門書籍。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學術倫理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
學術倫理課程 在 學術研究倫理課程 - 政大教務處- 政治大學 的相關結果
學術 研究倫理教育課程專區 依據105年3月21日104學年度第二學期第1次教務會議決議,本校自105學年度起入學之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與博士班學生(含105學年度提前入學 ... ... <看更多>
學術倫理課程 在 學術研究倫理課程 的相關結果
目的:. 培養初踏入研究領域之高等教育學生了解學術倫理重要性,希冀透過課程提升學生之學術倫理思維、普世價值、法律規範等倫理知能,增進對於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意涵 ... ... <看更多>
學術倫理課程 在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 的相關結果
教育部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旨在培養高等教育師生良好的學術倫理涵養,確保學術活動的合宜性及合法性,主要開發學術倫理教育之課程內容、數位教材、 線上檢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