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俗稱「漢堡病」
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是以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為特徵的一種綜合症候群,是小兒急性腎衰竭常見的原因之一。
韓國安山市常綠區一家幼稚園6月17日,發生大腸桿菌所造成的食物中毒,共有102人出現腹瀉、血便、嘔吐、頭暈和發燒等症狀,其中15名學齡前幼童疑似患有溶血性尿毒症候群,並有5童接受洗腎。
致病原應為O157型大腸桿菌(血清型 O157:H7)
這類細菌會產生細胞毒素,稱為類志賀氏毒素(Shiga-like toxins)分I和II兩型,又稱verotoxins 1和2。
Shiga-like toxin可傷害腸黏膜及內皮細胞,引起出血性大腸炎及溶血尿毒症候群,其所導致的腹瀉可能由輕微的水瀉到血便現象,其中5%至10%之此類病人會引起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或是栓塞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TTP)(以大人為主)。
其傳染方式:大部分與飲食有關。
通常是進食生牛肉或受污染的食物才會感染這種大腸桿菌,一般的牛排等幾乎不含大腸桿菌,但肉類內臟部分可能含有大量大腸桿菌,因此必須熟透了才能吃。
前期症狀為劇烈的痙攣性腹痛、嘔吐和輕度發燒,但經過數日或數周,如有出現併發症時,即有嚴重症狀包括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急性腎功能衰竭及出血傾向等,就是俗稱「漢堡病」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US)。
因為其菌量少即可感染,故可人傳人,所以在家庭、托育中心或看護中心應特別注意,其中年幼及高齡為重要危險因子,5歲以下的幼兒是發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韓國2名學童的家裡出現了家庭感染,也同樣有HUS患者,因此相關單位認為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已被傳播出去。
治療方面:
主要是支持療法,補充體液,大部份患者會在1~2週內痊癒,但十歲以下小孩及老年患者較容易發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的併發症。但如未經適當治療,嚴重者可導致長期洗腎或造成死亡,死亡率約3%~5%。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