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歌謠故事(十五)
這首“悲戀的酒杯”是陳達儒成名的歌曲之一,曾經被改成國語歌曲“苦酒滿杯”唱紅的是一名歌星謝雷。 一八九五年的馬關條約,滿清政府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政府為了要消滅台灣人的文化,一九一三年開始禁止官方文用漢文。一九一四年,日本人板垣退助來台灣組織台灣同化會之後,台灣人改變抗日的方式,由武力抗日改用政治,文化抗日,但是,日本反倒返更加強對台灣人的壓迫。一九一七年,日本政府禁止台灣人唱台灣民謠,很是湊巧,這位台灣歌謠的英雄陳達儒(本名陳發生)剛好這個時候出生。 台灣抗日活動愈來愈多,有志氣的台灣人成立了新民會,發行台灣青年雜誌,台灣議會開始有請願運動,也開始成立台灣民眾黨。文化上特別要提到的是台灣文化協會在一九二一年成立,並且在台灣各地展開得各種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對台灣文化影響很大。 陳達儒十一歲時,閩南語的台灣民報允許發行,過了一年,台北廣播電台也正式開播。台灣人對漢人文化的興趣與研究正當熱心。霧社事件之後,台灣人真正的覺醒了,台灣原住民的武力抗日與日本政府殘忍的本質,使台灣人看清日本人的真面目,那個時候,陳達儒已經是十四歲的少年家,他決心要為台灣盡他的一份心力,他的興趣就是台灣歌謠,他加強學習閩南語,並且在中學畢業之後進入書院專攻詩歌,繼續研究閩南語。\r 一九三二年,電影「桃花泣血記」為了要在台灣宣傳,請台灣作曲家王雲峰作主題歌,很意外這首歌在台灣得到空前的歡迎,並且流行到大陸,實際上這首桃花泣血記並不是很好聽,它會這麼轟動,純粹是台灣人對自己本土的歌曲一種希望跟寄託。 一九三三年,新文學運動重要的推動者─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文藝部主任陳君玉,積極推動台語歌曲,首先推出「望春風」,這首曲的出現對台灣人來說,像是沙漠中發現甘露綠州,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一時變成台灣歌謠界的王座,這件事可以說是文化上的霧社事件,也是文化抗日的開始。 望春風的流行使日本當局震驚,但一時因為無法可取締,望春風唱片的暢銷也引起文化界的注意,也引起企業界的關心,紛紛共同成立勝利,帝蓄等唱片公司來對抗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獨佔市場,於是台灣唱片公司的戰國時代開始了,這是一九三六年的事。 年輕的陳達儒知道機會來了,他投稿勝利唱片公司,他的作品被採用,才華也受肯定,從此成為勝利唱片公司的專屬作詞家。數年後,他被提拔為帝蓄唱片公司的文藝部主任。不過幾年的光景,哥倫比亞公司所建立的唱片王國,就被二十出頭的青年陳達儒打倒。 這個時代他所發表的歌曲實在太多了,「阮不知啦」、「港邊惜別」、「心茫茫」、「雙雁影」、「青春嶺」、「心酸酸」、「白牡丹」、「悲戀的酒杯」、「欲怎樣」、「送出帆」、「日日春」、「三線路」、「月夜嘆」,除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作曲家鄧雨賢以外,所有當代的作曲家都譜過陳達儒的歌詞。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實行皇民化運動,台灣歌謠的生存越來越難。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後,陳達儒所建立的台灣歌謠王國就這樣被日本人消滅,台灣歌謠的第一代結束。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對台灣歌謠來說,這是第二代的開始,台灣歌謠作家也與其他台灣人一樣,帶著很大的希望迎接新時代的來臨,他相信從此以後可以在無任何壓迫之下自由的作詞、作曲了。陳達儒一方面與老朋友陳秋霖、吳成家、蘇桐、姚讚福等繼續合作推出新作品,另外與當時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許石開始合作。這個時代他的代表作有「中山北路行七擺\」、「安平追想曲」、「我有一句話」、「母阿喂」、「青春悲喜曲」、「碧潭悲歌」等名曲。但是,這個時候,台語歌謠又開始走下坡,這有幾個原因。 1. 政府全力推行國語(北京話),想盡辦法要消滅台灣歌,那時像雨夜花、望春風都列為禁曲,市場被國語歌獨佔。 2. 台語歌曲受傳播媒體的限制(例:當時電視就不准播出) 3. 台語歌和台灣話一樣,被列為沒水準,悲哀,電台電視全力封殺。 4. 當時有一部份半路出家,外行假專業的音樂家,因為不瞭解台語歌曲的歷史背景,認為台灣歌曲低俗。 陳達儒所建立的歌謠王國被摧殘二次,第一次被日本人,第二次是自己的同胞,國民政府當時已經很少人唱台灣歌謠,如果有人唱也無人提起作家的名,更加無人會付版稅給作家,一直到戒嚴解除後,最近台灣歌謠的第三代又開始出發了,目前台語歌曲的市場很大,唱國語歌的也出台語歌唱片,市場呈現一片火熱競爭,多災多難的台灣歌謠,但願他繼續開花結子,世世代代,不要再受人欺負,也希望大家支持不要讓他再被消滅。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