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眼中的媽祖』
讀資料時發現這位在台灣的法國記者ALICE HÉRAIT 文章挺不錯的。有興趣可以找來讀 。而且她也在法國獨立媒體Mediapart寫文...同道中人 :D
以下是她寫的有關媽祖進香,很適合介紹給家裡的法國人, 以後帶去媽祖廟安太歲就不用多解釋了🤭
----隨手翻譯如下---
Le festival de Mazu à Taïwan : un culte populaire au cœur de la vie politique
臺灣的媽祖慶典:政治生活核心的民俗信仰
大甲媽祖進香是臺灣最古老和最大型的宗教遊行活動。每年農曆三月,航海人的女神媽祖都會離開位於台中鎮瀾宮的家,前往嘉義的奉天宮。海神信仰帶來了節日氣氛,也帶來了政治爭議。在此回顧一下臺灣最受歡迎的慶典歷史。
4月9日晚,臺灣台中市郊區大甲的鞭炮聲響起,天空中彌漫著煙霧。晚上11點05分,鑼鼓和煙火響徹雲霄,朝拜媽祖雕像的儀式正式開始。人群漸漸圍攏,越來越緊密。時間越接近,越難以靠近鎮瀾宮周邊,這個著名旅程的起點。媽祖就像我們的母親,她的精神是純粹的慈悲,她是我們的信仰。50多歲的邱俊宏,一位志願者說:「當我們面臨困難時,我們向媽祖祈求,她會保佑我們,保護我們。」他和他的團隊每年一起來到這裡,為媽祖的朝聖活動維持安全。根據主事機關的說法,今年有30萬人參加了慶典活動,比往常多了三倍。
在寺廟前,不同的陣頭接踵而至,舞獅、舞龍、著戲服的女子表演......都是來向聖潔的女神致敬的。巨大的人偶代表著道教和佛教的神靈,由不同的劇團操作。晚上,蔡英文總統和各方政治人物也在媽祖聖像離開前趕來參拜。前國家元首馬英九--一個因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出現時,仍然令人驚訝。現在是晚上11點05分,關鍵時刻,眼前這一幕極為虛幻:前總統被人群粗暴地推搡著,假裝抬著剛走出鎮瀾宮的媽祖神轎。
「媽祖是我們所有人的母親,她保護著臺灣」,一位女信徒在媽祖離開鎮瀾宮幾分鐘後感歎道。這位50多歲的女士慷慨地將印有神像的小禮物分發給想要的人。「我的生意很好,這要歸功於媽祖的保佑」,在人群散去後,另一位在寺廟前集合的朝聖者坦言。
「今年有很多朝聖者,很多年輕人加入了慶典活動,他們往往很有創意」,邱俊宏說。這位保安也是一位忠實的信徒,他對這個慶典的歷史充滿熱情,對於與一位外國記者分享他的回憶和照片感到興奮。2021年對大甲媽祖慶典來說是很特別的一年。由於Covid-19疫情在5月前出乎意料地控制良好,當時無法出國旅遊的臺灣人轉而進行在地旅遊。雖然沒有來自國外的朝聖者,但據說參加人數翻了三倍。數位外交協會的成員說:「這個節日是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福祉祈禱的機會」,這個非政府組織在媽祖進香的第一天組織了一次國際巡遊。不過命運的諷刺來到,臺灣本身將經歷一波確診疫情。即使就目前而言,狀況是有限的。
在臺灣流行的宗教中,媽祖信仰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據說此信仰在10世紀左右起源於福建省的一個島嶼--湄洲,一開始只是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並在宋朝時得到正式許可。許多故事都圍繞著媽祖的身影展開,不過大家都同意媽祖在世時姓林,是一個年輕通靈者(chamane),能幫助窮困者預測天氣。漁民在上船之前,媽祖會告知天氣是否惡劣。在焦慮的時候,她會出現並拯救漁民。根據一些故事,她救了溺水的父親和兄弟,或者沒能拯救其中一個。還有人說她為了救他們而淹死了自己。「很多故事參雜在一起」,INALCO(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中國文學教授Vincent Durand-Dastès 戴文琛說。「該宗教的傳播速度相當快,沿著中國海岸線傳開,然後傳到臺灣,並傳至所有海外華人。[…]正如宗教在中國傳播時經常發生的那樣,在不清楚原因的情況下,受到地方和國家當局許可。」
在蒙古時代,忽必烈授予媽祖《天妃》(la concubine céleste)的稱號。 清朝康熙皇帝將她提升為《天后》(la concubine impériale céleste)的稱號。戴文琛說:「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一旦一個宗教被註冊並開始發展時,一個神靈就會得到晉升」。戴文琛教授提到了官方寺廟的設置,如建於1732年雍正皇帝治下的鎮瀾宮,以及臺灣的非官方寺廟:「有官方的信仰,也有自發性的崇拜。[......]當清國到達臺灣時,他們來到了仍然有很多原住民的宜蘭,並在那裏建立了關帝廟和媽祖廟。同時也有許多來自福建沿海想避開國家控制的移民,帶著他們的媽祖前來。」
與歐洲人的想法相反,經濟發展和思想自由化並沒有讓臺灣人離開他們的宗教。相反地,在1970與1980年代國家經濟繁榮時期,以及隨後的民主化進程中,宗教慶典的重要性開始上升。臺北中央研究院現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員康豹(Paul Katz)說:「大型朝聖活動在1980年代初才開始。它們的發展有多種原因:臺灣的經濟增長使人們,特別是婦女,有更多的休閒時間」。
研究員康豹繼續說:「為了獲得選票,一個政治人物必須對他的選民表明同理心。在農村地區,去寺廟是一種方法」。1987年戒嚴令解除,臺灣的宗教民俗學開始進入一個新時代。1970年代末期開始的地方選舉和隨後的全國選舉,讓政治人物受邀參與寺廟活動。寺廟成為政治集會和爭論的場所。
女神挑戰兩岸現狀
1987年也是臺灣海峽兩岸恢復朝聖活動的一年。鎮瀾宮趁機確立其成為第一座供奉媽祖寺廟的合法性,表明恢復湄州和臺灣之間的宗教交流。進香路線經過香港,因為當時還不允許兩岸直航。
2000年陳水扁當選後,媽祖成為政治爭端的核心。來自民進黨的第一任總統以支持獨立的立場而聞名,他被泛藍聯盟和其他幾個贊成與中國統一的政黨推動,組織了一次從臺灣到湄州的直航進香之旅。福建的中國官員加入這場論戰,並取得金門和澎湖小島同行的支持,他們意識到從臺灣直接前往中國的進香者可以為臺灣的政治格局帶來象徵性的意義。民進黨的知名人士,如當時的副總統呂秀蓮,抨擊鎮瀾宮委員會的成員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而陳水扁總統則認為直航進香團會對中國的宣傳有利。
然後,政治爭論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在進香的前幾天,媽祖出現在國會議員曾蔡美佐的夢裡,她也是臺灣一個重要寺廟的董事長。據她說,媽祖建議採用間接進香路線以打破鎮瀾宮與政府之間的對立情勢。寺廟委員會成員隨後決定以平常方式進行進香活動。
(圖片是網路上找的,原文連結裡的圖片比較有趣)
https://asialyst.com/fr/2021/06/02/festival-mazu-taiwan-culte-populaire-coeur-vie-politiqu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仁稔又名人面、銀稔,是華南地區的一種特產果實。根據記載,最早在宋朝已有種植食用。仁稔屬山竹子科,樹可長得三四十呎高,結果也要等15年,因而有阿爺種,阿孫吃的說法。它很粗生,果苗種下,不澆水不施肥都可以長大,10棵樹有一棵掛果已是難得,但掛過果之後的樹,年年都有收成。 四會市羅源鎮石寨村盛產仁稔,年...
宋朝名人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應大女兒的請託,來介紹一套大人小孩都可以看的中國歷史趣味書《古人比你更會玩》
過去的中國歷史童書,大多以編年為主的歷史朝代故事為主(例如我們小時候的《吳姊姊講歷史故事》),頂多再有一些是以歷史名人故事為主題的書
隨著這幾年另類歷史的文本當道,不少歷史書不再以帝王朝代為主軸,而是改以過去朝代的庶民生活來做內容延伸(例如我自己幾年前買的暢銷書《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
只是說實話,有些書的書名看似有趣,但是讀下去還是發現內容依然刻板無趣,就連大人都沒興趣讀完了,何況是小孩。
不過《古人比你更會玩》這個系列的書,主要是以梗味十足的插圖和文字來講述中國各個朝代中庶民、朝臣與君王的生活
"
如果回到過去,你未必能活下來。古人的生活沒那麼簡單,吃喝拉撒睡,從《古人比你更會玩》從頭學起!
「民以食為天」,哪怕在不發達的古代,古人在飲食上也相當考究,精緻程度超乎現代人的想像,以有限的物質條件打造至高的飲食享受。
它不關心圍繞成王敗寇展開的朝代更替,反而留意散落在各處史書,一筆帶過的有趣俗世生活:
關心古人吃什麼、喝什麼;好奇古代的生活水準和社交規矩;
從細節窺見有個性的古人,有溫度的古代生活。
"
書中的每段文字內容趣味而簡短,所以閱讀起來有點像是在看一篇一篇的臉書文章
而且也因為它既不以編年為主,文字上也不是太正經(畢竟連古人流行的寵物都可以介紹了,然後我才知道原來四爺是個狗奴啊)
所以我覺得不用以「讓孩子學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這套書,而是讓孩子可以藉此感覺歷史趣味的一面(被教科書蹂躪的國高中生應該很需要)
不過如果深究是不是能看這套書而學到什麼呢,我覺得還是有的喔!
因為書中所提到的眾多趣味歷史內容,很多會引述到古文來做對應,包含《史記》、《左傳》、《孟子》、《論語》、《禮記》....等著作,以及大量的唐詩宋詞。
我覺得這或許可以讓孩子在國高中開始學大量古文時減少些排斥感(例如讀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時,腦袋就出現書中的菊花男孩)
如果你跟孩子都喜歡幽默搞笑的內容,或許可以找這套書來看看
更多細節可以上博客來網站看看(目前已經出版兩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4224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3268
宋朝名人 在 看中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忍經》一書為元朝人吳亮彙集歷代名人有關「忍」的言論和歷史上隱忍謙讓、忠厚寬恕的人物、事例彙編而成。其中收錄的宋朝大臣的故事最多,本文為讀者介紹王曾的事跡。
#看文化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b5/2021/04/22/969333.html?utm_source=facebookpost&utm_medium=kzgfacebookpost&utm_campaign=monfacebookpost
宋朝名人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仁稔又名人面、銀稔,是華南地區的一種特產果實。根據記載,最早在宋朝已有種植食用。仁稔屬山竹子科,樹可長得三四十呎高,結果也要等15年,因而有阿爺種,阿孫吃的說法。它很粗生,果苗種下,不澆水不施肥都可以長大,10棵樹有一棵掛果已是難得,但掛過果之後的樹,年年都有收成。
四會市羅源鎮石寨村盛產仁稔,年產19萬公斤,有仁稔之鄉的稱號。石寨村村邊遍植仁稔樹,很多已是百年老樹,其中一棵樹已有500多歲,是石寨村的村寶,樹冠巨大,7個成年人才能把樹幹合抱。
仁稔是季節性果子,只有晚夏才上市,以廣東四會所種植的較為著名。外皮綠色帶有黑斑,有一顆黃色的大果核,上面有五個卵形凹位,如人的面孔五官,因而被命名。
仁稔供應量少,偶然在一些菜檔才找到。新鮮仁稔帶酸澀,能生津止渴,主要作配料用,能中和油膩,減低腥滯,以之蒸煮食物,有消滯之效。人們多數用仁稔來做醬,它非常硬,所以必須先用菜刀拍扁,拿出核,切大粒才煮。仁稔醬沒有固定材料,多數加入子薑、蝦米、豬肉,用麵豉醬爆香,味道是鹹、酸、甜,極其惹味。早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家戶戶也有自己煮醬的食譜,我的版本是用醃好的酸子薑而不是新鮮子薑,用來佐飯、撈麵、蒸豆腐或蒸魚腩都很好味。另外,也可以醃作涼果,作為小吃。用鹽漬或醬油浸,醃好的仁稔,作用跟梅子、酸薑相似。
編輯:張淑萍
攝影:陳秉謙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宋朝名人 在 宋朝名人、宋朝特色、宋朝皇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宋朝名人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宋朝特色、宋朝皇后、宋朝名將就來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宋朝名人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宋朝名人 在 宋朝名人、宋朝特色、宋朝皇后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宋朝名人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宋朝特色、宋朝皇后、宋朝名將就來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有最完整宋朝名人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