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南寮流浪狗嚎吠追趕,造成75歲婦人摔倒過世的訊息,還有那天154隻走私貓獲得安樂死處置的新聞,同樣讓人感到心痛。
這個問題其實說到底很單純,卻很難解,奠基於社會對於流浪動物生命價值觀有極大分歧,但網路平台比較容易被注目的,都是天秤兩端的偏激言論。
天秤的一邊著重批判這人類文明社會不該有流浪動物搗亂,該結紮的、該收容的、甚至該安樂死的,都應該儘早處理,政府機關應該花大筆公帑,解決流浪動物街頭亂竄的狀況。
天秤的另一端,捍衛著每一條生命的公平性,他們希望讓社會、讓自己的孩子、讓未來世代保有對自然生態的尊重,人類是萬物之靈,就該要負起萬物之靈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讓所有生命在水泥叢林裡平等地共存。
我擔任議員後的第一次定期會質詢,30分鐘的質詢時間,花了幾乎20分鐘時間跟大家討論「新竹市浪浪友善照護行動計畫」,當時希望市府及呼籲民間,我們可以一起就五個方向努力:
1.彙整新竹市浪浪地圖。
2.爭取更多收容空間。
3.促進動保志工參與TNvR工作意願。
4.強化動物認養媒合平台。
5.動物認養後主動關懷追蹤。
我們夢想的是一個「零浪浪生活」,這代表每隻毛孩都有愛他的主人,街上沒有可能隨時受到驚嚇而追逐導致受傷的遊蕩貓,但現實情況總是距離完美太遙遠。為了完成這個夢想,我們可以討論以下幾個方向:
一、擴充收容空間:公帑的投入 vs 流浪動物數量
動保法14條規定,地方縣市需依人口,與浪犬貓數量比例編列預算去安置這些浪犬貓,加上2017年全面實施的「零撲殺」政策,去年動物保護教育園區便應運而生,只是去年啟用至今,安置犬隻數量幾乎成長了一倍,儘管動保園區透過美化館舍、志工導覽,認養率有五成之高,只是往園區送來,最終結算的留置數量仍然不斷攀升。
「浪浪地圖」正由相關單位進行編彙中,完成之後,我們才能對最終流浪動物收容數量有所掌握。但在那之前,動物收容那就像一個黑洞一樣,完全無法衡量需要投入多少公帑,增加多少空間才有辦法完成全部流浪動物的收容。
另外,14條也提到可委託民間機構、團體設置動物收容處所,縣市政府應該積極尋覓洽談相關民間單位,設置負擔較輕,相對小型短期的中途收容場所,補不足也增能量。
二、收容後的有效處置:認養 & 上工
除了依據動保法14條,動物收容處所辦理公告認養工作外,23條並指出方向,推動「多元創新性認領養」,如工作犬、校園犬等。致力在浪犬貓收容後的訓練,可發掘更多轉型工作犬貓,過去工作犬貓不僅在救災、監護的工作中有亮眼表現,近年心理治療中亦發現動物有安定人心,使人得到內心平靜及療癒的具體事實。
除了認養,讓收容之犬貓在社會發揮長才,犬貓盡其用,期盼能讓遊蕩犬貓收容後有更多才能的發掘,也是提高個人及機構或團體認養率的一種方式。
三、落實絕育TNvR:R vs 不R,也是兩難
TNvR工作是在「零撲殺」實施後更要強力落實的一項措施,是控制流浪動物數量成長的主流方式,也是必要措施之一。提升民眾對於TNVR(誘捕、絕育、施打疫苗、放回原處)人道控制流浪犬貓數量計畫的知識普及,讓更多民眾可以參與提高各區浪犬貓的絕育率,降低無限繁殖的數量。
重點是R。居民、機關、動保團體對於「放回原地」意見多有分歧,討論至此,整個議題又回到原點。
人跟動物在文明社會中如何共存,或者到底沒有沒辦法共存,這個問題到幾時會有答案,我想還是沒有人說的清。流浪動物確實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這些社會問題解決是否被解決,標準是非常非常高的,對於動物收容,我們只能不段追趕、補足。
只是期盼在達到完美境界的過程中,大家可以理解,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這是一個對生命價值觀不同造成的意見分歧,是一個難解的習題,我們應該互相體諒包容,在磨合中尋找最大的共識。
至於我,始終還是老話一句,在夜深人靜時總會想,人類究竟憑什麼可以決定這些生命的命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