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究竟是租房子好,還是買房子好﹖﹞
沐妮,是我寫作班的學生,現在是個為了生活奮鬥的小資媽。大學畢業後,獨自在日本工作生活5年,又到英國求學,之後回台灣生活,受到的文化衝擊不小,所以開了fb粉專,把跨文化多元獨特的想法寫出來,寫得很不錯,特別與你分享。
她的前一份工作是外商資深經理,負責管理亞洲區行銷前導業務。但為了實現陪小孩長大的夢想,透過個人生活理財方式,讓自己成為即使沒有工作,但也同時擁有被動收入的家庭主婦。
藉由粉專,沐妮想要分享她如何透過生活日常的理財,漸漸擁有被動收入的概念和技巧,幫助女性在工作與家庭中的角色中取得平衡,且經濟獨立﹑改善家庭經濟,也很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讀了文章之後,歡迎給她按讚與分享喔~
*** ***
《租房好v.s 買房好?》
「全國房屋租金連續102個月沒跌過 漲幅6.88%」,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則新聞呢?
因為出社會後,我幾乎都在外租屋比較多,對於租金和房東(或是管理公司)互動等訊息比較敏感。又加上現在也還是租屋族,總想著哪天可以住到真正自己的房子呢? 到時後一定把裝潢都設計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方便作家務、顧小孩的日常生活。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確有感。之前為了縮短通勤時間,一直想換租台北市區紅線沿線上的房子。無奈,近捷運、3房2廳的公寓都要2.5萬以上,2房的電梯大樓也都要3萬以上。雖然雙薪家庭的負擔還可以,但是想想現狀,雖然往北快到底站,是遠了一點,但是新北市房租還是比台北市便宜,空間也大很多。所以還是先租著吧。
但是,租房與買房的差別到底在哪呢? 和幾位朋友聊聊之後,歸納出以下意見。
租屋不買房派
租屋生活雖然資金面上輕鬆,隨時要搬也很有彈性,但是還是有很多生活不便之處,例如:租房子室內裝潢不能隨意更動,得面臨房東種種原因不想續租的風險等。
跟很多租屋不買房派的朋友們聊天,他們往往忽略了,「租金上漲」的風險。
於是乎,我藉著這篇報導的數據來算一下,每10年,每個月2萬元的租金到底會漲到多少。報導指出大台北地區的租金漲幅每年將近4%。如果我以3%複利計算,結果如下:
10年後:每月房租約27,000。
20年後:每月房租約36,000。
30年後:每月房租約48,500。
40年後:每月房租約65,000。
50年後:每月房租約87,000。
以一位35歲上班族為例,10年後(45歲)房租付2.7萬,應該是還可以。也許升上主管,可能還覺得一個月7000元小事一樁。但是30年後 (65歲)正好面臨退休年紀,是否能保證當時的月收入可以負擔一個月將近5萬的房租呢? 即使是領退修奉的公職人員,也難保到時候年金被砍成什麼樣子。
同時也別忘了,不是只有房租漲,生活費用也因為通貨膨脹,物價也會隨之飛漲。所以表示個人的加薪速度,若沒有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在增長時,那麼通貨膨脹正在削弱個人的購買力。也就是你所擁有的現金,未來只能買到更少的東西。
那麼租屋族,如果撥給住房的預算有限時,是否將來真的只能越住越遠,越住品質越來越差呢?
當然個人的能力及收入,也會隨著年資、經驗增長,只是得確保我們增長的幅度跟得上物價飛漲的速度。
怎麼樣都要買房派
反過來看買房派的想法。頭期款可能是大家最頭痛的部分,但是買房派的朋友的確有人是咬緊牙關,在出社會頭幾年存下的。付了頭期款之後,申請2~3年寬限期,有些人甚至發現月利息比租金還便宜。但是,可能是買房壓力吧,他們會盡量在這2~3年全力衝刺事業。
的確,開始繳本利和的時候,負擔會比較大。但是他們大多都是把付房貸想成是存錢的概念。只要房子地點好,銀行認可其價值性,日後開始繳了本金後,真的有資金周轉需求,除了「賣掉」這個選項之外,資金還有機會跟銀行再貸出來。更好的是,如果房子增值,那麼增貸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友人的想法是,買了不一定要自己住,可以先租給別人。反正大致確定之後老了想住哪裡,先買著,租金可以抵掉大部分房貸就可以了。其實就是請房客幫忙繳房貸的概念。當然租金行情漲的話,房東也是可以跟著市場行情走的。房貸數字只要利率不變,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租金定價可以隨著市場波動而定。
也許有人說,那風險就是利率上升和房價下跌阿。
一旦利率上升,銀行須繳出去的利息立刻變多。利率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台灣央行總裁幾乎都是維持利不變決策。而現在低利的環境,為的就是希望資金被借出去在市場上流動,才能藉此帶動經濟。難道政府會把利率調升讓市場更緊縮嗎? 目前已開發國家除了美國,歐洲、日本都漸漸走向負利率。只有新興國家才有5%以上的高利率現象。
至於房價下跌呢? 我個人認為,只要選定抗跌地點,到最後都要自己住的話,就別想太多了。因為為了要住,房價漲,你也不會賣,房價跌,你更不會賣了,是吧?!
有人說,老了就去住養老村阿。
租屋派就是把原本的租金預算去付養老村,買房派的可能是把市區的房子租出去,拿房客的租金付養老村。
那麼最後,可以想像一下,65歲時你想住哪裡呢? 透過這樣的想像,或許就可以回推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買房了。
#職場斜槓
#尹星知識管理學院
*** ***
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教你強大 Be A Star】課程資訊:https://lihi.cc/KM8OI
*** ***
洪雪珍最新力作<你的強大,就是你的自由>
在各大書店與網站都可以購買:
-博客來:https://goo.gl/zqRv5c
-金石堂:https://goo.gl/uzEGpG
-誠品:https://goo.gl/DhCcHe
同時也有8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在你的生命經驗中,會如何形容「爸爸」在家庭關係中的角色呢?是嚴父,還是暖爸?而身為爸爸的你,是否也常出現「有苦難言」的心情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當爸爸」這件事。聽聽同樣身為爸爸的品皓...
家庭中的角色 與 互動 在 早安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論如何
你是我的兒子,我是他的兒子
因為有了你們
我的生命更加圓滿……
因為你
我自覺或不自覺
時常念想我那
一逝不再回來的父親
更貼近他的心。
~《 父 子 》
#或者 #父親節書單
【#或者推書】
「我是當了爸爸後,才學會當爸爸的。」
這一句讓許多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詞,精準地道出了「成為父親」是一段充滿未知的歷程。或有人慢慢能理解兒時仰望的父親在想些什麼,但這個時代新的好爸爸準則,和我們自己所希望成為的父親,又和過去如此不同,讓幾乎每一個爸爸都是從零開始,邊做邊學。
繼《小兒子》和《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後,#駱以軍再次帶來生活散文集《#也許你不是特別的孩子》紀錄逐漸長大的兒子們,和做為父親的快樂與感懷。在他的筆下,孩子的青春期是一道「換日線」,叛逆是離巢的前奏。曾經你是孩子的守護者、陪伴者,甚或管理者,但他們的成長獨立,終於也會指向離開。
「小兒子」既是小說家的兩個孩子,也是他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駱以軍不時在每一個與孩子互動的情境裡,回望自己成長的青春和他父親的身影,並似乎溫柔而隱晦地,要「成為跟上一代不同的父親」。長大的換日線既屬於孩子,也屬於作家;成為一個父親的歷程中,有傷感也有和解。
有這樣一批人,在新時代的準則裡摸索「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又在努力給予溫柔和陪伴後,獨自練習面對孩子成長帶來的空虛。
祝你們父親節快樂。
📖其他推薦好書
《父親養成指南: 從只出一張嘴的豬隊友, 進化成參與育兒教養的新時代神隊友》
Anna Machin,張馨方譯,2019, 馬可孛羅文化
《不管輸贏都愛你》
小野,2019, 麥田出版
《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藍佩嘉,2019, 春山出版
《父子》
傅月庵,2019, 早安財經
家庭中的角色 與 互動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師的日常:職場關係界限
最近一直在探討職場界限的主題,就想到老祖宗的智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用家庭結構治療的觀點,來說組織結構問題。
在家庭中,有時候因為父親缺席,不論是心理上或物理上,讓孩子必須頂替父親的位置,承擔起家庭中照顧母親的小老公角色,或打理一家生計經濟責任的小大人角色時,孩子就容易生病,但其實在說的是這個家已經生病了。
當母親有心事是跟孩子說,因為先生聽不懂或不願意聽;當母親有問題是找孩子解決,因為先生不會或不見了。這些來自大人的需求就讓孩子需要長出情緒照顧和問題解決能力,而無暇照顧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在關係裡不敢擁有自己真實的聲音和界限。
同樣的在組織結構裡,我們與長官的關係,容易複製我們在家庭中與長者的互動方式;我們與同事的關係,容易複製我們與手足互動的方式。
分享小P的故事給大家。小P有個受寵又任性的弟弟,經常做事情虎頭蛇尾,母親就會要小P幫忙弟弟。幾年後的工作經驗與諮商後,小P赫然發現自己經常處在有「冗員」或「豬隊友」的團隊裡,還不時加班處理他們的事情。小P經常以自己的責任感自豪,卻發現團隊裡對他的貢獻越來越理所當然,小P也只能不停以能者多勞,因為自己是團隊中最強的人安慰自己。
可是親愛的,越容易被使喚的人,往往是團隊中「心理地位」最低的,無關乎位階!在家庭裡也一樣,你就算擁有高學歷高收入,每次被使喚又覺得自己無法拒絕時,你就需要反思你在家中的位階何以如此低落,又何以逐漸構成今日的局面。
最終小P病倒了,渾身的病痛並沒有換來更多獎賞,也沒有換到漂亮的履歷,他依舊在職場複製家庭中的角色、位階與人際模式,沒有停下來分清楚自己與他人的責任,更沒好好感受內心真實的聲音,而在日積月累的委屈裡痛苦與無奈。
親愛的,人際關係,是我們篩選後留下來的,也是我們一次次的互動後,對方明白可以怎麼對待我們,也是我們允許他們這麼做的。當你可以清楚看見自己在關係中的狀態、價值和感受,關係就開始不同了!
#一個家庭結構與組織結構有趣的對照
#一種萬物萬像都有某些定律的概念
#覺得自己缺乏心理界限就來愛心理
#心理界限訓練工作坊:https://goo.gl/xSmE7Q
#關係界限:https://goo.gl/Y5QXR5
家庭中的角色 與 互動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在你的生命經驗中,會如何形容「爸爸」在家庭關係中的角色呢?是嚴父,還是暖爸?而身為爸爸的你,是否也常出現「有苦難言」的心情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談談「當爸爸」這件事。聽聽同樣身為爸爸的品皓心理師剖析成為父親的角色與心情,也讓兩位專家為大家解析把脈:夫妻間如何能成為對方的「翻譯蒟蒻」,彼此更容易相互理解,合作無間?
●關係相談所給夫妻的悄悄話
害怕表達脆弱與需求?有時卻可能是彼此關係加溫的契機;當我們能互相體諒對方的「脆弱」,才能對彼此的「合作」更有幫助。
雙方試著互相體諒對方的脆弱,不要理所當然以為對方天生就一定會當爸爸或媽媽。
●本集重點
1. 「爸爸代表」心路歷程大剖析:品皓心理師如何回應聽友「可以教爸爸如何當爸爸嗎」的留言吶喊?在成為父親的道路上,又曾背負著哪些文化桎梏與心理壓力?
2.「媽媽代表」好希望另一半了解的事:原來,看似「指責」的話語背後,隱含的是更多期待「被肯定」的內心話。
3. 為什麼男性對於自我情緒,大多是以「內 (不) 斂 (說) 」的方式呈現?是什麼原因,讓男性「坦承脆弱」的自我表述,卻不自覺升起一股「拉扯」的情緒?品皓老師說給你聽!
每天鬆一點!給爸爸的「家的心關係」練習,
練習1:讓家人更理解爸爸的需求,就從邀請爸爸「說出自己的情緒與需求」開始。
練習2:在有限的時間裡,如何幫助忙碌爸爸與孩子更親近,互動更熱絡?
邀請爸爸練習「專注於當下的相處」,關鍵就在___兩個字。
歡迎到許願池告訴所長您的困擾,也分享您的練習成果喔!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 為自己與家人,補給「愛與連結」的維他命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campaigns/heartseason
# 錯過「愛與連結的心理必修課」?錄影課程隨時隨地線上看
https://shopping.parenting.com.tw/products/2912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ixdpWd_CcM/hqdefault.jpg)
家庭中的角色 與 互動 在 美劇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評分~
IMDb 8.5 I RT 93% I 九叔:★★★★½
『家庭喜劇或者喜劇本身在近年已經走到難有突破的困局,但六季的加拿大小品製作喜劇《富家窮路 Schitt’s Creek 》卻在逆流收獲2個金球獎及9個艾美獎成就無有來者的大滿貫!雖然確有政治正確(LGBTQ)因素,但當中真摯的感情才是其成功的原因,觀眾在Schitt’s Creek這個”烏托邦”中 (與同音字面義思相反) #真正找到難能可貴的溫馨以溫暖人心!成就出逆流下的經典。 』
~故事~
億萬富翁 Johnny Rose (Eugene Levy)因為理財失誤,散盡家財, 與前肥皂劇明星太太 Moira (Catherine O'Hara)及兩個寵壞的孩子:嬉皮的雙性戀兒子 David (Dan Levy)和一事無成的時尚女 Alexis(Annie Murphy)被迫一貧如洗的搬到小鎮Schitt’s Creek : 一個 Johnny當年為開玩笑而買下送給David的偏僻小鎮。
#當大家以為一家四口會與鎮上居民起沖突互相歧視,四人又會內哄不斷自怨自艾充滿負能量的黑色幽默時,故事卻呈現出溫暖、家人的成長與互動及新擴充的“家庭成員”與友情那滿滿的正能量將你擁抱...
~ #喜劇末路的最後光輝?~
以九叔記憶,經典家庭喜劇以Modern Family 完結而式微、 “老友記”類喜劇則以TBBT 完結為終。作為喜劇迷可謂難掩失望,是時代放棄了傳統喜劇嗎?還是重複的劇情讓觀眾離棄?
要說《富家窮路 Schitt’s Creek 》突破前者?不如說它找回了家庭喜劇中“#家人的感情” 。
主創及主演 Dan Levy 在訪問時說看到了「Kardashian family」的真人Show,才有了創作的想法,想知道如果有錢人突然一貧如洗時,會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活?
#但這其實只是故事開端的主調,難以支撐六季。
#真正將劇集推到另一層次就是現實與劇中都是父子與及此劇製作人 的Eugene Levy及Dan Levy的創作和演出。 尤其是 父親 Eugene Levy aka Johnny有如定海神針的表現,由當初家中的億萬富翁家庭保護者,及後見到家人的成長成為家人的支持者!劇中Johnny與兒子 David互動、Johnny對妻子Moira的愛護、Moira與女兒Alexis的破冰、Johnny與門房及後期的合伙人Stevie如家人的相處 與及 Johnny和Stevie的友情 等等都讓人真正感動。
以上種種都比之前的所謂”經典” 家庭及友情喜劇來得“真”實 ,可能就只有《富家窮路 Schitt’s Creek 》這個加拿大小品家庭式製作喜劇,而非荷里活大製作才能找到家庭喜劇最後最耀眼的光輝。#SimplyTheBest
~推薦感動攻略 ~
Top 10 Schitt’s Creek Moments That Made Us Happy C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0FBeL9RNE
~掃獎與爆熱原因 ?政治正確?~
無疑《富家窮路 Schitt’s Creek 》極好,但真能到達神劇級橫掃2個金球獎(最佳喜劇、女主角)及9個艾美獎(最佳喜劇、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導演、編劇、Casting與服裝)成就大滿貫功業?
#的確政治正確是一個不能排除的因素。Schitt’s Creek 是一個烏托邦: 在讓人不屑一顧的外表下 居民以搞怪的方式擁抱 Rose一家,對LGBTQ的接受、對Rose如小氣財主一家的愛護都到了童畫級的地步! 當中Johnny與他的完美男友 Patrick 更 #被預為近年最佳的LGBTQ螢幕情侶,但其實相對獲獎無數的最終季 (第六季),九叔反而喜愛 第3到第5季在故事與角色的成長與演出。
當然 David及Alexis最終季 有點OverAct 的演出也有所影響...
~香港有得睇~
你縱然知道《富家窮路 Schitt’s Creek 》是好作品,可惜以前一直苦無途徑,《富家窮路 Schitt’s Creek 》由加拿大CBC及美個小台Pop播放 變成爆紅神劇,當中在第四季開始由N家購入在美國播放是極大誘因,可惜亞州地區不在此Deal 之內。
新自選服務選擇《Now Studio》,在電視及 Now Player App 內的欄目收看,可謂滿足了九叔的多年心願!絕對推薦大家一看!#nowstudio今次襯Now TV
https://nowplayer.now.com/ondemand/detail......
~相關劇評!~
香港終於有得睇《富家窮路》 By 美劇狂人 Yum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tf7BqiBxZ0/hqdefault.jpg)
家庭中的角色 與 互動 在 鄭寶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感謝 #仁照議員 與我一同呼籲在男廁增設尿布台。
現今社會下,
兩性角色的觀念與以往大不同,
落實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是相當重要的。
經營家庭需要夫妻兩人互相幫助、扶持,
共同珍惜與孩子成長階段的互動時光,
相信家庭中氣氛肯定會隨之融洽的!👨👧👧
⬇想瞭解更多⬇
🔎鄭寶清FB : https://www.facebook.com/boching520
🔎鄭寶清 IG : boching520
歡迎大家前來支持👍👍👍👍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劉仁照
#男廁
#尿布台
#育嬰
#帶娃
#兩性
#鄭寶清
#城市CEO
#睛點桃園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eXPRnNRpt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