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2B2E346936670280&topn=874605F03B8FDFBA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nhiApp.v1&hl=zh_TW
https://apps.apple.com/tw/app/%E5%85%A8%E6%B0%91%E5%81%A5%E4%BF%9D%E8%A1%8C%E5%8B%95%E5%BF%AB%E6%98%93%E9%80%9A-%E5%81%A5%E5%BA%B7%E5%AD%98%E6%91%BA/id578186283
去年急診輕症、檢傷分類四至五級就醫仍有逾百萬人次,民團建議民眾多利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院所開診情形,並呼籲政府推動家庭醫師制度要再落實。衛福部健保署則指出,目前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已近一半診所加入、收案超過五四五萬人,並逐年增加經費提升品質。
民團籲落實推動家醫制度
醫改會研究員邱珮文表示,過去調查發現,約六成民眾假日不曉得院所開診情形、約三成無法判斷要掛什麼科別或自我症狀輕重,進而選擇衝急診。他建議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查詢住家附近院所開診狀況,並就近找到信任的基層診所醫師做為家庭醫師。家醫計畫也提供二十四小時諮詢專線服務,可協助患者評估是否需要掛急診。可惜知道利用該管道的民眾仍有限,應更加落實。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指出,目前家醫計畫以社區醫療群的模式提供照護,共有六○五群,每群有五至七家診所,總計五○五二家診所、六六六六位醫師加入,診所數約占整體近五成,服務對象主要是經常有就醫需求或罹患慢性病的病人為主,今年已收案逾五四五萬人,較去年四七三萬人明顯成長。
健保署:近半診所加入家醫計畫
根據健保署資料,二○一七年家醫計畫編列經費十五‧八億元擴大診所參與,去年及今年均編列廿八‧八億元,以落實社區醫療群與合作醫院間實質照護,包括由單向轉診朝向雙向轉診及慢性病共同照護。
蔡淑鈴說明,明年希望給加入家醫計畫的診所獎勵可由現行醫療點數每點約○‧八元提高到每點一元,表現佳者可獲得更多回饋,偏鄉也可保障回饋,因此會再增加預算,但也提到現行家醫計畫對於民眾打疫苗、接受癌症篩檢等預防保健有所提升,減少會員急診率改善卻較有限,會再持續強化。
健保署建議民眾選擇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除可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點選「院所查詢」,自「已加入計畫」條件中選取「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也可上健保署網站(http://www.nhi.gov.tw/)或撥打免付費專線0800-030-598查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
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發94讚–推動法規鬆綁.排除投資障礙
📢為了務實解決企業投資障礙,提升我國整體投資環境,本會從106年10月起推動法規鬆綁工作,到107年5月17日止,已經完成295項鬆綁成果囉!🎉
📢法規鬆綁成果可以分為三個面向,今天小助手就要來介紹這其中的具體案例,讓大家能更加了解法規鬆綁對於自身及企業的影響👍
1⃣提升經商環境–【賦予企業經營彈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合理山坡地開發回饋金
回饋金繳交作為森林保育之用,修正後與水土保持計畫脫勾,經由主管機關核可,以實際開發利用許可面積計算,改善原先收取回饋金的不合理情形,提高廠商投資誘因,加速產業轉型。
2⃣協助新創發展–【提供多元籌資管道.排除法規適用障礙】
✅放寬NFC指環感應距離
將電子票證端末設備感應距離,統一放寬至10公分(含)以下,利於新創業者推廣業務,提升民眾支付便利性及優化使用體驗。
3⃣提供便民服務–【打造數位生活環境.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鬆綁接受遠距醫療對象
以電話、手機、傳真、網際網路等新興通訊方式,接受遠距醫療的對象,除了原有的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外,放寬至「急性疾病剛出院病人」、「領有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之長照機構住民」、「全民健保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病人」、「遠距照護或居家照護計畫成員」等。
想瞭解更多法規鬆綁的相關資訊,小助手這裡有提供傳送門唷!😉
📍國發會法規鬆綁專區
👉https://goo.gl/wS8Sen
#國發會 #NDC #法規鬆綁 #國發94讚
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 在 智慧家庭實驗室-智家嚴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了網路,人人在健康之前都是平等的。」台灣遠距照護服務產業協會理事長陳恆順這麼說道。12月初,衛福部公布了一項振奮人心的消息。衛福部宣布擬修訂《醫師法》中對於遠距醫療的規範,大幅放寬標準。
現行《醫師法》第11條中規定醫師若非親自診察,不得對病患實施包含診斷、治療、開立診斷書等等任何醫療行為,僅山地與離島地區得在特殊、緊急情形下以通訊方式處置。
但對於「特殊情況」是什麼?衛福部在近10年間都沒有給出明確說明。而此次衛福部鬆綁遠距醫療法規,將開放慢性病但行動不便、緊急住院後3到6個月內須密切追蹤、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國際病患、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等等六大範疇,估計涵蓋人數達600萬人次。
#健康之前人人平等,這個理想很棒,雖然我們都知道不平等才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源~哈。但是遠距醫療(加上遠距健康照護)真的可以讓醫療服務效率與範圍跳耀式的擴大,嘉惠很多不變的看診民眾,也可以舒緩門診大排長龍排三小時只看三分鐘的困境。
#台灣法律條文的進步雖然緩慢但這幾年來總算有在急起直追
#台灣加油~
...
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何落實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區域聯盟是關鍵
⭐台灣在2018年4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由於老年人口多有多重共病,醫療需求高,加上無法自行判斷正確就醫科別,可能衍生出就醫安全與無效醫療等問題,且大型醫院就診人數過多,長時間候診亦會造成老人就醫的困境,也相對排擠其他重症病患的就醫權益,故健保署提出分級醫療等相關策略,使區域級以上醫院自107年起每年門診量減量2%、5年減量10%,希望可以透過醫療體系院所間的分工與合作,維護全民健康。
⭐ 107年90家區域級以上醫院,符合減量範圍件數計2197萬件,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51.5萬件,整體下降約2.3%,略高於原設定目標,但門診減量措施大多是透過整合門診和延長開藥日數的方式,#減少的只是本來就會來大醫院就診的那批人來的次數,並沒有達成大病到大醫院、小病到小醫院就醫的初衷。
⭐107年第3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6家,區域醫院有14家,共計20家,第4季未達標的醫學中心有8家,區域醫院有27家,共計35家,相比上一季多出了15家,新法規才剛上路,執行效果馬上變差,到底健保署的區域級以上大醫院門診減量措施,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健保署真的有信心可以在5年減少10%門診量嗎?
⭐此外,在雙向轉診下轉上的部份,民眾端雖然有部分的負擔優惠,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就醫者,醫學中心的門診費由210元降至170元,區域醫院的門診費則由140元降至100元,#但診所端卻沒有相關的鼓勵措施。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健保署要如何結合不同層級的醫療院所,提供病患連續性、整合性的照護?
⭐在醫療體系的垂直整合計畫中,#區域聯盟無非為最重要的策略,只有落實雙向轉診及慢性病共同照護,才能有效減少門診量,讓民眾就近就醫。
⭐以台南為例,台南的垂直整合醫療體系,由上往下分別為醫學中心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區域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地區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以及社區基層的診所與長照機構。無論是由上轉下,或者是由下轉上,成大附醫花錢花人力,甚至還有免費救護車接送和跨院雙主治醫師服務。即使如此,成大醫院卻還是未能達成健保署減少2%門診量的目標。
⭐其實不只成大附醫未達標,台大醫院在去年實施的星月計畫,也僅提供2個轉診名額,與健保署提出的5年減少10%門診量目標相差甚遠。難道公立醫療體系在分級醫療上沒有更好的做法了嗎?
⭐其實台北榮民總醫院在接辦宜蘭醫院後,門診量就有達到減少2%的目標,署立新竹醫院、竹東醫院還有署立雲林醫院改制後,門診量也都減少了2%,若是衛福部願意讓成大附醫承接或委託經營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及其新化分院,讓醫學中心更好下轉輕症病患,不僅可以將資源優先用於急重症患者照護,還能幫助建立民眾對於家庭醫師或經常就診醫師的觀念與習慣。
#質詢
#分級醫療
#門診量
#區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