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疫情期間照護上常見問題與應變策略建議】
▀ 在COVID-19和糖尿病方面:
❓問:糖尿病患者是否更容易感染COVID-19?
✅答:否。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COVID-19。糖尿病患者面臨的問題是:一旦感染COVID-19出現較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可能較高。此外,患者本身的疾病越多(如:糖尿病伴隨心臟病等),感染COVID-19後產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越高;年老的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也將面臨較高的併發症風險。
❓問: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是否更高?
✅答:是。糖尿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的機率更高。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感染任何病毒都更有可能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和併發症。
若您的糖尿病有妥善控制,一旦感染COVID-19演變成重症的風險可能會下降。然而,除了糖尿病之外,若同時患有心臟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因感染COVID-19進展成重症的風險增加,因為多重疾病問題會使您的身體更難對抗病毒。
病毒感染亦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炎或腹脹的機率。這可能是因血糖過高引起,也可能因身體發炎所導致的嚴重併發症。
❓問:身體發出的緊急訊號有哪些?
✅答: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出現的身體警訊包括:
•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 持續性的胸痛或胸前壓迫感
• 新發生的意識混亂
• 無法醒來或保持清醒
• 嘴唇發紫或臉色發青
▀ 工作方面:
❓問:我患有糖尿病。在疫情期間上班安全嗎?
✅答:安全與否取決於您的健康狀況和工作型態等諸多因素。包含:從事的工作類型、是否能夠藉由佩戴個人防護裝備、在有機玻璃防護隔板後面工作、可在戶外工作或可以居家辦公等方式來降低暴露風險。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建議您諮詢您糖尿病的醫療照護團隊以作出決定。
❓問:居家辦公無法完成我的工作。我還有其他選擇嗎?
✅答:即使居家辦公不適用於您的工作,您的雇主於疫情期間應針對您的工作性質內容做適度的調整,建議您詢問您的雇主是否工作方面,可做彈性調整的可能。
▀ 疫情期間照護須知和準備:
• 收集您的醫生、醫療照護團隊、藥局與保險員的電話號碼。
• 條列一份常規藥物和使用劑量清單(包括維生素和補充品)。
• 準備簡單的含糖食物,如:蘇打水、蜂蜜、果醬、果凍、糖果或冰棒等,以幫助您在低血糖及嚴重到無法進食的情況下維持血糖。
• 如果宣布進入疫情警戒狀態,請額外補充您的處方藥品。若您無法前往領取,請了解是否有其他人可以協助配送藥品。
• 準備至少足夠使用14天的胰島素,以防您生病或無法取得的情形發生。
• 準備額外的衛生用品,例如:消毒酒精和肥皂來清潔雙手。
• 儲存足夠的家用品和雜貨,以便當您需要隔離時能夠待在家裡至少14天。
▀ 醫療照護方面:
疫情期間請與您的醫生及醫療照護團隊準備好以下事項:
• 何時該聯絡您的醫生,例如:酮體(ketones)濃度過高、食物攝入量變化、藥物調整等?
• 到醫療院所檢驗血糖的頻率?
• 何時需要自行測量和監控酮體濃度?
• 是否需要準備額外的藥品,以因應感冒或其他感染的情況?
• 生病時,是否需要調整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藥物?
📖 資料來源:
• 美國糖尿病協會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https://www.diabetes.org/coronavirus-covid-19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need-extra-precautions/people-with-medical-conditions.html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 更多 Covid-19 照護指引 相關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category/guideline/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家用血糖機準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羅氏優勝2代血糖機數據都偏高??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免扎針血糖機準確嗎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免扎針血糖機準確嗎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免扎針血糖機準確嗎的推薦,PTT、MOBILE01、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血糖機準不準?血糖機比對小技巧- YouTube 的評價
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哇賽心理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不該開場就道歉?
開場道歉,就是一種「預先為失敗找藉口」的行為。
華麗的開場,有時也會有一出場就跌一跤的情況。先前提到簡報演講的開場很重要,那是聽眾了解你要表達內容的第一個接觸點。但是有些簡報演講者一開場就會先道歉,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叫做…「 #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ed)」,也就是透過某種行為,來影響自己的行為表現。一開始就先向聽眾道歉,預先讓自己可能表現不佳有個台階下,這就是一種為失敗找藉口,或是合理化失敗的做法。如果你想以這樣的方式開場,那就代表你放棄了你在聽眾心裡的「第一印象」,也意謂著你放棄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更慘的是,你暗示了聽眾和自己:這將是一場「無聊的簡報演講」。
⚠️五種絕對要避免的道歉法
以道歉開場,雖然能夠減輕講者的罪惡感或焦慮感,不過,通常會讓聽眾放棄投入注意力,然後就開始神遊,甚至啟動睡眠模式。
✅有氣無力道歉法
。出現時機:假日上午的課程
。NG範例:對不起,我知道假日一早還要來上課很累,但大家可以盡量打起精神嗎?有些內容下午的講師會提到,所以我就先跳過,讓大家輕鬆一點。
✅飢腸轆轆道歉法
。出現時機:接近午餐的課程
。NG範例:從早上課到現在辛苦了,我知道大家肚子餓了,但接下來要進入重點了,很抱歉再占用大家一點點時間。
✅肚飽眼皮鬆道歉法
。出現時機:飯後下午的課程
。NG範例:早上上了半天的課,中午又剛吃飽,這時候大家一定很想睡覺,而這個主題的內容又是比較無趣的,歹勢啦,但我盡可能講得比較有趣一點,讓大家不要睡著。
✅ 血糖低迷道歉法
。出現時機:下午茶時段的課程
。NG範例:抱歉,現在大家應該很累了,等等會有一些點心讓大家恢復精神,我盡可能講重點,讓大家提早下課。
✅依依不捨道歉法
。出現時機:黃昏尾聲的課程
。NG範例:大家辛苦撐到現在了,很多概念早上的講師都分享過了,我很快總結一下。不好意思占用到大家回家用餐的時間,希望大家有收穫。
這些道歉的說法,大概是簡報現場最常聽到的說法,希望大家在準備演講或教學的時候能夠盡量避免,雖然可以緩解講者的焦慮並消除準備不完全的罪惡感,卻會帶給聽眾負面的感受。
🤔開場道歉不會合理化表現不佳的事實
一旦上台,就得為簡報的一切負責。當然,你可以找到一百個沒有講好的理由,但要知道,當你沒有把內容講好,聽眾就有可能接收不到正確的訊息。拿麥克風的人都是有影響力的,無論是演講、教學、唱歌等,差別在於是正向影響力還是負向影響力。
想想看,如果一位歌手拿起麥克風唱歌,結果表現沒有讓粉絲驚豔,你會覺得是:一,這位歌手很掉漆,還是二,他的場地音響有問題,讓他表現失常?多數的人應該會覺得這位歌手很掉漆,或者他沒有用心準備,反正就是認為他自己本身的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如果今天你是這位歌手(假設啦!反正就是你自己搞砸了一個機會),你會誠實怪自己能力不足活該嗎?通常不會。一定會先開始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像是這個硬體設備我不熟悉、音響設備有問題、舞台和先前不同、今天天氣剛好不佳……等。但聽眾可不會買單,反而覺得是你自己準備不周,嚴重一點的甚至從此不再買票進場聽表演。
社會心理學有個「 #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現象,個體在解釋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時,往往會認為是內在因素的問題,而忽略了社會環境的影響。但如果同一個行為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常會解釋為外在環境影響。教學簡報過程也是如此,若常常不自覺在開場道歉,就是為自己可能的失敗預先找外部藉口開脫。這不過是一種逃避心態,並不會合理化表現不好的事實,不但帶給聽眾負面觀感,也阻礙了自己進步的空間。
---------
本文節錄自《 #簡報心理學:突破大腦陷阱!以4P步驟+LDS法則,抓住聽眾思維的攻心術 》,作者林俊成臨床心理師。
悅知文化
了解更多 👉🏻 https://bit.ly/3si2b3n
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媒體及社群軟體的推波助瀾下,諸如「如何快速降體脂?」、「減脂你吃對了嗎?」、「用了這三個方法,某明星產後體脂狂降多少!」這纇的新聞或文章瀏覽量一時之間水漲船高。哪個藝人、網紅健身後降體脂的成果、用哪些飲食法可降體脂不減肌肉,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熱門的話題。就連我也常在診間、網路上被眾多朋友詢問「烏烏醫師,妳的體脂率是多少?」
這幾年,比起過去只在意體重單一個數字,現在的減重觀念開始考量到體組成、體脂率、肌肉量等,思維確實更加全面,但需要提醒的是,其實體脂率的測量誤差比我們想得還要大,並非一個精準的指標,如果過度追求低體脂、或甚至將之視為瘦身、健身是否成功的唯一指標,很可能一不小心就誤判 。
*體脂計或Inbody的數字都是「推估的」
因為不管是一般家用小型體脂機或是健身房大台的inbody,都不是「直接」測量脂肪跟肌肉的重量,而是利用組織含水量、電阻的不同去做間接的推測體脂的比重。因此,測量前是否進食、是否因剛運動後而脫水,皆會大幅影響數值。且即使同一人、每天都同一時間測量,仍有8%-10%的誤差。這也是為什麼國健署對體脂正常的設定範圍如此的大(女生20-30%,男生14%-25%),而醫師在認定代謝症候群時,也是以腰圍、血脂肪(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來做診斷,不是用體脂率。
*女性賀爾蒙變化、低碳飲食也會影響體脂的準確性
如果是女生,體脂測不準的機會可能會更高。因為黃體素在月經前和懷孕時期,會有生理性的波動,容易因鈉滯留產生水腫進而影響數值精準,女生們也可能發現只不過隔一天,體脂的數字差異就高達10%。
當然脂肪不可能幾小時就長出來或消失,這種短期的改變其實只是細胞內含水量不同造成的差異,並不是脂肪。
不過,也有很多人會認為正是因為測量有誤差,體脂的數字不但應在正常範圍內,還要盡量越低越好,但體脂其實和血糖、血壓不同,高血壓和糖尿病皆有高血壓前期、糖尿病前期,接近邊緣值就要特別留心注意,體脂正常就是正常了,絕對不是越低越好。而且每個人理想的體脂因基因而不同,我在門診也觀察到有些女生體脂僅是降低到25%,月經就開始混亂不規則了。
如果妳正在嘗試利用特殊飲食法製造熱量赤字來瘦身,我就更不建議妳密集測量體脂率作為瘦身是否成功的指標。
因為在減肥初期,身體減掉的大多是水分,當身體含水量降低時,體脂率反而會變高,就會得到「體重下降、但體脂反而上升」的詭異數值。這種情形在低碳飲食尤其會更明顯。因爲碳水化合物本來就會攜帶水分儲存在身體,一旦減少攝取,身體含水量的差異性就會更高,體脂的誤差也跟著越大。
*體脂肪當參考就好!
這個時候,如果過度看重體脂,很可能就會陷入自我懷疑的情況,認為自己哪裡做不好、是不是還是吃太多、甚至嘗試更激進的飲食、將運動強度提得更高。結果壓力指數上升,導致賀爾蒙失調、減脂卡關,反而適得其反。
我認為體脂可作為一個減肥的動力或是想要更健康的契機,和基本健康檢查一樣,年度測量一次即可,但絕不能視為減肥是否成功的短期指標。我相信比起inbody上的數字,妳的飲食型態是否越來越均衡健康,重量訓練的強度有沒有逐步提升、在改變的過程中,你的睡眠、免疫力及心情有沒有被影響, 這些問題的答案更能反映出妳健身、瘦身是否有效,而且還不用錢。
比起體脂我更在意健力三項總重是多少啊!
你也被體脂率深深糾結嗎?
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血糖機準不準?血糖機比對小技巧-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你的 血糖機 跟醫院測出來的數值的不一樣?那你的 血糖機 究竟準不準確呢? 血糖機 的誤差要怎麼看呢?請看影片並實際拿自己的 血糖機 去跟醫院的比對喔愛胰 ... ... <看更多>
家用血糖機準嗎 在 羅氏優勝2代血糖機數據都偏高??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羅氏優勝2代血糖機數據都偏高?? - 血糖機買幾個月而已前幾天家母在家中量135再到診所抽血核對才108整個偏高太多了吧血糖機偏高是正常的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