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議會的議程,上午消防局工作報告完後,我以彰化喬友防疫旅館4死22傷的火災為例質詢徐局長,其中更有消防弟兄因此殉職。經查,苗栗縣有五間防疫旅館,負責的文觀局是否有和消防局盡快做消防檢查,局長回覆昨天和文觀局做五間防疫旅館的消防檢查,有「兩間」有部分違規的狀況,現正要求改善。另外,我建議消防局可以以喬友大樓的事件為借鏡,應該做到預防勝於治療,在所有進入防疫旅館隔離、工作的人員進入時,都應該加以火災常識、逃生要訣相關的宣導,縣內各旅館業的消防安檢絕對要落實。
#火神的眼淚
下午工商處的工作報告後,我對黃處長提出京元電子移工宿舍違法使用限期改善的進度,處長回覆都刻正要求改善中,另外我們聽聞縣長對工商處處理京元電子、盛華人力仲介違法使用宿舍的情事表達不滿,並要求黃處長要下台接受懲處,我感到相當遺憾,「我不殺不伯仁,伯仁卻因為我而死」,如果因依法行政的對象是縣長的朋友們,因而得罪他們被下台,我無法接受,處長也真的委屈了。最後我也要求,對於前陣子卓蘭詹姓老農夫婦因河川地不得蓋建築物被中央開發205萬元抑鬱而終的事件,事情經過徐志榮立委在立法院質詢後,行政院依信賴保護原則,將205萬元罰金退回,但卻已釀成兩老的悲劇,我認為當初在審查的卓蘭鎮公所及核發建照、使照的苗栗縣政府工商處,都應該要承擔業務過失的責任,我要求工商著必須要負起這方面的責任!
#伯仁不須因我而死
宿舍消防安檢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錢櫃林森店大火映照的救災政治學
上週日,台北錢櫃林森店的一場大火,帶走五條正值青壯的寶貴生命,也激起一波波對於公共安全的檢討與究責聲浪。防災與救災向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環節,政治人物難免要被拿來檢視一番,首長何時趕到現場?慰問態度是否真切?有無震怒並表態要嚴懲重罰等等。
水、火雖無情,但它們卻是人類文明發展最重要的憑藉;當然,難以預測的水災與火警,也常是縣市長們必須面臨的魔王關卡。
「珊珊」來此已遲?
柯文哲市長在火災發生數小時後抵達現場,在野黨議員群起攻之,質疑他人在南台灣跑行程,未及時坐鎮救災。副市長黃珊珊則在火場控制後現身,並非是刻意「姍姍來遲」,而是她並非專長於火場的救災指揮,在全員專注於救援的情況下,首長即便身處第一線,也只能佇立一旁守候著。
救災這門學問,柯文哲並非是第一個遭逢考驗的市長。1997年8月,強颱溫妮橫掃北台灣,豪雨造成天母、內湖、汐止地區嚴重積水及山崩,汐止的林肯大郡房屋倒塌;天母有住戶遭活埋,內湖有民眾溺斃於自家地下室。當時的市長陳水扁,人在國外渡假。待其返國後,除對受難家屬致歉外,也強調現代的政府,不能因為一個人不在就癱瘓。
2001年9月,納莉颱風來襲前,馬英九市長說「北市已做好萬全的防颱準備」,隨即赴屏東為國民黨縣市長候選人競選。當日豪大雨淹沒並癱瘓了捷運沿線,數千棟建物泡在水裡,並造成26人死亡。台北人對此災害多半記憶猶深。
其他諸如八八風災時,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語出「父親節耶!吃地瓜稀飯過分嗎?」一席話更成遁辭經典。親力親為,往往是拿來檢驗政治人物是否關心民瘼,甚或愛民如子的標準之一,災害發生當下若不在現場,事後挨批看似理所當然。
換個情境,首長若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會贏得較多的掌聲與肯定嗎?其實也有些反證。2015年1月,桃園新屋保齡球館大火,鄭文燦市長到達現場,並在臉書貼文轉播救援的現況,引發批評的聲浪,有網友說:「市長不應一直發文,又不是記者,應該要花時間多做事」。鄭文燦解釋當時他搭計程車趕到,與媒體待在封鎖線之外,並沒有影響到救災狀況,完全支持指揮官的調度。
即便是民調聲望高的鄭市長都挨轟,到底民眾在乎的是甚麼呢?災害發生時,有無「與民同在」或許是第一要件,但要贏得民心,關鍵的是政治人物在現場「做了什麼」。說起火場政治學,有位過去名不見經傳,2019年4月在民進黨黨內初選擊敗李俊俋、2020年高票當選嘉義市立委的王美惠,有其獨到的做法。
王美惠原本是嘉義市議員,得票數更連兩屆破紀錄飆高。基層里長觀察她的服務,發現其中一項是「衝火場」,哪裡有火災,她就騎著摩托車往哪裡去,在現場協助救災及安置受災戶,後來還吹起仿效風,其他議員也跟著跑災害現場露臉,只為讓市民「看見」。只為作秀衝第一線,民眾看在眼裡,多半譙在心裡,但當首長願意改善問題,會讓危機化為轉機,重新獲得市民的肯定。
怕顧客在室內抽菸或酒客誤觸而鈴聲大作,這些保命系統平日關閉,在安檢時開啟,除了重罰,增加不定期、無預警的臨檢恐怕是主管機關未來得加強的作為。我們居住的城市,不論是住家或辦公商務大樓,高於十層樓的愈來愈普遍,昨日北市動員超過兩百名消防人員馳援,以雲梯車進行滅火與馳援,救出多名受困民眾,動作迅速嫻熟,顯見平常有所演練,值得嘉許。
若意外發生在其他城市,消防人力與設備,能與北市相當嗎?這疑問應該是縣市長該好好檢視並盤點的,也是市民朋友真正在乎的。近幾年,許多民代常接獲陳情,有些縣市囿於財政困窘,進用的消防人員不足,少於編制與預算數,加上勤務繁雜,捕蛇摘蜂窩,無役不與,讓消防弟兄疲累不堪。即便首長有心,改善的情況卻有限,有些縣市甚至仰賴義消的協助,但給予的配備卻少得可憐。
不論是消防人力增補、勤務安排或設備的採購,在在需要行政首長的見識、魄力、毅力與支持。然而,因錢櫃事件,筆者搜尋一下消防署的人事,赫然發現前台中市消防局長蕭煥章,竟己晉升為消防署副署長,頗為詫異。
蕭煥章何許人也?他畢業於警大消防系科班,也是「史上最貪消防署長」黃季敏的祕書、辦公室主任,受黃一路拔擢。蕭在中市消防局長任內,重大火警頻傳,包括烏日火警釀祖孫四人死亡、中區透天厝大火兩人殞命、北屯區透天住宅火災三人命喪、逢甲商圈氣爆一死十五傷等等,更讓人髮指的是,2015年,即將結婚的女消防員在宿舍遭上司小隊長強暴,而蕭煥章居然毫不羞愧地穩坐高位。
台中市消防員也曾投訴媒體,質疑林佳龍市長編列預算更新火場通信設備,蕭煥章捨棄無線電內建藍牙,採購無法適應火場高溫、常斷訊的「頭骨式無線電」。採購爭議不只一起,蕭指示下屬向企業募了250萬元,添購1153套救助工作服,一套兩千餘元,耐熱性不佳,而具有基本防火功能的救助服,一套市價超過1萬元,遭痛批:「簡直拿我們的命開玩笑!」
爭議性如此大的官員,現朝著老長官黃季敏的仕途一路挺進,只能讚嘆舉薦他的人眼光獨具,心臟也夠大顆。但消防弟兄的權益與安全,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又有誰看顧與守護?
與水患較不同的是,火災因人禍所致的比例較高,唯有找出問題,徹底改善,才能有效降低再次發生的可能性與災害程度。地方首長應落實防災演練與消防安檢,而這次的防疫經驗,國家透過手機定位進行疫調,也能以簡訊發出細胞通知,未來能否多運用科技,從遠端查控消防預警設備,適時發出訊息協助火場逃生。這些機制,有賴消防署多花心思去協調、建置與開發。用對的人,做對的事,才是百姓之福!
#請轉傳分享
#改變吏治從小處做起
#讓台灣更好
https://www.storm.mg/article/2577661
宿舍消防安檢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教育部為了推動宿舍提升計畫,舉辦了「協助大專校院提升學生宿舍數量與品質-學生宿舍交流論壇」,希望透過與學生及學校各界溝通,凝聚共識。
學生宿舍不足又老舊的情況在學生租屋現象相當普遍,但又因為台灣租屋市場的黑市和夜市化,充斥許多不平等和不安全的死角。所以我在立法院持續推動的租賃專法(住宅租賃管理及發展條例)於2017年12月27日三讀通過並在去年六月起實施。
2017年11月,中和出租住宅大火,當時我要求營建署:
一、優先清查和拆除供公眾使用的老舊違建:
二、進行出租住宅的消安管理:
三、成立出租住宅建管、消防、稅務聯合稽查小組。內政部在去年1月6日公布〈加強既存違章建築處理指導綱領〉,將學校周邊學生宿舍列為重點執行對象。
地方政府想要積極任事,但礙於大學自主和個資法疑慮,教育部和各大專院校卻裹足不前,相當被動,雖有提撥工讀金進行租賃訪視及建構租賃平台,但只有針對大型學舍和十床以上出租學生建物;建築物安全也是限大型學舍或整棟出租公寓才須申報建築物公安檢查簽證及申報。但台灣充斥小房東,這種訪視對象的規劃,根本就是打假球。
目前全國有超過30萬校外租屋的大學生,請問有多少人?多少外宿比例?能有幸納入教育部「外宿學生安全認證」的庇護之下?更大的問題是,這個「認證」是否真的符合最基本的建管、消防規範。有多少學生住在「屋頂違建」、「違法隔間」這類的危險租屋!學校有沒有掌握。
教育部制定”校外租補及學生住宿環境提升計畫”相當值得期待與肯定,這是近年來對於面對學生住宿問題最有誠意的一個計畫,希望校方真的能夠提升學校宿舍居住品質,也能透過租補更積極提升學校周邊的學生租屋安全,並結合地方政府落實不安全出租房舍的聯合稽查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