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股各大類股漲跌互見,電子金融權值股是弱勢指標,包括台積電(2330)、鴻海(2317)收黑,儘管有大立光(3008)逆勢抗跌,但是依然無法有效支撐台股大漲;另外金融股指標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也同步下跌,金融類股指數下跌1%。 在各大類股當中,以鋼鐵表現最為強勁,漲幅逾2%,主要...
「富喬歷史股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先探投資週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富喬歷史股價、富喬新聞、富喬主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富喬歷史股價、富喬新聞、富喬主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富喬歷史股價 在 有人研究富喬(1815)嗎? - Mobile01 的評價
富喬歷史股價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一兩年聽過很多自己覺得非常不合理的目標價,之前一直採取不理解、不關心、不參與的三不政策,最後卻一一成真,有時候不禁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其實犯了錯,導致最後錯過了這麼多?正好這兩天跟朋友聊到最近的大航海時代,重新梳理了自己對這類狂野行情的想法,在這裡做點記錄:
股價為什麼會漲?因為在那個時刻願意用更高價買進的錢,比願意用更低價賣出的錢多。泡沫為什麼發生?因為有夠多的人願意加入把標的價格推高的遊戲。每個人願意加入遊戲的理由不一樣:短線交易者因為人氣聚集而加入,人氣渙散而退出;動能交易者因為上漲買進,下跌賣出;普羅大眾因為大師/媒體看好而買進,看壞而賣出;價值/反向投資人因為便宜/跌夠多買進,昂貴/漲夠多賣出。
重申一次:價格是由當下願意交易的人決定的,而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因為估值而交易。交易週期越長,在多空循環的過程中,對價格的影響力反而越小,或者說,在他們想要交易的區間內才有影響力。
- 重點不是選擇你認為最美的人,也不是大家認為平均而言最美的人。我們已經進入到第三層思考,試圖用我們的智慧去預測多數人會如何再去預期多數人的觀點。
by 凱因斯
- 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 凡事總是盛極而衰,重要的是認清趨勢轉變,要點在於找出轉折點。
- 炒作就像動物世界的森林法則,專門攻擊弱者。
by 喬治·索羅斯
大航海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經典案例,一年前如果有人說貨櫃三雄都會漲超過10倍,進入台灣50,大概只會被笑。但現在就算沒參與到行情,也會因為媒體知道為何海運這波能大漲:缺櫃、塞港、大排長榮、航運業多年不景氣導致新船供給不足、疫情緩解產生的報復性消費需求,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導致運價狂飆,賺一年抵20年。
在上漲的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變得更富有了,陸續有人高歌離席,也有人因為海運賺了很多錢成了新聞。市場流傳和研究報告的目標價隨著股價/運價的上漲不斷提高,PB估值變成PE估值,航運業的景氣循環本質,在一年前還是慘業這件事目前沒什麼人在意,或者說在意的人會選擇離場,對市場價格沒有實質影響力。
對於有資金、有影響力的主力大戶來說,這也是賺錢的天大良機,畢竟人氣不是想要就有的。對照組可以看那些沒消息就飆漲的小型股,連鎖好幾根、漲了幾倍照樣沒量,只要無法讓其他人願意參與好套現,那一切都只是紙上富貴而已。
短線操作鎖漲停隔天拉高會賺錢,拉回買進也會賺錢,價格也因為這類動能操作不斷被推高,只要故事講得夠好,股價又給力,就可以讓越來越多人願意參與這場換手遊戲,只要股價的「正向循環」能延續下去,最後離場的利潤也越大,還不用怕買太多跑不掉。
但回頭看看這些年由供需失衡驅動的大行情:被動元件、防疫概念等,就知道趨勢不會永遠持續,最後總會有些因素導致反轉,以海運來說大概就是運價由漲轉跌,動能操作開始賺不了錢,導致大玩家開始陸續離場,人氣退潮讓短線客也跟著走人,價格下跌後自然會有新的故事讓下跌合理化,就像上漲時那樣,只是反過來而已。過程中的參與者可能已經換過一輪,但都發現自己更窮了,只能在套房裡洗碗。
說穿了,次級市場就是財富轉移遊戲,到最後總有贏家和輸家,交易價格隨著市場預期、或者說人性的樂觀與悲觀擺盪,「能套現」的報酬則是其他參與者貢獻的,有人能低買高賣,就要有其他人願意高買低賣。熱錢來來去去,長期贏家能持續從類似的循環中賺錢,遊戲中的輸家則被遺忘。
最後用被動元件的歷史走勢做個小回顧,我們已經知道國巨從2017年的60幾元,最高漲到2018的1300元(中間減資過一次),2019一度跌到剩200多元,假設你正在經歷類似的上漲行情,大概是國巨800塊的價位,合理預期之後很有機會從現價繼續上漲,但長期也很可能大幅低於現價,這時你會比較想掌握上漲行情?還是規避下跌行情?沒經歷過大空頭的人通常傾向前者,經歷過的會傾向後者。
面對這類行情,偏向保守派的我要是能做到前兩個階段,頂多第三段的其中一小段就很開心;身邊比較積極的朋友反而只想做第三段,畢竟富貴險中求,這段時期漲的快、年化報酬高,只要能夠避開第四段,整體報酬會比我的方式好得多,這兩年眾多神人的報酬率也「證明」了這樣的說法。
這些道理我其實都懂,但總忍不住會想像一位贏家的背後,到底有多少個洗碗工?選擇沒有對錯,只要能對自己的損益負責就可以。
富喬歷史股價 在 先探投資週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盤後分析😀😀😀
台股大漲逾百點,續創歷史新高,中低價原物料股超High
【財訊快報/研究員林宛儀】上週五美股四大指數除費城半導體外,其它都呈現收紅的情況,當中道瓊工業指數及標準普爾500兩大指數雙雙刷新歷史新高紀錄。今日台股大盤在平盤附近開出,早盤由於權王台積電(2330)表現不給力,晶圓代工二哥聯電(2303)股價也一度翻黑,導致台股大盤一度由紅翻黑,所幸在金融股及塑化、紡織等傳產股都有強勁的買盤進場帶動下,大盤指數又翻紅,並且越走越高,加權股價指數再創歷史新高。終場加權股價指數上漲104.47點,以17,263.28點作收,成交量為4403.74億元。
從技術面來看,目前台股大盤的5日、10日及20日等短天期均線呈多頭排列,並持續向上揚升,且9日KD指標在本月15日轉為黃金交叉後,目前仍持續向上揚升,短線對於多方有利。而從周線角度來看,9周KD指標在4月初轉為交叉向上之後,目前也持續向上走揚,中線也是有利於多方的情況。
今日八大類股大多呈現上漲的情況,僅有機電類股獨自憔悴,而機電類股的成交比重也下降至5成左右水準,顯示資金移往傳產股,特別是原物料族群。今日包括水泥、塑化、紡織、造紙、營建及金融類股漲幅都超過2%。較值得注意的是營建類股先前因政府政策是打房,股價在這波大盤上漲當中都沒有表現,今日卻是上漲逾2%,顯示資金有流往低基期股。其中,全坤建(2509)今日帶量攻漲停,另外,龍頭股國建(2501)斥資33.94億元標購新北三重區1,982坪土地,由於雙北都會區素地資源稀少,因此市場普遍認為國建此次出手不錯,今日國建股價走揚,創下波段新高。
此外,貨櫃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及萬海(2615)股價再創波段新高,而連年的虧損的台船(2208),自結今年首季稅前盈利為3400億元,為六季以來首度轉虧為盈,今日台船股價開高走高,在早盤就亮燈漲停,不僅化解破底危機,更突破季線反壓。
在塑化股方面,二線塑化股因股價較低,漲幅高於位階較高的台塑四寶,包括台聚(1304)、台苯(1310)、中石化(1314)及大洋(1321)都亮燈漲停,國喬(1312)也在漲停板價位附近開開關關,最終以漲停價作收。
在金融股方面,繼富邦金(2881)股價突破60元大關之後,國泰金(2882)股價也突破50元大關,整體金融股呈現向上比價的情況。
整體而言,目前的台股已不看台積電臉色,甚至今日聯發科(2454)、鴻海(2317)及大立光(3008)股價都是下跌的,取而代之的是傳產當道,甚至是中低價的原物料族群。
富喬歷史股價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股各大類股漲跌互見,電子金融權值股是弱勢指標,包括台積電(2330)、鴻海(2317)收黑,儘管有大立光(3008)逆勢抗跌,但是依然無法有效支撐台股大漲;另外金融股指標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也同步下跌,金融類股指數下跌1%。
在各大類股當中,以鋼鐵表現最為強勁,漲幅逾2%,主要是台股封關期間,國際鐵礦砂價格走穩,帶動碳鋼及條鋼價格有撐;且中國宣布將調控產能,鋼價第二季向上的趨勢漸趨明確,中鋼3月盤價已小漲,將於下周開出的4、5月盤價可望擴大漲幅。另一方面,南台強震使台南不少大樓倒塌,政院也盤點250億協助災後重建,並下令一個月內清查土壤液化地區,激勵盤面重建工程所需相關鋼品材料、強化鋼筋耐震結構等像是東鋼(2006)、豐興(2015)等鋼筋廠、鋼構工程的中鋼構(2013)漲停作收。
而塑化族群昨天表現也相較強勢,台苯 (1310) 1月營收報喜,單月營收為11.09億元,年增率高達105.05%,農曆年後,將有一波過年後開工的補貨潮利多。股價大漲7%,成為塑化股中漲幅最為大的個股,也帶動其餘二線塑化股國喬 (1312) 、華夏 (1305) 、台達化 (1309) 等成為台股穩盤要角。
另外,回歸到基本面,1月營收表現亮眼的個股也成為昨天盤面的亮眼焦點股, 被動元件廠商國巨 (2327) 及奇力新 (2456) 受惠於客戶訂單強勁,1月合併營收同步衝高,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在業績亮眼下,兩家公司股價同步走高。奇力新還以漲停作收。
同樣是業績報喜,受惠於客戶端需求強勁,砷化鎵廠穩懋(3105)及F-IET(英特磊)(4971)1月合併營收表現亮眼,其中穩懋1月合併營收為10.89億元,較去年12月成長0.33%,較去年同月則成長25.66%,創下單月歷史新高;F-IET的1月合併營收為7153萬元,較去年12月成長22.4%,年增7.5%,創下歷年同月營收新高,在營收表現出色下,兩家公司股價同步走高。
汽車零組件當中,同致 (3552) 1月營收9.78億元,年增89.27%,股價漲大漲8%,散熱模組廠超眾 (6230) 1月營收6.54億元,年增33.95%,股價漲7%。雙鴻(3324)傳出可望打入韓系手機大廠三星手機S7供應鏈,在分盤交易下仍然以漲停作收
得力 (1464) 則是因為大客戶Under Armour持續擴大下單+佳得廠貢獻,今年業績可望維持兩位數成長,開高走高終場大漲9%
弱勢股部分,南台灣地震使得群創(3481-TW)位於南科的產線受到影響,截至2月13日前全產能85%已恢復生產,至於受影響較大的產線,預計可在一星期內恢復生產;群創指出,受地震及農曆年工作天數減少影響,2月營收為低點,也因此壓抑股價表現
股后漢微科(3658)首季營運陷入低潮,元月營收僅2.2億元,月減79%,年減59%。法人預期,漢微科本季營運將較上季顯著衰退,要到第2季才能恢復成長動能。跌幅3.8%
富喬歷史股價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盤面上以受惠中東地緣緊張的塑化(TSE13)及橡膠類股(TSE21)收小紅,分別上漲0.4%和0.76%表現最為抗跌,塑膠股因為沙烏地阿拉伯及伊朗斷交,國際油價波動,加上農曆年回補庫存等題材發威,二線塑化股台苯(1310)、華夏(1305)、國喬(1312)、中石化(1314)漲幅超過1%,台塑 (1301) 、南亞 (1303) 及台化 (1326) 也奮力守住平盤小紅作收。
汽車股(TSE22)受到年底新車展接單暢旺,全年銷售42萬輛目標達陣,以及隨著政府推動舊車換新車政策,今年車市可望比去年更好,類股指數在盤中上揚逾1%,但在尾盤卻遭到空頭突襲,最後下跌0.44%作收。
弱勢傳產股方面以玻璃陶瓷(TSE18)重挫1.68%最慘,
金融股(TSE28)再度成為弱勢指標,主要受到中國人民銀行將美元兌人民幣的中間匯價調降到6.52元的衝擊,銀行人民幣TRF也就是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保證金追繳令萬箭齊發,市場預期人民幣TRF將影響銀行獲利表現,持續拖累金融股走勢,富邦金(2881)、新光金(2888)、國泰金(2882)跌幅超過2%,
龍頭電子權值股也紛紛熄火,股王大立光 (3008) 開低走低下跌將近3%,盤中最低剛好碰到2100元整數價位,成交量擴大到1700多張;台積電 (2330) 開低在平盤下小幅游走,終場跌了大約1%收在138元,盤中收復的年線最後得而復失;面板股僅不再放無薪假的華映 (2475) 尾盤放量,收在全場最高的0.78元。
節能族群表現相對持穩,LED龍頭晶電(2448)拉尾盤大漲逾5%收在最高25.4元,太陽能廠太極(4934)、昱晶(3514)也上漲3%左右。另外功率放大器相關的砷化鎵族群穩懋(3105、全新(2455)也勁揚超過4%。穩懋去年第4季業績可望季成長5~10%,毛利率將維持第3季水準,昨天成交量爆衝至近1.3萬張,股價上漲5.6%,站穩50元大關。光通訊強勢指標光環 (3234) 在產品單價、品質具有競爭力,客戶涵蓋中興、華為及烽火,具有強勁通路,亞系外資納入追蹤個股並且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110元,昨天成交量倍增至將近1.5萬張、股價大漲5.76%,來到95.4元。奇力新(2456)暌違8年再建新廠,越南新廠將在今年第3季啟動,新廠分三期規畫,整體面積是台灣廠的3倍大,第一期預計在第3季導入量產,將使奇力新擁有更龐大的產能基礎,並且第1季營收將力守持平,激勵奇力新昨天股價不僅強勢站穩70元整數大關,終場逆勢大漲6.06%以最高點71.8元作收,穩居被動元件股王,市值也達91.16億元,直逼新高紀錄的市值93.32億元。智邦(2345)因傳言拿下臉書大數據5年訂單商機,股價一路走高,雖然公司派有出面否認,卻仍止不住漲勢,昨日盤中以34元再寫下波段新高,從去年8月24日的低檔12.4元起算,波段漲幅已達174%。兆赫(2485)因投信狂敲連買26個交易日,光去年12月一個月,就買超1.2萬張以上,連帶推升股價力爭上游,昨日收盤價落在53.3元,一舉創下2011年5月以來的新高。其他焦點股看到佰研(3205)挾著去年10、11月合計2個月的EPS高達3.27元,累計前11月EPS已交出9.52元歷史新高的好成績,全年獲利肯定超過一個股本下,昨日不畏列入注意股警示,股價逆勢上漲4.2%,以310元作收。臺鹽(1737)連續三天爆出巨量,昨日股價上沖下洗,單日最低來到32.15元,最高價衝到35.4元,最後以34.5元,上漲4.55%收盤,成交12,116張。
富喬歷史股價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各大類股就以生醫族群(TSE31)表現最強,包括旭富(4119)、懷特(4108)、F-龍燈(4141)、F-佐登(4190)、F-康友(6452)、中化生(1762)、喬山(1736)、景岳(3164)漲幅都超過2%。上櫃生醫股(OTC41)漲幅更加凌厲,東洋(4105)在本業、業外表現都出色,法人預估第4季單季獲利可望超過前3季,昨日在法人加持下,股價以高盤開出後震檔走高,收盤大漲10元,以漲停113元作收,成交量放大至7189張,生技股王浩鼎(4174)更是演出神龍擺尾,終場大漲30元以最高點725元作收,也帶動中裕(4147)回到平盤284元作收。其他有法人買超加持的上櫃熱門股也大都有亮眼的股價表現,包含均豪(5443)、宏捷科(8086)、台半(5425)、光燿科(3428)、茂迪(6244)、宇隆(2233)、宜特(3289)、益通(3452)、合晶(6182)等等,尤其均豪、光燿科更攻上漲停。弱勢指標則是中韓 FTA即將生效的相關受害類股,其中紡纖(TSE14)大跌近2%,橡膠(TSE21)、水泥(TSE11)、鋼鐵(TSE20)、百貨(TSE29)跌幅都超過1%,
金融股(TSE28)昨天表現最具戲劇性,在兆豐金(2886)、國泰金(2882)、華南金(2880)、台新金(2887)尾盤精采的表現之下,也順利拉高金融類股指數翻紅作收。中小型銀行股安泰銀(2849)則因為含併購傳聞再起鎖死在漲停板。
電子權值股部分,台積電(2330)12吋廠登陸雖然引發正反評論,不過股價止跌回穩小漲0.5元 收在141元;(3008)股王大立光則持續下跌15元,收在2290元,跌破2300元大關;鴻海(2317)下跌0.4元,收在 82.9元。 個別股超眾(6230)不畏台股走跌以及短線漲多遭分盤交易,昨日開平低之後,尾盤在大盤跌幅收歛之際,也成功攻占120元整數關卡,漲幅達6.67%,股價一舉創下收盤歷史新高。外資和自營商仍站在買方,合計買超342張。立隆電(2472)公布11月營收達4.91億元,月增11.32%,年增0.59%,累計今年前11月營收53.06億,年減4.46%,11月營收淡季不淡激勵立隆電昨日大漲8.58%,終場以32.9元收盤,股價已經站上所有均線。昭輝(1339)由於汽車保險桿出貨旺季來臨,加上大陸轉投資事業營收挹注,昭輝自結11月合併營收2.4億元、年增93.17%,累計今年前11月合併營收19.1億元、年增47.23%。昨三大法人雖然同步小賣超,但在主力加碼助威下,股價開高走高,盤中即以漲停價60.5元鎖住,一口氣收復月線在內的所有短期均線。
每日觀盤重點,歡迎訂閱MoneyDJ TV的粉絲團哦!
https://www.facebook.com/moneydjtv
富喬歷史股價 在 富喬歷史股價、富喬新聞、富喬主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富喬歷史股價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bre也提到原文標題: 資金退潮… 被動元件股價量齊跌原文連結: ... ... <看更多>
富喬歷史股價 在 有人研究富喬(1815)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富喬 工業(1815) 昨(16)日董事會決議,擬每股配發去年股利0.2元, ... 差,主要是產品售價過低,富喬去年營收並創歷史新高,且第4季獲利並一舉扭轉前3季虧損窘境。 ... <看更多>
富喬歷史股價 在 富喬歷史股價、富喬新聞、富喬主力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富喬歷史股價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Abre也提到原文標題: 資金退潮… 被動元件股價量齊跌原文連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