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由安德烈巴贊等人創辦的雜誌《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在影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可說是培育出法國新浪潮的重要溫床,包含艾力侯麥、法蘭索瓦楚浮、尚盧高達、克勞德夏布洛等大師都曾擔任過此雜誌影評,而後才抓起攝影機投身拍電影,法國新浪潮於焉成形。新浪潮之後,曾循著前輩之路,從《電影筆記》的影評人轉為導演的知名案例則有李歐卡霍、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等。
《電影筆記》每年都會選出年度十大電影,雖然在今年 3 月面臨收購與編輯部請辭的抗爭,但在風雨過後,今年也不例外給出影迷屬於《電影筆記》的品味。
攤開榜單來看,洪常秀一人就以《逃亡的女人》、《江邊旅館》佔據第 2 名和第 6 名。法國影評人欣賞洪常秀也非今年獨有,算上這兩部作品,洪常秀至今有 8 部電影上榜,其餘包含《劇場前》、《愛,在他鄉》、《無人的女兒海媛》、《我們善熙》、《那天以後》和《獨自在夜晚的海邊》。
本屆榜單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新銳導演顧曉剛也憑藉《春江水暖》入榜,位居第 7 ,上一次有華語電影入榜,要追溯到 2013 年賈樟柯的《天注定》。而顧曉剛也成為第 10 位被《電影筆記》年度片單青睞的華語導演,前輩們分別為李安、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王家衛、徐克、吳宇森、王兵和賈樟柯。在這當中,侯孝賢 5 次入選為最多,包含《南國再見,南國》、《海上花》、《千禧曼波》、《珈琲時光》和《最好的時光》。
特別的是,李安並非以眾人熟稔的華語作品或是《斷背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進入《電影筆記》十大榜單,而是當時毀譽參半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入選。
📝藉此再度分享自己在台北電影節看完《春江水暖》後寫的影評,提供參考。
《春江水暖》為中國新導演顧曉剛初試啼聲的作品,成熟、穩健,絲毫看不出新銳導演的稚嫩與青澀,顧曉剛以中國古代山水畫《富春山居圖》為題,全片扣緊核心,以數顆深遠而悠長的「橫移長鏡頭」映照出「捲軸畫」之神韻,顧曉剛時而雲淡風輕述說房價高漲的結構問題;時而重筆濃墨揮灑出家庭跨世代間的價值觀衝突,與淘淘江水遙相呼應,表面的平穩之下,裹藏的是暗湧急流。
終歸到底,《春江水暖》在江水中流淌的是家庭、是愛情、是生活,而在時代變遷下,中國上一代人也顯得不合時宜,如片中的二哥,長年活於江上,以漁船為家、捕魚為生,但為了下一代,不得不籌錢買房,縱使自身「漂泊」,也要讓孩子符合時宜,有所「定居」。顧曉剛也刻意將鏡頭望向發展中的高樓,當代的富春縣,大廈林立高聳於群山之間,時光的流逝及空間的變化到了顧曉剛手中有著美麗的哀愁,不過,縱使某些景觀在物換星移下有了顯而易見的轉變,但中國數千年來,某些人、事、物好似永遠不會變,如富春江,如人性情感。
於是觀眾能看見片中顧家的四個兒子,在母親逐漸失智下,是如何爭執、抉擇及面對,從「夏」開始,呈現出母親大壽的生機與喜氣;而後「秋」的事態轉變,母親病情惡化,下一代年輕人對愛情有了不同面向,入「冬」後的惡化與淒離,母親的死亡與三弟賭場被抄;最終是「春」的復萌,顧家也在幾經轉折之中,彼此有了諒解與對話。
《春江水暖》在夏、秋、冬、春的四季更迭與循環中,以祝壽為題,用死亡收束,顧曉剛汲取傳統山水畫的靈感,下筆寫意,在逐江而居的小人物中,不動聲色地嘗試於大江群山中勾勒出一幅家庭肖像,氣定神閒的細膩捕捉到中國傳統與當代價值觀的對立、衝突或是達成和解的可能,並將人物、自然並置,與其共存,淡麗高雅,氣度不凡。
形式上顧曉剛將繪畫、地景和影像交相融合,幾場攝影機運動漂亮且令人印象深刻(如在神樹下兩對情侶的邂逅、泳渡富春江的吸吐氣等等),以長卷繪畫的特性轉化為電影語言,縝密佈局,形式與核心綿綿相連成一氣,富含人文底蘊,雜揉出獨特的視覺美學,寧靜而雋永。
🏆《電影筆記》2020 完整十大榜單依序為:
1. 《City Hall》,Frederik Wiseman
2. 《逃亡的女人》,洪常秀
3. 《原鑽》,Safdie brothers
4. 《Malmkrog》,Cristi Puiu
5. 《The Things We Say, the Things We Do》,Emmanuel Mouret
6. 《江邊旅館》,洪常秀
7. 《春江水暖》,顧曉剛
8. 《The Salt of Tears》,Philippe Garrel
9. 《Enormous》,Sophie Letourneur
10. 《馬德里心旅行》,Jonás Trueba
圖片來源:Cahiers Du Cinéma (officiel),《電影筆記》 12 月封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台灣故宮博物館,應該叫做國立故宮博物館,因為欠這兩個字,結果在日本搞出一個風波。這次拿了幾百件展品去展覽,最搶眼的是翡翠白菜,和那塊玉豬肉。這是入到俗眼的東西,為何它們是無價之寶。這是和田玉,和田玉在中國人眼中,一般的價錢是貴極都有限,後來值錢的是翡翠,翡翠是剛玉,這些是軟玉。 所有剛玉都是來自...
富 春 山居圖 價值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下短評】《#春江水暖》
#台北電影節未來之光單元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春江水暖》為中國新導演顧曉剛初試啼聲的作品,成熟、穩健,絲毫看不出新銳導演的稚嫩與青澀,顧曉剛以中國古代山水畫《富春山居圖》為題,全片扣緊核心,以數顆深遠而悠長的「橫移長鏡頭」映照出「捲軸畫」之神韻,顧曉剛時而雲淡風輕述說房價高漲的結構問題;時而重筆濃墨揮灑出家庭跨世代間的價值觀衝突,與淘淘江水遙相呼應,表面的平穩之下,裹藏的是暗湧急流。
終歸到底,《春江水暖》在江水中流淌的是家庭、是愛情、是生活,而在時代變遷下,中國上一代人也顯得不合時宜,如片中的二哥,長年活於江上,以漁船為家、捕魚為生,但為了下一代,不得不籌錢買房,縱使自身「漂泊」,也要讓孩子符合時宜,有所「定居」。顧曉剛也刻意將鏡頭望向發展中的高樓,當代的富春縣,大廈林立高聳於群山之間,時光的流逝及空間的變化到了顧曉剛手中有著美麗的哀愁,不過,縱使某些景觀在物換星移下有了顯而易見的轉變,但中國數千年來,某些人、事、物好似永遠不會變,如富春江,如人性情感。
於是觀眾能看見片中顧家的四個兒子,在母親逐漸失智下,是如何爭執、抉擇及面對,從「夏」開始,呈現出母親大壽的生機與喜氣;而後「秋」的事態轉變,母親病情惡化,下一代年輕人對愛情有了不同面向,入「冬」後的惡化與淒離,母親的死亡與三弟賭場被抄;最終是「春」的復萌,顧家也在幾經轉折之中,彼此有了諒解與對話。
《春江水暖》在夏、秋、冬、春的四季更迭與循環中,以祝壽為題,用死亡收束,顧曉剛汲取傳統山水畫的靈感,下筆寫意,在逐江而居的小人物中,不動聲色地嘗試於大江群山中勾勒出一幅家庭肖像,氣定神閒的細膩捕捉到中國傳統與當代價值觀的對立、衝突或是達成和解的可能,並將人物、自然並置,與其共存,淡麗高雅,氣度不凡。
形式上顧曉剛將繪畫、地景和影像交相融合,幾場攝影機運動漂亮且令人印象深刻(如在神樹下兩對情侶的邂逅、泳渡富春江的吸吐氣等等),以長卷繪畫的特性轉化為電影語言,縝密佈局,形式與核心綿綿相連成一氣,富含人文底蘊,雜揉出獨特的視覺美學,寧靜而雋永。
‼️此片在『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尚有兩場放映,且都還有票,有興趣的影迷可以進場欣賞。
06.30 〈二〉 13:10 信義威秀影城 13 廳
07.04 〈六〉 10:20 信義威秀影城 13 廳
#目前北影看的12部電影中的最愛
富 春 山居圖 價值 在 綉麗美好·晶耀共好-黃綉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晚上好長篇文章分享~寓意深遠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間,有一副畫傳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吳洪裕手上,他把這副畫看得比命還重。去世前,跟家裡人說了句:
這幅畫我得帶走,你們把它燒了吧。
家人看著吳洪裕死前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這幅叫《富春山居圖》的畫,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將畫從火盆里奪出。
畫燒成兩截,前半截為《剩山圖》,後半截為《無用師卷》。
畫這副畫的人是一個元朝人,叫黃公望。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富 春 山居圖 價值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台灣故宮博物館,應該叫做國立故宮博物館,因為欠這兩個字,結果在日本搞出一個風波。這次拿了幾百件展品去展覽,最搶眼的是翡翠白菜,和那塊玉豬肉。這是入到俗眼的東西,為何它們是無價之寶。這是和田玉,和田玉在中國人眼中,一般的價錢是貴極都有限,後來值錢的是翡翠,翡翠是剛玉,這些是軟玉。
所有剛玉都是來自緬甸,但這棵白菜為何那麼厲害,因為大部分是白色,又有一部分是綠色,又有一小塊是深綠色,這是天生做出來的,於是把它琢成白菜,白色做了莖部,綠色做葉,最深綠就做蟲。那覺得非常巧奪天工,但那是比較入俗眼的東西,世人容易了解的東西,覺得那真的是奇怪,竟然可以做到這樣。其實找塊玉,一半是白,一半是綠,其實應該也可以雕琢得到。這就像以前一塊很值錢的大理石,因為當中像是有幅山水畫,這巧合在像一幅山水畫。很多石雕都如此,但若論故宮最值錢是甚麼。故宮有很多寶物,是無值之寶,但那是文化價值較高,未必是拿來賣是無價。這又要看看人是否知道那價值。像銅器,毛公鼎和散氏盤,這兩個銅器最值錢的地方,是因為它們有最多字刻在上面,在考古價值是最高,其實去到周朝的銅器,最值錢是視乎有多少字刻在上面。另外,當然是書畫。像三希堂發帖,國民黨撤走時,已把最值錢的搬了去台灣,書畫有晉朝、和宋朝的書畫,唐朝和南北朝是極少,因為那是絹畫,放得太長時間會碎,反而紙畫才能放得較長時間。有些無價之寶在日本。有些出名的書畫,像富春山居圖,而清明上河圖是假的。中國古畫不值錢,是因為很難鑑定真偽,即使是乾隆的鑑定也是不準確。
還有瓷器是無價之寶,北宋五窯的收藏,故宮是最多。明朝的清花。故宮最多是的是康雍乾的五彩和鬥彩。因為來自故宮,是他們祖宗留下來,是非常名貴。一件東西是以億計。香港做博物館是不自量力,都不是錢可以買得到。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