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去京都是幸運的,京都會一直跟著你。
每個喜愛京都的人,可能理由都不同,不過能挖掘到自己的內在,並且和京都產生連結,我想正是可以不斷回京都,不斷深入京都的方式,訪談也進行了那麼多人了,我喜歡看著每個京都迷切入京都的方式,還有和京都產生故事的方式,都是那麼不同,也都很迷人。
這次的訪談對象以斯帖,在看她的訪談文字稿時,會想起了不少自己喜愛京都的面向,她喜愛日本寺院、庭園、歷史和古老文化,即使回京都也很多次了,總是還是喜歡逛寺院(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趣),她喜歡重覆拜訪同樣的寺院(我也一樣),即使不諳日文,但因為有溫柔與溫暖的心,一樣可以和許多京都人產生交流與情感上的連結,這點也很令人感動。
有一個專門在介紹京都傳統藝術與文化的專頁-厭世京都(如果你喜歡京都傳統藝術,大推),有一次,在介紹伊藤若沖,我看到版主和以斯帖聊起了若沖和等伯等京都大畫家的故事和心之所嚮,這些都是對一般喜愛京都的人來說,可能較冷門或不熟悉的領域,看到兩人在版上的交流,總覺得有著一種眾裡尋他千百度的知音感。
以斯帖訪談文字裡提到的許多寺院、老鋪、咖啡館等,甚至與京都有關的書,很多都是我的心頭好,也是百去不膩的地方,所以讀來特有感覺,至於對於裡京都的博大精深,更是我們一生都探求不完的地方,接下來就請大家好好欣賞以斯帖與京都相遇的詩意溫潤故事吧!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以斯帖,喜歡畫圖,高中參加過卡漫社,大學時期讀的是法文,擅長的科目大都跟文學有關,是個徹頭徹尾的文科人,讀碩士時雖然研究所本身的研究方向多偏政治經濟,但我卻私心地以研究文化遺產觀光為論文題目,出社會後決定追從興趣進修了設計相關的課程,目前是平面設計師,努力朝網頁設計師邁進。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從以前就喜歡待在古老、有歷史感的地方,廟宇、教堂或清真寺建築裡有種令人平靜的氛圍,雖然我不是特別哪一宗教的信徒,但我想無論是哪個宗教的神明都沒有規定「異教徒」不能感受宗教建築的美好,所以比起東京,最先讓我對日本感到興趣的是京都。
國三時第一次讀了夢枕貘的《陰陽師》後便對京都有著魔幻般的憧憬,其中充滿妖鬼的優雅古都和神秘莫測的晴明,在枯燥痛苦的求學生活裡為我點亮些許微光,平安京在我心中,就像書中說的一樣,像一道咒語,不斷召喚著我。
升高中的暑假和家人終於第一次踏上京都,從京都車站走出來的瞬間立即被其充滿現代感的外觀嚇到,不但不覺得醜,反而感到相當有趣,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候應該是正在舉辦紀念新選組的活動,車站外貼了好大張的淺蔥色底的宣傳海報,讓高中時期身為卡漫社社員的我相當興奮。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目前至今去了11次(老實說是11還是12自己有點模糊)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每次去京都都會在心裡想說「嗯,來那麼多次,下次一定要去其他地方了!」
但每一次計劃旅行時又會「不小心」看到跟京都有關的新消息,新開的咖啡店、甜點店,哪家老舖又重新轉型設計了新的產品等,或許其實是心中根本還覺得不夠吧,那些造訪過的、沒造訪過的店家,那些還未去參拜過的寺院,每一次總是會有還看不盡的遺憾,所以每一次又不斷「回家」。
我自己非常喜歡參考各個寺廟的季節限定參拜行程,習慣先去觀光案內所看有什麼特展,每一間寺廟都有寶物,展出的時間也都錯開,每一個季節都有東西可看,這也是讓我非常期待去京都的原因。
5.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不是說「年輕時去巴黎是幸運的,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嗎?我想對京都來說也是一樣的。
第一次去的時候,有種和偶像見面的迷妹心理,什麼東西和體驗都很珍貴,什麼嘗試都是第一次,我還記得連去餐廳吃飯時,把覺得設計得很漂亮的紙杯墊,小心翼翼的收進包包帶走,還有像去文之助茶屋吃蕨餅時拿到的火柴盒,到現在都還留著,這些細小瑣碎的事物彷彿連結我和京都的記憶,當然也包含與我前往旅行的家人的記憶。我到現在(前年)去京都時也依然不忘去觀光案內所收集好看的平面文宣,我想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房間有一個地方都要拿來收藏那些紙張,也捨不得丟。
這幾年下來,或許是自己也慢慢成熟,開始自己有能力可以花錢出國,京都對學生時代的我來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旅遊資訊和消息更加流通,讓我感到自己似乎逐漸能和這座城市平起平坐了。讀文化人類學時,恰巧讀到了有關「部落民」的事情,我感到相當震撼,雖然我明白日本是個至今階級相當依舊嚴明的國家,雖然嘴上沒說,但部落民就像他們心中的潛意識歧視,範圍不只是京都,是整個關西地區都是如此。我後來也特別留意了部落民的居住地,去現場一探究竟,大概就在出町柳車站附近往北的區塊,確實,和熱鬧繁華的市區相比,和賀茂川旁的高級別墅住宅區相比,那裡特別顯得破落且安靜。
後來在百萬遍手作市集前,我遇過兩次反對核武的團體在抗議連署,那時候台灣恰巧也經歷完太陽花學運,就和家人跑去連署了(笑)還得到兩隻可以動的紙鶴小禮物,成員都是老太太,很親切地示範給我看紙鶴要怎麼動。
或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黑暗面吧,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地方,京都也是慢慢在我心中從高不可攀的夢幻都市逐漸走下天際,當然,我也因此更能用客觀的眼光看待京都。
6.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有一年冬天去京都,沒遇到雪反而下起冷雨,我和媽媽去參拜真如堂,適逢淡季果然只有我們跟三兩外國人觀光客,真如堂的工作人員發現我們原來不是日本人,一位老先生立刻拿著英文解說走出來,一間間帶我們介紹。真如堂其實不大,參觀完本堂後去了其他間和室欣賞障壁畫,那麼冷的天氣裡,我們兩人包成粽子,老先生身上應該只穿了襯衫和毛衣,他講解認真,雖然英語算不上非常流利,但加上肢體語言和我對日文的一知半解,還算溝通愉快,講解到後來看到老先生的鼻涕都快流出來了,覺得有點不捨。
其中,他講解一面障壁畫,一朵蓮花盛開,凋謝,枯萎,最後蓮花的種子遺落下來,而一旁不理解生死循環的白鶴則露出疑惑的神情,像是在說著「為什麼?為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氣寒冷加上沒其他觀光客,總覺得特別能體悟畫中的情感。
老先生講解完後親切地和我們道別,走進員工室拿起日清泡麵準備用餐,後來我二訪真如堂便沒有再看過他,希望他至今依然身體健康。
7.在京都,你有認識到甚麼樣的人或事情,對你來說,很深刻或是意義重大的呢?
這件事應該要說從之前一次,京都遭遇很嚴重的颱風摧殘說起,有定期關心京都的人應該都知道嵐山淹大水以及平野神社倒塌的悲傷消息,那時候看到新聞覺得「哇,好嚴重喔我的天啊」,忽然想起我非常喜歡的一間寺廟就在嵐山的山上,聽說連化野念佛寺都休息一天整理寺境,我突然非常擔心那間寺廟的情況。不會日文的我意外地找到寺廟的官網(而且還有英文版),於是我寫了一封英文信過去詢問狀況,不到一小時我便收到寺廟人員(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現任住持的父親)的回信,更令人感到驚喜的是他以流利的英文回覆,並表明十分感謝我的關心,他們只有境內倒了幾棵松樹,其餘建築和最著名的羅漢像們均無大礙。
去年疫情剛開始時,日本有一陣子鬧口罩荒,我後來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上他們,得知他們沒有太多口罩可以使用,附近藥妝店也完全缺貨,雖然很想寄口罩,但台灣那時也禁止寄口罩到國外,所以我後來把手工布口罩寄過去,並隨信附上可以放不織布在裡面等說明,過了一陣子後便收到他們的道謝訊息,他們也在社群媒體上發出那三個口罩的感謝文(我自己是有點尷尬啦)。我想明年或後年,再次能造訪京都的時候,應該可以去跟他們真人相認一下了吧(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自己喜歡冬天,老實說就是因為人比較少啦(掩面)加上還有冬季限定的甜點!
有一次關於雪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在曼殊院外面的弁天茶屋用餐,冬天客人很少,店裡面只有我跟家人,暖爐的熱氣和燃香的香味讓整個空間非常舒適,環境相當清幽,廚房內細小的聲音彷彿遙遠,我們坐在可以看到外面小庭園的窗邊,天氣晴朗,餐廳外通往曼殊院路上蒼茫灰濛的樹群被陽光刷上一層亮白,標準的冬日景象。老闆將我們的餐點送上後,此時外面突然下起雪來,第一次清楚地在陽光中看見雪花,真是如櫻花花瓣,一片片交疊著落下,身在室內的我們像是觀看著無聲電影,鏡頭跟隨輕如棉絮的飛雪於空中漫舞,只見雪花一下往右傾斜,一下往左飄移,順著某種節奏,慢慢停歇於石頭或青苔上,第一次發現原來雪的美,並非只有高山雪原那種遼闊,也有細緻優雅的時刻。
順帶一提,弁天茶屋是主推蔬食的素食餐廳,雖然我是個無肉不歡的人,但他們的料理卻非常好吃,推薦給之後有興趣造訪的人。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我自己喜歡走美食+咖啡+寺廟(無限輪迴)的行程,美食跟咖啡應該不用多說,日本食物鮮少會讓人失望(當然是偶有踩雷),如果能對日本文學、古蹟、日本傳統美術或佛教藝術有更多了解並有興趣欣賞,我想應該會對這個城市更加著迷。
例如說,在嵐山和宇治都有源氏物語的重要場景,可以或多或少感受並想像一下當時的風情,或著是在參觀寺廟時因為某一尊佛像雕刻令你感動,或著是因為看了動畫來到桝形商店街,探訪最接地氣的在地店家,看到江戶時代保存至今的和服等,我覺得一定會對京都更加喜愛。
同樣,這裡貼文只刊出一半,有興趣的朋友請點閱網站文章詳閱全圖文,京都迷訪談計畫已經完成九篇,歡迎大家也回頭回味這些與京都產生連結的迷人故事。
寒食帖展出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起來寫】#這是一篇沒吃到鮭魚的怨念文 // 鄭雋立
.
台灣的日常永遠魔幻無比,近日戶政機關與壽司店成為鮭魚勝地,鮭心四濺的絕景讓全球媒體跟日本綜藝一樣好吃驚(笑)。在各國為政變或防疫苦惱的2021年上旬,能瘋鮭魚無疑是種幸福。吃過鮭魚的你想必攝取了大量DHA和Omega3所以頭好壯壯,快來讀些『鮭知識』弘揚偽學術的勤學精神。
.
■ #遠古信仰與工藝傳統色
.
鮭魚在河流與海洋間循環繁衍、死亡的特性,讓先民解讀為 #死與再生的象徵,在許多文化圈都具有神聖意涵,當然也是成人哄騙小孩「#逆流而上」的好材料。據符號學家Miranda Bruce-Mitford、Philip Wilkinson(2009)考察,凱爾特族文化將鮭魚視為智慧象徵,也是北美原住民喜好的圖騰,北海道原住民愛奴族則稱之為「神魚」。
.
眾所皆知的天然鮭魚肉色,來自長時間攝取磷蝦累積的蝦紅素。在日本平安時代以降的國風文化發展,工藝傳統色廣納《萬葉集》、《源氏物語》等文學作品記述的近千種色彩名稱(高宮和彥,2003),其中便有 #鮭色(さけいろ,sakeiro)、 #乾鮭色(からさけいろ,karasakeiro),可視為古人鮮食或製作魚乾的證據。
.
■ #著名的鮭魚繪畫
.
由於資產階級與早期消費文化興起,西方在巴洛克時期發展出專攻靜物畫的專業畫類。有時用來炫富,有時服膺宗教作諫世用途。江戶時代,遲暮之年的 #葛飾北齋 畫出了〈塩鮭と鼠〉;明治維新西化浪潮下,寫實主義巨匠 #高橋由一 則畫出了多幅被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產的靜物畫〈鮭〉。
.
◆圖1:高橋由一『鮭』,東京藝術大学大学美術館 「近代洋画の開拓者 高橋由一」展覽海報。
◆圖2:葛飾北齋『肉筆画帖:塩鮭と鼠』。
.
■ #餽贈與祭祀的神祕意義
.
日本人食用鮭魚的歷史最早可回溯至萬年前的繩文時代,現今在東北部秋田、山形等地仍保有許多與鮭魚有關的禁忌、傳說,可見得鮭魚在 #神道信仰 的重要性。明治時期迎來了西洋畫的創作風氣,當時日本曾出現超過十幅構圖與高橋氏雷同的畫作,全數皆為單隻吊掛的鮭魚或川鱒,部分魚肉削去。藝術史家宮下規九朗(2015)指出,這種現象與日本人在歲末年終贈送「#新卷鮭」(新巻き鮭)的習俗有關,具備祈福的神聖意義。新卷鮭最早出現在平安時代(約西元十世紀),當時漁民為保持鮮度,將新捕獲的鮭魚鹽漬後在寒風中風乾,殺菌兼保鮮。
.
高橋由一的鮭魚畫多半繪製在縱向長方形木板,上半部附有小孔供掛設用,其中一幅鮭魚頭部綁有牌子,寫著:「出自日本橋中州町美妙館」,可見畫作本身即是作為餽贈之用,既具有靜物畫的特性,更帶有神道教信仰祭祀祈福的神聖意涵。
.
■ #延伸閱讀:
.
◆一起來寫美術史系列:
誰規定粉紅色等於女生?憲法還是地球聯邦法?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39174366270184
母親節專題:康乃馨的藝術史與其他
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60352190819068
.
|
■ #參考文獻
.
01. Miranda Bruce-Mitford、Philip Wilkinson著,李時芬、林淑媚譯(2009)《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台北市:時報文化,頁69
02. 高宮和彦(2003)〈色から見た食文化〉《日本調理科学会誌》2003年36巻 2 号,p. 177-183
03.宮下規九朗著,楊明綺譯(2015)《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台北市:新經典文化,頁92-95
寒食帖展出 在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故宮開春鉅獻_給您最平安最美好年節祝福
現在有個機會,你可以把李唐、蘇軾、懷素帶回家,欣賞一整年,全年好運連連。
今晚就是除夕夜,明天開始從初一到初三,在故宮正館一樓服務台,每天發送限量春聯,款式隨機發送,每日限量,送完為止,上午開始發送時間為9:00,下午自13:00開始發送,55歲以上的大大們也可於一樓服務台領取精美的 #國寶動動操 提袋(兌換期限到大年初三2/14為止),兌換辦法請參考 #故宮迎春系列活動 網頁 https://www.npm.gov.tw/Article.aspx?sNo=03011610。
另外,大年初四上午11:00、下午2:00於B1大廳則由臺北木偶劇團演出"真假孫悟空"。
小編鄭重向您推薦,由故宮團隊為您精心揀擇、搭配名家法書墨蹟與畫作的四款牛年春聯。(文長,請耐心閱讀)
好牛年
這幅春聯印版製作極佳,牛圖案取材自 #宋李唐乳牛圖 (現正於 #筆歌墨舞_故宮繪畫導賞 展出中)
https://theme.npm.edu.tw/exh110/Painting11001/
展現牛身上精緻細膩的紋路,相當忠於原畫,靈活傳神地呈現墨畫的特色,「好」與「年」字集自唐代草書名家 #懷素自敘帖,拿到保證你牛一整個2021年。
第二個墨色的好字聯來自故宮2樓展廳 #筆墨見真章_故宮書法導賞 展出的 #經訓堂法帖_蘇軾楚頌帖。
https://theme.npm.edu.tw/exh109/calligraphy10912/
本作時間為元豐七年十月,距離他在元豐五年寒食節寫下 #寒食帖 已超過一年,此時蘇軾心情愉悅,想要在洞庭湖畔種三百棵橘樹,並仿 #屈原橘頌 ,蓋一座楚頌亭。這個好字以手工絹印製作,左側在製作過程有墨跡脫落現象,象徵蘇軾看似不完美,卻也因此造就無數傳唱千古佳作的人生。
好桔年—本檔 #筆墨見真章_故宮書法導賞 以橘為名,展出22件以橘子為題的法書作品,字出自蘇軾楚頌帖,中央的橘子圖案則是從 #故宮OPENDATA 中搜尋出 #清陳書橙橘,這幅好桔聯,是來自好友掛心贈禮的情誼與佳節的祝福,吉祥滿滿!故宮也要藉此聯祝福所有國人健康安好,年年是好年。
最後,如果你剛好拿到以手工絹印金漆重現懷素行雲流水般的好字,可以說既應景又幸運。
你想好要抽中哪一幅春聯了嗎?明天快快到故宮來。
故宮OPEN DATA 資料開放平台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
寒食帖展出 在 【台湾新聞】20140804故宮文物換展『寒食帖』登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正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簡稱東博) 展出 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於6月24日開始 展出 至今累積近22萬人次到場觀展,為讓後半段展期觀展 ... ... <看更多>
寒食帖展出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寒食帖 (展期最後3天!) 躲過戰火,又熬過關東大地震的「寒食帖」,後人所譽蘇軾存世最好的書蹟,即將在下星期一(11/16)之後和大家 ... 突然發現有展出就要結束了=_=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