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抱歉,我消失了一陣子。
首先,在此為罹難者默哀,救難人員辛苦了。
大家連假過的如何?我昨天也開始放復活節假期了。其實過去幾個月,我陸續有想在這個平台分享文章,包括學業相關、畢業論文相關、碩士申請相關,我甚至想寫最近吃什麼的食譜(剛好有人在我的臉書留言。)
今天這篇文可能沒有什麼邏輯性,也可能充滿不客觀的個人情緒。對,這就是為什麼我停更了好幾個月的原因,我陷入即將畢業的迷惘期,以及畢業留學生會面對到的困境。我知道我未來藍圖是什麼,我也想大聲的告訴大家,但當理想離現實有點遠,我還有資格去談論嗎?我怕一切最終成為「幹話」。
成立這個粉專的初衷,是想要替與我有一樣有到國外追求藝術夢的人解惑,提供資訊,減少迷惘,可是,如今我如同走在迷宮中,我到底還能寫什麼?
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平台,是一個我在插畫領域道路上的研究過程,將生活經歷轉為文字,加上反思與批判、跟大家互動的實務研究。換句話說,我覺得這個平台是一個持續進行中的插畫創作。Illustration譯為「插畫」,但其實這個字還有其他解釋,包括,圖解、例證、實例、說明、闡明、以及演示,比起插畫,以我的角度來看,其他翻譯更為恰當。
扯遠了,來談談迷惘。前幾天我聽到一個有趣的比喻完全適用在留學生身上。如果把台灣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以及產業模式比喻為PC電腦,而英國的想像為Apple電腦(這裡沒有要戰品牌的意思喔),留學生從PC經歷了操作系統的改變漸漸的適應了Apple,使用了三四年的Apple一步一步成為忠實用戶後,想回歸PC,好像很難。(光把檔案全部備份移到PC還有可能不相容就很麻煩了。)
「不相容」是我會遇到的瓶頸。為什麼台灣的藝術設計教育長那樣?因為產業模式就是那樣。但我學了三年英國的教育系統。昨天我問了在台灣創意產業打拼多年,現為全職接案插畫家,曾經在Kingston的同班同學Lichen:「為什麼台灣沒有插畫系?台灣有必要成立插畫系嗎?還是以台灣的就業市場以及需求,美術、視傳、商設、設計系就綽綽有餘,供過於求了?」Lichen說:「其實設計也是需要分工的!像你說的那些科系都各有專長,但職場上的長官,只要看你會美感的東西,就要你全部包辦,以為有關設計的事情都是你該會的。說實在一點的就是他們根本不了解我們的專業。再來可以從薪資來看待台灣社會對設計的態度,都比一般工業科技業還要低。台灣社會對設計專業的價值就是那麼低。(但設計工作其實很燒腦。)其實台灣需要插畫系!但我認真覺得沒有教師會教,他們會從傳統藝術的,或是會畫畫的人直接拿過去當插畫系的老師。我只能說,台灣人很多教師不知道插畫的定義是什麼,也常常跟一般美術、藝術混在一起。基本上,從教育這個層面來看,沒有插畫系,代表教育上的認知對這一塊就是薄弱。」(Lichen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lichen_tarotart/)
「設計是需要分工的,插畫、動畫也是。」大三這年,系上安排了很多“Studio visit” 什麼是Studio?可以解釋為工作室,那什麼是工作室?是個別接案、也可以是專門接案或接受資金贊助製片的插畫動畫公司,還有很多是台灣比較少的插畫經紀公司,這些Studio都有一個特點,他們各自有自己的風格,分工的很細,像是要製作一部動畫,分鏡、製偶、剪輯、音樂,都有各自的角色。插畫經紀公司內的插畫家也有分,有的主攻童書,有的接報章雜誌、有的專接商業插畫,基本上插畫家能保有自己的風格和接受適合自己的案件。
「那我就接英國的插畫案就好了啊?是在徬徨啥?」因為我想走學術,我想改變台灣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但,我理想中的教育模式就是對的嗎?孔子云,因材施教,有的人就是適合台灣以技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就像在英國班上也有不少人反對Kingston的教育方法一樣。如果,台灣真的有插畫系,而且使用了我理想中的教學方法(後現代:新學科本位藝術教育,以後有機會來分享),會不會根本不合適?還是,只有教育改變了,產業才有可能有所成長?
我沒有社會經驗,所以一切只是空談。我在往理想的道路上努力著,踩著家人撒的錢,所以慚愧,所以無助。
來點開心的照片,這是我跟同學合作的project~有空再來分享!
實務研究 意思 在 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科技部長說,科技部將來要支持的計劃經費,會偏向實務應用,促進社會經濟產業發展云云。這說法引起學界的反彈,我來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以我自己為例好了。憑小弟不才的一點淺薄知名度,我可以募到一些「業界」的支持。因為他覺得有利可圖嘛。相對來說,我這個研究內容,就要和業主的想法有某種交換,比如說更加實務一點。
像我要寫「台灣棒球倫理個案問與答」「倫理學筆戰手冊」之類的東西,有意願支持的出版社不少。就算要搞個倫理學工作室或顧問公司,也都有人談過。只是我沒空處理而已。
但如果我要弄純哲學研究呢?像我也打算翻譯一兩本國外新的倫理學重要著作,或是寫個大的研究計劃,像「東方德行史」之類的東西,這種噴出來可能幾十萬字,但是賣不到一百本的,業主就會卻步。
這類研究會是有學術與奠基意義的東西,而科技部的支持就顯得相對重要。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說我如果申請他們一定要撥,而是這一類基礎研究如果沒有做出來,那個什麼棒球倫理的實務研究可能就沒那麼實在。
台灣的基礎研究其實已經很弱了,原因很多,但如果再把錢抽掉,只會更弱。我是認為實務研究的部份,應該想點辦法引入業界資金,而不是在不大的餅裡面硬去切割。
實務研究 意思 在 【實務專題(一)10/13】研究背景與動機怎麼寫(一)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第1章緒論怎麼寫- 研究 背景與動機02:00 研究 背景與動機-從PEST分析切入02:50 研究 背景與動機-從P政策面切入07:30 研究 背景與動機-從E經濟面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