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實踐大學學務處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歷經八年規劃、招標與將近兩年施工,臺北大學二期學生宿舍「辰曦樓」20日正式落成啟用。已經入住的同學們一致稱讚新宿舍不僅造型漂亮、景觀優美,內部各項生活設備也十分齊全;實際走訪各空間,師長們則是「哇」聲連連,紛紛詢問「可不可以也開放教職員入住啊?」
從公布設計模型到命名都充滿高人氣,還沒有竣工就衝上網路聲量最高宿舍,然而細數這棟宿舍興建歷程,校長李承嘉感慨或許該稱「風雲樓」。原來為了滿足更多學生住宿需求,學校從2012年起就提出構想書,2015年獲教育部核定,對外招標五次,去年初終於開始動工,感謝歷任校長們接力,逐步建設臺北大學校園。而優質住宿空間外,緊鄰宿舍區的「心湖會館」餐廳目前也已經可見雛形,可以看出臺北大學不只教學,對所有學生的生活也很重視,期盼師生都能在校園健康安全作息。
從自己任內開始規劃,如今見到理想實踐,前校長薛富井認為新宿舍完工可說是臺北大學關注學生的里程碑。他特別提到,從辰曦樓整體設計可以看出,從教育的角度,除了休息之外,宿舍更是學生學習與他人互動、生活能力、思想啟蒙、公民領導等素養的場域,期許學務處能跳脫傳統行政管理思維,提供學生更多元學習的空間,也鼓勵所有住宿同學能好好把握各種成長的機會。
「辰曦樓」由建築師蔡孟哲設計,看到設計作品完工,他形容自己有如「嫁女兒」一樣激動。蔡孟哲解釋,整棟宿舍的設計精神就是要傳達臺北大學校園最美好的一面,像是站在陽台可以看到心湖美景、在走廊可以感受微風吹拂、還能在露臺上和其他同學相互分享各種快樂和悲傷,希望所有使用者在這個宿舍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有好心情,同時期許所有同學把握住宿時光,盡可能和人互動,成為自己一生的資產。
「辰曦樓」名稱由今年初全校學生票選而來,命名者、法律二藍翊禎透露,「辰」來自與第一期曉日、皓月、繁星樓串聯「日月星辰」,至於「辰曦」則是自己喜歡小說的主角名字。「辰曦」在小說故事一開始失去所有,後來逐漸找回一切而重生,感謝所有同學喜歡這個名字,更祝福所有住宿其中的同學們都能和「辰曦」一樣,擁有新的開始。
至於在票選命名過程中引起高話題的「是在哈樓」,命名者、資工三鄭淯誠20日也參與落成啟用典禮。感謝學校從命名開始就看重學生,看見漂亮的實體落成更覺得感動。只是對於自己的名稱拿下第一名,卻只能成為地下室交誼空間的名稱,開玩笑表示「還是希望『是在哈樓』可以掛在外牆上啊!」
「辰曦樓」2019年1月14日動土,今年中完工,後續經各項程序與檢查,10月23日正式獲得使用執照,並從11月1日起開放學生入住,不過為了更完善規劃設計,「是在哈樓」目前還沒有開放住宿生使用。住宿組長李孟修說明,為了提供同學們更舒適的空間,住宿組正爭取經費加裝空調和各項設施,但承諾一定會努力建設,「提供所有住宿生都能say hello的地方。」除此之外,住宿組也將規劃建設各宿舍之間的廣場,期盼為所有住宿生打造更良好的共同空間。
入住將近三個星期,應外一田宇涵滿意新宿舍生活環境,稱讚各項設備齊全,能滿足各項所需;金融二劉冠廷也肯定,除了房間裝潢收納功能充足,整體空間很大,窗外就能看到整片綠蔭,自己常和其他寢室朋友到交誼廳吃宵夜、聊天,很享受住宿生活。
「辰曦樓」為地下一層、地上十層的建築,配合周遭景觀,整體建築外觀採層層堆疊設計、充滿流線感,各樓層搭配不同色彩,夜間點燈時十分亮麗顯眼。除了地下室大型交誼廳,一樓為無障礙床位,二至五樓為男生宿舍,六樓以上則為女生宿舍,總床位數共497床。為增進生活學習機能,各樓層均設置交誼廳,三、六、九樓還有簡易廚房。確保住宿安全,除了住宿生才能持卡進入外,男女樓層之間亦設置樓層往來門禁管制。
https://new.ntpu.edu.tw/news/5fb789da72f1d73ae1cef52a/%E4%BA%8C%E6%9C%9F%E5%AE%BF%E8%88%8D%E8%BE%B0%E6%9B%A6%E6%A8%93%E8%90%BD%E6%88%90%E5%95%9F%E7%94%A8%E5%AD%B8%E7%94%9F%E6%BB%BF%E6%84%8F%E5%B8%AB%E9%95%B7%E6%AC%A3%E7%BE%A8
實踐大學學務處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大文學院美國國家中文領航計畫臺灣中心正式成立
2019年10月28日美國國家中文領航計畫臺灣中心,舉行隆重的開幕典禮正式成立。邀請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張金淑副司長、美國十二所大學領航中心的主任、合作的實習企業代表以及華語教育界先進等各方代表與會。與會貴賓及師長對在場的第一屆學生強調來臺灣學中文的優勢,並期許除了全方位地體驗臺灣文化,也能欣賞臺大多個校區的精采風景。美國領航總部趙德麟主任請全場來賓帶領同學們複誦臺灣中心的勵志標語「領航啟航,寰宇飛揚」。
2019年六月由美國國家中文領航計畫於本校設立臺灣中心,計畫透過政府、大學以及企業的合作,培養精通雙語的全球專業人士(global professional)。經過美國十二所中文領航計畫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夏威夷大學、明尼蘇達大學、羅德島大學、舊金山州立大學、西肯塔基大學、北喬治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杭特學院、俄勒岡大學、密西西比大學、楊百翰大學)的千挑萬選,選送第一屆22位學生來臺,並於九月初已經在本校開始課程。這些學生將在臺大完成他們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也就是總整課程(Capstone),上學期在領航臺灣中心進行專業的語言課程,並同時依自己的專業,修習一門本校中文授課課程,下學期則在合作的機構進行企業實習,可謂浸淫式(immersive)語文教育與實踐的極致表現。
去年美國領航總部趙德麟主任與文學院黃慕萱院長會晤時表示,曾經幾次向美國總部提出在臺灣設立華語中心的計畫皆未果,希望文學院和他們再次努力提出申請。2018年底,文學院開始積極與趙主任全力配合,歷經層層審核之後,終於在2019年三月,美國領航總部通過臺灣中心的計畫。自計畫通過以來,文學院與國際華語研習所(ICLP)等相關單位緊鑼密鼓地規劃與協商,選定數學研究中心四樓為館舍,終於在九月開學前完成裝修,全力動員後才成功的讓師生們順利進駐。
繁複的籌備過程仰賴臺大各行政與教學單位的大力支持,總務處出租數學研究中心四樓,使學生得以在校總區中央、醉月湖畔幽靜、充滿人文氣息的空間上課,教務處對選課的協助,以及國際處、學務處在各項國際學生事務的安排等。在多方襄助及努力之下,9月1日第一批菁英學生已來校報到。在10月28日隆重開幕後,美方領航計畫的十二位主任於10月29日蒞院商談此計畫未來發展方向。未來領航中心的美國菁英學生人數可達百人,定能促進美方學生與本地學生的充分交流,得以切磋相長,提高臺大的國際聲譽與影響力。
這場全中文的開幕典禮別出心裁,除了各位長官𦲷臨祝賀,企業代表也多予以鼓勵。同時,身為真正主角的每位學生都上臺以中文自我介紹,尤其兩名學生代表更是呈現流暢的中文脫口秀。最後,在金曲獎得主「八角塔男聲合唱團」的帶領下,同學們唱著楊培安的「我相信」,開幕典禮圓滿落幕。中文領航項目臺灣中心的創立,在臺大的國際化進程上,不啻豎立一旗幟鮮明的里程碑。
#NTU #文學院 #國際華語研習所
#ICLP #美國國家中文領航計畫臺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