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的要件,是什麼?
是歸還宿舍鑰匙?繳清校內交通罰鍰?還是辦完離校手續?
因為去年的 #東華大學扣留畢業證書案,讓我的團隊開始關注這個問題。
詳情見 https://reurl.cc/qmx01g
《大學法》第27條規定,學生修畢應修學分,經考核成績及格者,應授予學位;
《學位授予法》第5條則除了學分、成績外,再加一項授予學位的要求:#符合畢業條件。
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曾發函提醒各大學:各級學位的畢業條件,除了法條中明定學分、成績應達標之外,若有其他畢業條件。
#應有多重管道及替代方案供選擇!
而教育部所謂的其他畢業條件,指的也主要是如實習規定、語言能力門檻、體育能力門檻等等。
那麼 #完成離校手續,到底算不算是一個畢業要件?
#肯定教育部主動發函
#要求各校檢視畢業條件
我很高興看到教育部在今年3月19日, #主動通知 各大專校院,說明教育部對 #離校程序綁定畢業條件 的立場,並要求各校檢討改正。
教育部在函文中說明,以下這些常見的離校程序事項種類,其實 #都不涉及畢業條件:
▶️欠費或物品未還(例如交通處理費、宿舍清潔費、實驗室器材歸還等)
→ 應以輔導改正或替代措施優先處理,或循校內學生獎懲規範處理。
▶️若涉及學生品格或學習意涵之事項
→ 應循學生獎懲規定規範處理。
▶️若純屬學校與學生債權關係之事項(例如停車證換證手續費、學位服租借、圖書館滯納金)
→ 不得與畢業證書連結!應回歸法律途徑追繳欠款。
依據 臺灣學生聯合會 在今年2月發布的調查結果,至少有64%的大專院校,都有用離校手續綁定學位證書的情形。
現在,教育部已要求各大專校院檢視校內相關規定,應符合《大學法》及《學位授予法》對於畢業要件的精神。
如果有不符者,應調整修正。
我進一步呼籲教育部,應該督促各大專校院,在 #今年畢業季前 就檢視、修正離校程序。
讓離校手續與畢業證書 #真正脫鉤,不再勾勾纏。
這是「很多大學」行之多年的「習慣」。這次透過學生在體制內爭取、申訴,終於能有整體通案性的正向改變,正是實踐校園民主的可貴。
我會持續追蹤修正狀況,保障學生權益,不要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為學校的不當規定,而被扣留畢業證書。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PE Educ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體育課 - 實踐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實踐大學排球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廟宇民俗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實踐大學排球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廟宇民俗資訊站 的評價
- 關於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實踐大學-註冊課務一組 - Facebook 的評價
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PE Educ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E Education三年省思 - 真人真事】
每個人都不停經歷:「想法」「嘗試」「失敗」「反省」、再嘗試後再失敗,然後不知經過多少次失敗後才能真正做到最開始時的「想法」。
《你認為你沒有經歷過這個循環?》
其實1歲的人也必經歷過。還在嬰兒期用四肢爬行的我們,已經開始懂得萌生用兩隻腳走路的「想法」。從當刻開始你會不停「嘗試」站起來,用雙腳走路,在過程中你會不停跌倒、不停「失敗」,但慢慢不知不覺間,你掌握到平衡,了解到雙腳走路的技巧。你終於可以只依靠兩腳走路而不會再跌倒,成功達至你最初的「想法」。
《1歲時的你,知道什麼是走路嗎?知道什麼是失敗嗎?知道什麼是反省嗎?》
你什麼都不知道,你知道的只有腦海中浮現的「想法」。這想法是如何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願意為了達到這「想法」而不顧一切,不會怕跌倒,不會怕痛。正正是你什麼都不懂,才願意不顧一切。
《慢慢長大,為什麼卻越來越不願意嘗試?》
因為你開始懂得思考,你懂得意識自己的情緒。你知道失敗是會令人沮喪,知道受傷時會感覺到痛楚時,你開始害怕嘗試,你開始避免失敗。當你學會了語言,當你能聽懂別人言語背後意思時,你願意嘗試的意欲進一步降低。為什麼?因為別人會告訴你「不可能成功」「想法不設實際」「實踐的過程會很辛苦」。這些說話,都不停令人害怕嘗試,害怕失敗,使很多人就只停留在想法的階段,然後無矢而終。
《在現實世界中,世界的進步難道就不是源於一個又一個不設實際的「想法」嗎?》
一百年前的人類能相信一百年後科技發展到幾秒能傳遞信息,幾小時能去到其他國家嗎?如果所有創新和變革者都跟大眾一起說著「不可能」這三個字,那現在只會停留在石器時代。「不可能」之可以成為「可能」,是因為「實踐」,所有「可能」都是源自「不可能」。試想在300多萬年人類歷史上,除了「生命」外,有什麼是與生俱來就是「可能」的?停留在「舊想法」,跟隨「舊做法」,你只是在做已被驗證為可能的事,沒有事會因你而改變。
《不是因為看見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見希望。》
一句名言足以可以歸納以上所說,相信這句說話很多人都聽過,但真正了解並付諸實行的人又有多少?如果你還是常把「不可能」掛在口邊,那證明你看懂了這句話的每一個字,但卻不明白每個字在拼湊的意思。
《三年前我創立PE Education提供體育補習》
有人質疑 :「下,乜體育都要補習?」「下,點解體育要補習?」
有人笑說:「下,體育無人會想去補習。」「下,體育咁少人讀唔會發展到。」
我理解他們想法背後的原因,因為從來沒有人做過,在你們眼中只看到「不可能」,但看不到「可能性」。你問我為什麼一開始就要每件事系統化,一開始宣傳就要出樣,搏出名?以為自己好型?三年前不管我如何解釋:系統化是令事情更流暢,宣傳出樣是為了給學生信心等,不論我如何展述我心中想法,相信你也有千百個反駁我、質疑我的說法,因為你只看到「不可能」。
三年後的今日,我回望走過的路,我興幸自己沒有因為別人說的不可能而放棄自己的「想法」,興幸自己沒有因為怕別人的嘲笑而放棄自己的「想法」,興幸自己沒有因為怕失敗而放棄自己的「想法」。我興幸自己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貫徹始終。雖然我還沒成功,但我讓你看到了「可能性」,因為這一切的「不可能」我都用行動與成就證實了。正如你不會質疑世界首富所說的話,因為他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曾說過的話。
我有犯過錯,我有跌倒過,我有做得不盡完美的地方,但我渴望進步,我願意反省,我願意學習,我願意改善,我願意面對失敗。這些以往背後的經歷,才真正成就了三年後還在這的我。
三年前我說要幫更多體育人「靠體育入大學」,三年後我以行動證明了,我每4個學生就有1個體育能獲得等級5以上(25%),高於全港比例(2.6%)八倍以上,而我大部分的學生,體育科更是他們全部科中最好成績的一科,真正是單靠體育一科將DSE整體成績達到入讀心儀學科的分數門檻。真真正正地實現了我一直說的:「靠體育入大學」「擁體育夢圓大學夢」。
今天我感受到的不單是這些數字上的成功,我更感受到我一直的堅持和執著對周邊人的影響,尤其我的學生。學生考得高分當然高興,但更高興的是學生在我身上得到體育科以外的領悟。相對奪星學生對我的道謝,我更感動於拿Lv2,拿Lv3學生對我的道謝。或許Lv2,3在很多人眼中不是一個亮眼的成績,更不會有人留意,但對於陪伴了他們整個中六備戰DSE的我來說,我是確確實實看見了他們的成長和進步。由第一次上堂時感覺到他們只是為上而上,到後期上堂時見到他們會自發抄錄筆記,開始會主動問問題時,我感受到他們正一點一滴地改變,是真的由LvU,對體育科完全一竅不通,到最後拿到這個成績,是絕對不簡單。可是事實是殘酷的,過遲的起步始終難以在極短時間內追上早已起步的人,但我知道的是:「迷而知返,得道未遠。」此刻的落後,並不代表永遠,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必然可以在其感興趣的領域嶄露頭角,因為他們已經願意「嘗試」,願意接受「失敗」,並且願意「反省」。
圖中所有皆為與學生的真實對話,絕無任何造假。
《2020我再次報考了DSE體育科考試》
很多人以為我想再拿一次5**,想用作之後的宣傳招徠學生。相信只有曾經考過PE的人才會知道PE這科拿5**的難度絕對和其他科大相逕庭,即使是我還是日校的體育老師,都無法保證每次百分百輕奪5**,因為PE除了60%分數是筆試(理論考試)外,還有40%要求你在各運動項目(實踐考試)中發揮出色。即使筆試滿分,但只要在實踐考試中的其中一個項目有所失誤時,5**可能已經離你而去。對於久久沒有進行系統化的運動訓練的我來說,我比2016時的我更遜色,亦無絕對的把握能再次拿到5**。
有任教過我的體育老師也提點過我,通識之父陳岡雖然創辦了通識科,但他親自上陣考通識也只拿到Lv4,假如我在2020DSE中滑鐵盧,不能再次拿到5**的話將會被大眾質疑實力。亦有不少人建議我在得知結果前不要公佈自己報考了2020DSE,只在真的再拿到5**時才公佈。於我而言再次報考其實是另有目的,我亦不希望是偷偷摸摸去考,然後輸打贏要,所以早在上年11月時我已公開宣佈我報考了2020DSE,希望警剔自己要做到最好,也希望別人一同警剔自己。
《不是為了5**,也不是為了宣傳》
相比過去兩年,這年我覺得自己不論是對體育科的理解,還是教授學生的方法皆到了另一個層次,感覺自己能為體育科、為學生帶來更大的價值。所以2020DSE,不是為了5**,也不是為了宣傳。我希望挑戰的不是5**,我挑戰的是總分達至90%以上,挑戰現時文憑試體育科的系統。
歷屆PE 5**中無人曾拿過總分90%以上,即使是當年2016的我也只是8x%。2016年,我希望考好PE拿到好成績進大學;2020年,我希望考好PE征服DSE PE的現有系統。我深信,只有我真正了解並征服了現有系統,我才有可能對整個DSE PE的生態系統帶來根本性的轉變,才有可能令到體育科不再是別人眼中的「水泡科」「很少人讀的科」「很難考好的科」,而成為在家長眼中與Phy、Chem、Bio對等「有前途的選修科」。
7月22號DSE成績公佈,我再次拿了5**。大家的直覺可能認為因為我的任性,令兩位自修生拿不到*。但換個角度看,2020DSE總共誕生了4位PE 5**(我是其一),但歷屆DSE PE中,大部份都只有1-2位PE 5**。那麼到底2020年,我是搶了一個5**的位置,還是創造了更多5**的位置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2020年這個新紀錄開展了DSE PE歷史中新的一頁,證明整個體系正循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大家請放心,我考完2020後,之後也不會再報考,考一次死的腦細胞實在太多......
《 改變》
改變的過程無可避免需要犧牲,但我展望的是,最後成功的話,將會出現嶄新的生態系統,劃時代的轉變。可能在不久將來,體育科不再只有1000人報考,不再是每年只有1-2個人拿5**,而是每間中學都會提供體育選修科,考生數目與其他選修科不相伯仲,奪星的比例大大提高。
沒錯。這些「可能」在此刻可能都是「空想」,但難保在若干年後真正「實現」。
正如3年前體育補習也只是「空想」,但今天PE Education已「實現」了這個「空想」。
《 將來 》
很多人以為我是全職做體育補習,但其實我只是一個還在讀大學乳臭未乾的傻小子。這年休學間,體育是我其中一個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領域,與此同時,我也在發掘和學習其他未知領域的事物。現階段我認為體育補習不會是我畢業後的全職工作或是終身職業,因為我仍然想去探索世界中很多的未知。然而,這並無阻我對體育和教育的熱愛和用心,因為我期待看見所有體育科的「空想」都被「實現」的那天,在那天到來前,我願意為此「嘗試」更多。
I’m not asking for your UNDERSTANDING.
I’m going to show you the POSSIBILITY.
#PEEducation #RexMa #擁體育夢圓大學夢 #體育補習 #全港唯一體育專科補習 #體育 #DSE #PE #DSEPE
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行政法林清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方特考三等榜首,分享給準備體育行政的考生:
首先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師長與應考前輩,有您們的幫助,我才有可能在這裡撰寫這篇文章回饋大家,也希望這些經驗可以幫助到未來想納入這一行的朋友們。
1、 心態建立:
強大的心理建設是準備國家考試路上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在挫敗後迅速重拾信心,或者是面對旁人有意無意潑冷水而不被動搖,另外我也建議踏入這條路上的考生,除了公務員工作穩定以及薪資實質的誘因外,更要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為何要踏入體育行政這一行更深刻的理由,因為這一份強大的內在動機會在往後的日子裡,支持你繼續前進。
另外我也鼓勵考生,不要把考試當作是一種門檻與折磨,而是當作未來考上之前必要的職能訓練,這樣準備起來會比較有動力一點,也會比較甘願。
2、 應考背景與經歷:
我是體育學系學士與碩士的本科生,研究所主修運動管理,大一時其實就已經知道,除了當體育老師之外,也有體育行政的路可以選擇,但我真正開始萌生想要實踐的念頭,是在讀研究所時,一邊在大學體育室擔任行政工作的時期,因工作所帶給我的成就感。
完成碩士論文後,我延畢了一學期,一方面是需要一邊補習行政法,一方面也是在學校可以提供給我比較多資源可以備考,第一次106年高考第25名(取11),讓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畢業之後,回到了家鄉,剛好也在所在的縣府教育處應徵到體育相關的職務,這一年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心理上相對踏實,工作的實務經驗對我考試充實了很大的能量,但其實上班也佔掉了我大部分的時間,這一年(107)高考與地特分別是第17名(取8)與第8名(取1)。
隔年在父母的建議之下,於是我辭掉了工作,當起了全職考生背水一戰,全職考生的生活雖然多出時間,但相對也多了很多壓力,對未來的徬徨,旁人的眼光等等,108高考考了第10名(取4),曾讓我一度想就此放棄了,所幸在家人100%支持下,我才得以在這次地方特考順利上榜。
3、 讀書方法:
(1) 時間安排:
1. 半工半讀:平日回家後每日至少2 小時,假日圖書館8小時。
2. 全職考生:每天圖書館專心讀8小時(09:00~17:00),因為回到家基本上我也看不下書了,則搭配相關議題的影片作為輔助。
(2) 共通原則:
1. 一本書原則:所謂一本書原則,並非只讀一本書,而是以一本書作為主軸,並融會各家參考書後,能夠自己整理出一本書的筆記與心得。
2. 習慣聯想:養成聯想的習慣,例如看到一則體育新聞或法律事件新聞時,要能時常聯想到可能的考點是甚麼?此外也可以藉此一邊回想以前讀過的內容有沒有記熟。
3. 勤做習題:除了考古題一定要全部做熟之外,也要以上述的聯想的方法猜題,並「實際手寫」練習。
4. 筆記整理:前期我有以電腦打字,希望可以做成一本完整的筆記,但我後來發現雖然可以當作參考,並隨時補充資料,但是實在太花時間了,而且打過即忘。所以後來筆記的方式還是以考古題擬答的方式,手寫作成筆記。手寫雖然速度慢,但是慢讀的過程卻更有助於內容消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習慣在考試上手寫的速度與感覺。
4、 各科準備:
(1) 國文:58
雖然沒有特別準備,但公文格式及用語務必要背熟,作文的部分可以參考專業科目的內容,就可以跟其他考生的內容有所區別了(尤其運動社會學與體育史都有很多例子可以拉進來寫),選擇題純吃老本。
(2) 法學知識與英文:64
憲法與增修條文熟記是最基本的,但近年更偏向考大法官解釋,坊間都有很多參考書可以參考,至於法學緒論的部分,高考與地特三等的部分雖然包山包海但題目本身不至於考得太難,建議可以找一本《圖解法律》的書籍幫助理解,另外我也有買陳治宇老師的參考書搭配看,剩下的就是利用零碎時間勤做阿摩練習了。
英文的話其實沒有特別準備,個人英文程度不算很好,對我來說英文投資報酬率實在太低了,但閱讀測驗題相對好拿分,務必把握。
(3) 行政法:79
上過一年林清老師一年的面授課程,真的建議至少一定要去上過一輪課程(尤其無法律背景的考生),薯叔的教法受一致好評,網路上已經非常多的評價了。
除了在行政法這科外,我也應用老師的擬答與整理筆記的方式在其他專業科目上,真的對我收穫非常很多,有種「啊…原來書應該是要這麼讀的」的感覺。
至於要選擇函授或和面授我覺得因人而異,函授雖然可以反覆看,但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是建議面授,一方面可以方便問老師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是自認自制力較差的考生,也可以跟著老師的步調走;但我也知道也有考生因為上班和家庭時間上的不允許,函授就是個還不錯的選擇,但是一定要按表操課!否則內容很多,後期一定會消化不完。
另外我認為比上課更重要的是,自己多練習跟消化,這也是為何我只上了一輪課程,後面2年都是純靠在家自修了!選擇題建議勤做阿摩,建議要練到至少考試不會錯超過4題的穩定度;申論題則搭配老師參考書內的題庫,另外個人也覺得猜題非常重要,尤其是那種選擇題已經前幾年考過的新議題,申論題還沒考過的,就極有可能出現,這次運氣非常好,剛好命中行政執行聲明異議那一題,拿了20分。
(4) 體育行政與管理:52
以鄭志富老師的《體育行政與管理》和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白皮書》,作為備考的雙主軸,再搭配其他的書籍當作參考(詳書單)。這幾年雖然考的題目不算是非常難,但分數似乎有越改越嚴格的趨勢,所以建議準備到後期要廣泛閱讀,多多套用管理理論和實例旁徵博引,才能寫出亮點。
(5) 運動社會學:77
這一科原本是我非常不擅長的科目(可能以前書真得看太少…),所以我先去找了蘇維杉老師的參考書把基礎重新打好,因為這一本寫得相對簡單,而且舉了非常多台灣本土的例子,非常有助於理解。但是後期漸入佳境後,我則以王宗吉老師的書為主,這本書因為是譯本,有很多國外著名實例與社會現象可以參考。
此外也推薦陳子軒老師的《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這本寫得非常活潑,沒有教科書那種硬梆梆的感覺,舉的也都是最新的例子,非常豐富可以當作擬答參考,也可以當作閒書來閱讀。
因為近年偶爾會考出比較純社會學理論的題目,很怕拿到考卷就被嚇傻了,因此我也找了陳遠老師的參考書來搭配。
(6) 世界體育史:86
以吳文忠老師的《體育史》(編修版)為主,這本書已經出版超過了近半世紀,許多體育科系都還拿來作為上課用書,就知道這本堪稱「體育史的百科全書」有多麼重要。另外我也找來徐元民老師的《體育史》來搭配,這本書的寫法與吳文忠老師的寫法截然不同,比較偏向探討哲學意義和比較,可以更充實答題的內容。
至於其他比較細節的部份我則是參考了《體育運動大辭典》、《中華民國建國百年體育專輯》等資料,此外日本也為了東京奧運會也拍了一部日劇《韋駄天~東京奧運故事~》,個人覺得這部日劇非常精采,非常有助於對於近代奧運脈絡的釐清,也讓我在休息之餘,能以更輕鬆的方式一邊吸收體育史的知識。
近年偶爾會考單項運動的歷史或發展,實在非常不好掌握,但可多留意一些時事上或是台灣國際賽成績還不錯的運動種類來準備。
(7) 體育原理:64
這一科基本上就是一個綜合性科目,其他科能考的,這一科也都能考,尤其和運動社會學有很多重疊的部分。
這一科比較特別的是,要把幾個如「體育」、「運動」、「遊戲」、「休閒」…等名詞的定義與關係多加釐清,並把握好12年國教、身體素養、身體與運動文化、電子競技等議題。
參考書我則以許義雄老師的《現代體育學原理》為主,並搭配其他書單上的書作為搭配。
(8) 運動自然科學:86
近幾年運動科學的考法比較應用,所以在以書單上《運動生理學》、《競技與健身運動心理學》打好基礎後,我後期開始找了《肌力與體能訓練》、《學校運動教練手冊》…等當作重點閱讀,尤其《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手冊》是體育署寫給第一線教練的官方資料,相對容易閱讀,也有非常多的實例,更重要的是貼近實務,整本都是滿滿的考點!
至於很多人問我運動生物力學的部分,因為考的比例偏低,而且不好準備,我建議把以前國高中物理課中古典力學的部分再拿出來複習,並搭配運動實例,應該就不會差太多了。
最後謝謝大家看完這篇勒勒長的文章,感謝一路上給我支持跟幫助的家人、師長及同學,也希望這一篇文章可以回饋到所有還在努力的考生,最後送上我去年初失意時,在日本東京淺草寺抽到的詩籤,作為我最誠摯的祝福:
鑿石方逢玉
淘沙始見金
青霄終有路
只恐不堅心
備考書單: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PqqzUQMEb18eR-3PAwX2llasAZ7YMT3H/
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實踐大學排球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廟宇民俗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實踐大學體育畢業門檻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rTech也提到: 講這麼多,我們只要承認寫code跟其他工程類工作比起來簡單很多然後CP值又很高就行了: 補習 ... ... <看更多>
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實踐大學排球場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廟宇民俗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實踐大學體育畢業門檻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rTech也提到: 講這麼多,我們只要承認寫code跟其他工程類工作比起來簡單很多然後CP值又很高就行了: 補習 ... ... <看更多>
實踐大學 體育 畢業門檻 在 體育課 - 實踐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體育 課. 實踐大學. 2016年10月9日00:18. 各位好~ 真誠想請問如果體育課的時間跟課程內容 ... 中) 大二大三蠻忙的還要選修兩門通識跟畢業門檻要考大一能修完就修完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