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69的網紅LUXY BOY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uxyBoyz #Members #Audition [徵選條件] 1.18歲以上、30歲以下男性,需具備街舞多元基礎、專精者佳(不限舞風) 2.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 3.對表演藝術充滿熱忱者,並能學習接受各種形式表演 4.有第二技能者加分,如劇場相關經驗、動畫製作、攝影專才、特技專才、平面設計等...
實踐風保面試 在 三媽從來不說謊 Sama Never Li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習慣「拒絕」的養成經驗》
「拒絕」,並不只適用於拒絕性騷擾,
也適用拒絕所有事情,
包含拒絕父母、老闆、推銷員、電話行銷、多年不見的賣保險同學...等
.
「拒絕」這個詞,是指一種人格特質?還是行為表現呢?
我認為是後者,「拒絕」是一種行為表現,
這篇文章也是以此觀點出發,#拒絕是個能夠養成的行為。
(如果你深信「表態拒絕」是種人格特質,那你可以不用看下去了,這篇對你來說沒什麼用。)
.
把拒絕看待成「行為表現」之後,
那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做不到拒絕」,
一來這不是從小有學習到的,
(無論性別,華人教育本身就反對拒絕,天天叫你順從呀!還有台灣的職場也受到日系影響不少,同樣也是順從為主!)
二來是後天想要將這個行為養成習慣,
會發覺正面回饋非常少甚至充滿風險,
那這個習慣自然很難養成。
(拒絕的風險:沒面子、不合群、激怒對方…,隨便想就一大堆)
.
擁有足夠的正面回饋,
較能養成新習慣。
重訓健身、飲食控制、學習語言..
可以發現有不少人持續地進行,
因為正面回饋是相對明顯的,
體力變強、身材變好、取得語言證照…
(這邊要補充一下,正面回饋是因人而異的,像是有的人學習語言是為了愛情,也有人學習語言是為了高薪)
.
而「拒絕」很難養成的主因,
就是正面回饋很不明確。
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正面回饋,
我覺得是培養「拒絕」的關鍵。
.
對我來說「拒絕的正面回饋」,
就是「我贏了」的感覺。
雖然說有點像是精神勝利法,
但拒絕最能替自己帶來的,
就是「替自己做決定!」
感覺好像是個很弱的正面回饋!?
但生而為人,活在這相對自由的時代,
能替自己做決定是多難得的事!
我~還~不~做~爆!!!
.
勇於拒絕、常常拒絕、到處拒絕,
我應該貫徹拒絕超過 5 年了,
(尤其實踐開放式關係之後,拒絕得更迅速更果斷)
我拒絕陌生人的搭訕訊息,
也拒絕愛人想做愛的要求,
我拒絕父母叫我投票給韓國瑜,
也拒絕親妹傳給我的減肥資訊,
我拒絕老闆給我不適任的工作,
也拒絕面試官跟我殺價。
.
老實說,做了這麼多「拒絕」,
除了自己做主,
還真的沒什麼回饋啦!
但自己做主還不夠正面嗎!?超爽的耶!!
(希望到這邊,你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正面回饋)
.
萬事起頭難,
拒絕的正面回饋已經找到了!
已經完成一半了!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展開拒絕的行動,
但前面提到的那些風險還是存在呀!
這些都會讓我們的拒絕卻步。
.
因此我建議進行拒絕時,
轉換一下視角,
把對象當作「機器」。
.
通常詐騙電話很好拒絕吧?
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把對方當人看呀!
覺得對方只是個重複念稿的「機器」。
請在遇到不合理或不喜歡要求的當下,
把對方當作機器看待吧!
這樣子就好拒絕多了!
.
通常是不合理或不喜歡的要求,
我們才會想提出拒絕,
代表著提出這要求的人,
其實也沒有顧慮太多,
甚至在提出要求的時候,
根本沒有同理和思考對方的感受。
.
天呀!你們知道嗎!?
思考和同理人類是非常珍貴的能力,
沒有這種能力的,
通常我們不會視為人,而是機器。
(看看那些科幻電影怎麼演的,就明白了吧!?)
.
因此遇到這些不合理或不喜歡的要求,
我都把自己想像成超強 AI 在回覆,
畢竟對話對象也是機器呀!!!
.
為了貫徹機械化拒絕,
我會找個閒暇無事、心情平淡的時候,
設定制式化回覆,
盡可能理性且不帶情緒地寫出來的
(就你們知道的,要和機器溝通,情緒他們不會懂,感性他們也不會懂,要像登記疫苗一樣,一項一項資料填好,他們才能把這些資料輸入進去,而且未必能理解)
.
大致上符合一些原則:
1. 不怒罵對方和使用情緒性字眼:我知道克制自己的情緒很辛苦,但我生而為人所擁有的珍貴情緒,只保留給我親近的人見到。回覆拒絕時,我就是個機器人,一點情緒都不想浪費在對方身上,對方根本算不上是人,所以別用人的方式對待他。(畢竟你給他情緒,他也像個機器般收不到)
2. 不使用「請」、「謝謝」、「對不起」、「不好意思」,同樣因為對方就是個機器,不值得我使用這些禮貌的詞句,而且有沒有用對他來說差異不大。(但對我來說有差!)
3. 盡可能明確描述自己的感受,想想對方如果是機器人的話,他沒有天生的理型(哲學用詞),那說明不夠清楚,無法在他的資料庫有效建檔,那這個說明是無法讓他理解什麼的!在「我要贏」的心態之下,我是想讓他明白的!!!(你這機器給我搞懂呀!!!)
(以上我自己的作法,僅供參考)
(把對方看作「機器」,僅限於想要表達拒絕的當下,並非從此不把對方視為人,而是利用這個做法,減輕想拒絕時可能會有的不好意思、覺得抱歉、無法好好說明…等。)
.
最後把我 IG 預存回覆中,
所有和表達拒絕有關的字句條列(歡迎複製貼上使用):
「目前不想。」
「不回答隱私問題。」
「這不是我需要知道的,也不是我該煩惱或者回覆的。」
「我覺得你的發言很沒禮貌,而且冒犯到我,希望你可以理解自己的行為是讓人不舒服的並且反省,以後別讓自己成為討人厭的人。」
「我覺得你的行為蠻沒禮貌的喔!我並沒有想要知道這些資訊,希望你可以理解,別隨便這樣子傳訊息,不然很容易冒犯人!」
「我不願意再和你對話了!因為你明確地冒犯到我了!我會把你的訊息截圖,匿名處理後,上傳到我的限時動態給大家看,並且檢舉+封鎖你。」
.
同場加映1,和劃清界線有關的字句:
「訊息留言,我會盡可能回復,但請保持禮貌和尊重喔!如果擔心對話讓彼此感到不舒服,請參考連結:https://supr.link/NW90X
(連結裡有各種不禮貌發言的錯誤示範紀錄!)」
「如果你想認識我的話,麻煩先讀完這三篇,用心體會用腦思考後再行動,否則很容易造成你我的困擾,讓人心生不悅。https://www.instagram.com/p/CQa9Fv-BMNH/ https://www.instagram.com/p/CQa-yDEhiiB/ https://www.instagram.com/p/CQbAsbzB4js/。」
.
同場加映2,三媽推出的《異男網路交友快速辨識服務》拒絕法:
「我覺得這個服務可能你需要,推薦試試:《異男網路交友快速辨識服務》👉 https://supr.link/57QLV。」
.
基本上,
我並不接受特定性別就比較無法拒絕的說法,
我知道主流價值框架下,
確實有造成性別差異。
但已經認知到這些都是框架造成的,
而非我的生殖系統造成的,
(應該不是荷爾蒙讓我無法拒絕的吧!?)
那我想該去做的是拆除框架,
找尋各種可能性,
才有機會自由選擇,
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
今天分享我的拒絕心路歷程,
也算是一種拆框吧XDDD
希望大家在追求自我之路,
都能拆掉更多框架,找到更多可能。
.
#拒絕 #習慣養成
#情感 #情感教育
#拆框 #做自己的主人
#做自己 #自由選擇
#愛情 #愛情故事
#關於愛情 #因為愛情
#異男網路交友快速辨識服務
#信義簡嫚書
#三媽從來不說謊
#samaneverlies
實踐風保面試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放棄美國高薪工作,回到台灣創業…」這種標題文章起手式,不只大眾膩了、劉安婷也膩了,「普林斯頓大學,在我回國以前,大家應該只覺得是幼稚園,如果只是報導學歷,是不是代表這個人出社會後,沒有什麼成就?」專訪時,劉安婷誠懇、直率,創辦「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8年過去,她早已創造更多影響力。細數她的獲獎事蹟「富比士Under30」、「亞洲影響力人物榜」,這些積累是來自每年嚴格的篩選機制、培訓,讓有志青年能到偏鄉教學2年,縮短偏鄉孩子的教育不均問題,至今有5千名孩子受惠,除此之外,也讓青年為兩年後的自己奠基,她接受《三立新聞網》專題節目《大人的模樣》談談一路來的歷程。
攤開108年度「為台灣而教」的年度報告,是一本非常詳細完整的報告,從捐款來源、資金花用比例、組織執行事項、董事會組成人士通通都有,讓非營利組織的捐款運用公開透明,光看內容就能強烈感受到「為台灣而教」的穩定性與影響力。創辦人劉安婷今年31歲,24歲時從美國留學回台,因在美國期間,到監獄教書3年,並曾前往第三世界國家擔任志工,有感教育不均回台創辦非營利組織。
劉安婷的教育理念為人所知,就連總統蔡英文也於3月時親自拜訪總部,寫下「八年前我認識安婷時,很欣賞她的理念,但不免替她擔心,在實踐上會不會遇到很多困難?很高興看到八年後的現在,TFT不但站穩腳步,還跟許多團體合作,擴大了翻轉教育的能量。」外人看來,劉安婷在做的事情相當偉大,而她卻仍保持謙虛。
劉安婷說,一開始真的不知道「為台灣而教」可不可以成形、會不會變成一個組織,所以起初是從很小、很小的規模開始嘗試,很多人關心教育不均等的問題,但是在所有提供的解方裡,往往最困難的一個很關鍵的元素是「人」,比方說每個人可以捐電腦,可是如果沒有對的大人在旁邊引導、陪伴的話那電腦不僅不會幫到孩子,它可能還成為孩子逃避學習的管道。
劉安婷接著舉例,比方說我們可以捐衣服,但是一樣如果沒有一個對的大人在這邊做教導、引導,那麼這一箱好心、善心的禮物和衣服不僅可能沒有幫上孩子,可能還養成他手心向上的習慣。尤其是家庭的結構已經比較沒有辦法受到支持的孩子,學校裡面的大人,也就是老師還有各式各樣的教育者,其實就會是他互動時很重要的一個教育資源,這樣的一個大人偏偏又是在最需要的台灣那些偏鄉角落,常常很稀缺,因此為台灣而教扮演的角色便是培訓優質人才進入偏鄉,並待上兩年。
解決社會問題,為何由非營利組織承擔?劉安婷對此則提到上個世紀,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要有三大部門,包含公部門(政府部門)、私部門(企業部門),還有第三個就是社會部門,其中很主要的角色就是非營利組織。
另外,她補充一個完整社會需要三個部門是因為,很多社會問題是非常複雜、非常龐大,比如說貧窮、教育不均的問題,幾乎可以和「國安問題」畫上等號,也幾乎難以透過單一部門就可完全去解決,需要很有解決問題能力的社會部門來執行。「如果不把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拉得更均值,那麼我們整個暴露在外的危險是台灣的整個未來。」
為了讓這類的國安問題可以解決,因此非營利組織往往需要更優質的人才加入,只是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仍以醫師、科技業等職業選項為主流,在現實中要推動人才加入,也有一定的困難。劉安婷說「我真的一開始沒有想過,我甚至可能要為這些年輕成員的父母親辦說明會。」
她進一步補充,其實有很多青年要做這個選擇時,碰到很多的阻力,身旁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其他的重要他人,可能會擔心非營利組織會餓肚子,但其實TFT有提供一定基礎競爭力的薪資、還有錢難以計算的培訓投資,讓孩子不會被錯待,或是他們擔心偏鄉很危險,但機構甚至有給更偏遠的老師車子的支持,除此之外,為台灣更替教師種下兩年後的種子,像是台積電、國泰金控、台灣奧美都加入未來就業計畫,教師結束兩年服務後,能獲得優先面試的機會。
從第一線服務的志工,到踏遍台灣偏鄉學校到教學現場關注,成為具一定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教育機構,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但劉安婷和團隊,持續翻轉教育,作自己理想的樣子。對於大人的模樣,劉安婷說「自由與責任,對我來說就是定義一個大人一體兩面的元素,我認為一個大人的樣貌就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領導者,而且在這份自由裡面,可以很享受、走出自己的生命風景。」
實踐風保面試 在 LUXY BOYZ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LuxyBoyz #Members #Audition
[徵選條件]
1.18歲以上、30歲以下男性,需具備街舞多元基礎、專精者佳(不限舞風)
2.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
3.對表演藝術充滿熱忱者,並能學習接受各種形式表演
4.有第二技能者加分,如劇場相關經驗、動畫製作、攝影專才、特技專才、平面設計等非舞蹈之專業技能,皆可主動通知,非相關科系亦可
5.團隊工作地點以台北為主(另有特別名額給台中當地表演者,歡迎中部地區表演者踴躍報名)
[報名方式]
初選:
即日起至 2021/04/09 24:00 截止*填寫報名表(https://forms.gle/Kp8Qi5DA3m8uzYRN8)
並將個人履歷及作品寄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標題需打「2021 Luxy Boyz儲備團員徵選」*2021/04/10 16:00 前通知是否進入複選階段
複選:
時間 - 2021/04/11 13:00 - 18:00
地點 - 傳承排練場(100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29號2樓)
(當日參加者附精美小禮物)
[徵選內容]
指定曲現場學習排舞
個人舞蹈專長SOLO展現,1分半內
面試
*注意事項:
現場動態呈現(例如舞蹈、特技等需音樂得自備USB,於報到時繳交)
其他技能呈現(例如動畫、設計、劇場、攝影等作品,請將作品集連同個人履歷一同寄到信箱,如作品檔案太大,請自行上傳雲端提供我們連結下載或觀賞即可)
[工作內容]
1.入選之團員將成為全職表演工作者,需參與所有相關各式演出、排練,每月固定8~12天台北與台中夜店排班表演,並參與道具服裝維修、檢整、製作、行政等相關事宜
2.台中當地配合表演者
配合夜店駐場長期代班演出,並參與道具服裝維修、檢整、製作、行政等相關事宜
[聯絡方式]
Facebook:LUXY BOYZ、黑纖演藝娛樂B.F.Entertainment
Instagram:luxyboyz、black_fibre
E-mail:[email protected]
Tell:何宜峰 0910-035747
關於LUXY BOYZ
2005年,起初只是幾個街舞男孩在夜店的派對舞台上跳舞 , 在2009年,做出了第一套光的表演,並開始在服裝道具上力求突破,正式從單純的舞蹈表演轉化成特色強烈的獨特表演。
雷射、投影、冷光、光纖、LED等等.....利用各種不同的光,不設限的進行跨平台合作與多媒體互動表演,「光」這個元素從此成為了 Luxy Boyz 的特色及標誌 。
隨著時間的演進,進而賦予特效不同的生命與意義,往內化昇華之路挺進。不只是「商業表演團體」,更立志成為一個雅俗共賞的「藝術表演團隊」。幕前幕後一條龍,表演製作,演出經驗相當豐富,小型的演出如劇場、街頭表演、各式不同的商演,大到體育場、棒球場、萬人演唱會、音樂節、派對等活動,海內外皆有豐富的演出經驗。
徵選公告
我們是個勇於挑戰的藝術表演團隊,挑戰視覺、創意、舞蹈、內心,只為了能創作出讓世界看見台灣的作品。我們是職業表演團隊,在我們這裡你可以學到更多關於表演的幕前幕後大小事,最棒的是你天馬行空的創意,有充分的機會與舞台能被採用執行,成為計畫中的統籌角色,盡情享受實踐的過程,並有保障基本底薪(出外表演另計),工作內容採責任制,固定集合時間為每週一至五下午一點至六點,每週安排週行程規劃,並搭配夜店駐場不拘形式的演出,能快速累積多元化的演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