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0 第9輪意願登記即將開放 23日起校園接種BNT】
新竹縣今日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案例。
有以下三點防疫工作事項與各位鄉親報告:
1️⃣指揮中心今公布,中央預約平台第9輪提供BNT和高端疫苗接種,對象分別為1、BNT第1劑:18至22歲、65歲以上和40歲以上第9類,且意願登記為BNT的民眾。2、高端第2劑:9月28日(含)前符合第2劑接種間隔滿4週以上的民眾。請於9月17日中午12時前完成意願登記或修改,預約時間為9月20日10時至22日中午12時,預計施打時程為:BNT疫苗在9月25日至10月2日;高端疫苗在9月30日至10月2日。
2️⃣第8輪符合「9月10日(含)前符合AZ第二劑接種間隔滿10週以上民眾(7月2日前接種第1劑AZ)打第2劑」這項資格的民眾中,有很大部分是 #75歲以上長者,為解決數位落差,新竹縣已完成75歲以上長者(原住民65歲以上) #造冊,正依長者居住地規劃就近醫療院所接種安排,將在9月13日起由村里鄰長陸續發放通知單,不論長者是否已完成預約,都會收到通知單,平台預約和通知單都有的長者,可自行擇一前往接種。
3️⃣BNT疫苗部分,新竹縣將從9月23日起至10月6日陸續為縣內高中職、五專(1-3年級)、國中、特教學校、外僑學校等47所學校學生依序接種,由東元醫院、大安醫院和13鄉鎮市衛生所人員入校接種。12至17歲不在校施打及不在籍學生9月14日10時起開放平台意願登記BNT,開放接種時間再依指揮中心公布。新竹縣實驗教育機構、在家自學或未具國內學籍者,及9月1日前滿12歲的國小學生因人數較少,由教育處和衛生局視疫苗配發狀況,另案規劃。9月7日起各校已陸續發放接種同意書,讓家長和孩子有充分時間考慮,預計14日回收意願書後開始造冊。學生接種疫苗後若有不適狀況,可向學校申請疫苗接種假,不列入缺席紀錄,以3天為原則,必要得延長。
#領頭楊
#防疫不能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
實驗教育機構 國中 在 陳善慧【善於服務 • 慧做代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7高雄市COVID-19疫苗接種 訊息分享】
⭐高雄市65歲以上長輩接種第二劑AZ疫苗:
✅比照第一劑,市府安排社區接種站集中接種。
✅長輩「免」上網預約。
✅接種日請帶「健保卡、身分證、黃卡、接種通知單、疫苗接種評估及意願書」。
✅預計接種期程:9/15~9/26。
⚠️備註:
🔸目前「未」開放長輩混打。
🔸獨居、重大傷病及身心障礙者若無交通工具,請向區公所申請計程車前往接種。
⭐第八期AZ疫苗預約開放:
⏰預約期間:9/10(五)10:00~9/12(日)12:00
⏰施打時程:9/15(三)~9/23(四)
⚠️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
⭐9/23起,學生接種BNT學生接種BNT疫苗:
🏫國中、高中/職、五專前3年(含特殊學校實驗教育機構外僑學校等)。
📝學校提供:疫苗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9/9~9/13共4天考慮期)。
💉學校造冊後接種方式:
✅方式一:校園集中接種
(9/23起於校園接種,學校提供接種後注意事項。)
✅方式二:醫療院所接種
(至疫苗預約平台登記,至醫療院所接種。)
🏫國小滿12歲學生、在家自學學生、境外臺校在國內學生。
📝教育局/學校提供:疫苗接種須知及評估暨意願書。
💉至疫苗預約平台登記、預約後,於預約時間至醫療院所接種。
🏫無國內學籍(滿12歲至未滿18歲)
📝自行下載疫苗接種須知及意願書:http://at.cdc.tw/645BJ3 。
💉至疫苗預約平台登記、預約後,於預約時間至醫療院所接種。
⭐更多疫苗接種資訊詳見附圖。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
實驗教育機構 國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商時報」2021.8.31
台灣第一間以「創業教育」為實驗教育主軸的VFT創業國際實驗教育機構,近日獲政府教育主管機關批准通過籌設,預計在一年內進行立案申請,明年暑假正式對國中畢業生招生。
實驗教育機構 國中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家投入教育現場。目前已走到十二年國教的方向,林佳龍呼籲教育部應跳開過去考試的迷思,提了多項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積極支持「所有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能獲得他們應有的幫助。
林佳龍委員指出,根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一般高中職學校學生只要有高二以上資格,縱使休學、中輟學仍可以報考大學,但同樣是政府核准的學習方式,教育局審議通過的高中非學校型態學生卻得多考一次高中同等學力檢定,且一年僅考一次、五科全都及格後才能進入大學,這對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受教權影響很大。林佳龍委員為非學校型態學生深深地抱屈,全國10多萬的考生擁有學測和指考兩次入學的機會,只有非學校型態學生還得忍受這種違反多元適性、一年一試、一科定終生的升學制度。蔣部長非常同意林委員的看法,願意在制度上解放目前不合理的規定,並創造平等的學習管道。
政府開放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來,從未給予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家長、機構或團體教育經費補助,林佳龍委員指出,許多家庭及機構為了孩子的多元適性發展咬牙苦撐,勉強支應孩子的教育費用,儘管自己繳納的稅款未能嘉惠自己孩子,卻依然如實納稅。由於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學籍依規定須設籍於某一公立學校,雖然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教材教具、教學人員和實施場地未放置於學校,但是地方政府仍然非學校型態學生的教育經費編入其設籍的學校,這些學生並無法享受到其原先應分得的教育資源。以98學年度全國216名國中和667名國小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為例,國中和國小每生平均分的教育經費分別為12萬9,476元、9萬5,493元,換算後亦即每年有9千多萬元未實際用於非學校型態學生身上。林佳龍委員在會中以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提出具體計畫改善來改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教育經費完全自籌的問題。蔣部長答覆教育部願意研議該有的配套並做全面的檢討。
林佳龍指出,目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多數選擇須參加基測的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入學的方式,但該方式的名額受到未來12年國教實施後免試入學逐年擴大的影響而減少,這將擠壓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升學空間。林佳龍舉中投區為例,101學年度共有63校提供合計近2萬1千人的高中入學名額,但只有2校合計15人名額提供給非學校型態學生申請,名額多寡尚在其次,僅有兩個學校的選擇,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非常不公平。針對各種非學校型態學生遭受不平等對待或排擠的情況,林佳龍要求蔣部長必須規劃十二年國教實行後,非學校型態學生能在免試入學方式享有和一般學生同樣的權益。
林佳龍委員指出,他翻遍目前現有的法令,皆未能保障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各項權益,如升學機會的平等與獨立學籍的制度,甚至「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根本找不到法源依據,林佳龍委員當場也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當制定一套完整的「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規範所有的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教育部在該次委員會同意林委員的四項臨時提案,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下推動辦理相關作業。
http://www.citylove.org.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