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命不缺勸他的人,但需要一個接住他的人」
週末我哥又在懟我強大的小我,明明寫論文寫不過一年發十篇頂級期刊的教授,偏偏還是硬幹,要求自己的論文非得發表在頂級期刊不可,搞到自己身心都很疲累。
我哥以前在長庚醫院工作,教學醫院也是要求要寫論文的,我哥只想行醫,就阿沙力的換到不用寫論文的醫院,而且還先跑到印度修行半年,到美國學健身半年才繼續行醫。
他懟我說我的小我太強大,沒人在乎我的文章發表在哪裡,只有我自己死抓不放。
隔天有一位朋友跟我談起她的女兒。她女兒在好學校的資優班,能力真的是跟不上,即使爸媽看了心疼要她就算了,去普通班讀反而比較自在有信心,她仍然不死心,用求的,用作弊的,無所不用其極的就是要留在資優班。
朋友說:「想不懂,這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嗎?用求的,用作弊的,也只能短暫留在資優班,弄到自己沒自尊又闖禍,划算嗎?到底我要怎麼做孩子才肯放手?」
我安慰她:「妳已經說了妳該說的,做妳該做的了。她需要時間掙扎,才有機會願意放手,哀悼她的失落。」
朋友問:「為什麼孩子會堅持要往一條此路不通的死胡同走呢?」
我說:「當我們投入大量的感情和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那件事就變成《我》的一部分。
很合理啊,你不斷的用心力在那件事上,那條神經路徑就真的變活躍了,的確是變成《我》的一部分。
而那件事的成就與否也就和我這個人是否成功劃上了等號。
要把那件事情割離自己,就像把自己的一部分割掉,那肯定是痛徹心扉的,因此能理解即使用求的,即使用手段,即使睜眼說瞎話也是不願意放手。
對妳女兒而言,那件事是資優班的光環;對有些人來說,那件事是曾經與他深深相戀的伴侶;對有些人來說,那件事是光環;對有些人來說,那件事是身為母親。」
朋友說:「說到這,我和她爸看她這麼執著都好怕,萬一她以後失戀也那麼死心眼,那是不是要去跪求人家,還是做什麼傻事。」
我說:「對啊,所以她現在正在經歷這個過程,也算是好事。妳就陪伴她哭,陪伴她失落,讓她感到落下的時侯有人接住她。幾次以後她自然就習慣失落是成長的一部份了。」
我自己講完後,心裡悸動了一下,默默對我內心的小朋友說:「我知道寫頂級期刊把我們保送上壘,有個安身立命的工作,要你放手真的很難。
可是我看你抱著這個又燙又重的目標已經很久了,如果你累了想放下沒有關係,我們都準備好了,只要你放手,我們就會接住你。」
每個人在各個生命階段都會有那麼「一件事」是和自己密密相連,失去他就等於失去全世界。
然而「那件事」會過時,會褪色,會不再適用,即使它曾經帶給你過狂喜,愉悅,光環,「那件事」終究還是有功成身退的時候,甚或變得讓你痛苦。
該和那件事告別時,接受自己就是會哭,會失落,會想幹傻事。但是要記得,這一切都會過去的。
回想過去你曾經執著的那件事,是不是很驚訝自己曾經如此的執著與心碎過?
這一切都會過去的,除非你不讓他過去。
放手時,記得把自己接住,好好哭一哭,去吃好吃的,做一些讓自己舒服的事,做一些天天會做的事。
身邊的親友們,看到所愛的人執迷不悟,別急,你只需要在旁邊看著,準備接住落下的他。
你需要做的只有接受他哭,陪他去吃好吃的,陪他去做一些他喜歡的事,這樣就夠了。
他的生命絕對不缺勸他的人,但需要一個接住他的人。
微博同時刊出: https://www.weibo.com/7476659612/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含電子書)
寫論文寫 到 哭 在 PhD Backpacker - 旅博士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脆弱的力量
上週情緒低潮到一個極點,連說話都不是很想說,對於很多事情都失去興趣,朋友在群組內會cue我怎麼都不出聲。
後來,慢慢在朋友們的接二連三的電話關懷和引導抒發下,整個滿溢出來的複雜一坨情緒總算是跟著淚水一起刷出來了。對!我就是一個在朋友面前絕不隱藏情感,真的需要時,會哭的泣不成聲的人。
這技能應該是我在諮商師那邊學到的,示弱非常重要,雖然這個社會都在逞強,要不然我以前絕對不甘示弱死都要裝個面子。我想日本的女星會結束生命就是因為無力求救,也沒有勇氣求救。心理學上,這個技能叫做『脆弱的力量』,這也是一本書名,整本書都在寫關於『懂得顯示真實脆弱的極大勇氣』。
今天能量回來一些,整個下午都在打起精神談著滿滿的公事,幾個在倫敦創業的朋友們真的都是兩肋插刀,傾囊相授,把人脈和資源都給我了。
昨天,我接到幾通很感人的電話,其中一通是在台灣的離職前員工都打電話回來給我。(另一位前員工也在前天打給我,想著想著神還是擺設了很多好朋友在我身邊。)
我送完娜娜去幼兒園,沿著泰晤士河畔走回家,接起電話,熟悉的聲音和溫柔可愛的那一聲『老闆娘』,真的是百感交集啊!今年一月份的時候我們還在開趴慶祝我們公司可以發簽證給外國人來工作了呢!
話說回來,可愛的前員工,幫我想著各種主意,她說:
❤️『老闆娘!我回來台灣後,跟我一起打工度假的好多人都超想念英國的各種。對齁!妳可以幫他們代購!買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啊!真的啦你可以!不要氣餒!』❤️
掛上電話後,她就寄來一堆影片也寄來一個人脈,告訴我要怎麼做還有怎麼接洽,我則是今天就打給會計師和律師諮詢,準備新增變更公司營業項目做進出口,再打給運輸業、物流業、台灣英國兩邊進出口業的創業朋友們。
就這樣,時間飛快,奶爸把娜娜從幼兒園接回來,此時的我,收到UberEats的外送,奇怪我沒有點外送啊!原來是創業姐妹Veronica送我的驚喜,她說她用點咖啡甜點給我打氣,我看到的時候當場再度熱淚盈眶。
晚上吃飯陪著娜娜歡樂的玩耍,九點一到,娜娜上床,我則是進到辦公室,開啟手機連線在美國也在她辦公室做線上教學的妹妹,轉換成寫論文模式,一路寫到半夜十二點半,結束了極其疲憊的一天。
圖為令人噴淚的友誼
--
#這就是創業媽媽博士生的瘋狂一天
#希望這樣的日子趕快結束
#我不能放棄還有這麼多人在鼓勵我
#感謝粉絲朋友們各種鼓勵
#白天談生意半夜寫論文寫到反胃想吐還是撐下去
寫論文寫 到 哭 在 郭葉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願必成」
「秘密」這本書是在講吸引力法則- 你希望什麼就用意念、圖像、相對應的感受去觀想,假以時日,這個願望就會成真。接觸到這個方法之後,我玩得不亦樂乎,也幾乎是有願必成,像是停到我想要的車位啦,發表論文在國外頂級期刊啦、或是得到想要的工作等等。即使沒有經驗或很難想像的圖像和感受,我也會透google閱讀、看圖片、看影片來產生圖像,甚至跑到百貨公司去摸我買不起的床單感受它的觸覺,沒多久以後就有人送我類似的高品質床單了。
這個方法的失效會發生在我不是真的很想要,或心理有懷疑。譬如玩「停到特定停車位」的觀想玩到一個地步我就覺得麻煩了。為了想要停到一個特定的停車位,我得兩個小時前就開始以渴望的心情觀想我的車子停進去特定的停車格。有可能是我打從心裡沒有那麼覺得停到特定車位有那麼偉大,再加上後來到國北教大工作之後,我們學校的停車位夠; 我喜歡走路,車子停遠一點也沒關係,玩了一陣子以後,我就沒什麼在練習「停到特定停車位」。
但透過這類的經驗,我知道想好的好的就會來,你不是真心想要就不會來,於是習慣時時檢查自己的念頭。這當然包括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否則要到了以後沾了一身腥甩不要也是很麻煩。
近年來學了東方傳到西方,西方再傳回來東方的正念認知療法,我自我覺察得更勤快了,也對所有的事情秉持著開放接受的態度,不會預設立場說什麼是不可能的。
今天收到一個消息讓我更加相信:只要我真心想要,沒有什麼不可能,就怕你不知道你要什麼。我有三件想要的事情。
第一件想要的事情是肌肉變強。我家兄弟已經跟我講不下一百次重量訓練很重要,我打從心裡排斥,在家自己練一練就受傷,我家樓下的姪子是專家,可是他會罵人,比較像是他是我的長輩。就算重訓專家在樓下,我哥哥也提供各式各樣的健身器材要給我,我和健身就是有個距離。我告訴宇宙:宇宙啊,我不希望我老了因為肌肉無力一直跌倒,請安排我肌肉變強壯的機會吧。
第二件想要的事情是了解佛法。我從小對佛法很有興趣,但是寫論文、寫文章、服務學校和學生讓我沒有辦法騰出時間參加佛法共修。雖然和我緣分很深的師兄會說法給我聽,但他講的我聽不懂,這個願望我也就一直擺著。
第三件想要的事情是會氣功。陰錯陽差的,在某一年的寒假到印度奧修中心當志工,在一次的翻譯服務中,我體驗到透過觀想氣修補了我破損很嚴重的粘膜以後,我就一直想學氣功。找了李嗣涔的科學氣功來看,大概有個概念,但是心裡還是想著,啊,好想要一位氣功老師啊。
然後,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讓我三個願望一起實現。幾年前在女科技人的聚會上認識了陳貞竹博士,她得知我常常感到疲倦,因而介紹我上瑜珈課。剛好瑜珈課的時間我可以配合,上課地點又在我家附近,我就沒什麼阻力的開始上了。上了一陣子以後,我的願望竟然一一實現了。
練瑜珈體位法一陣子以後,不只我的筋鬆了,原本弱雞的我竟然能在德國和學生數公里小跑步追火車,這是我從來不敢想像的,可見我的肌肉變得有些力氣了,也算是初步實現了肌肉想要變強壯的願望。
雖然這個瑜珈課名為瑜珈課,但是三個小時有兩個小時,甚至兩個半小時是在練氣功。我雖然覺得怪,這不是瑜珈課嗎?但覺得有趣,也就認真練,練著練著,即使我連著講六小時課之後感到虛脫,只要睡完覺好好練氣功,元氣就會比較恢復,不會像以前那樣有累到想哭的感覺,怎麼睡也睡不回元氣。
好,最奇妙的事情是剛剛我看到老師宣布下週起要讀金剛經,這我簡直是驚訝到了極點,我所有的願望在這個我無意中參加的瑜珈課中完成了,真是有願必成啊。
這些經驗讓我體會到:你想要什麼,就大膽的要吧,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怕你沒有想清楚,因為想錯了而要到錯的東西,或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而要,而要到一個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