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圍工作室 2020 年即將要邁入 25 歲了!🎉🎉
「In Art We Care:生態永續的行動」 — 竹圍工作室 25 週年系列交流工作坊 #1
生態與環境永續議題,是竹圍工作室長期關注議題的重要指標。從進駐藝術家,到工作室自行發起活動,以環境藝術教育重啟感官、強化社區連結,出版相關刊物、推廣概念擴散,藝術工作者投入生態議題的策略有其獨特樣貌。在25週年計畫中,我們將以研究回顧與案例盤點過往工作,邀請專題講者發表經驗與觀察,並在交流工作坊中,邀集相關單位的工作者,和我們一起探索這個議題的概念、實踐與推廣模式,交流討論以行動計畫跨域對話與推廣的諸多可能與挑戰。
【 活動時間 】
2019/09/21(六)
上午場 10:00~12:00(免費參與)
下午場 12:00~17:30(酌收新台幣 150元 午餐與茶水費用)
【 活動地點 】
台北國際藝術村遊藝廳
【 活動內容 】
++上午場次++
|研究發表:我們 25 年來做了什麼(撢灰塵)|
25 週年計畫專案研究團隊及竹圍工作室成員分享過往竹圍工作室自身或相關合作藝術工作者之實踐。相關專文、採訪影像與文字也將於竹圍工作室官網上事先露出。
|專題短講:怎麼創造生態藝術的行動力?|
由竹圍工作室邀請「歐洲 On The Move 移動網秘書長 — Marie Le Sourd」與「藝術家及研究者 — 周靈芝」進行趨勢觀察與分享。
|自由短講:邀請你來說故事!|
各場次工作坊舉行前,於網上公開徵求現場發表者五位,每人各自有7分鐘時間,向參與者分享介紹自身實踐生態行動案例。講題並於活動進行前預先於網站上露出。因名額有限,報名後會經過篩選,詳情可見官網活動頁面。
++下午場次++
|工作坊:來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交流~|
依據議題研究、工作室成員經驗與案例採訪歷程所採集之相關子議題,提出於工作坊現場討論,並分小組加深交流互動。小組討論的議題內容分為「#概念」、「#實踐」與「#推廣」三個階段,活動結束前均有集體分享交流時間,參與者在主持人引導下分享各組討論內容並交叉提問。因名額有限,報名後會經過篩選。
【 專題講者 】
|Marie Le Sourd/歐洲 On The Move 移動網秘書長|
瑪莉‧勒素自2012年開始擔任On the Move(OTM)的秘書長,On the Move是一個活躍於歐洲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資訊網。在此之前,勒素曾於1999至2006年間在新加坡歐亞基金會文化部門工作。此外,她也於2006至2011年間駐印尼日惹擔任法國文化中心總監。勒素多年來致力於推展國際文化合作的知識平台,希望為藝術家、文化專業人員、社群以及網路資源的交流爭取更多補助計畫。總體來說,她關注藝術家及文化專業人才交流所帶來的各項影響。除了On the Move,勒素也成立或協助其他組織及網絡,像是如IN SITU這樣的歐洲公共空間藝術創作平台。
|周靈芝/藝術家、研究者|
以裝置、錄像、社區和環境藝術從事相關的創作,並透過研究、書寫,出版有《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2012)及《對話之後:一個生態藝術行動的探索》(2017)。2010-2011年參與寶藏巖藝術村開村時的公共藝術計畫,和義大利藝術家卡拉洛塔.布魯內提及社區居民共創了寶藏巖的生態農園,並移交給社區自主管理,持續至今。
【 馬上報名 】
✊ 我想參與這場活動:
http://bambooculture.com/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51
✊ 我想報名自由短講: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dK-Q4V4jNXdENk5l…/viewform
【 注意事項 】
1. 活動以中、英雙語進行,上午場次現場備口譯。
2. 下午場活動酌收$150元,含午餐、茶水,請自備環保杯與餐具
--
竹圍 25 週年「In Art We Trust」官方網站:
http://25anniv.bambooculture.com/
更多活動資訊:
http://bambooculture.com/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51
寶藏巖 公共藝術 在 曼達Amand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水水城南
2018台北地景公共藝術計劃
飾 饒舌孫女
#我的第一場環境劇場
一個多月的排練
在寶藏巖這個地方
帶給大家這麼溫暖、歡樂
滿滿的人情味💛
謝謝沈 懿 SHEN YI
謝謝製作團隊 好好笑女孩Comedy Girls
寶藏巖 公共藝術 在 好好笑女孩Comedy Girl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下午好好笑女孩劇團完成了一個美好的戶外演出,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吟遊城南.書寫記憶〉2018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水水城南》環境劇場,開演囉!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綠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