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豆姐教你兩秒在越南換算出台幣金額
河內根本到處都是厲害咖啡廳,我們從吃完午餐到進飯店,就喝了可6~7杯飲料,而且每間都好好喝😱有超好喝又必喝的Cong Caphe椰子冰沙咖啡外,逛36古街又被星巴克的桃子優格給吸引,台灣有這個口味嗎?超級好喝!!!
很推薦太陽西下後跟著偉士牌車隊來場street food tour💪一路騎著復古的偉士,沿路逛著經典景點再吃必吃美食💯去吃了歐巴馬跟波登推薦的烤肉米線,又吃了宵夜街一整桌的各種pho,還喝了鐵路邊的熱甜蛋咖啡,最後再去酒吧聽歌喝啤酒,完全吃喝玩樂到最後一刻,肚子要炸了,精神有點疲累,但心靈跟味蕾都好滿足🎉
剛到越南,朋友告知越幣台幣的換算法就是除以700,但姐就是很喜歡一秒換算成台幣的人,要除以700真的好難算,許多人都說越南幣超難換算成台幣果然是真的,但姐自己發明了超簡單換算法,讓你一秒就能算出是多少台幣...
越南幣別大多都是寫**K,也就是如果是28000越南盾,他們就會寫28或是28K,大多都是少掉三個零的價格寫法。與其把幾K補上三個0再除以700,不如根本不用加上3個零,直接把菜單或標價的金額*1.5,就是差不多的數字。算出來會比實際金額多一點,但我覺得用1.5算是整數,是最快可以一秒計算出約莫金額的數字,小撇步推薦給你們,以下開放call me 聰明豆😏
老朋友就知道姐小時候就很討厭背公式,從小我都愛自己發明自己的方式計算出答案,但竟然會因為沒有套用公式,結果老師就說答案是錯的...就算答案一樣,只要不套公式就不對,讓我真的從小就覺得🤷🤷🤷
這也是我為何常說不會在意任何時髦以後的課業,只求他及格就好,因為我覺得品行跟禮貌才是比課業更重要的事...不要求課業的分數,是因為我希望時髦可以跟我一樣,有自己的想法而不要被舊有的思維給綁住,且我相信時髦一定是超聰明的寶寶,也會有自己想要專精的某一個點,我不太需要擔心,畢竟男生是遺傳媽媽的智商啊😏
#姐有Line囉快來加入訊息才不會漏接:)
⇓⇓⇓⇓⇓⇓⇓⇓⇓⇓⇓⇓⇓⇓⇓⇓⇓⇓⇓⇓⇓⇓⇓⇓⇓⇓
👉LINE好友:goo.gl/9qkA4m
👉好物社團:goo.gl/2GJGvc
👉姊的哀居:goo.gl/kMSabq
Aiko Chiu 肯吉。好爹日常 誠旺旅行社-樂遊趣
專精分數計算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時專欄:林建甫》申請入學考科減少 競爭反更激烈
2018年07月10日 04:11 中國時報 林建甫
為了減輕高中生的壓力,日前大學聯招會公布108學年起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招生,學測採計科目將調降至最多4科,最少1科。但這樣的改革真能減少壓力?真能更好取才?真能順應時代潮流?
現在台灣的大學入學,分成1月分的考學測,用來作為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的基礎;7月的考指考,成績作為各科系依自行要求的標準篩選入學。學測的考試內容就是高一、高二的課程範圍,而指考的範圍則是包含高三的課程。然而各大學開放越來越多的名額在申請入學,指考名額已經大量減少,因此任何學測的變革對考生及未來高中學子都會有相當的影響。
一般直覺的推測,「5選4」的制度調整後,則屬於社會組的學科就不會採計自然,而自然組的科系就不會採計社會,因此好像可以減輕考生負擔。從大學聯招會目前公布明年申請入學的情況來看,有744個系組將採計3科,占全部申請入學的3成8,其次為4科,共有688個系組,占了3成5。對比107學年共有622學系採計5科,確實將有一部分的學生可以選擇放棄其中一科,專攻自己的強項,看起來更好像可以減輕考生壓力。
然而各科的競爭勢必會更加激烈。一來減少考科,對高手而言,專精的科目有更多時間準備,單科的頂尖分數會提高。二來對所有考生而言,採計科目變少,考試時要更小心,簡單題目更不能錯,「容錯率」更低,熱門校系可能科科都要考高分才有機會。因此,是否真能減輕高中生的壓力?恐怕難如聯招會所願。
選擇5科都考的學生也許也不會減少,因為「5選4」制度調整後,各大學科系採計科目不同,如某校商學院採計國英數自,另一校則採計國英數社,學生仍會選擇讀5科。要減輕考生負擔,仍只是奢談。
若從各學系招生的角度來看,「5選4」也加大了各學系招生篩選的難度。現在的甄試入學,第一階段的篩選步驟全是依靠級分,先是檢定篩選,其次是倍率篩選,再透過加權計算將總級分比序挑人;而「5選4」讓篩選的可變條件變少,超額篩選的機會變更大,原本超額篩選總分為75級分,若改成只考3科共只有45級分作為篩選標準,「量尺越粗,就越難細量」的問題會被擴大。
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高中生的提早分流,因為社會科的學生不用再準備自然,自然組的學生不必讀社會。這就回到多年前,台灣的學生在考試制度下,都只是專才而難有跨領域的人才,這是違背現在的時代潮流。
因為現在的數位經濟浪潮快速席捲全球,不僅世界是平的,網路的世界已沒有國界之分。不少專家學者也都疾呼學生也都應該成為「π型人才」,培養第二專長。國家應重視「跨學科知識需求」的通識教育,培育複合型人才,或有整合能力的通才,而不是專才,讓學生將來在應付複雜多變的世界時,具有轉化知識的能力。提早分流對這些目標是有傷害的。
準此,也有些科系可能覺得跨領域真的很重要。因此會有些科系選擇社會、自然都應該計入4科之中。那該放棄什麼?最可能的就是國文,因為英文、數學的努力鑑別度是比較可信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比較可能發生在英文、數學的努力學生身上,這也跟他(她)未來大學的學習相關性更大,因此就傾向捨掉國文。當自己國家的語文被割捨時,我想這也絕不會是聯招會大員或社會賢達所樂見的。
因此,我認為「5選4」這樣的改革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困擾。我在前述的專欄文章中曾建議,改革大學入學重要的學測部分應該是級分制的變革。現在級分的標準化用分數等距切割,因試題難易不一,每年分數起伏不定,造成各級分人數不均,也造成困擾。級分標準化應用人數切割,讓各級分的人數固定,這樣的排序更有意義,也就不會受考題難易影響。另外要增加鑑別度,各科應不只是15級分,而是縮小量尺增多級分,每科成為30級分、50級分,甚至恢復100級分都可以。畢竟大學入學公平公正,還是大家最期待的。(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中國時報)
專精分數計算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年度文章總結
今年的我比較有在更新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部落格。我想從我本身的觀察、體悟,分享給大家。以下是我的年度文章總結:
軟體工程師無法逃避的宿命:持續學習、大量練習: 這篇是我今年部落格最熱門的文章,有近1萬7千個點閱,看來大家都很努力向上呢。我從 Hacker News上 How do you keep improving? 討論軟體業的持續學習之必要。要如何判斷你有在學習呢?Learning without a mentor: how to become an expert programmer on your own 提到一個很好的判斷方法:如果你在煩惱、困惑,如果你感到笨拙及一切事物都比想像中難,那麼你就有在學習了。而學習的內容可以參考 Effective Engineer 的 Edmond Lau:首先找你有熱情想要學的領域,如果你沒有特別對哪個方向有熱情,他建議學習和你最專精才能相近的技能。學習貴在實踐,大量練習,用你新學到的知識來開發新產品則讓你更加掌控技能。之前我問了一位 Facebook Engineering Director 軟體工程師如何成長,他的回答很簡單,就是 code, code, code。持續寫程式、用更有效率方法寫程式、寫出更好更高品質的程式,從做中學,從錯誤中學,你就會持續改進變成更好的軟體工程師。
2017年科技業全球薪水趨勢: 矽谷帳面上平均薪水上還是全球之冠,但是考慮到物價、稅率後,德州奧斯汀其實是實質薪水最高的地區,比矽谷高出近50%,西雅圖及丹佛緊接在後,也高出近35%,詳細比較內容請看我的分享。
矽谷流行指南: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 矽谷標準配備入門包的圖片,還蠻精確的把當下矽谷流行的事物放進去。Zero to One、各種公司 t-shirt、Venmo、PurpleTie、矽谷工程師潮鞋 Allbirds、Oculus、特斯拉電動車、Blue Bottle Coffee、Soylent等等。
2016 數位廣告營收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營收: 2016 年去年數位廣告營收首次超越傳統電視廣告營收、手機上的廣告收入也首次超越桌面廣告收入、而影音廣告則是成長極快的部分。數位廣告的優勢就是更精確的投遞給更可能購買的消費者,我想2017年數位廣告營收會大幅拉開和傳統電視廣告營收的距離。
軟體工程師是否過得很淒慘不快樂呢?: 瑞典一個收集1300個軟體工程師回答的問卷探討軟體工程師是否過的很淒慘不快樂: Are Software Developers Miserable? 結果顯示軟體工程師平均而言"稍微快樂"。矽谷這邊的情況來說,為了要讓員工開心及少為工作外的事情分心,許多公司員工優惠(perks) 給予免費提供三餐,吃不完的零食、喝不完的飲料外,還有符合人體工學的 standing desk及電腦椅、進修補助、免費健身房、免費乾洗服務、家居清潔服務等等。從公司角度大量採購可能不會花費太多,但對員工的心靈及家庭幫助很大,員工心情安心了、快樂了,才可以無所牽掛的高效率寫程式阿。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 從不會寫程式到3個月被矽谷科技公司雇用的終南捷徑? 矽谷乃至於全美國各個城市都有許多3到6個月的 coding bootcamp 程式語言密集班,主要的訴求就是不需要你之前會寫程式,只要你上完課程,畢業3個月內可以找到矽谷科技公司的初階軟體工程師職缺。我也以我個人 Hack Reactor的經驗,分享上課內容及如何找尋 coding bootcamp。
有感 ”陳瑞聰之矽谷誰在一例一休?" 不知是哪個矽谷?: 看到台灣身在公司高位的管理階層講一例一休,上位者不是應該帶領大家走出更好的路,讓大家工作生活更有品質嗎?況且矽谷這裡公司都是在比福利的,領導階層是不會(也不敢)公開要大家長時間工作的。
”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之心得 我參加了在南灣 BitTiger 辦的活動Lyft总监沈思维谈“硅谷职场”:到底有没有天花板?許多分享的內容在他的文章 "职场丨你的老板也是人" 及 "职场丨硅谷职场,如何更好地“挖人”和“被人挖”?"都有所著墨,我認為他的口才及思考邏輯都是華人中頂尖的,許多觀念和我心中所知互相印證。
西雅圖要超越矽谷了? 全世界許多城市都想模仿矽谷、成為矽谷、或是超越矽谷。最近一篇 Seattle’s software job openings outpace Silicon Valley’s 顯示出在 2017 年六月,西雅圖地區的軟體工程師職缺數超越了矽谷(計算方式其實是很簡陋的看職缺標題中有沒有軟體這個詞)。矽谷各大科技公司 Google、 Facebook 都在西雅圖有辦公室,Microsoft 及 Amazon 則是把總部設在西雅圖。 最近 Amazon 的擴張,更是驅動西雅圖科技職缺上升的關鍵。
學習成為更好的軟體工程師: podcast 推薦及尋求推薦: 我每天通勤上下班的時候,喜歡聽 Podcast 來找尋靈感,學習新知。有兩個 Podcast 是我蠻喜歡且一直持續收聽的。其中一個是Soft Skills Engineering: 節目座右銘
IT TAKES MORE THAN GREAT CODE TO BE A GREAT ENGINEER.
另一個是 Front End Happy Hour: 節目以輕鬆的方式討論前端開發的相關主題,參與討論的來賓多為 Netflix、Evernote、 LinkedIn,及矽谷科技公司的前端工程師。
感謝你今年的支持及閱讀,下一篇:"2017- 3個精彩經歷回顧、及3個人生領悟分享" 會分享我今年的心得領悟總結。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7/12/2017_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