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確立了中國道路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項羽失敗的緣由在於他想以勇力獨佔天下之利,因而他廢除諸多反秦諸侯,用他親近將領代替。劉邦與之相反,結成了最廣大的反項聯盟。定鼎天下後,劉邦一方面剷除異姓王,一方面大肆分封諸侯,最後達成政治平衡,以白馬盟誓的形式固定下來。那就是「非劉氏不得王,無功者不得侯」。
這其實是劉氏家族與功臣集團共同執掌天下的模式。這種模式遭到了呂后的挑戰。她打擊功臣集團,分封諸呂。但她死後,諸呂被很快剷平,周勃、陳平登高一呼,應者雲集,根本在於操持天下權柄的還在於功臣集團。
漢文帝可以說是由功臣集團抬上皇帝寶座的。因而他也最大限度的給予了他們便利。賈誼的《治安策》可以說講述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相互關係,重點強調了以德治國。其實質是用更加柔和的辦法對待士大夫集團,頗有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意味。漢文帝無為而治與天下休息的方針,在最大限度上將統治權力下移。他甚至可以允許私鑄貨幣。這就導致了中央控制力的減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醞釀了七國之亂。
漢景帝最初是希望有所作為的,但七國之亂的發生打亂了他的節奏。在他的時代,確立接班人是一個大問題。梁王由於七國之亂中表現優異,實力大增。再有竇太后背後推動,很是讓漢景帝擔憂的。立劉徹算是一種妥協,關鍵在於劉徹與阿嬌金屋藏嬌的故事。沒有長公主的勢力,劉徹的皇帝位子並不能很穩固。
文景兩代為天下打下了基礎,但這個基礎我們要仔細分析。強的不是老百姓,強的是地方豪族。天下受災而無人敢淹丞相田蚡的田地以洩洪,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田蚡、竇嬰之間的爭鬥可見一斑。再加上大俠郭解這樣的地方黑惡勢力,心懷不滿的地方諸侯王,漢朝做大之後的危機還是很深重的。
漢武帝上台,破解政局的辦法就是改變國家大政方針。黃老學說和孔孟學說的爭論,看起來是意識形態之爭。實際上是由誰執掌最高統治權的問題。秦始皇自封為皇帝,但並沒有確立國家的統治學說,統治的合法性一直都成問題。叔孫同幫劉邦制定了空廷禮儀,劉邦才覺得做皇帝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儒生的禮儀是一種束縛,約束大臣的。所以,賈誼這些人即使為功臣集團說話,也得不到他們的認可。功臣集團的用人標準就是論資排輩。等到漢武帝確立了儒家的正統之後,也就確立了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從此他可以橫行天下了。
很多人總結中國的統治術是外儒內法,其實不盡然,但在漢武帝這裡是行得通的。儒家學說解決的是一個名分的問題,法家的作用就是打擊豪族。從漢景帝開始,皇帝就喜歡任用我們所謂的酷吏。酷吏很能揣摩皇帝的心意,從而有計劃的打擊不法勢力。這樣的做法是需要的嗎?當然是需要的,否則,天下真成了士大夫的天下,皇帝只成了一個擺設。但最後也是矯枉過正了,以至於公孫賀聽說自己當了丞相,嗚呼哀哉、如喪考妣。但也是如此,實現了權力的交接。
有哪些人接過了權柄呢?那就是由漢武帝領導的征討匈奴戰爭中湧現出來的新貴們。對付匈奴,人稱智囊的晁錯是立了功的。他建議屯墾,但不要用南方的遷徙之人,而要用北方邊地的本地人。給予邊人最大的優惠,讓他們建設自己的家園。一旦匈奴入侵,這些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勞動果實,就會奮起抗爭。這是一條人民戰爭路線,在漢朝巨大人力優勢下,匈奴是很難吃得消的。
漢武帝的手筆更大,他要建立野戰兵團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我認為這決定了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命運的。當時匈奴的勢力達於極盛,國家建設逐步展開,如果再給他們一代人的時間,他們很有可能對漢朝進行更加猛烈的進攻。漢武帝沒有拒絕自己的責任,他用衛青、霍去病追亡逐北,消滅了匈奴主力,也保證了中華帝國的長治久安。這才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這才讓中華文化同化異族的功效最大化。
在漢匈戰爭的大背景下,漢武帝任用桑弘羊等進行了最大規模的財政改革。鹽鐵專賣、均輸平均政策,擴大了國家的財政來源,使得國家可以不加稅的情況下,能夠應付規模龐大的對外戰爭。可以說,漢武帝時代是有國家計劃的影子在的,用國家宏觀調控的辦法解決經濟問題。均輸政策打擊了投機倒把的商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普通百姓的利益。漢武帝死後,這兩項政策立刻遭遇了挑戰,最後逐漸被廢黜。歷史也證明,凡是強大的國家,都是以上兩種政策執行較好的時代。王莽的改革不成功,也在於他無法打擊地方豪族,無法掌控國家經濟。
人們說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的民族,在漢武帝時代則不盡然。漢武帝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的版圖。南越、閩越、巴蜀、東南夷、西南夷、遼東、西域,觸角可及之地,大漢王朝都進行了干預,並進行了有效的治理。他對中華民族的最終形成,是起了奠基作用的。
在對地方的控制上,刺史官職的確立確實有重大作用,也為後世所效仿。繡衣使者對地方的強控者,也把地方太守的職權給削弱了。如何平衡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央權力的增強也使得外戚集團、宦官集團的問題成為大問題,如何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只能後來人解決了。巫蠱之亂敲響了警鐘,也提出了課題,但在封建時代無法根治。
直到漢武帝時代,中國的國家模式真正確立。漢武帝的統治比秦始皇暴烈,但結果不同。最大的根源在於,秦始皇時代,承受代價的是天下蒼生。漢武帝時代直接受影響的則是功臣集團。漢武帝是開創了一個偉大時代的,他的缺點是封建君王的共性,但對國家的整體規劃上,他的頭腦是清醒的。他是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從政治、經濟、文化上真正確立了中國傳統,這是最早的中國道路。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專賣制度的缺點 在 針黹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子迂啊子迂,雖然天天聽你罵左膠,但如此行雲流水地酸人真是令人身心舒暢。
恭喜寫作能力更上一層樓。
【資本主義破壞了民主?】
#這篇文章值得你分享給朋友們
齋主星期天下午把 群學出版社 的那本真實烏托邦讀到了第三章,也剛好就是作者Erik Olin Wright批判資本主義所帶來十一個缺點的章節。也發了一篇文章供齋友們投票選擇要講哪項課題,確實每個人想聽的東西都不一樣,不過齋主最後決定還是針對最重要的課題,也就是資本主義是否侵蝕了民主這題開始說。
許久以前,齋主的一位左派社運朋友曾經在自己的頁面上發表了一句話「在資本主義下無法運作民主,所有的政策都會被財團收買」,這確實就是多數左派青年所抱持的想法,但齋主只能說他們對於民主的認識太過淺薄了。
民主,什麼叫做民主? 許多人看到這兩個字,就直覺地認為民主就是「人民為主人」,但民主的意義只怕與這個相去甚遠。民主的真義是權力來自人民,但這意思並不等同於人民為主,而是權力的架構是從人民開始,是由下往上而非由上往下的,而人民擁有的權力則是兩個『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
『政治自由』或許說得抽象,但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就是你可以對任何人事物表態,這其中包含了言論自由、宗教自由和集會遊行的自由等等,不過當然也包含了造謠生事和鼓譟群眾的自由。
『經濟自由』建立在個人自由意志之上,你可以自由的與他人進行雙方都願意的交易行為。這其中包含廣告宣傳的新品牌促銷活動,當然也包含了直銷邪教徒的自願奉獻。
『政治自由』和『經濟自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言論自由所帶來的資訊流動,人們無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商品。同理若是沒有自由的交易,就很容易讓財富不流動,就像是到今天都還是有專賣制度存在,但想像若是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是專賣,那非但權力都集中在專賣者身上,財富也將集中在專賣機構上,經濟自由可以讓社會上的財富打散,分配到最有效率的公司或是經營者身上,而這些擁有大量資本的人彼此都有各自支持的政治思想,這時候他們所砸下的宣傳經費又將大大的增加政治自由的力道。
從一開始民主制度就是建立在資本主義上,但單純的自由交易而不保障窮人的權利只會讓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因此民主制度在設計時就已經給了制衡資本家的工具,那就是窮人手中的一張票。當經濟自由導致資源分配不均之時,左派政客會出現鼓動群眾投票給他,最後政治自由與經濟自由相互制衡。
民主從來就不是甚麼以民為主,而是權力的結構是由下而上的,我們手中的每一分錢和每一張票,都決定了這社會上的權力結構,包含你消費的企業他支持的是哪個政黨,也包含了你支持的政客與哪個企業關係比較好,而這些政客和企業除了彼此合作之外也會彼此競爭和彼此揭瘡疤相互攻擊,一旦任何人失去政治支持或是經濟支持之時,就馬上像是過氣明星,再也沒有任何人在乎,這就是民主的權力結構。
那如果我們採用中央統一分配的制度,同時再搭配民主制度會如何? 當資源是統一分配的,人們也就不再有資訊流動的絕對必要,畢竟只要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得以生存,但是權力將全部集中在資源分配者的身上,同時這些人因為有著過大的權力,所以可以輕易收買任何一個人,資源不自由集中的情況下,言論自由也不可能真正實行。
可能你會問民主時代也會出現財團收買政客或是學者的情況,這又有甚麼差異? 在民主時代的收買成本相當高,因為你無法收買所有政客和學者,總會有幾個沒拿到好處的人出來罵你,但是這樣中央統一分配共產制度下的情況下,資訊已經是受到管制的,在無法保障言論自由的情況下,需要收買的人變少,收買就變得可行。換句話說在民主社會中是很難藏得住甚麼秘密的,唯一的差距只在這秘密影響到的利益有多大,影響越大的利益當然就會上越大的媒體版面。也因此民主只有在資本主義下才有辦法行使,任何中央分配資源的政體,都會使權力變做由上而下而不是像民主制度由下而上。
那也不得不談談這本書當中關於資本主義破壞民主的幾個重要論點
1. 生產工具私有制導致企業可以為所欲為
2. 民主團體無力控制資本流動
3. 資本集中導致權力不平等
許多人都認為大企業就可以為所欲為任性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沒想過企業任何一個投資都冒著風險,無論是經濟上必須要承受的虧錢,或是政治上必須承受的形象受損。也因此任何一個造成爭議的決策都是早就了然於心利弊評估後的決定,每個爭議的決策都是在賭大型獲利或是可能造成的損傷,因此企業或許大,但是當企業過度任性之時,很容易就會因為自己的任性而全面潰敗和倒閉。
在民主制度當中,人民能夠控制的資本本來就只有自己的私有財產,他人財產的使用和用途只要不違反法律,那有甚麼理由要控制? 民主制度建立在理性上,當人接觸到錢就會變得理性,我們不會花那些我們覺得不值得的錢,所有投資的目標都建立在能夠獲利,無論是實質的金錢收益或是獲得名聲。民主制度之下,人民本來就沒有權力去控制他人資本的流動,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擁有政治和經濟上的自由。
至於資本分配不均導致權力不平等,這完全忽略了民主制度是由經濟和政治兩種自由而組成,從來每個人的權力就是不相等的,民主制度所設計的一人一票是用來處理貧窮問題的方式,而不是講求每個人在公共事務上的權力相等。想像一個大學小組會議都會因為成員彼此的能力和口才導致權力不均,聰明人有能力說服他人,有錢人當然也有能力收買他人,而這就是民主政治希望有的相互制衡,因此權力不平等也從來不是甚麼問題。
以上齋主我為資本主義和民主制度辯駁的內容全部來自那些古今賢人,尤其我要特別感謝巴斯夏、海耶克和傅利曼。傅利曼在本書中被提起多次,作者都是在開頭痛罵傅利曼對於自由的放縱導致新自由主義橫行,但過了幾段之後又因為沒有辦法反駁傅利曼的說法,只好同意他的思想是正確的,但馬上又礙於面子又補上傅利曼的思想不夠全面,然後開始講自己的想法是甚麼。
自由主義向來難以被廣大群眾所接受,大部分難以接受的原因是來自情感上的不平,會想著為什麼某些富二代可以每天過爽爽而心生憤恨,卻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有便宜又好喝的咖啡可以喝,有便宜又好穿的衣服,有便宜又好吃的食物,都是來自於自由貿易的結果。有人總是拿著貧富差距來大做文章,卻沒有思考過貧富差距是增加了,但是底層人民的生活也變好了不是嗎? 憤恨的原因不過是因為羨慕忌妒恨,而那些左派青年口號中的正義,其實也不過是來自內心深處對金錢財富的慾望罷了。
若你對自由主義的書單有興趣,齋主在此列幾本書
《國富論》
亞當史密斯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一課經濟學》
亨利.赫茲利特
《往奴役之路》
弗裡德里希‧海耶克
《選擇的自由》
《資本主義與自由》
米爾頓 傅利曼
最後,那本真實烏托邦所提出的十一條對資本主義的控訴,在此重複一次,我講解了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如果你對其他某個條目仍有疑問,歡迎你再次提出,謝謝。
1.資本主義階級關係讓人類不必承受的苦難持續存在
2.資本主義阻礙了讓人類廣泛蓬勃發展的條件普及化
3.資本主義讓個人自由及自主性之中原本可以消除的缺點持續存在
4.資本主義違背了自由平等主義的社會正義原則
5.資本主義在某些重大的面向上沒有效率
6.資本主義整體上會偏向消費主義
7.資本主義會破壞環境
8.資本主義商品化威脅了廣被推崇的重要價值觀
9.資本主義在由民族國家組成的世界中給軍事主義和帝國主義上火上加油
10.資本主義侵蝕了社群
11.資本主義限縮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