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時光機】他曾是嘉義市最年輕的政務官 力邀魏德聖到嘉義拍《KANO》
今年36歲的國民黨發言人洪孟楷,口齒清晰,思維清楚反應快,常常出現在政論節目為藍營發聲,知名度頗高。原來,他的母親是國民黨前立委郭素春,而洪孟楷將代表國民黨參與2020年立委選舉,盼繼承母親衣缽,為民服務。《蘋果新聞網》特別找出洪孟楷的兒時照片,圓圓的大眼睛,神韻和現在相差無幾,一眼就能認。
照片中戴著透明復古框眼鏡的青澀男孩,就是洪孟楷,旁邊站的就是他的母親前立委郭素春。郭素春是在洪孟楷國小時踏入政壇,身為國大代表,跑攤、經營基層免不了,但這也讓洪孟楷與母親相處的時間變少,看到同學常與父母出門吃大餐,洪孟楷總是抱以羨慕眼神。
洪孟楷是所謂的「政二代」,不過,洪孟楷不覺得自己是政二代,因為從小到大,和一般人一樣,沒有因為媽媽的身分,享有特權。
相反的,洪孟楷15歲開始在便利商店、咖啡店打工,上大學後當過英文家教、補習班老師,還曾在地方電台主持節目;當兵時,憲兵704期第一名畢業,「這些都不是靠關係」。
洪孟楷留學歸國後,曾任台北縣副縣長秘書、嘉義市文化局長到一直到行政院專門委員,算來踏入政治圈已有10年時間。2012年任嘉義市文化局長時,是嘉義市府歷年最年輕的政務官。
熱愛棒球的洪孟楷曾說,「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陽光、空氣、水』以及『棒球』」。洪孟楷表示,出社會後他也未曾忘情棒球,過去周末都會參加社會球隊,持續保持運動習慣,調劑身心。而2012年洪孟楷擔任嘉義市文化局長時,更是力邀導演魏德聖到嘉義拍攝《KANO》。
洪孟楷表示,媽媽一開始並不鼓勵他走政治這條路,因為很辛苦,「但我骨子裡有一份對服務人群、為民爭取權益的熱情」。
如今洪孟楷參選淡水區立委, 面對參選後隨之而來的政二代標籤,洪孟楷認為,他擔任發言人兩年多的表現,相信媒體圈或黨內同仁都看在眼中,不是靠爸靠媽就可達成的。洪孟楷說,自己有很好的父母,這是他的家庭背景,但不會因此抹煞了自己的努力,反而有繼承衣缽的味道。(吳紹瑜/台北報導)
洪孟楷小檔案
年齡:36歲
家庭:已婚,育有1女
學歷:元智大學企管系、美國南加大公共政策碩士、台大政治所碩士
經歷:台北縣副縣長秘書、嘉義市長秘書、嘉義市文化局長、行政院專門委員
現職: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
#專業新希望 #選擇洪孟楷
#林口 #泰山 #八里 #淡水 #三芝 #石門
#為您發聲聲聲不息
#新北市第一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
🎯關注我的IG>>https://reurl.cc/5gomAV
✅關注我的Line>> http://nav.cx/hYbzG9I
———————
洪孟楷小額捐款開跑了!凡捐款500元以上者,致贈洪孟楷時事評論專著一本。
💳「信用卡捐款」
https://donate.newebpay.com/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洪孟楷/0226082100
🏦「郵局捐款帳號」
戶名: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洪孟楷政治獻金專戶
匯款帳戶:林口郵局(700)2441561-0123743
⚠️捐款後請記得填寫表單,讓我們可以寄收據給您唷>>
https://reurl.cc/NaAkEe
如有疑問敬請來電,聯絡人:簡小姐 02-26082100
😊「陽光孟楷LINE貼圖上線」每份購買都將成為未來親子活動基金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8610788/zh-Hant
向您致上最深的感謝。
專門委員政務官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荀彧:末世凋零的王佐之才】有德之士的悲劇
前情提要:
為曹操效力的荀彧,先是在初期為曹操穩固根據地,並且在團隊發展期招攬眾多人才,後來更堅定的擁護「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戰略,使得曹操變成天下間最強大的勢力。官渡之戰尤其是兩人相互信任並創造事業巔峰的光輝時刻,然而,巔峰過後往往就是下坡,合作無間的兩人互許都沒料到他們未來對彼此的結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ㄕ自己看書有個沒意義的習慣,我會先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然後再按順序繼續讀下去,這其實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但有時候卻會有「我已經看到結尾,那我現在的內容將要如何接上結尾」的一種神祕感(按電影學來說,這或許可稱為非線性敘事手法吧)。
如果拿老ㄕ的看書方法去翻閱紀錄荀彧事蹟的《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以及《後漢書·荀彧傳》,會發現荀彧的結局分別是:「以憂薨,時年五十。」甚至是更驚人的:「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時年五十。」
憂鬱而死?
飲藥自殺而亡?甚至跟曹操有關?
身為曹操頂級謀士的荀彧在憂鬱什麼?曾經合作無間並深受器重的荀彧又為何與曹操惹上冤仇?為了解開這極為錯愕的結局,一切我們還是要回到史料去找出端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渡戰後,《三國志》紀載曹操將女兒嫁給荀彧長子為妻,可見兩人關係很鐵。至於公務上,當曹操決定南征荊州劉表時,有向荀彧徵詢意見。荀彧回答:「我們平定中原的事蹟已經讓南方人感受到壓力,所以如果我們大張旗鼓地從宛城出發可以麻痺劉表的注意力,明公挑選精銳部隊急行軍突襲,可以達到出其不意的震撼效果。」而曹操後來南征,的確採納荀彧建議並且立刻見效。可見此時雙方對彼此的信任度非常的高且契合。
再往下翻,荀彧下一次在史冊登場已經是五年後,那時董昭等人問荀彧:「您覺得讓主公(曹操)進爵為魏公,然後加九錫以彰顯身份的尊貴,這個建議如何?」荀彧則回答:「主公本來的用意是興義兵以匡復朝廷還有安邦定國,君子應該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你們不該這樣建議主公呀。」
這個發言傳到耳中,史書敘述曹操的反應是:「心不能平。(講粗俗一點……心中很淦)」
然後再下一個場景,則是同年曹操征討孫權時,派荀彧到前線慰勞軍隊,之後留下荀彧並任命他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按現代可以理解的職位就是:皇帝身旁的掌管機要的政務官+監察委員長官,持節則是代表當事人擁有皇帝代理人的身分,最後的參丞相軍事應該是最簡單好懂的:協助曹操進行軍事決策)。
如果光看官職,不知大家有何感覺?我自己認為從官職來看,除了參與闊別18年的前線任務顯得特別,荀彧依舊顯赫。
可再沒多久,荀彧因為生病而留在了譙縣,沒能繼續隨軍推進,又沒多久,他就過世了,並且連接上我們先提前洩漏的結局:憂鬱而死,或是服毒自殺。
究竟荀彧遇到了什麼情況使他的命運急轉直下?這時我們就要參照不同史料來進行推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在統一北方的西元208年,曹操的官職從「司空」變成了「丞相」。
這其實是當時東漢朝廷的一件大事,因為漢朝早在西漢哀帝時期就將丞相改稱大司徒。那當初漢朝為何要廢除丞相之名?主要原因就是藉廢除丞相之名,趁機消除政務官的部分權力好擴增皇權。但現在曹操恢復丞相之名,這其實代表政務官在恢復以往地位的同時反向削弱皇權。
(順帶一提,在曹操之前,其實已經有人幹過一樣的事,那人就是董卓,他讓皇帝任命自己為「相國」,而相國之名,只有西漢初年的蕭何、曹參兩人用過。而相國與丞相最大的不同,就是丞相可以分給兩人擔任,相國卻是一人掌握大權。說到此處,如果大家熟悉董卓後來的所作所為,就不難想像曹操就任丞相,其實很像是沒有那麼囂張的董卓罷了。)
丞相除了比司空的權位更高,尤其關鍵的一點:就是丞相擁有開府的權利。
所謂開府,指的就是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團隊。在此之前,曹操的屬下雖然實際是聽從曹操,但名義上的老闆還是漢朝皇帝,所以荀彧的官職是漢朝的尚書令,曹操的鐵桿─夏侯惇則是漢朝的伏波將軍,他倆在法制上都是為漢獻帝效命;可曹操擔任丞相後,有些人的頂頭上司就是曹操而非皇帝,像是崔琰,他的官職是丞相府的東曹掾,也就是丞相的人力資源部長,跟漢獻帝可就沒直屬關係了。
舉個現代的觀念,曹操開丞相府,就好像成立了自己的子公司,來丞相府工作的成員,雖然原則上也是為漢朝這個母公司效力,但真正給薪水以及需要負責的對象,是曹操這個子公司老闆。
對於曹操來說,開府的好處眾多,除了能夠更有效的延攬所需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區別人才的目的。
以前他是司空,來投靠他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效忠對象是漢獻帝,但現在來投靠人才如果表示:「我想在丞相府工作。」其實就是在拋送一個訊息:「我真正效忠的對象是曹丞相您哪!」
然後讓荀彧與曹操開始出現裂痕的原因,正是出現在「開府」這件事上。
對於丞相府的人才來說,他們怎麼會甘心只做子公司的員工?尤其又是在子公司(曹操集團)明顯比母企業(東漢朝廷)還要更強大的時候。
所以絕大多數的人,一定會找機會不斷鼓動老闆(曹操)開始逆襲併購母企業,因為只有老闆地位提升,他們的地位才會跟著提升,甚至就算曹老闆自己不想提升,底下人也會逼著他提升。而老闆在這種前提下,若想要底下人持續效力,也只能往更高層的目標前進,不然在沒前途的情況下,又怎麼會有人才願意為曹丞相效力呢?如此丞相府就成為一個企圖心不斷膨脹的利益共同體。
而我們觀看荀彧,從他的一些經歷可以看出荀彧對漢室尊崇的態度。
首先荀彧當初主張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我想有些看官或許當初會叫:「曹操陣營的口號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嗎?」其實「挾天子」的口號是由袁紹集團提出,之所以大家對這個口號比較有印象,其實也不難理解:這個口號比較霸氣。但也從口號可看出,荀彧是主張尊崇漢室的「奉」,而非威脅的「挾」。
如果各位有注意到史書的敘述,當「奉天子」成功後,荀彧就不再隨曹操奔赴前線,他的職位是中央朝廷的機要官員,從他後來坐鎮許都來看,荀彧相是曹操與漢室間的連接管道,一方面他在曹操外出時為其監護漢室及疏通朝廷事宜,但另一方面,他也是漢朝的守望者,時時刻刻在提醒曹操要注意對漢室的尊崇。
為了證明我所言非需,一切還是從史料來佐證。各位還記得我有說荀彧後來隨曹操親征孫權,然後他有一個身分─持節。這個皇帝代理人的身分,根據《後漢書》紀錄,是曹操對獻帝說:「我現在要討伐逆臣,需要文武並用。如果讓荀彧這國之望臣持節並隨我出征,就可以向外宣示國家的命令。而我之所以有這樣的請求,是因為軍隊是講求速度及時機的,無法像平常一樣照程序來,所以才需要荀彧擔此重任。」從曹操專門點名荀彧,而皇帝也同意荀彧當代理人,都可以看出雙方對荀彧的信任。而荀彧能獲得皇帝的認可,也可以證明他對漢室的立場是比較親切的。
既然荀彧的立場貼近漢室,自然就與不斷竄起的曹操集團有立場衝突,這一切都在212年的時候開始浮上檯面。
這年1月,曹操被授予「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漢初第一代相國─蕭何一樣的殊榮(這裡解釋一下,以前人叫自己名字是表示自己地位的低下,所以曹操以前見皇帝要講「臣曹操」,現在只要說「臣」即可;然後以前見皇帝要小跑步,現在曹操可以晃悠悠地漫步;最後,以前的人是坐在榻墊上的,所以要赤腳,但曹操則是穿鞋上殿,甚至還可以帶著儀式性配劍),這時地荀彧並沒有講話,因為蕭何當年是忠心耿耿的漢臣,把自己搞得跟蕭何一樣,荀彧可以接受。
但等到董昭等人要擁立曹操成為「魏公」並授予九錫,荀彧可就徹底坐不住了,因為漢朝歷史上也有一個人進爵為公並且加九錫,那個人叫王莽……熟悉漢朝歷史的就會知道,王莽後來滅了漢朝,那如今地曹操不就是昔日的王莽嗎?
所以荀彧用了一種「捧殺」式的反對,就是不斷強調:「君子是不會強求地位的。」隱隱然地在嗆曹操:「你要是還要臉面就別妄想以及做出格的事!」
這下曹操不爽了,而荀彧應該是知道曹操不爽地,這也代表……曹操真的有出格的企圖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設想一下荀彧面對形勢:長期為其效力的主公打算摧毀自己重視的漢朝,請問該如何是好?(大家不妨也想想自己的答案)
挺身對抗?如今的曹操實力之強大,光憑荀彧的一己之力是根本對抗不了的。
那放棄曹操,轉投其他尊崇漢室的主君?
我們姑且不論曹操此時是天下間最強大的軍閥,請問當時還有其他有實力的人物尊崇漢室嗎?孫權早就在奉行魯肅的「漢室不可興」的戰略,那難道荀彧要去投奔乍看之下還在力挺漢室的劉備嗎?答案是……基本不可能,尤其對講求操守的荀彧更加不可能!
我舉個例子來代換一下狀況。
麥當勞是速食界的龍頭老大,而他的最大對手是肯德基。假設麥當勞中有一個超強總經理,憑著他優越的商業能力讓麥當勞蓬勃發展,甚至過程中還因此削減了肯德基好幾個百分點的市佔率。結果這位總經理在服務20多年後,突然說要跳槽到肯德基去,各位覺得輿論會怎麼說他?只怕什麼內線交易、晚節不保、忘恩負義……之類的批評絕少不了。
這時我相信會有人說:「诶老ㄕ,這種老將跳槽的案例也不少見呀(像美國職籃NBA,就有不少長期待在同一隊的名將,為了獲得一枚冠軍戒指,跳槽到另一隊去也),荀彧怎麼就沒這麼做呢?」
那我就要回答:「以前人跟現代人想的不一樣。」
這裡要岔出去講一個春秋時代的故事─二桃殺三士。簡單來說齊景公手下有三名大將恃功自傲,晏嬰為了避免可能的禍患於是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賜給三名大將兩顆桃子,在無法平分的狀況下,就讓三人自比功勞,功勞大者就可獲得一顆桃。兩名大將立刻自報功勞然後拿走桃子,第三名大將眼見自己沒桃,氣得也自報功勞並拔劍指責前二人不如自己,結果前兩人一聽:「對呀,我功勞不及你呀。」然後就自殺。第三名大將眼看別人因自己自殺而備感羞恥,也立刻自殺了。
這故事要現代人看下來,應該是覺得:「挖靠,這三人也太玻璃心了吧?一點指責都受不了?」
但這恰恰顯示古人非常看重名聲,看中到名聲就跟命一樣,受損了就跟死了沒啥區別。如果你跟我說你還是不懂,我只能說:「我也不懂。」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不能理解他們的想法,可我知道這的確是他們當時人的邏輯。
所以回到荀彧身上,縱使他發現曹操已經不是他能扶保的對象了,他能跑到其他陣營(例如最愛講興復漢室的劉備)重啟事業嗎?這其中可能遇到批評或白眼,以及違背自己信念的精神折磨,都使得荀彧絕無可能選擇這個方案。
那退隱呢?荀彧不是被稱為曹操的張良,那何妨效法真正的張良,在協助漢高祖劉邦打下天下後就歸隱山林躲避危難呢?
先說以荀氏大家族的影響力及財力,荀彧要享受退休生活是不難辦到的。那為何他沒選擇退隱?原因在於:他跟張良的狀況不一樣。
張良的人生目標,一是滅秦、二是振興韓國(因為張良的祖先是戰國七雄中的韓國人),在韓國無法復興後,他選擇投靠劉邦,協助他打天下。所以等到大漢建立,他的人生目標都滿足了,接下來就是做到完美收官並且避免接下來劉邦對功臣的逼迫,所以他可以選擇歸隱山林(甚至對外的理由,還說是要學習如何成仙,這理由也真是挺ㄎㄧㄤ的)。
但荀彧的人生目標是興復漢室,他完成人生目標了嗎?恰恰相反,漢室此時已到存亡危急之秋,也就是說荀彧並沒有完成他的人生目標。如果是老ㄕ遇到這情形,那我就破罐子破摔,反正難救或沒得救,那我一走了之也行。可荀彧卻是一個有追求甚至是有責任感的人,所以他不願意丟下漢室不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支持曹操、不投靠其他陣營、不退隱自保,又無法阻止天下大勢的發展,所以為何《三國志》描述荀彧:「以憂薨(憂鬱而死)」,因為荀彧的晚年就是生活在一個不由己意卻又無路可走的困境之中。而如果荀彧是如《後漢書》所說,在接到曹操空便當的暗示後選擇服藥自殺,我個人揣測荀彧當時的心態可能是:
「我無法改變天下大勢,但我無法接受這個潮流!我情願用我的生命證明對自我理念的堅持,也是對天下大勢的抗議!」
荀彧死了,荀彧是因他的對理念堅持而走上了末路。亂世證明荀彧的才幹、亂世成就了荀彧的地位、亂世終結了有志的道德之士的生命。這是時代下的悲劇……
但,這也只是從荀彧的角度來看而已。
(明日,荀彧篇大結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smB6HelV8
專門委員政務官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警隊搞獨立脅持政權,是香港最大的政治黑天鵝】
年輕人不斷衝破舊社運的抗爭想像,中共官方臨急抱佛腳,或透過官媒放風要找「黃絲年輕人」收風對話,或仍然歸咎外國勢力要搞顏色革命,皆是注定藥石無靈的診斷。回顧「血色6月」至今,香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警隊;抗爭能夠超越以往的規模,除了舊菁英的大台無法重建、抗爭者不怕死將士用命以外,最應該歷史留名的,就是警隊本身。
特區政府至今仍然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不調查警隊執法問題;但中國共產黨自己也可能要自己成立一個委員會去調查警隊,如果我是有關當局,我會看到警隊才是香港政治局勢的最大不穩定因素:警隊已經軍閥化,在大局勢裡產生微妙的蝴蝶效應。警隊在維護業界利益的時候採取特殊邏輯,無疑正在毀壞中共一心維護穩定的大局和「初心」。612當日,不是警隊出動橡膠子彈、布袋彈、將示威者打得頭破血流,險當場搞出人命,事情也不會在國際廣傳;警察與示威者鬥嘴,傳揚一時的「自由閪」、「記你老母」,以及近期的「警察執行職務不用出示委任證」,客觀上都是送子彈給反送中抗爭。
612的血腥派對,絕對不是抗爭者或者圍觀者自己搞得成,還要加上警察的巨大暴力,抗爭者武力抗爭,但不主動攻擊,導致大量「中間派」受到道德感召 (或感情勒索),開始站在警方的對立面。原本層次較高的修例問題,正式擴大成為肉眼可見、觸動感情的人道問題,也變成政府濫捕濫殺,喪失管治合法性的問題。當中警隊的現場指揮、暴動定性,對運動的擴大可說「居功至偉」。
612之後,全城幾乎聚焦在G20峰會,警隊似乎收到指令,要克制應對,對示威者採取不接觸政策,應付記者則故作溫和。但示威者成功衝入立法會、再成功全員撤退之後,警隊內部似乎也出了問題。在7月7號九龍遊行晚上,警隊再次發癲,在旺角衝擊群眾、打記者、打經過途人、將女人撲倒、不斷挑釁市民、叫人出來隻揪……基本上是發泄,但事實上77晚上的警方務任,也是發泄。在戰爭時期,中層乃至高層軍官在攻破敵城之後,都會放任或默許士兵對城市姦淫擄掠,這是對基層和前線士兵的補償,背後當然是為了維持指揮者對下級人員的權威。
比起中共透過特區的政治命令,中高層指揮官的內部權威自然更加重要。前線警員的不滿超越臨界點,就會開始不服從上司,這個龐大社團的派系鬥爭也會加劇。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如果基層士兵要姦淫擄掠,發泄不滿,盧偉聰就算知道與中共或特區的主旋律不符合,也會被迫默許,因為他的權威來自團體成員的默許。
當群眾運動超越了「安全社運」的界線,警察也在局勢中脅持了特區。特別是612之後,群眾兩度包圍警察總部,對警隊上下的權威人格造成極大侮辱,林鄭等高官在午夜四點出來開記招,地點竟然是在警察總部。特區的政治形勢,取決於警察的支持力度。在這個時候,警隊就得到「太平時期」所沒有的能動性,成為了某種政治買辦。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的動員就是一個指標,這個理論上只是基層警察工會的東西,現在已經開始「參與政治」,由批評醫護人員開始,極速升級打大佬,批評本地政黨為何不譴責示威者、投訴香港立法會說有議員阻礙工作,還寫信去英國議會批評有議員提及港警殘暴鎮壓,要求英國議員道歉,很大的官威。英國議會是政治決策的最高主體,也就是說警察隊員佐級協會現在已發展出外交權。眾所周知,有主權,才有外交權。警隊當下似乎在搞獨立,在建立主權。
不只是議員無法節制他們,連行政主導的特區政府,也要仰懶他們平亂,根本不能說他們甚麼。
中國歷史之中,強幹弱枝是帝皇術,養寇自重卻是以下犯上的不二之途。19世紀的東南互保,可以追溯到為了對付太平天國而權力急速上升的地方。北京希望亂事早日平息,對於前線只能有求必應,所以發生更多像旺角那樣的軍人騷亂和私刑發泄,當局都無法追究,而警隊中人,恐怕也自信如此。
香港警隊在歷史上,產生於一個特殊的政治時空,他們是特別被需要的,這打下了香港作為「警察國家」的基礎。
在英殖早期,由於信不過本地人,一開始是從英軍招人建立武裝力量,之後是臨時拉夫的印歐人,要求當然很低。那些人有很多都是在本國混不下去的白垃圾,可能是水手、罪犯、浪蕩軍,或者視香港為中轉站,做一段時間就離開的人。但香港早年的治安問題十分嚴重,在一些早期記錄中,香港是一個海盜經常出沒的危險地區,警隊分為五組,其中一組是專門打擊海盜,而港島傳教士也沒有閒情唱《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而是床頭要放著一把手槍防身,可見並不太平。
在極度需要人力的政治現實下,警察根本不需要奉公守法,也可以不斷增強地位和社團資源,之後自然發展公開收片、與罪犯互相勾結,這可說是「香港作為警隊國家進一步發展的時期」。到了英殖政府鐵腕打擊整治,警隊也可以動員人員衝入廉政公署打人,最後因為牽連甚廣而得到特赦,可見作為整體的警隊,擁有龐大的政治能量,能迫使港督讓步。
雖然警隊經麥理浩一連串改革之後,獲得較好的名聲,但現在看來,這只是疾病進入潛伏期,而不是徹底根治。當香港進入另一次殖民之後,警察又再次發現自己的重要性,也就是中共不可能利用解放軍鎮壓示威,就算這樣做,日常治安也不能依靠解放軍。警隊,是北京控制香港的唯一武裝,但又比解放軍和武警系統自由和名正言順。這是警隊面對特區政府時不用完全聽令的最終底牌,在行動的時候亦可以脅形勢以令特區,結果是警隊無論做甚麼,特區甚至北京都必須全力支持,予以endorse,爛帳則記在政務官的頭上。
長久以來,北京最擔心的都不是香港那些不成氣候的建制內反對派,而是英國殖民以來建立的政務官系統,那是滲透與反滲透並存的一個草原。中國覺得控制不了政務官系統,認為他們在關鍵時候就會背叛,那麼警隊作為港英建制下層的草鞋和足輕,自然也獲得很大的自由度,自由到不需要理會中共的「大局」。整個血色6月,警隊都是循從自己的團體邏輯,令事情不斷升級,為中國製造大量國際麻煩。
但警隊高層自己心知肚明,這些麻煩是你的,而不是我的。警隊也有自己不被統治的藝術,有察看時勢作亂的本能,有搞獨立的志氣,雖然利益立場不一樣,但警隊當中也有很多值得香港人學習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