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走訪社福機構系列:美崙團體家屋】
民權路和民權四街交會的路口,矗立著一棟翻新過、鑲著咖啡色屋頂的二層樓建築物。這是美崙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的所在地。我久聞他們以「團體家屋」的方式在進行老人照顧服務。這週特地帶辦公室主任來拜訪,剛好有我的兒時玩伴帶路,分外親切。我的奶奶在過世前也飽受失智之困,所以老人失智對我而言不只是社會問題,更是切身的議題。
#家的氛圍
按了電鈴,電動門緩緩打開。我們順著庭園裡直通大門的「賴大道」,進入了18位長者的家。室內分為樓上和樓下兩個單位,空間規劃就像一般家庭,每位長者有屬於自己的臥室,有共同的客廳、餐廳、廚房、廁所等。照服員在瓦斯爐前煮食,幾位老人在旁邊處理食材。還有老人圍著餐桌專注的下棋,也有阿嬤靠著櫃檯和工作者聊天,幾位長者端坐在椅子上,一位阿公特地站起來走動,認真的打量我們。走廊另一端的房間裡傳來聲音,原來一位照服員正幽默的詢問賴床的長者,要不要起床了。雖然知道這裡是個照顧的小型機構,但是有一種自家居住的日常感。
#尊重失智老人的個別需求與感受
社工跟我們說明,這裡的老人家都是診斷中重度但仍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失智患者。在家屋裡,不是禁止老人不能去做什麼,也不是安排大家要集體作息及活動。在團體家屋每個長輩不同的心智狀態與喜好是被重視的,社工雖然有照顧專業,但還是由老人來引導工作者們該如何去照顧對待他們。我感覺在這裡,老人雖然有醫療需求,但是似乎更強調的是他們的社會性需求,所以團體家屋不只是一種生活模式的安排,它是一種老人照顧的觀點。老人和工作者一起完成家務勞動,感覺長輩們即便是失智了在這裡對於自己的生活起居相當有自主的能力。
#照顧失智長者的團體家屋
台灣65歲以上老人每13位就有1位失智,而80歲以上的老人每5名就有1名失智。華美自己的家族裡現在就有數位長者面臨失智的挑戰。高齡社會,失智照護是每個社區、家戶正在或是即將面臨的重要問題。我真的很佩服我的社工朋友們,在老人照顧的領域裡,不斷嘗試各種方式讓長輩在晚年得到最好的對待。這一趟家屋之旅,當家裡的失智長者無法在原來的家中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時,原來團體家屋這種居家模式,可以成為一種照顧安頓長者的方式。我深受感動之餘,對於團體家屋在經營上遇到建築、經費、法規等等的重重困難,也絕不忽視。我慶幸有社工背景,讓我在社會照顧的議題上,看得懂其中的錯綜複雜。謝謝家屋夥伴們敞開門讓我進入,這條路上我們一起走定了!
延伸閱讀:
機構不是監獄!一間沒有密碼鎖的失智症照護機構-團體家屋
http://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505
【記得】Remember(社工界老朋友謝督的感人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poOxV1PQk
Search
尊重失智老人的個別需求與感受 在 陳乃菁診所-神經內科、高齡醫學、失智照護、在宅醫療 的推薦與評價
例如周記者強調去機構化、增加家庭的味道:「多年來走訪荷蘭、北歐照養機構,接待我的主管和相關介紹文宣各有特色,但常見的共同點是,強調自己的努力是希望提供老人的生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