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愉快!!然後今晚直播目錄出爐囉~
參與前請先閱讀:https://reurl.cc/2ork24
PArt one 疫情更新
5:33 3+11神話兜不攏
12:52 傑克,好神奇喔~一到中秋連假、推5倍券;
-明明過半數1300萬人沒打喵喵:零確診
-就說病毒有夠長眼,連假前,有集合聽指揮中心簡報
-明明人潮出籠、上山下海阿!
-但....為了怕妳們變野小孩,依然二級警戒
22:15 3大稅選案查核 AI抓漏,符合新冠用來查稅預測
-電子支付會拉進來算
-記住喔,濕兒算過,地下經濟約佔5.4兆喔
-難怪病毒會跑到萬華來,都是地下經濟
29:03 大師突然唱塔綠斑,分享政治惡鬥的經驗
Part Two 兩岸國內議題
37:30 老共禁止我釋迦、蓮霧進口;
-算了一下出口額,約18億,我立馬ZZZZZZZ....
-佔去年我對陸出口4兆的....小到算不出來
-如果真有貿易戰,為何不先禁晶片?
-原來是合理化這個喔,雄二E
44:30 有越來越多縣市長挑朱,阿就說其它人都陪公子的
-連李敖子都.....還有人玩性騷擾IPO,老套
-習大Deep fake認知作戰,最終用來對付你的啦!
先進入你斗內、我回答:
52:20 感謝斗內大德Martin_Chung:以下的影片,直播主把中國的「共同富裕」比喻為雅典的梭倫改革,並認為若改革成功,中國五年內可能就會超越歐美,大師怎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s58oJiGJQ
-比較中希兩國有點失真;事實上,所有兩極化國家都會玩
58:00 勿忘2008年巴飛特的捐錢IPO,最後變好人俱樂部,最後變大規模人口毀滅計畫
-但中國超越歐美會的,時間應該5~10年
-既然講「共同富裕」,順便看看恒大事件吧:
Part three 國際財經
1:04:53 恒大倒債 殃及美股;VIX一度勁揚至28、比特幣崩跌
-但我說,不會有崩盤,妳看,港股、美股今天穩定
1:12:30 回到「共同富裕」,李春這篇分析不錯
-最終老共會逼大咖繳錢了事
-我懷疑這是故意觸發的!可趁機打房、獲得美名
1:15:42 殖利率立刻下滑,FEd明後兩天將有藉口不鷹
-拜振華感謝習大操作恒大;也沒啥鬼黑天鵝
-喔,對;葉倫也要謝,因為美國又沒錢了
1:16:57 美轉鷹最恐怖是財政縮小,沒支票了
-債Q4殖利率恐不漲反跌
1:25:00 黃金維穩;看看23日後Fed會怎樣
1:30:30 感謝斗內大德鰻魚:大師會領5倍卷嗎?要怎麼消滅DS?例如:柯。怎麼樣杜絕疫苗護照?
1:37:12 感謝斗內大德陳大媽:請問最近中國恆大爆雷和部分外商撤離,是不是習大惹火DS的後果?如果是的話,中國人是不是給DS江派管才有好日子過?習大雖然反DS被說是白帽,但是他反而造成人民沒工作沒飯吃,這樣的白帽對基層人民有什麼好處
感謝斗內大德林大貓:純抖
感謝斗內大德Tina:中秋節快樂
感謝斗內大德黃與黑:純斗
1:42:50 感謝斗內大德陳思瑜:若喵喵的事是Q與DS達成協議心照不宣的,那全球必定打好打滿才會罷手,這樣的話不打疫苗的怎麼辦?
1:48:45 喵喵是人口毀滅計畫嗎?
感謝斗內大德Stanley Chang
感謝斗內大德Yuujin Saakai
感謝斗內大德Little Ricky
感謝斗內大德Louis Kao
感謝斗內大德賽勒袞:奇妙的過節氣氛,大師中秋節快樂!
直播網址:https://youtu.be/5hY6HwBWtHk
優質內容,需要您們的贊助!
贊助連結: https://p.ecpay.com.tw/B7CB5 (留言不可空格、分段)
對馬戰鬼手不釋卷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誰比誰高貴](六之五)
反修例運動此前多場審訊,不論是襲警、藏武器、暴動案,在法庭裡的檢視方法,採取視覺較微觀。示威者在這條街被捕,隔一條街發生的事,不會視為相關。時間上檢視也收得狹窄,例如7.21元朗襲擊,或831太子站事件,示威者受事件影響之後上街,法庭不會視為有參考價值(relevant).
然而國安法第一審,唐英傑開電單車涉衝向警察防線,車上插了「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案件搬到法庭,被提升到「恐怖活動」「煽動他人分裂國家」層次。
法庭對刑事案件審訊,多檢視可觸摸之物,如翻看閉路電視、檢視直播片段、化驗被告背包或手袋的物件。
但驗視一句話的意義,用甚麼方法,拉闊到歷史何年何月,翻查幾多本字典,還是要揭開人腦看看人的思想?
早幾天,辯方專家證人,港大學者李詠怡當被控方逼問舉殖民旗的人心裡想甚麼,梁天琦設計口號的心底意思。Eliza一度在庭上表示:「我沒法子有讀心術 (I am not a mindreader).」
如何去讀一場社會運動的集體心理?社會學家,明顯和法律專家有不同看法。
這天,彭寶琴法官問及Francis,他如何理解「反修例運動的時間線(timeline)」。作為專研社運的學者,Francis認為運動由2019年6月9日開始,延續至大約2020年中,但難說某一日正式結束。彭官反問:「逃犯條例不是撤回了嗎?在2019年9月條例撤回後,李教授你仍然覺得運動繼續下去?」Francis說是。
彭官亦問Francis,「你在問卷中問示威者,那一個口號有代表性,但每一個集會不是有主辦單位嗎?大會不是有他們的主題?」(亦即民間所謂的大台)
Francis回應道,每次遊行雖有個別主題,但整場大型反修例運動不只是個別遊行。「例如人們最初對『齊上齊落』口號感到有共鳴,因為此口號表達了整場運動裡,示威者感到的團結精神和聯繫感(togetherness)。很多時候,口號不是直接與政策訴求有關,而是表達示威者的情感和感受。」
這天,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進入第二天作供。高個子的他,頭髮長及頸,穿了淺灰色西裝外套,外套布料質地有反光效果,西裝上的縐紋特別顯眼。他出現在證人枱時,拿着橙色的布袋,把厚厚的文件塞在布袋內,擱在證人枱。
Francis喜歡把手踭擱在枱上,竪起前臂,長長的手指揮舞着,談起他熱愛的社科方法論,語速越說越快,微微地左右搖動帶輪辦公室椅子。法官不只一次請他說慢一點。
有些時候,三位法官們發問的問題,比雙方大狀們更多。
Francis說,曾向全香港市民抽樣撥打電話作民意調查。為了要有隨機性,撥打住戶家居電話時,會向聽電話的人問,若家居住戶多於一人,那一位同住者的生日日期較接近,則邀請該人來回答民調。
唯一的男法官陳嘉信,手指之間常夾着筆,雙眉上下舞動,立即發問:「為何打電話去家居要這樣問,而手機則不用問?」
Francis解答道:「在外國,曾有研究發現,在家庭中負責接電話的人,永遠都是家庭主婦。」法官杜麗冰聽到後,臉上綻放出會心微笑,更向陳官互相交換笑容。Francis續說:「又或者是年輕人搶着電話聽,這樣,民調做出來就會有偏差。」
另一個社會學方法論的提問,也是由陳嘉信法官追問出來的。Francis團隊亦曾於廿多場遊行或集會活動中做現場調查。調查員會被分派在集會或遊行現場,邀請參加者填問卷。
但隨着運動變得更流水式,出現更多變數,甚至出現衝突。為了保護調查員安全,例如7.27元朗遊行,他們會派出少量資深調查員到現場,派發含有QR Code的單張,示威者可以事後上網填寫。
無論是代表控方的周天行檢控專員,抑或法官都問Francis,讓人拿單張回去跟QR Code填問卷,怎樣肯定填的人真是去過現場?
陳嘉信法官問:「你說,填問卷的人很熱心,你怎知他們會不會『熱心』過頭,上網虛構答案?」他雙手在空中比劃着括號,把「熱心」二字強調。
Francis說,他們巧妙地在網上問卷中加入了一條題目:「這天在那一個示威地點加入隊伍」,亦有一個選項是:「我今天沒有參加遊行」。填表者並不知道,研究員會剔走沒參加遊行的人的意見。
「他們填的時候,不知道這條題目若答了,其實篩走了自己,最終我們便可以只分析參加過示威的人的數據。」三法官聽罷,明白學者一早想到這些漏洞,點頭表示明白。
法庭裡,尋找「光時」意義之旅,控辯雙方均花心力指斥對方研究方法有漏洞。
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嘗試從Francis的研究裡,找尋不足之處。Francis和團隊以5種研究方法:全港性電話民意調查、示威現場問卷調查、焦點小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分析、公共討論分析(時評人在傳媒的言論),多管齊下來理解社會運動中口號的意義。
周專員指,調查大部分於2020年初之前進行,而本案發生的日子(2020年7月1日)之前一段時間,即2020年2月至7月,Francis沒有相關研究。周專員問:「沒有任何事阻止你進行更多研究吧。」
Francis指,當他自己知道要做專家證人時,已是2021年4月底,時光追不回了。「我不能坐時光機回到過去(I cannot travel back in time to do it.) 周專員堅持追問,可以做電話民調呀。此時陳嘉信法官插嘴表達其看法:「即係你叫李教授在2021年問番啲人9個月前在想甚麼?」
Francis望着陳官說:「你說的我認同,即使可以問,搜集回來的數據也不會可信。問人今日在想甚麼會較可信,你問人一年前想甚麼,可信性甚低。」
周專員轉以「以子之矛」嘗試再去進攻。「你曾說過口號的意義會隨時間改變,你在案發前一段相關時間,無研究喎。」Francis再解釋,除非遇到重大事件,口號的意思隨時間改變,基本上是以年計,或以十年計,「口號意義改變,並非分分秒秒在變動」。
Francis在庭上首次披露,他團隊進行的「連登討論區」大數據研究,份量之浩瀚,他和團隊從連登「時事台」從2019年6月到8月21日的討論帖子及回應留言,涉及2千5百萬個,電腦檔案足有38GB。
周專員從枱底拿出幾疊白紙,原來他的團隊從連登討論區,人手萃取了一些帖文,叫Francis即場示範如何做Coding (編碼)工作。
西裝骨骨的Francis翻閱着文件,開始說:「呢位網民【四葉妹妹】有提及過「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沒提及「港獨」及「五大訴求」,可算為「1, 1, 0, 0」; 網民【英國男孩】完全沒提,電腦會記為「0, 0, 0, 0」;這位【草尼馬仔】貼了光時旗的照片,不含文字留言,我們技術上沒法認出。但不改變們這個整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在嚴肅法庭,聽到鬼馬的網名,旁聽者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控辯雙方過招,誰的「方法和總結」算是合理,光時究竟意義何在,是否違犯國案法?
Francis今天較完整披露他的看法。他認為,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以歷史及語言學角度去看「光時」這口號的意思,作出一個聲稱,就是「『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只有唯一一個解讀,並為所有人共知」,「但我認為劉教授沒有提供充足證據去證明這個聲稱」。
Francis解釋,劉教授報告中用了「necessarily」一字,即口號詮釋的唯一可能「必然」是這樣,這是Francis自己認為需要用多種社科方法驗證的假設。
口號究竟是由喊的人那端衍生意思,還是從接收者那邊決定意思?
陳法官指,他理解控方劉專家報告中指的是,「喊口號的人懷有分裂國家意圖和目的」。但Francis卻說,喊口號基本上是一個「傳播行為」,不只是一個人單方面「個人表達」那麼簡單。
一個口號喊出來,是由嗌的人承擔意義發送者責任,還是接收的人也有份貢獻意義?如此哲學性問題,在法庭的空氣裡交鋒。
Francis又像在講課一樣,「作為傳播學者,我認為,喊口號是一個溝通行為,不只是一種自我表達。我嗌一個口號,會考慮接收者如何理解。」
小個子的法官杜麗冰,左手手指戴了綠寶石戒指,她一邊說話一邊以手部語言輔助她的比喻:「好像我跟一百個人說,我喜歡西瓜,有人會覺得我愛吃紅色的生果,另一個人覺得我愛吃綠色皮的水果。我發送一個訊息,但別人接收不同。」
Francis補充:「不止這樣,說話的人會小心用字。例如有一句句子意義明確,另一句句子的意義含糊,如果我要表達自己,減少誤會,我會選較明確的那句。」陳官提出,智力不同的人也會用字不同。
Francis反駁:「不只,也看大家出身甚麼背景,像你們法庭背景的人理解『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和我們社科人便不同,不只是智力差異的問題。」聽到這句話,杜官和陳官都作深思狀。
控方曾挑戰,指若文字意義多樣,人們便沒辦法溝通。Francis在此反駁:「劉教授說,人們會跟社會慣例(convention)去用字,但問題是,社會有很多慣例。文字使用很複雜,也有修辭學(rhetoric)作為一種慣例。劉教授把語言意義解得太過死板(too rigid),語言意義多樣,修辭令人們變通調適,否則世界便沒有創意寫作了(creative writing)。」
控方周專員指出,劉教授也有其「證據」,就是警方跟據示威錄影片段,數算有多少次出現「光時口號」,而這口號與「顛覆元素」如港獨訴求、暴力行為同時出現。Francis反駁,這數據只在「點算上」可靠,但兩件事同時出現(co-appearance),並不等於有關。
Francis用一個生活化的例子,說明兩種同時出現的東西,無必然關係。「在大學,學生在班房可以自由入座,兩個大學生每次課堂都一起坐,可以解讀為他們是朋友;但在中學,課室座位是被編排的,兩個中學生常並排而坐,只能說他們是一起坐。」
然後,Francis就望着控辯雙方大狀的方向:「就像在這個法庭,李先生和周先生也一起坐,要考慮這是個法庭場景。」眾笑。
至於示威場景,有其特性,Francis解釋:「好像每年香港七一遊行,於同一個示威裡出現的團體,訴求可以不共容。如性小眾、勞工及外傭團體也會各自有訴求。」
即使大型示威有一些共同訴求,各人理解也有差異。Francis指,他有研究2014雨傘運動,其口號為「我要真普選」,「但落實到具體解釋,甚麼是『真』的普選?『真』字既開放又抽象,讓人各自己想象。」
文字容易於不同場景被誤解,Francis特別澄清了一個可能的誤會。焦點小組討論的指引中,研究員需要留意討論覆蓋不同範疇。其中一個範圍呈在法庭文件中,寫道:「社會運動意識形態和激進化(social movement ideology and movement radicalization」。
Francis特別澄清「激進」二字的在的學術意思:「激進化,在研究社運學術世界裡,意思是與社會常態的距離(deviation from social norm ),涉及更重大改變的意思,並沒有『好與壞』的評價。」
「好像反修例運動最初,有人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這訴求較溫和,因為過去香港也曾成立過,相比起來,『解散警隊』這口號則較激進」。陳官補充:「即是要求更徹底的社會改變。」
陳官亦引述文件中的資料,好奇地向Francis查問:「為何你認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比『五大訴求』更激進呢?」Francis解釋:「修辭學上,『革命』比『訴求』所涉及的改變,幅度更大,這是明顯的。」
在香港的刑事審訊上,「不爭辯事實、客觀存在」是常用術語,去指控一個人做了一件事,作為刑事案的入罪條件。然而一支旗,一句口號,如何建基於事實,使用這種法律語言,又出現了奇特的交雜和火花:
周專員指出,警察報告中點算示威口號出現次數是「客觀、不爭辯的事實」。
Francis反駁道:「你們只是提供了口號在示威現場,曾出現過的這個事實。」
周進逼:「你們只是倚賴別人的意見。」
Francis:「我們紀錄了人們表達意見的這個事實。我們分析的文章、人們論述過這些意見,都是一種『社會現實』(social facts)」
周再問:「你是否同意,劉智鵬教授報告裡,他對光時口號的解釋,是對的(correct)?」
詮譯變成了對和錯,二元對立,二選一,社科學者抗議了。
Francis:「我們的總結是,口號是開放的,抽象的,不只一個解釋,每人有每人的論述。我不會評價一個時評家對口號的解釋,正如我不會評價焦點小組裡一個平凡人的解讀。(I wouldn’t judge)我不會說,這個人的解讀是正確,這只是他自己的說話 (I wouldn’t say if this guy is correct, it is his own articulation)。」
周不放棄:「你不會異議,若我說劉智鵬教授的解讀是對的。」
Francis斬釘截鐵回應:「我會異議,問題並不在對與錯」。
杜麗冰法官嘗試插話,問Francis:「你會否覺得劉教授可以作這樣的解釋,即使你不贊同其解讀?」
Francis說:「我個人不會對口號作這樣的詮釋。劉智鵬教授的詮譯,只是『其中一個詮釋』。其解讀的地位沒有特別高,也沒有特別低。相比起某一個時事評論員,或者我們焦點小組的某一個參與者。」
周天行在盤問到最後,拋出了這個問題:「我說,我方對口號的理解方法(approach)更可靠。」
Francis噗哧笑了,全場亦爆出陣陣笑聲:「哈哈,肯定不是。警察在『點算口號』上或許是可靠,但我挑戰警察報告中『對數據的理解』,當口號與顛覆元素共同於示威場合出現,根本不是支持口號有顛覆意義的證據。我對警察報告是完全不贊同。」
此時,周天行專員彎腰,跟坐在他旁的同事耳語了逾三十秒。
周專員回過頭,橫空拋出這句話:「我向你指出,你的報告不可靠,不相關。」
Francis咬字清晰,語氣肯定回應:「我的報告,既可靠,合乎標準,亦相關。」
誰的解讀更有權威?控方專家認為喊口號的人必然意圖顛覆;辯方則指出,口號是開放和曖昩的,任何人的解讀,都沒有比另一個人的解讀更有權威。
一支旗,八個字,意義之爭,連繫着多位國安法被告的命運。
國安第一被告唐英傑,身型壯碩,年輕的他坐在犯人欄,由幾個懲教署職員押送。
唐的學歷不算高,是一位日本餐廳的厨師,然而穿着深色西服的他,還押了一年後,出席他自己的審訊,連日聽學者解讀他舉過的一支旗,都堅持翻閱着厚厚的法律文件,專心地聽着耳機,坐在他旁邊隔了犯人欄的翻譯先生,即時以廣東話傳譯。
「Rhetoric….修辭學」英語對話,小聲的廣東話,在法庭後方響起了,兩條聲道有些重疊。
幾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 和唐一起坐在寬闊的犯人欄內。懲教職員的身體,慢慢挪移越近唐的方向,他們偶爾也竪起耳朵,跟進學者們的辯論進程。連穿着保安制服的叔叔,都聽得懂英語,都留意到辯論擦出火花,露出驚訝的表情。
八個字,有罪還是無罪,全城關注。誰的解讀更高貴?
時鐘已到下午四時半,明天Francis繼續作供。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等法院)
對馬戰鬼手不釋卷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貓頭鷹是戰神的象徵
「婦好」鴞尊被考古專家稱為寶藏中的寶藏,那麼婦好墓眾多出土的青銅器中,為什麼「婦好」鴞尊會脫穎而出呢?第一,它不但做工精美,貓頭鷹在商朝是戰神的象徵,更能代表這位女將軍的身份,同時「婦好」鴞尊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驗證了商朝時期人們對貓頭鷹的信仰,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
「婦好」鴞尊:揭開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軍事家的面紗
在河南博物院裏陳列着一個貓頭鷹形狀的「婦好」鴞尊,其精美的造型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不少人在欣賞它時,都忍不住感歎古人精湛的手工藝和豐富的想像力。作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婦好」鴞尊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屬於商代晚期青銅器。「婦好」鴞尊本是一對兒,另一隻由國家博物館保存,這座幾千年前的青銅器做工精緻,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意義,它不但是最早發現的鳥形酒尊,也見證了一位古代奇女子的豐功偉績。
水裏撈出來的國寶
「婦好」鴞尊所在的婦好墓是當年考古隊在河南安陽小屯村考察時的一次意外發現,而「婦好」鴞尊竟然是考古專家從水裏撈出來的。據說當時挖掘婦好墓的時候,出現地下水,墓在水下,挖掘很困難,考古隊調來水泵抽水,可是,水愈抽愈多。為了保護國寶的安全,考古專家鄭振香帶領隊員們開始下手從水裏撈寶藏。一件件器物出現在人們面前,其中有兩件器物輪廓好像是站立的動物,這更引起了專家們的好奇。由於是從水裏撈出,器物沾滿了泥水,一開始辨不出它們究竟是什麼,隨着清洗,這兩件器物逐漸露出了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原來是一個類似貓頭鷹形狀的青銅器,專家們斷定它是一個商代的酒尊。之後,在研究器物時發現口下內壁上刻有「婦好」字形的銘文,於是便正式把它們命名為「婦好」鴞尊。在古代貓頭鷹又稱為「鴞」。不過這兩「貓頭鷹」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造型,頭部都缺了半個腦袋,考古學家以為,也許這個酒尊就應該是敞着口的,這樣可倒入液體。但不久,在考古專家合對青銅器殘件時,又發現了兩個近似半圓形的器物,它們樣式、大小相似,卻難以斷定這兩件東西是用在何處。這時,一位老工人說:「這兩個半圓形的東西,該不會是『貓頭鷹』頭上的蓋子吧?」考古專家覺得這個解釋頗有道理,於是取出兩件酒尊加以考證。當這兩個半圓形的器物放到酒尊頂部時,正好與酒尊相吻合,一個完整貓頭鷹形狀的「婦好」鴞尊呈現在人們面前,它獨特的造型讓在場的專家們興奮不已。
「婦好」鴞尊呈站立姿態,頭部高昂,兩眼怒睜,方形的喙部上方有開口,頭上立着兩隻鉤形的冠,頭部後側有一個半圓形蓋子,蓋上前後矗立着小型尖喙鴞鳥和龍形卷尾獸,「貓頭鷹」的雙足與尾巴以三足鼎立的姿態,穩穩站於地面,兩側的翅膀緊貼身體,似乎做着展翅飛翔前的準備,酒尊的背後設有龍形把手,以便把持。再仔細觀察它的紋飾,表現貓頭鷹特徵的刻紋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刻紋,主次分明,有着明顯的層次變化,雕刻精細,具有商代青銅器的大氣肅穆和獨特的神韻。
祭奠婦好之物
「婦好」鴞尊是誰所擁有的呢?既然酒尊內壁上刻有「婦好」二字,必然與婦好有關。據記載,婦好是殷商武丁王之妻,是一位英勇善戰的女將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了關於婦好的很多事蹟。其實「婦好」並非是這位女將軍的名字,甲骨文與金文中記載,王與臣的妻子都可以稱之為「婦某」,「好」字才是她的名字,不過,據研究也許「好」字是她所屬部族的姓氏名稱。無論如何,這名字都暗示了這位女子的美好。
在商朝晚期,武丁王曾一度扭轉衰落的國運,使商朝達到鼎盛時期,而他的妻子婦好可以說功不可沒。婦好是武丁王時期的女將軍,她帶領商兵東征西討,將商朝的版圖擴大了數倍。據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疆發動戰爭,派去的將領一直不能解決問題,婦好請命出戰,要求率兵前往討伐,武丁王猶豫不決,一番占卜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婦好大勝回朝。此後,武丁王讓她擔任統帥,並屢次立下戰功。最重要的一次戰役中,婦好帶領1萬多人征討西北內蒙古、河套一帶的敵軍,不但大獲全勝,而且使敵軍俯首稱臣,這一場戰爭解決了困擾商朝多年的西北邊境騷亂,可見婦好的英勇神武和軍事才能,不愧為女軍事家的稱號。
婦好還經常與武丁王共同作戰,是武丁王的左膀右臂,贏得了武丁王對她的信任與疼愛,武丁王給她很多獎賞。婦好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同時還是國家的主要祭司和占卜之官,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祭神和占卜等活動。婦好在戰場、宗廟、商朝的疆土上都留下了輝煌的印跡。武丁王對她十分寵愛,經常向鬼神祈求她健康。婦好死後,武丁王將其墓建立在自己處理政事的宮殿旁邊,以便自己隨時都能守護着她。當然,武丁王還為他的王后舉行了最高規格的墓藏,活人殉葬,大量的青銅器、玉器等伴隨着婦好長眠於地下,而這個精緻的「婦好」鴞尊就是其中之一。
戰神的象徵
「婦好」鴞尊被考古專家稱為寶藏中的寶藏,那麼婦好墓眾多出土的青銅器中,為什麼「婦好」鴞尊會脫穎而出呢?第一,它不但做工精美,貓頭鷹在商朝是戰神的象徵,更能代表這位女將軍的身份,同時「婦好」鴞尊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鳥形酒尊,驗證了商朝時期人們對貓頭鷹的信仰,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由於貓頭鷹形貌醜陋,聲音難聽,自周朝起,貓頭鷹就不再是人們所崇尚的辟邪物,長期以來也一直被中國古人視為不祥之鳥,在各種花鳥動物為題材的中國傳統國畫中,幾乎看不見貓頭鷹的蹤影。文學作品中,一般將貓頭鷹視為不祥、邪惡的象徵。不過上溯到周朝之前,貓頭鷹卻是殷商人的重要圖騰,在中國上古時期,將鳥類、獸類作為一個部族的圖騰,對其頂禮膜拜是一種普遍現象。相傳,商朝人先祖契的母親簡狄是黃帝曾孫帝嚳的次妃,簡狄多年不孕,有一年,她去溫泉沐浴,見到一隻玄鳥產下一顆五彩斑斕的卵,簡狄看到十分喜歡,就將其吞下,後來就產下了契,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但是從中可見玄鳥在商朝人心中的地位,殷商時期人們一直視玄鳥為祖先。
商朝人對貓頭鷹曾有過狂熱的崇拜。貓頭鷹晝伏夜出的天性、擊而必中的本領,被視為戰爭之神,是帝王乃至將軍們的愛物。婦好的一生馳騁沙場,立下赫赫戰功,將具有戰神象徵的鴞尊與其陪葬,顯示了婦好地位的顯赫。作為一位能征善戰、為商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婦好無疑具備擁有鴞尊的資格。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婦好 #貓頭鷹 #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