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華民國臺灣 國定的記者節
好像沒有Po過這張照片😂
回味一下當年的我☺️😆
感謝年代新聞
感謝曾經給我機會的長官和好同事們
感謝很努力的自己
#小主播的採訪記錄
#專題記者
#기자
#대만의기자의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郭岱軒 本書特色: 文章可以廢,但不可以亂寫。 當專業媒體人成為「微重度」社群平台使用者, 述說為什麼我們發文炫耀、討拍或記錄一日三餐。 郭岱軒十年來從記者到主播,並曾任採訪組長,探索過專業嚴謹的傳播平台;而生活中他是社...
小主播的採訪記錄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郭岱軒
本書特色:
文章可以廢,但不可以亂寫。
當專業媒體人成為「微重度」社群平台使用者,
述說為什麼我們發文炫耀、討拍或記錄一日三餐。
郭岱軒十年來從記者到主播,並曾任採訪組長,探索過專業嚴謹的傳播平台;而生活中他是社群平台的愛用者,放鬆、詼諧又時而犀利。在專業與日常之中,揭開社群平台凝結的生活片段,談論其中的使用觀察。
當不再是把生活分享到社群,而是社群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失戀了希望得到安慰、每天日常吃了什麼、想隨意地說些感性的話,像是跟朋友滔滔絮語一般抒情……本來只有實際上真正在身邊的人才能分享的場景,多了網路這樣沒有界線的空間;空間是虛擬的,但情感與生活仍舊是真實的。我們可以討論使用社群平台的頻率、密度與喜好,但已然無從二分好壞與真假。
常見的社群發文主題×小直人的使用觀察
有些主題可能每個使用社群平台的人都看過:美食文、天氣文、生日文、旅行文、宵夜文,到容易引起不同意見的炫耀文和業配文。到底是什麼樣的句式或結構,形成了鮮明的發文類型?又或者掌握哪些元素與思考,就可以透過這些類型表達自己的生活面向?看似已成直覺與習慣的發文,有我們沒發現的風格與生態。
使用者的思維,左右了網路的力量
若在網路揭發不肖商家,消費者很快就會群起撻伐,諸般揭露行為有時並非理性問責,也能在網友輕易附和之下,旋即蔓生成了一陣強大輿論,但若是未經細究的不實指控,卻似乎無人能夠收拾殘局。反之,一段人生故事、一張照片,也是催生公益支援行動的強力工具,在我們未能親赴的場景中,也能遞上溫暖。
郭岱軒以輕巧的文字,一一展開各種社群平台現象;
正面與深刻的思維,在真實與虛擬都同等重要。
作者簡介:郭岱軒(小直人)
從菜鳥記者、新聞主播到主管;有發不完的廢文、說不盡的故事。
進大學第二年就開始實習,一頭栽進電視新聞圈。
曾經熱血、也撒狗血;看盡冷血、道盡心血。
除了採訪、撰寫新聞報導,也是微重度社群媒體使用者、大量廢文創作者。
作品有影評、政論、自以為現代詩,與各式散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At6-ZhgDm8/hqdefault.jpg)
小主播的採訪記錄 在 【我是小主播】吃飯囉!食飯皇帝大完整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適逢景興國小每日供餐的大廚房改建,營養午餐改由團膳業者承包,為了瞭解營養午餐的製備過程與學生們在學校的用餐情況,特地前進中央廚房 採訪 營養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