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ITER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的項目已經啟動了將近15年,其雄心壯志是掌握氫的融合,反應爐的組裝工作於7月28日星期二在法國南部正式開始。馬克洪總統在組裝啟動典禮上透過視頻發表演說:「有了氫融合,核能將為我們提供無污染,無碳,安全和幾乎無廢料的能源,這將是未來的希望。」
ITER 是在2006年由歐盟(含英國),瑞士,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和美國等35個國家,共同合作的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計劃。這個計畫的基地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旨在通過氫的融合,以「人造太陽」產生無限能量。希望取代化石燃料。近幾個月來,托卡馬克(Tokamak)實驗反應爐的幾個關鍵組件,已從印度,中國,日本,韓國運抵現場。 ITER首席執行官Bernard Bigot表示,組裝過程預計將持續到2024年年底。
這個巨大的托卡馬克反應爐的第一個版本是在1950年代在蘇聯開發的,它會重現自然發生在太陽中心的氫融合反應:具體而言,這是通過將轉化為等離子體的氫的兩種氫同位素的混合物加熱到1.5億度的溫度。從這種融合中產生的中子會釋放出熱量。ITER可以在2025年底至2026年開始生產其第一批等離子體,目前規劃在2025年年底之前進行首次電漿測試
如果加以利用,氫融合將是安全,清潔的能源,使我們擺脫化石燃料的束縛。它是從水和鋰中大量發現的燃料中獲得的,與核裂變反應爐不同,它具有不產生放射性廢物的優勢。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是歐洲最大的科研項目之一,自2010年啟動以來已動員了2300名工人,估計費用近200億歐元。】
{內文}
從亙古以來,人類應歸功於全能的太陽,它與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享其光輝,但是現在一個由35個國家的團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解開這顆恆星能量來源的秘密「氫融合」,可以在未來幾千年,為人類提供清潔安全且幾乎無限的能源。太陽之下沒有新鮮事,這句話恐怕將要被推翻。
(ITER 發言人/Robert Arnoux)
在這個空間裡會有一個大型機器,我們將在它的核心點燃一個小型的太陽,簡單來說就是如此,這個小太陽將會產生能源,我們將利用這些能源來發電
這個「人造太陽」就是被稱為「ITER」計畫的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在7月29日有了指標性的突破,正式進入為期五年的組裝新階段,ITER基地位於法國南部,是由包含英國的歐盟、中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和美國等 35 國,聯合開發熱核融合的新能源計畫。是在2006年11月21日在法國的愛麗榭宮,七個ITER的合作夥伴啟動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科學計畫,其後很快的挖土機和推土機就進入了準備180公頃土地的階段。歐盟做為ITER設施的主辦方,投入資金約占45%,該研究主要在研究托卡馬克型(Tokamak)核融合的技術與工程。
(ITER 傳播總監Laban Coblentz)
融合的獨特之處在於使它成為絕對完美的能量與裂變不同,不可能發生爐心熔毀
如果反應停止一切都會停止,僅此而已
目前核電廠所採用的是核裂變技術,採用鈾做為燃料,然而運作時會產生有害的放射性廢棄物,核廢料及安全性都是核能電廠不受歡迎的主因。
(英國 First Light Fusion CEO/Nicholas Hawker)
熱核融合基本上和傳統的核能完全相反,核能是把一個重元素分裂來釋放能量,但是最後會因為連續反應的結果而難以控制,熱核融合不是一個連鎖反應,所以它不可能竄離,造成爐心熔毀
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將通過融合來釋放能量,就像太陽的心臟是基於氫的融合一樣,既不會發生因融化而失控的事故,也沒有長期的核廢料處置,氫的融合將通過攝氏1.5億度的終極高溫來獲得。
(ITER 首席執行官/Bernard Bigot)
我們現在可以啟動這個新階段,和設計與製造階段平行並進,因為我們最近接收了來自ITER成員國,所有建構托卡馬克反應爐需要的組件,14年之後的2020年七月底,托卡馬克反應爐終於開始正式進行組裝,儘管由於新冠疫情所帶來將近三個月的推遲,但是還是完成了接收特殊組件的關鍵進程
三月份歐盟內部的能源融合機構(Fusion for Energy )畫龍點睛地完成了進行ITER組裝的劇場建設,一個龐大的準備和安裝機器組件的大廳,四月份先是兩個分別重達360噸的環形磁場線圈超導磁體從義大利和日本抵達,五月份是1250噸重由印度提供的低溫恆溫器底座,被成功的放置在托卡馬克反應爐(Tokamak)的豎井之中,六月底由歐洲採購的第一台環形膠體勵磁線圈,也從生產基地中國合肥到達,俄羅斯和美國在ITER關鍵零件的採購上也取得進展,最後由韓國運輸的ITER真空容器的第一部份也運抵法國。
所有組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這個1250噸直徑長達30公尺湯碗型的低溫恆溫器底座,從裝配大樓的入口到最終位置一共有150公尺的距離,安裝時必須再舉升30公尺,然後緩慢降低嵌入托卡馬克反應爐的豎井中,才算大功告成。在疫情期間的安全守則下,要趕上緊迫的組裝進程,失敗在今天,不是ITER團隊的選項。首次使用等離子所需的建築物和基礎設施已完成75%,隨著機器和工廠組件從7個ITER成員國陸續抵達,ITER這個星球上的步伐正在加快,現在開始進行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維拼圖,很最複雜的樂高組裝,這個龐然大物可以支撐5400噸的標稱重量,將ITER最大和最重的組件的精確度維持在3毫米以內,對於機器成功運作至關重要。將會使用複雜的光學計量技術進行組裝,預計在2024年底完成低溫恆溫器的封閉,將會是托卡馬克反應爐完成第一階段組裝的標誌,ITER將進行為期一年的綜合調試和測試,目前則規劃在2025年年底之前進行首次電漿測試,數十年來的計劃終於逐步實現。
超過35個國家的合作,三萬人的參與,與上百萬個獨一無二的組件,我們有一個簡單的目標:照亮一條通往新能源的道路。
ITER是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的英文縮寫,同時也是拉丁文裡「道路」的意思,但是尋找「核融合」的過程是一條漫漫長路,這項計畫已經推遲了五年,相較於最初預算增加了三倍,現已達到近200億歐元。
(ITER 傳播總監/Laban Coblentz)
我們藉由創造一個金屬籠罩,然後裡面有一個看不見的磁性籠罩,來局限我們所稱的「核融合」,這個「磁場局限」的概念我們已經進行了差不多60年,越蓋越大的托卡馬克反應爐,最後我們有了這個ITER計畫
但是這個「人造太陽」卻成為環保主義者不斷批評的對象,甚至包括GreenPeace 綠色和平組織,他們認為這一切不過是海市蜃樓,無法實現的科學神話,更是一個無底洞似的財務陷阱,應該把龐大的預算投資在再生能源上。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再生能源還是有其極限,間斷性和收集上的分散性,無論再生能源的在儲藏上有多大的進步,或者我們如何節省能源,隨著即將超過一百億的地球人口,我們需要一個合適的能源補強
氫融合除了可以替代所有化石燃料,和傳統裂變核能之外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從水和鋰中提取氫融合所需的燃料,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一公克燃料釋放的能量等同於八噸石油。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剛開始是一張政治海報,有很大的願景,因為35個國家一起做出了長達四十年的承諾實在很難得,但是當工程開始啟動了以後,我們才真正意識到計畫的複雜性,以及需要更多的資源
ITER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開始生產其第一批等離子體,作為實驗性反應爐的ITER實際上不會發電,因此希望可以在五年內進行電漿測試,雖然只能維持幾毫秒而且還需要進一步裝設其他零組件,但可證明托卡馬克反應爐能正常運作。
(ITER 執行總裁/Bernard Bigot)
必須要等到2060年左右才能有第一個發電機,把熱核融合反應爐連接到供電網
在風險方面,根據輻射防護與安全研究所IRSN的研究評估,ITER 氫的兩種同位素之一在環境中擴散的潛在後果,遠遠低於使用傳統裂變核能反應爐的情況,輻射防護安全的專家表示:「即使是最嚴重的事故也無需疏散人員」
(法國總統/馬克洪)
想像一下國際ITER項目的經驗如果成功了,我們將能夠開發無污染 無碳 安全和幾乎無廢料的能源,這些能源將有可能滿足全球所有地區的需求,以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和保護自然資源
馬克洪表示,「世界上最偉大的進步,往往源自於大膽的賭注與坎坷之路」,在全球疫情各說各話分裂與對立的氛圍中,在越演越烈的中美爭霸戰之下,ITER是一個35個國家多邊合作的和平計劃,感謝科學,明天也許比昨天更美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ITA740cNc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8.02《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QnlCl5xC8
「小型核融合反應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問卦] 台美合作桌上型核融合2027可商轉?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台美合作桌上型核融合! 小型系統看準成本低研發快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核融合也可以小而美! 台美合作開發小型裝置最快2027年可商轉 的評價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台美合作桌上型核融合! 小型系統看準成本低研發快台有望 ... 的評價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台美合作桌上型核融合! 小型系統看準成本低研發快台有望 ... 的評價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轉ptt Re: [新聞] 花1.3萬大一生製核融合反應爐- 時事板 的評價
- 關於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轉ptt Re: [新聞] 花1.3萬大一生製核融合反應爐- 時事板 的評價
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Errrr... 好了啦,不妨聽何晶怎麼講核能】
看到三X新聞以《就是不滿台灣?總理妻何晶發文僅這篇有文字》來下標,我真覺得這媒體素質低落,作為一位STEM背景出身的女性,何晶的板上也不時分享科技、科學的議題以及做出評論,其中不乏能源與氣候變遷,又其中核能在她版上的出現頻率真的不少。因此就幫大家翻譯一下,跟著新加坡總理夫人了解核能也不錯。
還是要重申一下,我們發這篇文是針對台媒撰寫相關新聞時的少見多怪,搭一下風車為核能增加曝光率,而我追蹤何晶臉書新聞以來她的發文個性就差不多那個調調,縱然轉發文頻繁沒有特別評論(在台灣俗稱長輩式發文),但絕非"僅"有台灣口罩發文有特殊待遇。
以下幫各位整理她的兩篇核能文字
https://reurl.cc/5l8Gg7
https://reurl.cc/Y1d9lL
▊新加坡的能源選擇
新加坡很早就決定捨棄燃煤電廠帶來的污染,一旦可行之後,全國就改用天然氣發電。就碳排放的角度而言,煤、石油與天然氣的性質是類似的;可就空氣污染和化石燃料成分中的各種微粒而言,天然氣是當中最清潔的。
我們其實也有考慮核能。
例如像鄭永順博士(編按:新加坡前教育部高級政務部長)這樣的先驅者,曾赴英國原子能機構(UK Atomic Energy Agenc)接受培訓,但政府後來認為新加坡領土實在太小,考量風險而解散了研究團隊。此後,鄭永順博士繼續在大學任教,並替國防部成立了防衛科學組織,隨後以政治工作者結束其生涯,他革新了新加坡的職業培訓方式。
雖新加坡當年未採納核能,但目前這代的核能發電,要比福島核電廠等第一代核電廠安全得多。福島依賴「主動系統」的電源來維持爐心的冷卻,如果失去電源或故障,將面臨嚴重的熔毀風險。
※編按:2007~2012是新加坡討論核能最凶的時候,最後可行性報告結論星國尚未有條件(土地規劃)發展核能,而2014年該國發起規模約13億台幣的人才與準備計畫,為那有朝一日準備。
▋安全性(safety)問題。
從核電的初期開始,安全性就一直受到關注。而現今,世界正從「主動安全(active)系統」轉向「被動(passive)安全系統」。
主動系統類似一個人靠抓住保險桿來防止事故發生,例如反應爐需要的冷卻水,如果發生電力或幫浦故障,水不再注入反應爐,爐心會變得非常熱,並可能導致失控。
被動系統的運作方式不同,有時稱為「失效安全 (fail safe)」。即系統可能會出現故障,因此設計上,會在故障時使系統會進入安全模式,而不會失控。想像一個需要有人踩剎車才能停駛的火車系統,對照一輛火車只要跳脫行駛狀態,就會直接進入靜止模式。
不同的設計理念,可以提高安全性並減少故障的影響或風險。另外,某些故障模式可能很少見或很極端,但仍須通過安全測試。例如:萬一一架飛機撞上核電廠怎麼辦?
※編按:基本上被動安全系統就是不需要靠電源或人力操控的系統,三代爐與二代爐的最大差別就在這邊~~~
▋核子保防(security)問題
範圍從的防止放射性原料被竊,到處置核廢料的系統與流程。除了確保電廠本身的安全運轉,使燃料利用率更好、使核廢轉核武原料更困難,也是達成核能公共安全與和平的一些考量。
這些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但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也在尋找核融合發電之聖杯的原因。雖然創造核融合的條件極為困難,但有一個好處是,當條件沒有完全到位時,整個融合過程就會停止。這與核分裂不同,核分裂過程中,如果系統的設計或管理不健全,就有發生失控的可能。核融合的副產物壽命也不長,所需燃料發出的輻射微弱、半衰期也短,與核分裂使用的鈾不同,從燃料、使用到廢料,鈾無所不在。
新興的保防風險其中一個例子,是外部組織透過軟體或遠距操作,接管並破壞核電廠的駭客風險。
▋展望未來把握現在
在未來10到20或30年內,類似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或熔鹽反應爐(MSR)等新的核分裂技術可能會出現有趣的發展,或許能提供比化石燃料更安全、更具成本效益的能源選項。
除了間歇性的太陽能和風電之外,清潔燃料的其他選擇可能是氫氣或其他非核/非火力的解決方案。最終,我們可能靠30到50年的時間掌握核融合技術,時間可能更長或更短,取決於我們對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的進展程度。
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對所有的能源選項保持開放,在幾乎所有東協成員國都希望在未來能採用核能發電的情形下,東協必須事先做好研究工作,特別是安全(safety)和保防(security),以建立專業和科學,以及營運核電廠的能力,使我們有希望在各國開始建設核能設施時,替邁向一個安全的世界做出貢獻
新的核能選擇雖未近在眼前,但會在幾個十年之內出現。
總體而言,為了地球更綠,減少碳排放,我們必須精通並採納核能作為其中一個關鍵解決方案。目前,已開發或有能力的國家,若能擴大對核能的使用會更好,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需求,並降低總體碳排放量。
同時,發展中經濟體可以盡其所能,從煤炭轉向更清潔的天然氣或更綠的再生能源。
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末核電影,三部片一次滿足💪】
上週末綠盟核電影首映場超過一百人參加🎉一起觀賞全台首映新片的《全面圍核Containment》!沒看到首映場的朋友沒關係!本週(11/30)還有,而且三部片一次滿足!
👉新片《全面圍核》+經典片《核你到永遠》、《核廢夢魘》👀
🌟影展時間:
▶11/30(六)|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13:30-13:40 《核廢夢魘》映前導讀
導讀人: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13:40-15:18《核廢夢魘》放映
▶11/30(六)|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16:10-17:32 《全面圍核》放映
17:32-18:02 映後座談
與談人:郭力昕(文化評論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11/30(六)|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19:00-20:15 《核你到永遠》放映
20:15-20:45 映後座談
與談人: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入場方式 Admission:
免費入場(每場次開演前20分鐘開放索票,請至影展現場服務台洽詢索取,每人至多索取2張,座位有限,索完為止。)
🌟影片介紹
▶11/30(六)|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16:10-17:32 《全面圍核》放映
17:32-18:02 映後座談
與談人:郭力昕(文化評論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我們有辦法控制有史以來最致命、影響最久遠的人造物質嗎?冷戰後,留下了上百萬加侖的高劑量輻射汙泥、擴散幾千英畝的輻射土,以及成千上萬空蕩蕩的建築,底下緩緩流竄著被輻射線污染的地下水。
全世界400個反應爐中,囤積著大量的用過核燃料束,以每年一萬兩千噸的量持續增加。若沒有完善的防護,每一束燃料含有的輻射威力,就足以讓一整台車上的人在短時間內致命。
全球至今仍沒有任何國家有辦法完善處理如此高度危險、影響長遠的廢料。留在原地?留在日漸腐蝕的桶子中、擱置在淺淺的壕溝中?採取違背國際條約的海拋方式?埋在地下,期待它不會有任何洩漏,毒害未來的人們?
政府已經下令要求,核廢處置場應規劃針對未來一萬年的人類而設置的風險警告標示,而這部電影融合了觀察者的角度、動畫與故事的呈現方式,帶領觀者直視這令人不安的當下處境,並進而想像那充滿挑戰的遙遠未來。
▶11/30(六)|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13:30-13:40 《核廢夢魘》映前導讀
導讀人: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13:40-15:18《核廢夢魘》放映
本片試圖揭露核能發電背後,那些在科學和政治領域之核電不能說的祕密,並且綜觀法國、德國、美國和俄羅斯的情況,揭發最黑暗部分。核能並非完全沒有風險,核廢料就是核能的致命缺陷。但所有人都害怕核廢料,科學家們找不到解決方法,企業財團只會做無用的保證,政客則完全避談這件事。我們真的了解核廢料嗎?為什麼我們能從完全不了解的東西,看見希望和願景?在尋求核廢真相的過程中,影片首度揭露了以人類未來為代價的沈重選擇。
▶11/30(六)|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19:00-20:15 《核你到永遠》放映
20:15-20:45 映後座談
與談人:杜文苓(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芬蘭的偏遠地區,一項的挖掘地底隧道的龐大工程正在默默進行。人們為了封存自己所製造出來的怪物─具有高度放射性的核能廢料,必須建立一個絕對安全、經得起任何氣候變化的地道,安然度過至少10萬年。但未來充滿各種不確定性,假若戰爭再次發生,文明經過大浩劫,封印的警示真的能阻擋人類的好奇心嗎?我們是否為後代埋下了無可挽回的災難?
🌟影展募集贊助中|
本影展為非營利放映,藉由影像推廣環境教育,從2014年起連續四屆於全台舉辦巡演,以小型、低門檻、高彈性的方式開放申請,吸引上千觀影人次、百場以上放映,是臺灣影展史上少見的自主放映紀錄,臺灣各地許多學校、店家及社區因申請放映,讓周遭更多人開始接觸、關心核能議題,打開了公共討論的空間。我們不向政府申請補助,歷屆經費皆自籌募款,包含影片版權費、字幕翻譯與後製處理、放映場地、宣傳印刷等,我們在此承邀各界小額捐款。
捐款支持|
https://gcaa.neticrm.tw/civicrm/contribute/transact?reset=1&id=36
🌟核電影開放申請中|
我們徵求各地有熱誠的放映合作夥伴,與主辦單位聯繫並討論合作方式,未來在您的店家、學校或社區舉辦放映。線上申請:https://bit.ly/2JNgLwa
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台美合作桌上型核融合! 小型系統看準成本低研發快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美合作桌上型 核融合 ! 小型 系統看準成本低研發快台有望獨步全球商業技術化! 打造台版 反應爐 國科會與原能會合作為 核融合 練兵|記者蔡佳珍王群賀|【台灣新 ... ... <看更多>
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核融合也可以小而美! 台美合作開發小型裝置最快2027年可商轉 的推薦與評價
核融合 系統一定要很大? 台灣這間公司聯合美國開發桌上型 核融合 裝置利用閃電原理激發核反應實測可連續運轉8小時而且最快2027年就可以商轉! ... <看更多>
小型核融合反應爐 在 [問卦] 台美合作桌上型核融合2027可商轉?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一開始好像在yahoo有看到相關消息,
然後今天在 FB上看到 Catch大錢潮 (三立財經台iNews ) 影片,
https://fb.watch/mIFZBDtSxF/?mibextid=v7YzmG
說什麼小型化, 只有桌機大小, 三年後可以供應電動車能源
聚界潔能公司 黃國興 成大材料系 University of Utah 博士
Segate 工作經驗
https://youtu.be/Y0ydwc5q9X0?si=9fnS6NVfoiwODJvV
我覺得這麼大的事, 可以說是人類文明奇點的事,怎麼可能只有這種小節目在報導,
這都可以做出 鋼鐵人戰衣了好嗎?
有沒有貓膩? 是不是又是圈錢圈人的套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4.5.138.236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93250310.A.88E.html
原來2月 就開始炒作了
作者anjackie45 (頭腳人類)
看板Gossiping
標題[新聞] 聚界潔能研發核融合系統
時間Wed Feb 8 22:17:32 2023
※ 編輯: kuwawa (24.5.138.236 美國), 08/29/2023 11:36:5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