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 Book Day》🇬🇧英國世界讀書日
👧 #小女孩大夢想 別再念童話故事書給女兒聽了!(沒有要開團,純分享請安心服用)
.
為了鼓勵更多人能有閱讀習慣,1995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設立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因為這天剛好是歷史上許多文學巨匠的誕辰日或逝世日。
.
不過現在世界上慶祝的時間有些不同,英國為了避免活動日跟學校復活節假期衝突,移至每年三月的第一週星期四為World Book Day,今年2021則是落在今天3月4日。
.
📖 每年World Book Day英國孩子做什麼呢?
這一天,幾乎每個學校都會讓孩子們穿便服,讓他們打扮成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裡主角🏴☠️ 。也可以拿著學校發送的 £1 兌換卷,去指定書店換一本指定的書籍。當然,今年因為疫情封城在家遠距上學,都改成線上活動了。官方也提供連續三天10:30am的live連線活動。
-----------------
#女孩們的成就不應該被侷限 🌷 妳認得幾個人呢?
趁著今天想跟大家推薦分享這一套童書,叫做
《Little People, BIG DREAMS》。
.
作者是來自西班牙🇪🇸的Maria Isabel Sánchez Vegara。從2012年出本第一冊開始,就是以「#女性力量」為角度,寫出各個時代傳奇女性的勵志故事,再搭配許多知名插畫家,用精彩的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目光,連我們大人也愛不釋手想收藏。
.
我非常喜歡這一系列的書籍,因為每一本傳記都是歷史上真實的女性故事。她們出生背景大多不順遂,或是追求夢想道路上不被認同,被異樣的眼光對待。
.
但同樣的事💪 她們都有一顆堅定的心,一顆勇於追求夢的樂觀態度跟永不放棄的意志力,這才是每一位獨立個體的小女孩,最該培養跟學習的精神。不是嗎?
.
尤其自己有了女兒後,我跟先生也有共識,避免給她閱讀童話故事。以免她從小就抱有公主夢,或是 🈲️ 誤以為女生幸福唯一出路,要依靠王子出現才能擁有的錯覺!
.
這一系列《Little People, BIG DREAMS》。從2012出版第一本至今,已經翻譯超過20個國家語言,發行超過400萬本。而且從原本只有女性故事,增加不少男性的傳記。並且增加硬紙板的寶寶系列。可惜目前還沒有看到市場上有中文版。
.
🍷 如果您喜歡我今天的分享,請您不吝嗇分享給你的另一半,或是跟妳一樣有夢想的女朋友。
.
.
#英國親子 #親子共讀 #女性力量 #閱讀力量 #英文繪本 #女性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大女孩 Big Girl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大! 勇氣大! 努力大! 夢想大! 微笑大! [大女孩];三個來自台灣,絶對是2013華語樂壇最[重量級]的女聲團體!!! 向台灣音樂界所有的前輩致敬!! 太陽公公所給陽光和微笑的力量 在她們真實的人生中;最了解! 在她們合調的聲線裏;最有力! 謠謠(張念蓉): 來自台灣高雄;同城鎮鄰村...
小女孩大夢想 在 大女孩 Big Girl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心大! 勇氣大! 努力大! 夢想大! 微笑大!
[大女孩];三個來自台灣,絶對是2013華語樂壇最[重量級]的女聲團體!!!
向台灣音樂界所有的前輩致敬!!
太陽公公所給陽光和微笑的力量
在她們真實的人生中;最了解!
在她們合調的聲線裏;最有力!
謠謠(張念蓉):
來自台灣高雄;同城鎮鄰村部落,即是因[88風災]遭完全滅村之處。 見證鄰村在眼前遭滅村的那一年;她23。
台灣原生魯凱族部落出生,天生的靈魂歌姬。
自小在山上無憂無慮快樂的生活著;但卻在[88風災]帶來的強大災害後;美麗的家鄉變的滿目蒼夷;熟悉的土地殘破不堪!
在没有外界資源入注的二個月間 ;她和家人們族人們;協同部落所有大大小小;徒手赤腳重整家園,重建家園使族人們內心煎熬身體疲憊不堪;但卻能大聲快樂的吟唱著山歌;這樣樂天知命的態度讓她感到充滿正面的能量。
從那一天起;她知道生命脆弱的無常,但也激發起她對生命堅毅的力量。 音樂;不只是她的熱情、她的夢想,更是上天給她的使命!! 她要把[祝福]一直唱下去;直到世界的盡頭!
雅雅(謝淳雅):台灣南投921地震震央,家舍;全在她眼前震垮的受災戶。家在眼前震毀滅絶的那一年;她才13。從小女孩的驚恐;到大女孩的堅毅,音樂;是她唯一永遠震不碎的夢想。勇敢;是她唯一永遠不會忘的座右銘。在這樣大的天災後,她知足的感謝自己能活著,並希望用歌聲帶給大家生命的"感動"。她的夢想就是用"聲命"分享她生命的故事給全世界的人,讓大家也能這樣熱愛自己的夢想,熱愛自己的人生。她出身古典聲樂,更熱愛唱流行樂。也因著她的古典基礎和對流行歌曲的鑽研,她能演唱的語言和曲風豐富且多元,就像個歌唱的"魔術師"呢!一路上跌跌撞撞,曾經想過要放棄。但她心中最初的夢想使終支持著她,堅持到底。因為她相信"夢想,永遠留給堅持到底的人"。
Emma(馬秀杏):台灣原生泰雅族出生,自小住在拉拉山;隨父母居住在山上部落種水果為生的鄉 下女孩。專攻學習[化學專業]的大學生活;從没有洋娃娃作伴,至今;水蜜桃和竹筍, 仍是她最親近的玩伴。在父親拾木搭建的小木屋中,家裏的兄弟姐妹住得雖擁擠;"只要努力拼博,一天即有一天的成長"! 這是水蜜桃教會她更懂惜福的人生。在資源貧乏的部落;她很是會用媽媽拾回的破布,為弟妹們一針一針縫製"永遠不是最乾淨的新衣服"。在資源貧乏的部落;她很是會用清亮的歌聲,為家人一句一包唱著"永遠最新鮮堅韌的新力量"。唱歌;她最原始的天份,卻也是她不拖累家計;可以一直努力學習的夢想。她相信有一天;她會和水蜜桃一樣,唱出清亮甜美;可以讓人回味的音樂人生!
小女孩大夢想 在 #小女孩大夢想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小女孩大夢想 別再念童話故事書給女兒聽了!(沒有要開團,純分享請安心服用) . 為了鼓勵更多人能有閱讀習慣,1995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設立4月23日為世界 ... ... <看更多>
小女孩大夢想 在 [好雷] 大夢想家Saving Mrs. Travers - 精華區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全球連續三個月瘋完迪士尼復興大作《冰雪奇緣》後,是時候讓熱血沸騰的心降溫一
下了,那就帶點距離來看看《大夢想家》,也許可以回頭看見自己為什麼會這麼瘋冰雪
甚至還砸下大錢刷這麼多次。
這是一部迪士尼的宣傳電影,不過正因為它是(至少大致地)基於真人真事的故事而且
毫不避諱地直指迪士尼開山祖師本人,於是我們完全可以帶著看宣傳電影的心理準備,
冷靜地看看它怎麼包裝自己,如果在這個找碴的前提下我們都能發現些什麼感動的要素
,也許會是更冷靜踏實的感動。
Saving Mr. Banks, Saving Mrs. Travers
劇情大致分兩線:第一線 1906 年,小女孩 Ginty與爸爸和家人在澳洲過著充滿想像的
快樂生活,卻漸漸看著爸爸受不住現實壓力(這是著墨較少但也很有趣的一線:純粹是
經濟壓力、還是充滿童心的爸爸變成萬惡銀行家的雙面人掙扎?)漸漸沈溺酒精中;第
二線 1961 年,已經六十多歲的女作家 P. L. Travers(長大後的小女孩 Ginty)受到
迪士尼二十年來一再邀約,想要她授權將筆下 Mary Poppins 的童書故事拍成迪士尼電
影《歡樂滿人間》,本片主要劇情就在說華特迪士尼如何把 Travers請到了美國,如何
說服她簽字。
隨著雙線平行進行,觀眾們才慢慢發現 Mary Poppins 系列童書隱然是 Travers的自傳
童話,並且隱藏一道 Travers一直到六十多歲都還過不去的心理難關,使得不知情地自
以為輕鬆簡單就掌握到故事梗概的迪士尼團隊處處碰壁。終於在更深入的了解後,華特
迪士尼與他的團隊透過自己再現 Mary Poppins 的歡樂手法,經由《歡樂滿人間》電影
製作給予了 Travers勇敢面對心理難關的超脫。
唉唉,最終還是「迪士尼拯救了 Travers」的戲碼,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也無可厚非,
畢竟編劇與原始出資的 BBC Films自己知道:這個將 Mary Poppins 連結上 Travers人
生的傳記型故事,非把華特迪士尼寫進去不可,因而找上迪士尼共同製作(讓外人編寫
自己的開山祖師,和 Travers讓迪士尼編寫自己的 Mary Poppins ,竟有種似曾相識的
感覺),因此迪士尼能夠把本片控制在「迪士尼帶來正向希望 Saving Mrs. Travers」
的基調上。只要看穿這點,就不用太在意本片訊息與史實有多少出入了(如 leila大在
前面文章指出過的「其實 Travers至死都很不喜歡這部片」),專心看看這種「迪士尼
正向希望」的論述夠不夠說服力、以及這論述與迪士尼在我們面前呈現的面貌是否吻合
,也很有趣。
樂觀的 Walt 與樂觀的 Anna,伸手拉一把
如最近另一部電影《偷書賊》一樣,這也是個關於想像超越困阨的的故事:如落花水面
皆文章的白馬王子爸爸所說「要保持想像的自由心靈,永遠沒有任何事可以擊垮自己」
(說得好聽,一面說還一面喝酒配冰淇淋,道地愛爾蘭口味 XD )。Ginty 小妹長大後
,她的想像在這一輩子化身了人人都可以認同的 Mary Poppins 故事,算是一種用想像
的克服,或是若以本片最後仍要被迪士尼拯救一下的角度看,算是用想像的抒發(而克
服的臨門一腳還是要由迪士尼來踢)。
人人都有苦痛,故事都有悲劇,大家說故事的方式都不同,迪士尼怎麼說呢?就由華特
迪士尼在倫敦公寓裡最後一次 pitch娓娓道來:人生很多痛苦,但我們都終究要走出悲
傷,為自己帶回歡笑。這就是迪士尼數十年如一日的路線,相較於成人漫畫電影如那群
Marvel 復仇者或黑暗騎士幾部曲喜歡搞高深莫測的黑暗寫實、相較於夢工廠與皮克斯
喜歡帶著譏諷的批判眼光詼諧嘲弄世事,迪士尼仍然堅持著它天真正面充滿希望的傳統
闔家觀賞取向。
迪士尼的卡通或音樂劇絕對不會拍出如 Ginty小妹悲慘童年爸爸酗酒而死媽媽自殺未遂
這類的黑暗故事,但這不表示它的主題就是天真而忽略人生的黑暗面,它只是用一層糖
衣將它包裝起來,把許多令人不忍卒睹的血淋淋現實淡化、美化、輕輕地卻也認真地帶
過。回頭看看席捲全球三個月的《冰雪奇緣》,如此黑暗的安徒生童話題材原本就具象
化了一大堆家庭與自我的黑暗元素,譬如耽溺、自閉、自暴自棄、喜新厭舊、憤世嫉俗
、自我放逐等等,不過這種翹家少女自立門戶走火入魔的黑暗故事,還是可以用如此惹
人認同與憐愛的 Elsa 公主、與如此揮灑自我的勵志歌曲包裝出來,化為一個簡單的姊
妹親情故事,不需像《無敵破壞王》那樣處處挑明了洞悉世事,而可以對小朋友來說簡
單易懂、對年長的大人來說又可以無限引申。
這許多看似不相關的故事,似乎都有一個共同主題:「救贖」,或是別說得那麼嚴肅,
就是「發揮愛心、拉人一把」,就如同多年各種迪士尼卡通中救出公主的王子們一樣,
不論是 Auntie Ellie 乘著東風來到昆士蘭的 Ginty 家、Mary Poppins 拿著雨傘降臨
倫敦的 Banks 家、Anna 不畏艱難上山闖冰宮找姐姐、還是華特迪士尼帶著他的造夢團
隊提供 Mrs. Travers 一個走出兒時陰影的機會... 通通都是這個互相扶持互相付出愛
的主題。
這就是迪士尼,這就是樂觀向前的 LA
趕搭一下本版上關於《無敵破壞王》vs《冰雪奇緣》哪個比較好看的筆戰風潮,其實放
大一點看,就是 (1) 2000s由皮克斯與夢工廠帶出的諷刺世故詼諧喜劇風 vs (2) 2000s
前迪士尼獨大的古典夢幻風(甚至可以呼應思考一下 1990s與 2000s《蝙蝠俠》的對比
,這個現象遠遠超過兒童動畫領域)。我們 1970s-1980s的觀眾何其有幸,童年時可以
看著夢幻的「狄斯奈」王子公主與吉祥物一起長大,長大後見多識廣腦子也變複雜了還
可以看成人版諷刺劇如《史瑞克》、《玩具總動員》與《無敵破壞王》。當然這兩條路
線也未必如此涇渭分明,這幾家公司也都偶有跨界之作,不過我們影迷們多多少少心理
都會有個印象,將古典夢幻風與迪士尼連在一起,將世故詼諧風與皮克斯與夢工廠連在
一起(前文都有很多版友提到:《無敵破壞王》像是迪士尼與皮克斯換牌之作)。
這兩條路線真的有「《無敵破壞王》有深刻劇情」對比「《冰雪奇緣》膚淺鬆散只有歌
舞精采」的高下之別嗎?我想不是,這只是路線之別而已,《無敵破壞王》可以精采地
帶出許許多多世故的符號與典故還搞得這麼有趣,大人可以處處會心一笑之餘小朋友也
可以聰明靈活地一起處處抓梗;《冰雪奇緣》呢?就像 Ginty小妹儘管有多少灰暗人生
的苦澀主題,許多點點滴滴最後都可以化為舒服單純的《歡樂滿人間》, Elsa & Anna
之間種種可以很恐怖的黑暗面(許多版友前文都有提到的扭曲童年等等)一樣可以用一
個最簡單的萬里尋姊故事解決,還有美麗精緻的歌舞包裝,簡單、舒服、未必說得上深
刻,但直指人心,「真愛」與「自信」如此老梗而簡單,但更是重要而永恆。
《大夢想家》仍然是個宣傳片,並且隱然在這個大家頭腦越來越複雜世故的 2010s帶有
自我辯護的味道:「你們迪士尼不夠現實」?對,因為我們要用夢想來超越現實;「你
們迪士尼不夠深刻」?對,因為我們就是要在簡單舒服的劇情中傳遞價值;「你們整個
LA 與好萊塢文化整天擺著一張虛假笑臉跟人麻吉麻吉真是膚淺」?對,我們比倫敦膚
淺多了,但我們的快樂與單純不也一點一滴融化了你這倫敦阿姨的心?
本片許多快樂的 LA 配角一張張笑臉下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大 Sherman上過戰場挨過
子彈,Ralph 司機家有身障女兒含辛茹苦,華特迪士尼本人也有不堪回首的童年... 但
LA 人與迪士尼文化,就是要用單純的信心與快樂,克服這一切。
ps. 本文以「諷刺世故詼諧喜劇風」來描述另一種路線的動畫風潮,僅基於個人印象,
其實我也沒有想得很清楚,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來一起思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5.65.215
※ 編輯: mysmalllamb 來自: 60.245.65.215 (02/25 10:53)
不過終極的置入反而讓觀眾看得耳清目明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