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自我
問:佛教指出,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執著於自我。然而西方卻認為,發現、強化自我和認同,是通往成功與快樂之道。請問,我們要如何調和這些看法?佛教如何看待自我?
師:佛教用三種方式來看待自我,也就是:小我、大我、無我。大多 數人把日常的自我當成真正的自 我,果真如此,就不必修行了。一 般人通常所認為的自我,就是佛教 所說的小我,那只是我們為了回應 外在環境所捏造出的名字和觀念。 自我會使我們不斷地評量自己的感 受並加以判斷:「這是我的城鎮、 我的朋友、我的配偶、我的處境、 我的觀點、我的感覺。」小我便來 自這些過程。自我存在的觀念來自 與外在環境(周遭的人與事)以及 內在環境(身體、感情、思想)的 互動。我們時時把對於自己的評量 串連起來:「今天早上,我覺得充 滿活力去上班;下午回家覺得很疲 倦,但做了些家事;晚上想要有人 作伴,就參加了個聚會;睡覺前, 我會想想明天的計畫。」我們從這 些連續不斷的評量中,創造出虛幻 的小我。
功成名就的人,對於存在和權力有 很強烈的感受。如果他們不斷地成 功,就會一直強烈相信自己的存 在。但這種自我感不管多麼強烈, 都還只是停留在小我的境界。但這 種強烈的自我感已屬不尋常。大多 數人並不是經常覺得自己有個固 定、集中的存在和性格,他們對自 我的觀感既不強烈也不集中。打坐 則能幫助人培養冷靜、澄明以及內 在的決心,因此可能發展出較強烈的小我感。
「發現自我」通常意謂著發展出強烈的小我感,這並不完全是西方的思維方式,而是人類所共有的。若 是沒有來自強烈自我感的那種意志 力,人們的成就會是有限的。禪修 開始時,用的是建立強烈的小我感 的方法。之所以稱為小我,是因為 沒有真正、持久的東西讓人來掌 握。小我來自時時的判斷,但我們並不是經常覺察到自己的評價、自 我的觀感時時在改變。
大我似乎肯定了一個永恆不變的本 質,中國哲學稱之為「理」。另一個有關大我的看法來自精神的經驗,在禪定以及其他的靈修中,人 們能感受到一種絕對的、不變的精神自我。在這種時刻,似乎所有的存在都遠離了,而個人的真性維持 不變,彷彿個人的本質就是一切事 情的基礎,甚至就是一切事情的本身。
無我的觀念更難掌握。佛教並沒有說「小我」和「大我」不好或不值得,只不過由於小我和大我都有執著,而只要有執著就不能真正得到解脫。無我就沒有執著,但這並不意謂著一旦得到解脫,一切都不復>存在。在解脫之後,智慧與功德繼續存在。同樣的,在體會到無我的經驗之後,人生繼續存在,依然有事要做。然而為了達到無我,必須從頭開始學習,也就是從發展強烈的小我感開始。
問:解脫之後,自我評斷是否繼續?
師:這已經不是平常的評斷了,而比較像所謂的自然反應。開悟的人不假判斷,對世界自然反應。
問:您前面說過,打坐能幫助強化個人的小我感。這會不會使得後來在修行時,更難把它放下?
師:在修行之前只是散亂心,甚至不知道什麼是自我。打坐可以幫助人集中心志,建立起集中、強烈的自我感。只有在小我集中時,才能超越它。在參公案時,必須先集中自我才能突破自我。首先,我教人如何集中、強化他們的小我感。如果他們沒有體驗到開悟,至少已經增加了自尊和自信,心也不會再像以前那麼散亂。在修行過程中,體驗到自我的層次有下列幾種:首先是散亂的小我,接著是集中的小我,然後是大我,最後是無我。
問:達到大我階段的人有何想法和感受?
師:大我這種經驗會出現,也會消失,就像精神的啟示一樣。當這種經驗出現時,人們覺得與宇宙合而為一,彷彿自己就是宇宙。這種經驗消失後,他們又恢復正常,但那種感受會持續下去,他們會覺得更廣大、更安定、更慈悲、更有自信。
問:這種經驗可不可能維持很久?
師:這種感覺會持續,但經驗不會持續。
問:您說過在解脫後,智慧和功德繼續存在,而那就是無我。能不請您再說清楚些?
師:澈悟的人有智慧、功德,但並不把它當成智慧、功德。如果他們想:「我有智慧、功德」,那就依然執著於自我,不是真正的解脫。是別人見識到他們的智慧、功德,並前來尋求指引。
問:為什麼會有人想要超越大我而達到無我?
師:必須記住,這些名詞都是發明出來的,好讓我們談論修行者的不 同經驗。如果真有「無我」可求,那只不過是另一種自我,大我也是如此。在那種情況下,修行者會花上全副時間來追求吸引人的、虛妄的自我。至於誰想要超越大我?那就是想要體驗佛法的開悟的人。然而,他們一旦到達那個階段,並不會覺得自己開悟或解脫了。其實,他們會回到自己的日常世界,他們的生活也會繼續下去,但卻有個重大的不同,那就是不再執著。
--- 本文摘自《禪的智慧─與聖嚴法師心靈對話》
延伸閱讀 👉無我的境界
https://youtu.be/gc8iOKfw_eQ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大我
#小我
#自我
#禪的智慧
#與聖嚴法師心靈對話
小我大我無我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筆畫當下練字練心 齋明寺書法班3月開課
「心正則氣定,氣定則腕活,腕活則筆端,筆端則墨注,墨注則神凝、神凝則象滋」。近年來,有許多人追求身心安定,回歸傳統從書法練字中冶鑄心性,法鼓山齋明寺即將於3/6~5/22上午9點,舉辦每週2小時共10次的書法課程,歡迎民眾一同在筆畫的念念分明中,練習專注、覺察自心。
齋明寺表示,在專注筆畫間的當下,不僅可忘卻日常的煩憂瑣事,紓解日積月累的身心壓力。擔任書法班授課教師的李文峰也邀請大眾,在書法運筆、氣息調節之間,漸次體會禪定的小我、大我、無我三階段精神。
齋明寺書法班目前已開放報名,僅限額20名,活動時間及詳情,請依法鼓山齋明寺網站( https://jms.ddm.org.tw/ )公告為準,或電(03)380-1426洽詢。
#法鼓山齋明寺
#書法班
小我大我無我 在 丁寧 Ding N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時刻。
可以讓我在這個颱風過後夜深人靜的夜裡,
PO一下炫耀文嗎?
讓我謙卑的炫耀一下嘛^^嘻。
話說今天下午我又去馬階幫一些婦癌的媽媽們上瑜珈課,
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分鐘,只能教她們伸展伸展,
但覺得她們好認真好信任我在引導他們「體驗生命」,
結束後不但對我讚不絕口,還送我禮物,真不好意思。
其實接下來才是重點^^
當我要走進捷運站票口時,看到一個盲友正被一個女生帶著進來捷運,
隨即女生走了,跟盲友再見,感覺上應該是路上遇到帶他走進捷運站,
然後我就隨口問他說,你要去哪裡,需要幫忙嗎?
他說要去板橋,當時我要從雙連去忠孝新生,
本來想去民權換橘線的,
但是我馬上跟他說,我帶你走!
我下意識的把我的手肘靠近他,
因為電視上都是這樣演的。
然後發現他剛開始也不好意思馬上牽住我的手肘,
只是輕輕依着,上了捷運我們沒有任何對話,
我偷偷觀察他(其實也不用偷偷,他又看不到^^)
他可能只有20多不到30,但他的世界裡沒有任何影像,
天呀~!如果是我,我要怎樣過我的生活!?
很想問他想不想上瑜珈課,我可以免費教他們,
但我開不了口。
到了台北車站,我們要從最後一節車廂,
穿越下課下班的人潮去搭板南線。
剛開始我想說要學導盲犬,快碰到人時要放慢速度,
後來我越走越順,越走越快,
因為~!他很信任的讓我帶著他走~!
他用他的手背很扎實的靠著我的手肘,
這時~!我突然感覺,我的心融化了,
因為我覺得我們兩人結合在一起,
終於稍稍可以感覺佛教說的「自他交換」與「小我、大我、無我」。
此時我覺得我是他,他也是我,我不只是在幫他,
其實~!我是在幫我自己,
突然之間,我覺得台北車站好順暢,
雖然人依然像尖峰時間那樣多,
但卻是我走過最順暢的一次,
我覺得人群好像在為我們讓路,
此時我覺得我好像摩西在渡海~!
過程中,我們依然沒有什麼對話,
我送他進車廂之後,退了出來,
在關門的那一瞬間,我看著他害羞的微笑,
我突然覺得自己「心。輪。開。了」
其實並不是我在幫助別人,
原來是天使來到我面前讓我學習,
那一刻,突然很想拍下他,但門關了。
還好我是坐對面那班車^^
小我大我無我 在 自我與無我(聖嚴法師-大法鼓0060)DVD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我們提到從人到佛的過程,也就是從自我到 無我 的過程,什麼叫自我?什麼叫 無我 ?怎麼樣能從自我達到 無我 呢?讓我們來請教聖嚴法師。 ... <看更多>
小我大我無我 在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自我 問:佛教指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師:佛教用三種方式來看待自我,也就是:小我、大我、無我。大多數人把日常的自我當成真正的自我,果真如此,就不必修行了。一般人通常所認為的自我,就是佛教所說的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