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滿喜歡逛嘖嘖,看有什麼有趣的新東西
果然就被我挖到一個很特別的桌遊 #惡意時代
【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是一款合作類型遊戲,玩家會分別扮演小柔身邊的一名重要他人,在遊戲中隨著劇情不斷的推進,瞭解到小柔所身處的世界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款幫你認識憂鬱症的遊戲,但不是單純的說教或教育型桌遊,而是透過「有趣好玩」這個元素,讓大家瞭解憂鬱症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可以如何幫助對方?
不說太多了,對心理學有興趣的熊粉們,趕快上車吧!
https://bit.ly/3980gac
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柔的最後一天 #惡意時代
憂鬱陪伴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擔心自己的陪伴不夠力、也很常在陪伴過程中把自己賠進去,但事實上,憂鬱陪伴的過程從來都不能單靠一己之力,與更多的陪伴者合作往往是最為困難也最為重要的一環。
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有別於初版的小柔,全新的遊戲規則、需要高度溝通的合作遊戲,讓玩家可以透過情境體驗憂鬱陪伴時的困境,透過桌遊練習更有品質的安全保護網。
募資網址:https://reurl.cc/Mkv6eX
#台灣原創劇情桌遊 #攜手前行 #群眾集資 #心靈角落工作室
心靈角落
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是國際自殺防治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的紀念日,希望在這一天,呼籲大眾重視自殺防治的議題。
這讓我想起今年與 心靈角落 一起舉辦的「小柔的最後一天-惡意時代」桌遊活動,那次讓我印象深刻,我們一大群人聚在一起,除了體驗在桌遊遊戲中的樂趣之外,更一起暢談所有有關精神疾病、憂鬱症、憂鬱情緒、自殺等,這些平時不太容易與人暢談的議題;透過桌遊,我們認識到更多關於憂鬱症的相關基礎知識,增加更多對於憂鬱症的理解,進而減少傷害的產生。
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個日子,給自己多一些認識自殺、憂鬱知識的機會,試著理解他人可能的痛苦,也可能可以給予即時的聆聽與陪伴。
去年在台灣校園內,傳出許多令人遺憾的消息,這些青少年們可能還沒有即時得到相應的資源或陪伴,就選擇以自殺為自己的生命畫下句點。我希望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遺憾發生之前,社會能夠配置足夠的資源,盡量減少不幸的遺憾發生。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2017 至 2019 年,15 - 24 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持續攀升;同時,相關統計指出,自殺已經成為 15 - 24歲、25 - 44 歲兩個年輕世代的第二主要死因。
台灣青少年自殺率上升的情況,與許多國家近期的趨勢相同,顯示青少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
對此,時代力量也在今天召開了「世界自殺防治日 校園心理健康記者會」,我們提出了三點訴求:
一、為了讓第一線的醫療端人員及時了解受通報孩子的情況,要求衛福部及教育部盡速落實將自殺通報系統介接到學生學籍資料、休退學狀況。
二、高達 67 %自殺個案學生未曾尋求校園三級輔導資源,顯示學校輔導資源與學生需求間顯存有落差。對此,我們要求教育部檢視問題及提出因應措施,應解決專輔人力流動率高、專輔人員行政工作繁重、專輔人力實聘率無法符合應聘數量等問題,讓專業人力得以專業久任,提高輔導效能。
三、為了讓離開學校系統、失學且失業的「雙失」年輕世代,不需自己面對心理健康風險,我們要求教育部與衛福部應積極研擬因應措施,協助離校後的年輕世代,仍有適當管道及時獲得諮商或治療的服務。
此外,今天記者會也特別邀請到長庚醫院精神科,同時也是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的理事長——張家銘醫師,與我們分享校園自殺防治的三個面向:「自助、助人、求助」。
🟨 自助:提供足夠的知識讓同學能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認識自身心理狀況,分辨哪些情形可能有異狀,超出可以自行調適情緒的範圍。
🟨 助人:青少年不太會向專業人員求助,他最信任的是同儕、好友,所以如果你身為同儕、好友,懂得如何去支持、傾聽與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也非常需要學習,並不是每一個都懂得如何去陪伴陷入困境的好友。
🟨 求助:學校應暢通求助管道,建立穩定的專輔資源和人力,並且提供足夠友善的輔導資源。
有些人可能覺察到自己陷入困境,但卻害怕自己被貼上標籤,或是擔心身邊的人沒辦法接受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或朋友,這部分,都還需要社會大眾一起努力,讓情緒困擾、精神疾病能夠真正去汙名化,讓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能像我們在玩桌遊遊戲時,正當的一起暢談所有有關精神疾病、憂鬱症、憂鬱情緒、自殺等問題。
在世界自殺防治日的日子裡,我希望大家都能一起關心青少年的自殺防治,共同守護兒少心理健康,接住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