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是創作的靈魂,無論各種形式,都需要被珍惜、尊重並保護。
一年一度「台灣設計展」由官方投入眾多資源籌辦,原本該是以設計為主軸,匯聚眾多創意工作者的重要盛會。無奈基於各種人謀不臧之因素,2020年的「台灣設計展」卻是荒腔走板爭議頻傳,其中就以總策展人惹出的「新竹獸」剽竊風波最為讓人〝嘆為觀止〞。
公部門行政不力,「新竹獸」並非相關爭議首例,往前追溯,還真是小樓昨夜又東風,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反觀全由民間主辦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運行至今已15年,早已成為極為重要的多元藝術育成平台。政府做不到的事,人家做到了,到底憑什麼?
========================
關於簡單生活節,文創產業複合平台,以及台灣的文創活力,都在美學風格相對論第56集。
首播 06/23(三)20:00-21:00
重播 06/27(日)15:00-16:00
在 #IC之音FM97.5,
無論何時何地,都期待與你相遇
#IC之音FM97.5
#即時線上收聽,不受地區限制
https://www.ic975.com/
#首播之後便可隨選即聽
https://pse.is/3k6vrb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StyleReality/posts/330271365361517
小樓昨夜又東風作者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代用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所謂毒藥,也就是有毒的藥物,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藥,有可能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毒藥也隨之由動植物發展到化工毒藥,砷、汞、銻、鉛、鉈等有毒元素登上歷史舞台。在遙遠的中國古代,毒藥的製作和使用綿綿流長,為了權力而謀殺,為了姦情而謀殺,為了財物而謀殺等,都有毒藥的身影存在。
毒藥,從能殺死神農氏的「斷腸草」說起
最古老的毒藥,應該來自於植物與動物本身。在原始社會,人們往往分不清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能吃,哪種動物的口水有毒,哪種動物的口水無毒,這需要實踐來證明。於是,在中國古老的故事中,就有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神農氏就是炎帝,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其中的炎就是炎帝。我們這位先祖,是一位農學家和藥物學家,他的經驗來自於實踐,哪種植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需要他親自嘗一嘗來驗證。傳說中的炎帝曾經嘗了很多種植物,哪種有毒哪種無毒分得門清。有了炎帝的告誡,人們才敢放心地食用這一種,而遠離那一種。炎帝難道不怕毒死嗎?其實炎帝也是人,傳說他發現了一種植物,具有良好的解毒功能,一旦遇到有毒的植物,他就用這種解毒草解毒,所以才會次次化險為夷。但有一次,炎帝吃了一種植物,發現這種植物有毒,但沒有等到他食用解毒的植物,毒性就發作了。炎帝死於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這種植物成為有史以來第一種有記載的劇毒植物。
其實神農氏炎帝只是一個嘗毒的代表人物,不知有多少古人通過親自實踐,有的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讓人們知道了哪種植物有毒,哪種植物無毒;哪種動物有毒,哪種動物無毒。所謂的動物五毒,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其實也是先人們通過實踐證明瞭的。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後人們對逐漸認清了這個世界,避免了許多由於無知造成的傷亡。辨認動植物有毒、無毒,其實是人類戰勝大自然的一次勝利。
謀殺,毒藥是有最有效的利器
人類發明了毒藥,就不免利用毒藥謀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謀殺有的因為政治目的,有的因為姦情,有的因為謀財害命。水滸傳中,人們所熟悉的潘金蓮謀殺親夫武大郎,就是使用的毒藥。該種毒藥名叫砒霜,砒霜在武俠小說中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名字,叫做鶴頂紅,其實仙鶴頭頂上的那一點紅就像公雞頭上的雞冠子,是沒有毒的,真實的鶴頂紅又名紅信石,這是一種天然的化學物質,提煉出來的東西就是砒霜。之所以起鶴頂紅這個名字,叫著好聽,顏色是紅色的而已。
與武大郎同樣命運的,還有一位清朝皇帝光緒帝,他也是被砒霜毒死的,只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砒霜並不像電視上說得見血封喉,吃一點立即斃命,而是要經過二十四小時的煎熬。當然,也有少數人屬於過敏死得快的。
另一種慣常使用的毒藥,叫鴆酒。想當年北宋時期,遼國的蕭太后為了得到情人韓德讓,派人用鴆酒謀殺了韓德讓的妻子李氏。鴆是一種似鷹的鳥類,它的羽毛上有劇毒,據說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鴆酒,喝了立即就死。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今人是造不出鴆酒來的,今人造出的鴆酒,並沒有使用鴆鳥的羽毛,而是使用白芨、白蘞、麻黃甚至砒霜等藥物摻進酒中,靠酒的催化作用加速死亡。
鴆酒也並不能立即致人死命的,水滸傳中,奸臣們害宋江和李逵,就是在皇帝賜的御酒中下了鴆毒。電視劇中的宋江與李逵並沒有立即死亡,其實是有道理的。如果這時候遇到名醫,比如安道全在現場,或許還有搶救的希望。
戰爭,毒藥也曾派上用場
毒藥,也往往用於戰爭,比如在敵人的井中投毒,派間諜用毒藥進行暗殺,在武器中抹上毒藥增加威力,等等。尤其是在箭上抹上毒藥,射中敵人後,可大大增加敵人死亡的概率。《東觀漢記·耿恭傳》中說:「恭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曰:『漢家神箭,其中創者必有異。』」,漢末三國時期,關羽幾度中箭,其中一次就中了毒箭,才有了《三國演義》中華佗刮骨療毒的故事。
水滸傳中的梁山第二代頭領托塔天王晁蓋,也是被毒箭射中死亡的。因為射中了眼睛,神醫安道全又不在現場,所以來不及搶救。古代的毒箭,一般是四種藥毒,礦物毒藥、植物毒藥、動物毒藥以及細菌毒藥。但古代的萃取技術並不高明,所以礦物毒箭並不普遍。而動物毒箭更不好大量使用,比如用蛇毒,那得蒐集多少條蛇啊,所以也只是少量使用。植物毒藥呢,古代有一種樹叫毒箭木,也叫剪刀樹,其汁甚毒,浸之有見血封喉之效。不過,此樹並不普遍。現在成為國家的瀕危保護植物了。相反,細菌毒藥相對來說,倒易推廣。宋末之時,成吉思汗的部隊就大量推廣箭頭在牛胃裡浸一下,因為牛胃裡有大量細菌。另外,還有的部隊使用糞便侵箭頭,這樣可使箭頭沾染上大量細菌。射中後容易造成敵人創口感染。這可能是最早的細菌戰吧。
古時候長時期是冷兵器作戰,在冷兵器上也有浸毒的。比如在匕首上,在刀具上,在暗器上,這樣一旦打中敵人,可以造成更大的傷害。武俠小說中常常有這樣的描寫,普通的刀傷、槍傷並不太可怕,但如果是煨了毒的武器,就很難治療了,必須有解藥才可。
賜死,毒藥成為死刑之一
由於毒藥可致人死亡,所以用毒藥將人毒死,也成為死刑之一。將人毒死,其實是死刑中最輕的死法,至少落了個全屍。
最有名的毒死對象,當屬南唐後主李煜,他被宋軍俘虜後,被軟禁三年,有一天悲從心來,做詩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詩寫得是好,不過也引起了宋太宗的極大疑慮,判他服毒而死。李煜服的什麼毒?該毒名叫牽機藥,其實是一味中藥,名叫馬錢子。這味中藥如果療病來說,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之效。如果殺人來說,可致人全身痙攣,頭與足相接而死,狀如牽機。李後主就痛苦地死於此毒。
相比牽機毒藥,古代皇宮使用更多的,是鴆酒。用鴆酒一杯毒死,是皇恩浩蕩,最輕的死刑,一般用於格外開恩的有功之臣或皇帝之前比較寵幸的臣子。比方說大貪官和坤,乾隆皇帝給他留了最後一道聖旨,就是留全屍。南明時期有個大臣名叫黃大振,喝鴆酒不死,而不死的原因,是他將鴆酒稀釋了,盼望著皇帝酒下留人,最後被沒有被毒死,被傳旨太監絞死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毒藥
小樓昨夜又東風作者 在 趙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週 中廣流行網 #週末生活通
要聽 #宋怡慧 老師說歷史名人的故事了,
我訪問時都覺得意猶未盡呢,真的非常非常精彩👍👍👍👍
一個曾被山東學界稱為最會考試的學霸蒲松齡,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便大膽地在八股文的格式中,瀟灑地寫出近乎記敘體的文章,並獲得主考官施閏章破格替他獨樹一格的文章背書,讓他成為名滿天下的寫作天才。
但學霸頭銜讓蒲松齡的好運來得太早也太急促,終其一生,蒲松齡沒有再領過任何一張錄取的合格書,只有不斷在科舉考試的奔波中,安頓自己落榜的傷心、失落的惆悵。
蒲松齡七十多年的人生,努力不懈地追求一個難圓的科舉夢,上天沒給他機會實現,反給他一個窮困潦倒的生命出口——從失敗中發揮天馬行空的故事力,完成一部充滿異次元空間想像的《聊齋誌異》。
《聊齋誌異》在中國文學史稱霸一方,甚至衝出國際,影響後世甚鉅,讓《聊齋誌異》在中國的地位,猶如《一千零一夜》之在西方的文學成就。
堪稱史上最會生活的藝術家——蘇東坡,他「以詩撩妹」?這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寄託蘇軾初遇紅粉知己朝雲時,怦然心動的畫面;蘇東坡的一生,是用自己所謂的「自由」去生活的,即便「被別人討厭」了,哥還是活得很瀟灑、很自在。
生於浪漫七夕的李煜,此生彷彿為愛情所生,也為多情而死。雅痞皇帝親手打造的南唐時尚,酒過三巡,他提起筆寫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中之帝李煜,因才華而生,因才華而死,七夕既是李煜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他的愛情是一場又一場回不去的傷悲悔很,他的國家是一個又一個的曇花哀愁……
中國歷史上,有一位名人,他靠說話術贏得主管緣,並且讓老闆離不開他,這個人是誰?——他是李斯。
翻開中國文學史,能有「國民女神」封號的,能讓18~80歲男女都喜歡、念念不忘的,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永遠萌妹李清照了。
李清照偶爾填個詞、唱個歌,發張美圖,人氣就爆棚。她的每一闕詞都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關漢卿寫戲愛戲,以「說故事」為職志,是當時產出好故事的正字標記,只要海報印上了他的名字,大家就開始沒天沒夜地追戲。
他催激出全民的戲劇魂,讓填詞譜曲不再是上流社會的專利。
唐代還沒有互聯網,有人就懂社交的重要。懂得用社交傳播個人理念,誰掌握了社交,就擁有了人脈,誰掌握了人脈,就能讓自己在居不易的長安「安身立命」。這個人就是——白居易!
他是點播率最高、改編率爆量的作品〈琵琶行〉的作者,他擁有地表最強的「控場力」,他的群組,不是你按個讚,發個好友邀請就能進圈。白哥不只懂得外交手腕,對身邊的好友圈,也是講求「門當戶對」的。他活躍中唐社交圈,更是中唐當之無愧的流行歌王。
人類總是在進步,但某些部分仍不知長進,所以古人曾有的惆悵、困擾,現代人也無可避免。十二位「文學潮牌」的生平傳奇,被精鍊地以星座跟時代串聯起來! 更精采的是,許多古人的一言一行,無形中都牢牢契合住現在人的價值觀。讀完這本書,你可以去重新在眼前建構一個嶄新的古人。而親切又飽富生活感的譬喻,能讓閱讀者彷彿身歷其境,親自感受古人當下的思考掙扎、心路歷程,卻又不失趣味性。
#國學潮人誌古人超有料
#宋怡慧 #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