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愈多,土壤反而愈瘦?】
農友蔡良田早年從事裝潢,97年才返鄉務農,最初種水稻,105年才在這塊地上蓋起兩分半大的溫室,種「melon瓜」(香瓜)、小黃瓜等作物。蔡良田說,他的土壤出現鹽化,主要是以前種水稻施肥太重,整個期作每分地要下5包複合肥,每包40公斤,總計就要200公斤,讓土壤累積肥分太多。
搭了溫室後,蔡良田仍依照習慣施肥,馬上就出問題,不是香瓜長不大,就是小黃瓜「瘋欉」──也就是作物感染了病毒病害。他說,「這5年來完全沒收成,搭建溫室耗資300多萬元,根本無法回收」。
農業試驗所研究員、土壤專家等疾呼,國內肥料施用量要「減肥」,農民常見的問題是施肥過量把土壤搞壞,「一般人怕農藥,但不怕用肥料,肥料相對便宜,不知節制就像溫水煮青蛙,正在傷害土壤都沒意識。」
#合理化施肥 #友善農業 #土壤健康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176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雲石吧桌前,甜品界紅人、ATUM Desserant老闆郭健邦巧手一展,撒上花瓣,他那道匠心設計的甜品花椒野莓Burratta芝士沙律,即時落英繽紛。不光好看,野莓夾雜花瓣,再碰撞Burratta芝士,擦出特殊的味道火花。郭健邦說:「懂得運用的話,可以透過食用花獨特的味道提升甜品的層次。」菜式雖好,...
小溫室搭建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安關鍵 國籍航空機組員染疫,陳時中:本土感染可能性趨低】bit.ly/2RSZZCI
陳時中昨(21)天指出,國籍航空確診機組員採檢也已經完成一大部分,都是陰性,僅剩10幾人還沒完成,所以本土可能性越來越低,只是現在還無法確認、感染源仍待釐清:bit.ly/2RSZZCI
------#更多昨日焦點------
#歐超聯瀕臨瓦解
成立歐超聯的計畫令各界震驚,政界和足球有關當局更出現斥責聲音,甚至威脅要對「骯髒的12隊」採取法律行動,讓這12隊可能在自己國家的聯賽,甚至在歐洲的比賽面臨禁賽可能:bit.ly/3x9Gm9A
------
#德國綠黨推出總理候選人
德國綠黨共同主席貝爾伯克曾是彈翻床體操奪牌選手。現在,40歲的她將跨出至今最大膽一步:爭取成為德國第一位綠黨籍總理。綠黨目前支持率位居第2,僅次於現任總理梅克爾所屬政黨:bit.ly/3em4AF6
------
#調查局破獲史上最大量大麻
法務部調查局在新竹縣破獲一大麻工廠,毒梟集團將整片山頭剷平搭建溫室,裡頭竟滿滿的全是大麻植栽。現場查獲1608株大麻植株,市值約5億元,創下我國緝毒史上最大量紀錄:bit.ly/3xeIZag
-----
#記者面臨雙重壓力
調查報告中,最多記者表示工作中最大的威脅是來自老闆的壓力,但同有很多人表示,來自政府機關的壓力也不小;「政府業配」成了媒體和採訪單位間互相要脅的武器:bit.ly/3v8SFkQ
---
除了早晨相會,歡迎加入關鍵Telegram,隨時掌握世界脈動:https://t.me/thenewslens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小溫室搭建 在 直接跟農夫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雲林土庫 【☀日頭升起前限定!瑞祥頭燈下的白蘆筍】
你想得到在1970年代,台灣的白蘆筍罐頭位居全球出口之冠嗎?當時的雲林土庫,正是蘆筍的生產重鎮之一,後期卻因貿易全球化、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台灣蘆筍產業走向沒落。
青農瑞祥在回鄉接手雙親衣缽後,選擇種回家鄉曾經遍地皆是的 #白蘆筍,投入了上千萬成本搭建溫室,一頭栽進與白蘆筍的夜間抗戰裡!
之所以說夜間抗戰,是因為白蘆筍是生長在表土之下的蘆筍,一但受到光照行光合作用,便會漸漸轉綠。因此瑞祥總是趕在太陽升起之前,戴起頭燈在園裡挖著白蘆筍,也因為蘆筍生長速度快,一但錯過採收時機,隔天便會老掉。
回鄉種白蘆筍並不是走回頭路,瑞祥將白蘆筍以有機農法種植,並邀請鳥類到溫室協助克服蟲害,在友善家鄉土地的同時也提升白蘆筍品質,進而吸引法式餐廳主廚到產地走訪。這次白蘆筍不再塞進小小的罐頭內,而是走進法式餐廳與高級鐵板燒,成為一道道精緻盤飧的最佳配角。
不曬黑的優雅白蘆筍👉https://bit.ly/3ddeM3d
小溫室搭建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雲石吧桌前,甜品界紅人、ATUM Desserant老闆郭健邦巧手一展,撒上花瓣,他那道匠心設計的甜品花椒野莓Burratta芝士沙律,即時落英繽紛。不光好看,野莓夾雜花瓣,再碰撞Burratta芝士,擦出特殊的味道火花。郭健邦說:「懂得運用的話,可以透過食用花獨特的味道提升甜品的層次。」菜式雖好,也要嬌花扶持,這位甜品師沒有言過其實,食用花這片「食桌綠 葉」一點也不甘草!
ATUM Desserant採用的食用花,來自本地品牌花咏。走進花咏位於元朗的農場,腳踏的竟不是泥土,而是石屎地,舉目所見的不是遼闊田野,竟是一排排貨櫃箱。原來花咏是一個採用現代化系統種植的小型農場,食用花離地栽種於傳統溫室及環控溫室。在傳統溫室,透過搭建水簾、風機、遮陽簾,調控濕度、溫度及光度,讓食用花在穩定的環境生長,減低風雨的侵擾。由於傳統溫室始終難百分百擋去風雨,故這裏又把貨櫃箱改建成一個環控溫室,透過種植燈、放濕系統等設備,控制濕度、溫度及光度,令食用花滴雨不沾,絲風不侵。
科學化的種植環境無損賞花雅興,因為溫室內的繁花勝景不比田野的失色。石竹、玫瑰、天竺葵、三色菫、五星花、幸運草花、茴香、秋海棠,朵朵小花,在各自的盆栽 上中展風姿,或艷或素,或濃或淡,或媚或雅。繁花之中有個戴着草帽的身影鑽來鑽去,帽子一掀,原來也是個可人兒。她是花咏主理人Silvia。看她膚質好得令人妒忌,自稱種植數載,豈有說服力?
其實她是平面設計師,坐冷氣房多於勞動,數年前愛上耕種,開始當上假日農夫,後來誤打誤撞認識了食用花,被花的美及花的味所吸引,半農半職地展開食用花種植事業。花的美,大概天下女人都懂,花的味是怎樣一回事?Silvia說,花的味道極豐富,例如,幸運草花有陣醬酸味,夏菫帶清爽甜香,薄荷花入口先嘗怡人的薄荷味,後溢出甜味。所以食用花不光好看,還是很好的天然食材,令餸菜的味道生輝。
由於食用花是食材,種植過程比一般觀賞花講究,須採用特定的種籽,且種植過程不能使用化學農藥,確保每塊瓣都沒有任何損害人體健康的人工物質。農夫得每日修剪盆栽,除雜草,採花瓣,保持植物的新陳代謝,「花瓣不採便會枯萎,就是浪費,還會影響下一個生長循環。」花瓣逐一採下,還得細心挑選,只要稍有瑕疵,例如外反、有乾紋等,就被視為不合格,不能使用。挑好的花瓣被包裹好,放進雪櫃保存,並在一周內,讓花瓣以最鮮嫩的狀態直送餐廳。
ATUM Desserant老闆郭健邦說,本地食用花勝在新鮮,而Silvia的出品品質穩定外,她亦願意花心思跟廚師鑽研新食材。這份用心,有時比千挑萬選的花瓣更難得。
Facebook:花咏Flowering
採訪:周燕
攝影、剪輯:謝致中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