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388 靚聲推介:
近日聽了這張新發行的SACD:Gary Moore《Still Got the Blues》專輯,碟內第四首Still Got the Blues可以說是Gary Moore的代表作,這首歌曲不止好有味道,而且音效也相當之好,這種結他的聲音,可以觸動心霏,加上Gary Moore的憂怨的歌聲,還有不知道是不是SACD的加持,這首歌曲絕對可以用作試音之選!
聽了這首使我感動的大碟,我自然想了解多一點Gary Moore的事蹟,之後找到了一篇相當詳盡的資料,是來自台灣的【獨立評論】,作者黃怡的一篇文稿,我覺得相當詳細,亦可以使大家更加了解這位結他高手Gary Moore的逸事,所以我引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最後,這張SACD是我近期一聽再聽,所以一定要與大家分享!
----------------------------------
藝文
Gary Moore──我的吉他在空中哭泣
作者 黃怡
蓋瑞摩爾(Gary Moore,1952~2011)逝世已6年了,這些年來,他在流行音樂界的聲望不減反增,從youtube連綿不絕的上傳,無論是單曲或專輯,錄音室灌製或現場錄影,以及閱聽者的熱烈反應,大有凌駕Eric Clapton,成為藍調搖滾吉他王的架勢。
摩爾是聽Eric Clapton長大的,記得John Mayall and the Bluesbreakers嗎?晚近的藍調搖滾迷,很少不是聽該樂團中Clapton的吉他主奏,才開始知道實心吉他如何結合藍調與搖滾。酸民常認為Clapton從不敢與Moore同台演出,Clapton倒一向淡定,只說:「Moore彈奏速度實在太快了,我哪裡跟得上他呀!」這是真話,即使Moore不是流行樂壇最正點的吉他手,至少也是最快的吉他手之一,雖然Moore常強調,快是炫技,只是為了帶給歌迷緊張與刺激,他個人滿喜歡聽Roy Buchanan的慢板藍調吉他。
Moore與 Clapton的歌迷特別喜歡比一比兩人的功力,不比吉他,也要比比歌喉。但歌喉是天生的,要比,只能比感情與技巧,Moore去世那年的5月,Clapton唱起Moore的Still Got the Blues,以鋼弦吉他伴唱,配上單純的電子琴聲做背景音樂,雖不如Moore的原唱那麼扣人心弦,卻還是很有味道。不過,Moore做為一個歌者,過了中年嗓音越渾厚,與他的吉他聲兩相唱和,效果越見不凡,這是歌迷普遍的定論。
事實上,彈奏吉他起家的Moore,自己組樂團時是因為找不到適當的主唱,才勉強唱起歌來。剛開始他也唱一點搖滾,「我討厭死了唱搖滾,後來走藍調搖滾路線,我才越來越喜歡唱歌。」他說,「我往往把曲子的主調降下來,因為我吉他不彈主旋律部分,歌唱本身成了主旋律,我再以吉他部分的變化來應和,這樣有趣多了。」
感謝啟發他的Phil Lynott
有些樂評家認為,Moore的吉他聲線不僅性感,簡直是淫蕩,才會那麼顛倒眾生。Moore的歌迷應該會十分同意這點。他的彈唱風格,若從8歲最初彈奏的那把吉他算起,整整花了將近30年,直到1990年他自作、自彈、自唱的Still Got the Blues問世,才大致建立。
Moore生於1952年4月4日,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人,有一個哥哥、三個姊妹,父母嚴重失和,連累他也提早輟學,15、16歲就到了都柏林,想成為一個音樂家,一年之後父母離婚,北愛暴亂,他無家可回,決定浪跡天涯。1969年加入名為Skid Row的合唱團之後,他認識了人生第一個貴人 Phil Lynott(1949~1986)。Lynott高高瘦瘦帥帥,黑白混血兒,魅力百分百,是個色鬼,據Moore說:「你絕不能把女朋友留給他照顧,幾分鐘都不行。」
Lynott像媽媽般的照顧Moore,早起燒飯給他吃,介紹這個、那個給Moore,開啟了Moore包括吃中國菜在內的各方面味蕾。初進入樂壇的Moore,由於年紀小,大家覺得他是憨憨的鄉巴佬,只把他當成琴藝高超的小弟弟看待,唯有Lynnot認他是音樂上的同道,願意與他同甘共苦,一起成長。Moore在Skid Raw待了2年(1968~1970),樂團嘗試各種搖滾樂風,從放克到重金屬,例如Night of Warm Witch,這是Moore第一個正式的音樂學校,但有很多樂迷認為,團員中只有Moore的彈奏可聽,其他人的演出簡直一塌糊塗。
Moore離開Skid Row之後,1973年自組樂團,推出Grinding Stone,這是Moore歌迷必須珍藏的唱片,當時Moore才21歲,已展現不凡的氣勢。然後他三度進出Lynott組的Thin Lizzy,和Lynott共創的佳績如Waiting for an Alibi、Out in the Field,都是搖滾經典之作。
Lynott以主唱的身份組團,後來才學了貝斯及作曲,Thin Lizzy是少數被歐美樂迷承認的愛爾蘭搖滾樂團,Lynott去世後,他的雕像立在都柏林市中心Grafton Street街頭,可見受擁戴的程度。Lynott的白人媽媽未婚生子,黑人父親屢向她求婚未果,但一直有供給這對母子贍養費,Lynott由外婆照顧,從小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他是事業有成之後才嗑藥成癮,最後母親發現他染上海洛因癮,逼他進療養院做勒戒,幾天之後,突然身體狀況直轉而下,死於多重器官衰竭。
Moore談起這段經過,不禁黯然,「雖然他誰的話都聽不進去,至少我力勸過他。當時Lynott的兩個女孩還很小,我問他,難道不想看到她們長大成人嗎?他會謝謝我,然後依舊我行我素。」1985年冬天,Moore和當時的妻子去外地探望岳父岳母,有人告訴他Lynott病重,沒想到,第二年的1月4日就死了,才36歲。
Moore回想當年,說好幾天過後才承認Lynott真的走了,「我從來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卻真的必須以酒澆愁,在一家酒吧裡,有人播放我們樂團的歌,一個傢伙走過來說『請節哀』。我回到家,不禁放聲大哭,痛苦極了。」
2005年8月20日,都柏林市為Lynott銅像揭幕,他的媽媽來到現場,過去Thin Lizzy的老戰友幾乎全數到齊,晚上以演唱會向Lynott致敬(見Gary Moore & Friends one night in Dublin:A Tribute to Phil Lynott)。這場演唱會是Moore促成的,他找來待過Thin Lizzy的三位主吉他手,加上他自己,本來Thin Lizzy就以雙主吉他手聞名,Moore與其他三人分別搭配,唱了10首他們的暢銷名曲。可以看得出來的是,Moore的實力遠在三人之上,當時他已如日中天,許多樂迷甚至認為,他是全球最頂尖的電吉他手。
有意思的是,這個演唱會的前後經過有個紀錄片,片中Lynott老友們講述他的舊事,說他文質彬彬,待人接物顯出教養良好,思想上比較不像是個rocker,而像是個知識份子,尤其對愛爾蘭的歷史了解得鉅細靡遺,是他們每個人的啟發者。不過其中有一人說,Lynott的音樂偶像是Jimi Hendrix、Elvis、Janis Joplin和Brian Jones,這四人個個早死,而且死因都和藥癮有關,也難怪Lynott會步上他們的後塵,提前向閻王爺報到了。
尋找自己的聲音
Moore很早就曉得自己和Lynott不一樣,他對女人不是那麼有興趣,對藥物也是,如果酒不包括在內的話。搖滾樂吉他手必須全神貫注,指板上的音符很容易閃失,藥物上癮,絕對無法勝任主吉他手;而且吉他像是重型武器,像機關槍,需要一個控制力強大的人,才能讓它為自己所用。Moore在演奏搖滾樂時,必須是個小心翼翼的戰士;閒下來時,他神經還緊繃著,酒這時是最好的朋友。
他右臉頰到下巴的一道長疤,據說是酒後打架,醒來時都想不起來怎麼受傷的。
1974年,Moore加入了英國鼓手Jon Hiseman的 Colosseum(1975~1978),是個fusion樂團,即興意味很重,融合了爵士、放克、藍調等,這是1960年代興起的樂風,較偏爵士的例如Mile Davis、Chick Corea,偏搖滾的如Frank Zappa、Caravan、Soft Machine、Spirit等,Colosseum也算是其中佼佼者,既然志在做實驗性的音樂,當然很難兼顧市場。
「比較起來,Thin Lizzy像是打爛戰,大家想到哪裡做到哪裡,起床、喝個爛醉、上台演出等等,相反的,Colosseum的成員很嚴肅,很團結,很專業。」Moore說,「我跟他們在一起的3年,大家搭著迷你巴士,到處住便宜旅館,就為了可以跟歌迷演奏我們想演奏的音樂,不是為了錢。然而很幸運,還是有唱片公司願意幫我們灌唱。」
但Moore並不覺得與Colosseum的合作,使他得到充份發揮。「從他們那裡離開之後,有時單飛,有時再回到Thin Lizzy,我常常感到,自己的適應能力似乎有些太好,好的讓自己四分五裂,不曉得哪個方向才是我應該努力的,而我的歌迷也應該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這樣變來變去,哪個才是真正的我呢?下週我會跑去彈爵士吉他了嗎?」
逐漸的,Moore在不工作的時候,或在後台,總是彈奏著藍調,有人就說:「你彈得滿像回事了,該去灌張藍調唱片……」這話說中了Moore的心事,為什麼他鍾意的都是藍調歌手,很少搖滾歌手呢?例如Jimi Hendrix、Roy Buchanan、Peter Green等,為什麼這些人那麼吸引他?
來自Roy Buchanan技法的影響
先說說Roy Buchanan(1939~1988)吧。這位早年演奏時總是穿著一件土土的花格西裝褲,上身隨意搭配的先生,可是包括Moore在內許多樂壇名吉他手在技法方面的導師,也是至今仍受到電子吉他界無限尊崇的吉他手。他那把1953年型的Fender Telecaster,在他的操弄之下,可以發出幾十種聲音。早年,他從模仿Jimi Hendrix和Chuck Berry的歌起家,後來他的音樂類型頗多,有恬靜的Sweet Dreams,也有狂野怪異的You Are Not Alone。
從早期Buchanan灌製的唱片,便知道他絕對是個自由自在的音樂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吉他聲裡,能夠演奏吉他,就是他每天最大的快樂。熟悉他的人說,他平常幾乎是不笑的,除了彈奏班鳩琴他會笑之外,很少看到他展露歡顏,他這時笑,是因為他雖然吉他彈得出神入化,卻完全無法掌握班鳩,他在笑自己笨。
「吉他已攝其魂魄」,很多朋友這麼形容Buchanan,這位來自美國阿肯薩州、在加州長大的音樂家,父親是農場契約工兼當地五旬節教會牧師,由於教友中黑人比例不小,他很早就迷上靈歌。他和Moore一樣,14、15歲便開始以彈唱為生,有時跟團伴奏,有時脫團做個人秀;他也幾乎和Moore一樣待人慷慨且溫和,只在對音樂有要求時,才會發點小脾氣。不一樣的是Moore比較開朗自信,Buchanan則內向自卑,縱然已成吉他高手,因家計繁重,近30歲還想改行做理髮師。
1971年是Buchanan的轉運年,美國公共電視製做了《世界最頂尖的無名吉他手》(The Best Unknown Guitarist in the World)紀錄片,引來披頭四John Lenon和鄉村歌王Merle Haggard的讚歎,也為Buchanan贏來寶麗金唱片公司的一紙合同,那年他已32歲。自此到他48歲去世,出了13張專輯和3張現場錄音。基於他的「存貨甚豐」,去世後又出了17張專輯。
雖然Buchanan有好幾張金唱片,算是成名的吉他手,卻承認每次上台都還緊張得很,並不是大家看見他那樣的悠閒自在。聊到外傳1969年滾石合唱團曾找他去替代Brian Jones,他說確有其事,但他有自知之明:「I don't feel like a Rolling Stone, I don't look like a Rolling Stone, I don't think like a Rolling Stone.」並說,最危險的就是人人都誇你為世界第一的時候。其實並沒有什麼世界第一。
有一次人家問Buchanan,請他評量一下幾個他的年輕崇拜者(大概意指Jeff Beck或 Gary Moore),他只回答:「彈得快又好是一回事,但演奏總是還要回到歌曲的基本面,看看你究竟想表現什麼。你有辦法,就表現得出來,這時無論你被別人如何評價,你都自知是成功了。」
Buchanan有6個小孩,本來是個愛家護子的父親,然而成名讓他必須不斷的上路做巡迴演出,經年累月下來,習慣性嗜酒腐蝕著他的肉體,有時表演會出現突如其來的恍神。他最後一場演出,是1988年8月7日在康州新海文,因為酒醉砸鍋,他還信誓旦旦一定要戒酒,可是8月14日又因酒後鬧事被捕,地點是維州的Fairfox郡,他被送進警局的牢房,第二天早上,守衛發現他以自己的襯衫上吊自殺了。
Moore雖承襲了很多Buchanan的吉他技法,兩者的真正不同,在於Moore上台後絕對為了觀眾賣力演出,而Buchanan常說,他演奏多是為了給自己聽的,是為了讓自己得到滿足,雖然在他生涯末期,變得比較能夠與觀眾互動,但是他與他的吉他之間有一種極其神秘且私密的關係,在他表演時,觀眾永遠感覺得到。
雖然Moore與Buchanan一樣,都不是那種常常通宵達旦開趴的藝人,即使現場演出及唱片銷路表現耀眼,他們生活仍一如常人,但他們承受的精神壓力迥異於常人。娛樂業是競爭白熱化的行業,尤其藍調搖滾是比較特殊的樂種,觀眾對音樂本身的要求更高,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之一。
Peter Green的致命吸引力
Buchanan與Moore兩人的精神向度不同,Buchanan是對內深掘,Moore是朝外展開;前者追求返璞歸真的美感,後者嘗試建構華麗的情感戲劇;前者大方保留音樂的不足缺憾,後者力圖羅織音樂的完整敘事。Moore不公開認Buchanan為他的老師,是有原因的,因為他不認同音樂只是個人靈魂的養料,而是必須能夠與眾人產生身心共鳴的一種實質力量,他希望觀眾能瘋狂、沸騰起來,所以特別痛恨在那種觀眾無法站起來舞動的場合表演。
相反的,Moore承認自少年時代便受到Peter Green吸引,白人吉他樂手中,可能唯有Green真正捉住了藍調搖滾的精髓。Moore曾出過一張專輯獻給Peter Green(Blues For Greeny,1995),他在Green的吉他聲中發現一種溫柔的安慰,Green無論唱歌或彈奏,都令人有滴水能夠穿石的感覺,只要你聽過一次,永遠不可能忘懷,Moore對這種精神境界心嚮往之。這張專輯中,Moore使用的就是當年Green以1,000元美金廉讓給Moore的'59 Les Paul,有別於Moore的其他專輯,他以相當含蓄的演奏法,模仿Green的演奏法,來表現Green的作品。
Green比Moore大6歲,是個英國倫敦東區長大的吉他手,Moore第一次聽到他演唱是在貝爾法斯特一家小酒館,Moore當時才14歲。當然不只Moore為Green著迷,這個猶太小子才氣縱橫,除了給自己的合唱團Fleetwood Mac寫了無數歌之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Santana聞名世界的Black Magic Woman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Green出道時被John Mayall帶到他的Bluesbreakers合唱團,頂替Eric Clapton留下的吉他手缺,並預言他的成就會超過Clapton。起先,尤其是Fleetwood Mac氣勢當好時,不知多少人都唱過他寫的歌。然而Green在1971年沾上毒品LSD後,不出3、4年便報銷了,例如Heavey Heart、No Way Out等歌,都可以看出藥物的影響。
1970年代中期,Peter Green常常陷入昏睡,也不時發生譫妄的情形,醫生診斷他因吸食LSD導致精神分裂症狀,他足足在勒戒單位待了2年,才「乾淨」的回到流行音樂界。他算是幸運,雖沒有東山再起,直到今天仍活躍於藍調搖滾界,也不時參與巡迴演出。
Green的吉他琴聲依然美麗動人,繼續保有B.B.King常盛讚他的「甜滋滋」的味道,而且,現在他的「迷幻」是清醒的。人不可能有兩個人生,實相的人生仍值得期待與經歷。他變成一個胖胖的、笑容可掬的70歲老頭兒,接受訪問時常答非所問,聽他嘴裡唱著:「Give me back my freedom.」時,你會哀傷的想到,這是一個我們務必珍惜的、劫後餘生的人。他的悲劇成了我們的享受。
倒是Moore在2011年死了,2月6日,他和女友到西班牙一個海灘渡假,半夜死於心肌梗塞,時年58歲。他吃了一頓安安靜靜的晚餐,兩人還去沙灘上散散步,回到旅館;半夜4點,他女友感到Moore好像很不對勁,曾試著給他做按摩。死後的檢驗證實,Moore不僅是「喝多了」,他死時身上有0.38%酒精,是酒駕限制的5倍含量,通常,人體內酒精含量在0.4%至0.5%便足以致命。
Moore下葬於英國Sussex的瑪格麗特教堂墓園,喪禮只有少數親友參加;他結過一次婚,共生下3個孩子,2個兒子是前妻生的,女兒是他同居了11年的女友生的。他的經紀人發布消息後,全世界的大報都刊出過消息,連台灣都不例外。
沒有人知道他為何要喝下那麼多酒,事實上,我們對Gary Moore的生活所知不多,他是個非常著重隱私的人。或許他冷硬的臉龐只是一張面具,面具下是個異常柔軟脆弱的男人,唯有他的吉他、他的藍調搖滾,足以負載他易感的魂魄。
以上文稿原文可按以下連結: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5/article/5558
Gary Moore - Still Got The Blues (Live):
https://youtu.be/4O_YMLDvvnw
#Lee388
#GaryMoore
#StillGotTheBlues
「小閻王長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非關] 30歲重看幽遊白書雜感之二:關於哲理獵人- 看板Hunter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來不及長大... - 各位判官,這裡是小閻王。 第四季最後一個案件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閒聊] 幽遊白書的牡丹跟誰湊對合適? - C_Chat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請益]小閻王- 看板YUYUHAKUSHO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新聞]《幽 遊 白書》酷似小閻王的賴品妤是鐵粉 - PTT 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幽遊白書》合作預告藏馬、黃泉等人搶先曝光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幽遊白書小閻王的彩蛋和評價,YOUTUBE - 電影和影城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情報]《幽遊白書》合作預告藏馬、黃泉等人搶先曝光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閒聊] 幽遊白書的結局在當時沒被炎上嗎? - C_Chat - PTT情感 ...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問卦] 幽遊白書有好多地方不合理?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Gossiping - [問卦] 幽遊白書有好多地方不合理?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小閻王長大 在 [問卦] 幽遊白書裡最有魅力的人物 的評價
小閻王長大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小時候住彰化有些傳統診所(現在的診所比較不流行這一套),牆上會掛滿扁額,可能是某民意代表贈送,也可能是某同業公會敬賀。
前陣子我有個同學新診所開幕,邀請我去參觀。我問他說要不要送個扁額還是花籃來祝賀一下,他很客氣地說不用,只要人來就是最大的祝福了。
同學的診所走新派路線,窗明几淨的環境搭配時尚的裝璜與傢俱,牆上如果掛個大扁額,好像真的不太搭~~
大家對扁額上的題字,有沒有什麼印象呢?
有些是針對「醫術」方面的讚美,例如「妙手回春」、「外科聖手」(可能是外科醫師出來開業)、「華佗再世」、「華佗聖手」,或是最直白的「醫術高明」等等,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都只是恭維的鬼話,不過就是一份祝福。
以前還沒學醫或是還沒入行的時候,對某些稱許的字詞沒有感覺。然而長大以後再回來看,就會覺得某些讚語充滿了道德綁架或情緒勒索。
就好像常出現在開業扁額上的是「懸壺濟世」、「仁心仁術」或「杏林春暖」。
我常都跟病人或是學生說:「治病是我的工作,基於專業與職業道德,我會對病人負責,也會全力以赴」。但是不需要給我一個道德的大帽子,好像我在做什麼了不起的慈善事業,其實就只是工作罷了;反過來說,醫師的專業度、手術技巧是可受評斷的事物,但不需要在道德上有過份的要求。
醫生也是人,就是個工作賺錢的正常人,只是因為這份工作跟人命健康有關,就被扣上「助人」、「救人」、「濟世」的道德光環。我不需要這個光環,也不想被這個光環制約。
回到祝賀扁額的話題,如果Peter Fu某天要去開診所了,不用送我有關醫德相關恭維的扁額,刻個「天下最帥」還是「閻王敵」之類(應該有人知道這個梗吧)的倒是不錯。
#徵求開業扁額祝詞
小閻王長大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王昭君在匈奴:逼嫁繼子 親子被殺(二)|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續)
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來朝,他附帶了一個政治條件——迎娶漢女,自請為婿。說來可笑,呼韓邪大約40歲,與漢元帝年齡相仿。本來雙方「相約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們兒,一旦結親,單于豈不小了一輩?
匈奴原是漢朝的死對頭。公元前201年,漢朝開國不久,劉邦便率領32萬大軍對匈奴用兵,結果,被40萬敵軍圍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南一帶),活活地困了七天七夜,劉邦服軟了。逃回長安之後,劉邦便千方百計討好匈奴人,靠送金銀布帛、茶葉美女混日子。直到漢武帝時代,胳膊腿粗了,軍事和外交才佔了上風。呼韓邪時期的南匈奴,已遠非昔日橫勇無敵的大匈奴,他們「一邊倒」,溫和親漢。這次,他興沖沖地跑進長安,就是要實施「和親大計」,迎娶一位漢室公主,替代剛剛過世的老婆。
漢元帝爽快地答應了這門政治婚姻,送幾個女人算什麼?天朝有的是。和親,是妥協的產物,如今不用那麼低三下四的了,漢朝皇帝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賞親」:傳旨,在宮中物色五名人選,供單于定奪——「掖庭」也被劃進了這個圈子。王昭君聞訊,應聲而起——嫁!哪怕天涯海角,隨雞隨狗,也強於這口活棺材。弱小的女子,敢在人生的牌桌上賭一把,相當不簡單!此刻,她只屬於她自己,把全部籌碼押了上去。
後人誇耀王昭君,如何以大局為重,遠嫁和親;又如何出於民族大義,忠君愛國……其實,遠嫁,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還有其他選擇嗎?但凡有一線之路,誰肯遠離中原,跑到「蠻夷之地」,投入一個野蠻人懷裡?好歹機會來了,總得把自己處理出去——就這麼簡單。
王安石寫過兩首《明妃曲》,其中一句說:「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前因後果,足以解釋王昭君出人意料的舉動。且把大義凜然、慷慨悲壯的口號擱一邊,首先是「自救」,她希望像人一樣地活著。
這回,輪到漢元帝鬱悶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身邊竟有如此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裡繪聲繪色地寫道:「(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美吧?美也沒您皇帝什麼事兒了,立馬就是單于的人了。漢元帝啞巴吃黃連,呼韓邪則睜大了驚喜的雙眼。這位草原長大的匈奴首領,從沒見過這樣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其實,他是歪打正著,撿了一個天大的「漏兒」。
一連串的「未知」糾結著:昭君不知前途,單于不知所措,皇帝不明就裡……大殿上,群情亢奮,感覺怪異。潦草捆綁的「和親大事」就這樣板上釘釘了。
漢元帝無限哀婉地做起了順水人情。朝廷的封贈格外慷慨:為紀念和親,先把「建昭」的年號改為「竟寧」——祈望和平、安寧的意思;又封昭君為「寧胡閼氏」——這個稱號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翻譯過來就是:安撫胡人,做匈奴單于的正房太太。還好,不是小老婆,是正印夫人。呼韓邪哪裡顧封號背後的潛台詞,他笑呵呵地接受了。對他來說,只要迎請這位如花似玉的漢朝女子做新娘,就足夠了。
朝廷又賜給錦帛28000匹,絮16000斤,以及美玉金銀無數。漢元帝格外多情起來,他親自餞行,送出長安十餘里。望著昭君的氈車、駝隊消失在長河落日中,42歲的皇帝淒淒惶惶,悵然若失。殊不知,他生命的最終驛站也不期而至。四個月後,元帝駕崩,成帝變作漢宮的新主人。
黃葉滿長安。王昭君在夕陽深處留下最後一瞥,便隨著自己陌生的丈夫,駛向了茫茫大漠。大約走了一年,總算到了匈奴婆家。初夏時節,處處水草豐美,馬躍羊奔。沸騰的匈奴人,熱烈歡迎這位新「閼氏」。20歲的王昭君與40歲的呼韓邪並轡而行,笑容可掬地檢閱著自己的臣民。似乎,這位秭歸山坳裡的漂亮姑娘,終於在高原草坡上找到了愛情與幸福。
是麼?恰恰相反,等待她的,是此起彼伏的感情災難。
其一,思鄉。
王昭君原籍南郡秭歸,那可是片膏腴之地。菜花盛開,金燦燦的;綠陰遍地,濕潤潤的;橙紅橘綠,魚白蟹黃……如今,荊楚風物都成了長夜無眠的懷想。匈奴是另一番天地,野風呼嘯,荒草起伏。儘管天高地闊,空曠遼
遠,可是,想吃一碗軟爛粘滑的大米飯,有嗎?想喝兩口馥郁清香的明前茶,有嗎?家鄉緲緲關山遠,王昭君夜夜都夢見回娘家,可惜,是夢,做不到,唯有撕心裂肺地思念。
據說,昭君的兄弟沾了姐姐的光,因「和親之功」,他被漢室封為「侯爵」——這是多少邊關戰將「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心」的政治理想啊!王家小哥搖身一變,做了親善大使,他多次跑到匈奴那裡,和遠嫁的姐姐團聚。其實,越這樣零敲碎打,王昭君越不解渴,越想家。
其二,喪夫。
昭君似乎應該知足了,呼韓邪單于並非「只識彎弓射大雕」,反倒是個地道的性情中人,頗有幾分俠骨柔腸。老夫少妻,百般恩愛,這也算「摸黑」撞上了好姻緣。哪兒成想,剛熱湯熱水地過了一年多,閻王爺便招走了呼韓邪。被窩兒還沒暖熱乎呢,就守起了寡。昭君身邊只躺著剛剛降生的小男孩兒——伊圖智伢師。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往後的日子怎麼過?
其三,再嫁。
王昭君夢寐以求的就是回中原。呼韓邪死了,冷酷的政治遊戲也該收場了,她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表章。孤苦伶仃的小寡婦還能替朝廷做什麼呢?開開恩,放我回家吧。
按理說,這點要求並不過分,皇帝一句話,王昭君的心願便徹底了啦。可是,命運偏偏跟她作對。呼韓邪新喪,南匈奴面臨新的權力重組,漢成帝冷淡地拒絕了昭君的請求。
此時,果然橫生枝節。呼韓邪的繼承人,也就是呼韓邪與前妻所生的兒子——雕陶莫皋繼位,尊號複株累單于。新單于,竟然「惦記」上了王昭君。
游牧民族的風俗,在漢人眼裡極為野蠻。《漢書•匈奴傳》裡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也就是說,養子有權得到後媽。雖說名分差一輩,年輕的複株累卻和王昭君是同齡人。哪有英雄不愛美人的?小伙子早就盼望把如花似玉的昭君娶過門來。這種意願,大大方方地擺上了桌面。
王昭君先是驚愕,繼而羞憤。這叫什麼事兒?後母、養子,談婚論嫁,瘋了吧!任何一個深受中原文化浸潤的人,都不能接受這種離經叛道的「亂倫」行為,何況是知書達理的王昭君?她心驚肉跳地發出了「乞歸」奏章,可惜,盼來的卻是冷水潑頭。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記載:「成帝赦令從胡俗。」「從胡俗」,短短三個字,葬送了王昭君。不情願有什麼辦法?聖旨在,胡俗在,無可奈何。你的身體隸屬於漢室;命,也捏在皇帝手心裡。換句話說,必須無條件服從,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咬碎銀牙,也得接受。
王昭君失魂落魄地走進了複株累精心佈置的新房……
其四,殺子。
伊圖智伢師,是王昭君與呼韓邪的骨肉;孰料,小孩子也成了複株累的眼中釘、肉中刺。伊圖智伢師的血統,構成了潛在威脅,他既是複株累同父異母的「兄弟」,又是新媳婦帶來的「養子」,由兄弟到父子,無所謂;但誰能保障這小傢伙羽翼豐滿之後,不篡奪單于大位?複株累有自己中意的接班人,為了永絕後患,不得不搶先下手,斬草除根。
《南匈奴列傳》記載:「初,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圖智伢師,以次當位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單于欲傳其子,遂殺智伢師。」一殺百了,至親骨肉值幾個錢?政治,有自身的玩法,不能套用世俗道德。
玩權術,王昭君相當外行。她只能做痛苦的看客,眼睜睜地註視著匈奴王廷骨肉相殘。一邊,是年幼無知的兒子;一邊,是同床共枕的丈夫。最終,伊圖智伢師死在了複株累手上。
人類社會同自然界的生存法則驚人地相似。每逢王者興替,獅群就來一場血腥屠殺。新一任獅王肆無忌憚地霸占所有母獅的交配權,把那些歡蹦亂跳的小獅子活活咬死——它們都是前任的「孽種」,一律幹掉,換成自己的骨血。
王昭君痛苦地彈撥著琵琶,驚悚地回憶屠戮骨肉的動物性……
其五,寡居。
反正已經嫁給沒任何血緣關係的「兒子」了,複株累就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此後的11年,是王昭君人生最穩定的時期,她又生下了兩個女兒。冷清的氈房裡,照進了明媚的陽光,傳出了孩子清脆的歡笑聲。
真不錯,沒有戰爭,遠離殺戮。西漢與南匈奴相安無事,互不滋擾。因為王昭君作為「閼氏」的特殊地位,雙方的太平景象居然維持了將近半個世紀,直到王莽篡政才告「崩盤」。難怪有人把王昭君與西漢名將霍去病相提並論:「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這種局面,是王昭君畢生最有力、最得意的一筆。僅此一筆,足以青史標名,萬古流芳。
很遺憾,後世的旌表無助於不幸的婚姻。公元前20年,複株累單于又死了。這回,沒人迫使王昭君改嫁了。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長安沒再發布新的指令。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那年,她只有33歲。這個美貌絕倫而又多災多難的奇女子,曾大膽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像更悲慘、更淒涼。
昭君墓,靜臥在黃河邊,青山下。涼風冷月,野花衰草。一切都過去了,沒人再來打攪她。秭歸的菜花盛開,遍地金黃。可嘆,那位明眸皓齒、楊柳細腰的美女,再也回不來了……
(二之二,續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小閻王長大 在 來不及長大... - 各位判官,這裡是小閻王。 第四季最後一個案件 的推薦與評價
嗨,各位判官,這裡是小閻王。 第四季最後一個案件:來不及長大已於今日8/27(五)晚間18:00上線。 本案中一名早起的老翁在公園慢跑時發現了一具女童的屍體, ... ... <看更多>
小閻王長大 在 [閒聊] 幽遊白書的牡丹跟誰湊對合適? - C_Chat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24 F 推Krishna: 小閻王喜歡的是黑和服助理,牡丹跟幽助才是一對 11/11 08:27 ... 29 F 推autokey: 小時後超喜歡牡丹的覺得長大也要遇有這樣的女生 11/11 ... ... <看更多>
小閻王長大 在 [非關] 30歲重看幽遊白書雜感之二:關於哲理獵人- 看板Hunter 的推薦與評價
沒有要你一定得點的網誌圖文版:
https://kaiandgreen.pixnet.net/blog/post/30727789
雖然【幽遊白書】這部漫畫以靈體與妖怪做為重要元素來發展故事,但卻不像【潮與虎】
那樣專心的描寫妖怪個體和冒險旅程,也不像【靈異教師神眉】那樣專門講妖怪的背景故
事。其實我們可以說,富堅在幽遊這部作品裡的妖怪都是人類,每一種非人類以外的東西
其實也都是各式各樣的人,通通具有人性。例如剛鬼是貪婪暴力的壞人、亂童是謹慎狡猾
的壞人、雷禪是瀟灑好戰的人、黃泉是具有野心的人,甚至小閻王、大閻王,也不過就是
有著工作壓力的一般人罷了。因此這部漫畫是藉著各種和人不同的生命體,來訴說種種人
性的漫畫。換句話說,這些生命體只是一種表達千萬種人性的媒介,或一種載體而已。在
前一篇文章裡,我們也有提到,【幽遊白書】題材的重要元素:「妖怪」,可能也不是一
開始就設定好的。在漫畫更前頭,這些媒介曾經是靈體幽助遊蕩人間時遇上的老狗「次郎
」,也曾是那隻為了瀕死老爺爺前來報恩的小狸貓,只是後來才定位在妖怪這東西上。富
堅擅長從人性裡頭去表現出各種具有自己強烈風格的小哲理,而這些哲理往往值得細細品
嘗,再配上擅長制訂規則並獨闢新徑的巧思,以及盡量不重複的劇情,使得【幽遊白書】
昇華至一部有深度、有內涵的經典漫畫。其中哲理的表現幾乎是這部作品內涵裡頭最優秀
的地方了。
在談幽遊白書的哲理之前,我想先講講創作者富堅義博這個人,而講這人之前我又得先說
個小故事。中國古代有個寓言,說有位畫家為齊王作畫,一日齊王好奇問他:「畫什麼東
西比較難呢?」畫家答:「畫馬、畫狗最難。」齊王又問:「那畫什麼東西最簡單?」畫
家又答道:「畫鬼最簡單。因為狗與馬大家都看過,而且常常見到,便難以畫到讓大家都
滿意。然而鬼怪無影無形,也不隨便出現在人面前,誰也沒法證明它們長什麼樣子,所以
最好畫。」富堅義博其實就像這位畫家說的一樣,最擅長的題材正是這類「沒人能證明他
們是什麼樣子」的事物。所以你會看到富堅出道至今,他的畫筆充斥著許許多多非一般人
常見的東西,更嚴格點來說,應該是充斥著「沒人能說得準」的東西。這些東西大概是些
什麼呢?從他的作品裡我們可以找出惡魔、妖怪、幽靈、怪咖、怪異家庭、超能力者、宇
宙、異次元、未知世界、外星人等等的事物,這都是前面所說的「沒人能說得準」的東西
。在富堅筆下,這些元素幾乎應有盡有,而且都很活躍地支撐住了故事劇情。就拿富堅筆
下的主角來說好了:【淘氣愛神】裡面,主角的家庭不正常;【幽遊白書】裡,幽助和桑
原的家庭也是有些問題;【靈異E接觸】的主角根本是個無敵怪咖。更不用說後來【獵人
】裡奇犽和小傑的家庭了。或許這些越和常理不同的東西,越能讓富堅連結些趣味進去,
而為了不斷地彰顯這些趣味,富堅的作品也總是維持這樣的設定。這種沒人能說得準的東
西,或許比較方便處理,不過經常性的貪圖這種方便,難免讓人認為是一種懶散與投機。
從後來富堅在畫【獵人】時愛畫不畫的表現,便可以窺見他的個性的確是這樣。簡單地說
就是:「雖然懶散,卻又能運用自己的才氣來支撐他的懶散,讓讀者沒法不買他的帳。」
不過富堅走這樣的投機路線倒不完全是這原因,事實上他的才氣的確很適合在這方向徹底
發揮。
【幽遊白書】雖然是相當主流的戰鬥漫畫,但其實在前期,他有些單元劇的影子,甚至也
沒有打鬥元素。是一直到「三隻妖怪、亂童、四聖獸」這些篇章,才奠定了幽遊白書走向
少年漫畫的王道路線,意即擁有正派、反派、對戰並穿插友情在其中的冒險故事。本來普
通的漫畫家創作這樣的漫畫,雖然比起冷門題材來講,可以得到最低限度的市場青睞,但
要發燒走紅,卻也是未知數。然而富堅高明的地方就在於他能夠擅用奇想與才氣,讓戰鬥
故事變得有深度。同樣是武道大會,鳥山明畫了好幾次,都只能停留在:「阻止反派野心
、滿足觀眾想看武打對決的渴望」之程度。而富堅義博不喜歡一再重複類似的劇情,如果
真的相似,那也會在劇情上處理得不太一樣。像武術大會在畫第一次時,便能賦予故事主
人翁們為何而戰以及戰鬥後的反思,而魔界的武鬥大會又完全只是一個政治過程,兩者本
質不同。同時幽遊反派角色也比許多漫畫裡的反派還要來得生動有趣、耐人尋味。也因為
富堅筆下的橋段往往能自然流露出些許哲理,讓我們在長大後回頭來欣賞,能有再次品嚐
並領悟的機會。以下我們便從三個經典篇章來探討其中蘊含的哲理:暗黑武術會篇、仙水
篇、魔界篇。
先從貫穿整個暗黑武術會故事的反派角色戶愚呂(弟)來說好了。根據小閻王調查,戶愚呂
的門徒和親信在五十年前都被一個叫潰煉的強力妖怪給殺掉,算是一個雙手沾滿血腥的反
派兼悲劇人物。而如果戶愚呂只是扮演一個想把自身不幸發洩於他人身上、單純重複暗黑
武術會悲劇的大壞蛋,那麼他就不會派三鬼眾去通知幻海得出席武術會,而是在武術會開
始之前就提早殺掉幻海,直接逼幽助以復仇的心態出席。就好像潰煉當初來通知自己受邀
出席時所做的一樣,更不用說後面戶愚呂交代小閻王保管屍體的事了。我們還可以反覆驗
證,如果戶愚呂之於幽助只是第二個潰煉的話,那麼在廢棄大樓展現實力後也可以順便殺
掉在外頭的飛影和藏馬,或是在武術會決賽和幽助對決時,近距離接觸的第一拳就可以不
必管什麼公平性而停手了(因為角度問題,幽助為了保護身後的螢子等人,得強迫迎接一
拳而無法閃躲)。從這點再繼續想下去,戶愚呂攻擊螢子等人的那一發拳砲,本來也就是
故意打偏的。殺桑原,就像藏馬和左京說的,其實也沒有真的想讓桑原斃命的意圖,純粹
只是想貫徹自己不回頭的戰鬥人生,希望激發幽助潛在力量讓自己能夠有一場拼盡全力的
戰鬥而已,就算死在這場對決裡,也是他所期望的。雖然手法極端,雙手也沾滿鮮血,但
這個反派的確塑造得不簡單。這樣一個被潰煉影響,從身為人類到心中潛藏魔性,再到貫
徹魔性直接轉生為妖怪,最後接近死期前,所做、所設計的一切,似乎又有那麼點像人,
真的是耐人尋味。
在武術會篇章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人跟妖怪有太多相似處,妖怪跟人其實是差不多的。
人類中有幽助這種不拘小節、不按牌理出牌的打架狂,妖怪之中一樣有酎這種怪咖;人類
中有垂金這種人渣,妖怪裡的一垣博士也不遑多讓;而真實世界的人類會為了搶購演唱會
門票而瘋狂,幽遊裡的妖怪同樣也會為了暗黑武術會不顧一切。人與妖怪不僅相似,也會
互相影響,結果是善是惡全看彼此。在垂金別墅裡,人類會為了利益做盡各種壞事,妖怪
則同樣會為了利益選擇跟人類配合。但是也有像浦飯幽助改變飛影,無形中把飛影導向較
為善良面的情況在。無怪乎雷禪曾經推測魔族可能只是人類的突變種,因為彼此實在太相
似了。甚至靈界其實也不知道「靈魂」最後會到哪裡,或許靈界也只不過是個次元不同、
能接觸到「靈體」、一廂情願地管理「靈體」的世界罷了。如果扣掉這點,靈界、魔界、
人界,三者的居民似乎沒什麼不同。富堅筆下,異種族之間總是有不同處也有共通點,富
堅也常常暗示:如果不同族群之間可以找到共通點,那就能夠藉由彼此了解進而找到和平
相處的機會。所以當仙水最初打倒樹的時候,聽到樹的遺願竟然是想多活幾天看過必追的
綜藝節目後再死時,便破例有了共鳴不想殺掉樹了(這邊單行本翻譯有錯,樹說的我每週
都準時收看,其實是仙水回應樹說的:我也是每週都準時收看)。當「祭禮三人組」能夠
在人界竄紅當偶像並幫公司賺錢時,就也沒有人會去在意種族的問題。這點後來在【靈異
E接觸】裡頭的「迪思昆星人」背景設定上更為明顯。迪思昆星人雖然勇猛好戰,卻能為
了棒球而不毀掉地球。這些都是藉由共通喜愛的事物找到了解彼此的機會,進而和平相處
的例子。
戶愚呂和暗黑武術會的故事告訴了大家,人跟妖魔有許多共通處;仙水篇則是進一步探討
和平相處的問題。談論種族之間的相處,便是眾人之事,而眾人之事,便是政治。政治─
─這幾乎是少年漫畫市場中不太會有人喜歡的題材,但富堅卻能巧妙的把這元素不著痕跡
地融合在戰鬥漫畫裡,讓讀者不覺得突兀或排斥,甚至喜歡上它,如果這不是才氣,那什
麼才是才氣?人是處理政治事務的最小單位,在仙水篇以前,幽助所做的一切冒險,其實
不太能影響靈界、人界、魔界三方大局。但是到了仙水篇,我們可以看到仙水這反派不同
於以往出現過的壞人,因為他具有前所未有能夠改變世界現況的影響力。以靈界和人界的
角度來看,B‧B‧C及地下世界的壞人,是為了自己的私慾,在進行掠奪而擾亂秩序,但
終歸是私慾,所以重點放在圖利上,破壞現狀是必經的手段而非目的。但仙水不同,仙水
為的不是自己,過程中也得不到任何利益,而是以徹底「破壞三界秩序」為最終目的。對
靈界來講,這兩種罪行,前者只是做了該被懲罰的事,但不足為懼;而後者則是挑戰整個
靈界的統治地位,無怪乎仙水會是整個故事有史以來,靈界最大的隱憂。
這樣的一個仙水究竟是怎樣的人呢?仙水從小時候就能感受到人界以外的事物,對於妖怪
與人類,年幼的他是以簡單的善惡兩分法去看待。在仙水的人生裡,有段時光和靈界接觸
上,這時候的靈界本來可以用較為全面、客觀、誠懇的方式來讓仙水認識三界,可惜靈界
沒有這麼做。靈界只是繼續順著仙水原本的二分法觀念來讓他執行靈界偵探的工作。終於
在仙水見到那場人類凌虐妖怪的邪惡盛宴時,內心徹底崩潰,無瑕而極端的個性,也導致
他選擇極端的方式來為之前的事做些平衡,從此以後埋下了靈界的隱憂,也展開了仙水偏
離善良、邁向悲劇的一生。政治不僅有失誤造成悲劇的一面,還有現實而醜陋的一面。當
幽助打倒仙水後,靈界處理幽助的方式顯現出了靈界令人無法苟同的手段。靈界因為幽助
魔族轉世的身份決定殺掉他,而且自己不做,還要人間的前任偵探真田黑呼來執行,但黑
呼其實也沒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只能說靈界安排的任務從來都不會替執行者考量,就如
早期幽助對上亂童一樣,若非運氣好,否則早已一命嗚呼。此時眼看煩惱之際,幽助居然
自願進入魔界,靈界樂得幫他們打開通道。小閻王自嘲般說道:「這麼一來,靈界就可以
不費一兵一卒解決掉你了。」種種不珍惜己方人員的決策,可以說就是靈界上位者的真實
面貌。但也因為連小閻王都無法接受的殲滅幽助指令,終於促使小閻王變成一個「改革者
」的身份,決定大義滅親,讓靈界做改變並釋出善意和魔界以互相尊重的方式來相處。仙
水篇整個故事幾乎充滿政治哲理,此外,還有個小地方讓人覺得亮眼,那便是六個追隨者
的想法,也設定得頗具巧思。神谷醫師的想法,當他在醫院攻擊幽助時已經闡述得很清楚
了,看透生物循環的他,厭惡人類這種生物。戶愚呂兄冒充的卷原則是想向主角們復仇。
而御手洗和天沼,一個接近被洗腦,一個則是被利用,至於刃霧要則是不太明確,留給了
讀者想像的空間。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刃霧也是一個我行我素,容易討厭人類的人,也
有可能喜愛其他生物更勝過人類,總之會追隨仙水也不意外。樹呢,應該不用提了吧?
如果說仙水篇是從靈界的角度出發來看待三界,那麼魔界篇就是從魔界的角度來探討,魔
界篇可以說是政治寓言的延續,並且加入更為哲學性的思考。前面我們提到在富堅筆下,
人類和妖怪其實很相似,但扣除掉能力和外表之後,一定也有一些地方不同,否則就不可
能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戰鬥劇情。那究竟是有哪些地方不太一樣呢?要我說的話,我會認為
:「妖怪是人的極端版與不受拘束版」。在人界,幽助這種玩世不恭只會打架的人,不可
能進入社會後擔任什麼有重大影響力的職務,那是因為人類的世界自有一些運行的規矩。
這規矩可能是從小到大的教育、也有可能是道德感和法律,又或者是跟社會運作有關的一
切規則。但魔界完全不是這樣,魔界幾乎是武力代表一切,魔界縱使有規矩,也是零散、
雜亂的,又或是只要你夠強且擁有某些特質和能力,你就能創造自己的規矩。以幽助的人
格特質和能力來講,在人界就是社會底層的一般人,在魔界就剛好顛倒過來。能打架又有
魅力,就算不是權貴後代,一定也可以闖出一番事業,當然代價是魔界比人界危險,會有
喪命的可能。待在魔界還是待在人界對幽助來說其實不好選擇,當幽助在打敗仙水時還能
夠爽快下決定回到人界,但在人界開始過起平凡、不值一提的日子時,也難怪又會打從心
底迷惘起來。人類生來百百種,每個人的生活如果都用一套統一的規矩來束縛住,可能會
有「適性」與否的問題。在幽助身上彷彿可以看出富堅某種隱喻甚至是自我投射:「阿我
就是跟幽助一樣啊!又不是每個有才能的漫畫家都適合配合市場需求過著按時交稿的生活
方式啊,為什麼要逼我呢!難道我不能過著自己說了就算,想畫就畫,不想畫就休息的生
活嗎?我一樣可以畫出暢銷漫畫的啊!(跩)」好吧,也許這樣想有點過度解讀了,但是富
堅的確有想要表達那種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環境對了一定可以有所發揮以及闖出一番成
就的格言想法,如果沒有的話那也是跟大環境有關。這樣不知不覺間,又流露出富堅對於
「教育」的看法。總之,同樣一個浦飯幽助,在人界跟在魔界的影響力真的有很大的差別
,這也是魔界篇一個趣味所在──幽助在人間微不足道,但是在魔界可以改變世界。
提到改變世界,雷禪曾經說過,有一天普通人們也可以像自由旅行般地往返於三界。雷禪
其實很有遠見,眼光也算精準,雖然自己只能推想而無法參與這過程,但當魔界舉行完幽
助提議的武鬥大會後,三界之間的確有慢慢浮現出雷禪所推測的樣子,只是那種情況還很
初步,距離雷禪所想像的,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另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該算是
煙鬼,雖然追根究柢還是幽助到了魔界後才產生的影響,不過煙鬼的法律制度在具體層面
上帶給魔界很大的變化。既然人類來到魔界時,一律受到魔界自治法保護,那麼妖怪也會
想佔點便宜吧。在和平相處的前提下,能佔的便宜大概就是到人界積極地融入人類社會,
享受一種當人類的感覺,例如收看人類的娛樂節目、上電視、當偶像之類。可能魔界大部
分平民妖怪還是安份守己的,配合自治法還算能夠自律地在兩處地方往來,何況如果有什
麼不滿,那就讓自己變強,在三年後的武鬥大會上奪得冠軍,那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來
改變這些規矩。同時這三年一次的武鬥大會也能讓妖怪定時發洩精力和了解自己能力、地
位,不致過於目中無人。從這點來看,恰好幽助的提案和煙鬼的想法,形成一種默契絕佳
的配套。不過到處旅行的妖怪數量一多,是否就能繼續保持和平的現象,這點倒是令人存
疑。雖然藏馬曾說在小閻王檢舉上級後,發現以往的妖怪襲擊人類事件多半有造假,真正
的妖怪殺死人類事件久久才一起。但這裡應該是富堅義博自己前後設定不同罷了,畢竟在
同背景的數年前,幽助才遇過亂童、剛鬼這一類妖怪。在仙水開啟洞穴時,搶先鑽出來的
低等妖怪和早期的四聖獸看起來也不是善類,要說妖怪攻擊人類頻率真有那麼少,我是不
太相信的。說到這,或許這就是三界對於人界妖怪的不同解讀吧!有人認為他們一定會做
壞事,有人認為他們其實沒做什麼,也有人認為他們比起人類,所做的根本微不足道,應
該順其自然就好。一個現象,讀者和故事中不同立場的人心中各有不同的解讀,妙的是,
這不就恰好像是我們的真實社會嗎?
漫畫都是互相學習、互相影響的,我一直覺得【幽遊白書】有從【潮與虎】中得到些啟發
,只是富堅取材的都是一點點,很難察覺,除了幽助的身份、服裝與變身這種明顯小東西
之外,像是探討妖怪和人類之間的相處問題(鐮鼬篇),富堅卻是很巧妙的學過來,然後融
合成完全不同的東西展現在讀者眼前,所以並不會給人模仿的感覺,同時也有自己的另種
哲理。而像【烈火之炎】就是一味的學【幽遊白書】,偏偏又只能學到像組隊戰鬥這種粗
淺的東西而學不到精髓,所以就稱不上是什麼有內涵的漫畫或是晉升經典漫畫的行列裡。
我們可以說【幽遊白書】能夠細細品味,便是因為富堅幾乎把出道後較為成熟的才氣全貫
注在裡頭了,自然是一部經典佳作。在幽遊之前的作品實在無法與其相提並論,而在幽遊
之後的作品雖然也不錯,但像【靈異E接觸】也只是幽遊【魔界篇】之理想世界的體現罷
了。至於【獵人】,雖然小趣味很多,但大主題則是變來變去,稍嫌凌亂,在整體性這點
上我覺得不太理想,但最主要是因為還沒完結,我也不想給予太多定論的關係。當然也希
望有一天能夠評論完整的【獵人】,真的,希望自己能等到那一天到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48.9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unter/M.1425312534.A.B81.html
※ 編輯: kaiandgreen (175.181.148.97), 03/03/2015 00:10: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