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勒到希特勒】
馬勒是一位工作狂。眾所週知,在他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的十年,不僅是馬勒的黃金十年,更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偉大十年。在這十年間,歌劇院因馬勒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各式歌劇節目的演出品質也到達絕無僅有的高度;但也就是在這十年間,劇院裡無時無刻皆充斥著劍拔弩張、人聲沸嚷,甚至人心惶惶的緊張氣氛。事實上,正是馬勒的這十年,讓維也納歌劇院深深獲益至今,而那種非人、高標的要求,更讓這塊金字招牌屹立不搖,最終成為全世界歌劇院的翹楚。
對馬勒來說,歌劇院是他上班的地方。馬勒每日的工作就是在歌劇院的辦公室裡處理各類歌劇節目的流程安排,有時還得在女高音歇斯底里的尖叫聲中斡旋、排解藝術家之間的各種嫉妒與糾紛,除此之外每天上午固定進行的團練與彩排更是重要且永遠無法完成的「待辦事項」,因為促動整個樂團演奏水準提昇的基本功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熬磨。中午十二點,馬勒總會準時回家午餐,小憩片刻後,便在下午三四點左右疾步前往歌劇院去指揮晚上準備上演的節目。以上,就是馬勒十年如一日的作息表。
小馬勒20歲的嬌妻艾瑪在初識馬勒時曾脫口而出:「天啊,這人簡直是純氧的化身!」,別以為純氧是多麼高潔的形容,其實艾瑪所指的是馬勒的工作態度與不斷燃燒精力的精神形象就好像在他的生命裡只有工作與音樂而已。而這種幾近自虐式的緊繃張力,馬勒不僅拿來「律己」,他也同樣地「施予他人」。馬勒為歌劇院的經營立下嚴格的典範,例如:聽歌劇或音樂會時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團員每次的排練必須準時,音樂會嚴禁觀眾遲到,否則只能鎖在門外等節目中止時才能進場等這些在現代社會大家習以為常的音樂會禮儀,事實上就是馬勒當年所立下的。試想:對那些把聽歌劇當成是社交活動、音樂只是陪襯,來者是要看人、同時也是要給人看的,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醉酒之意也不在歌劇的上流社會來說,馬勒的鐵腕得罪了多少票友?他又承受了多少壓力?
但他不管!在馬勒的眼裡,這些不當的行為都是褻瀆,也是對音樂不虔誠,這和他一輩子戰戰兢兢奮鬥向上、視音樂與藝術為神祇的哲學有違。因此他改革的手法不只是在節目內容上大刀闊斧、指揮到一半從樂池裡爬上來要求觀眾噤聲,他甚至樹立了在節目開演前便將音樂廳所有燈光調熄的慣例。在他的音樂裡,觀眾只能乖乖坐在椅子上;在一片漆黑下,你只能專注於舞台上的一切,除了聽與看,什麼都不能做。
當嘴巴閉上後,靈魂之口才會開啟。這樣的轉變,不僅讓團員的日子不好過,甚至連管理戲服道具的工友都倍感壓力。曾有位歌劇院的樂手在日記上留下這段記錄:「馬勒給歌劇院帶來一種根本性的災難!整棟歌劇院從地基到樑柱,都被這空前且持續性的強烈地震給震的天搖地動。凡是不夠強韌、抗壓性不夠的,都只得灰飛煙滅...。所以在這段日子裡,歌劇院裡絕大多數的歌手都收拾包袱走人了。」
沒錯,不夠強韌、抗壓性不夠的,都活不下來,而這才是維也納深藏不露的真面目。馬勒以一人之力力抗歐洲樂壇數百年之積習,竟還能強撐十年之久,實在讓人驚嘆折服。這段期間,報社惡意杜撰的低俗樂評打不倒他、團員漫天飛舞的黑函攻擊整不垮他。但就在1907年,馬勒還是在維也納金廳指揮了他告別維也納的最後一場演出,那是他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最後一個樂章演畢,全場觀眾掌聲之熱烈、拋上台的鮮花之多難以想像、叫好的歡呼聲伴隨著淚水淹沒了整個大廳。然而馬勒必須走,因為他是猶太人。當然,他對歌手、樂手的那種嚴厲求好以及與劇院經營高層間的意見相左都是促成他必須走人的原因之一,然而面對維也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反猶勢力,馬勒明白這裡已非他長久之地。最後,馬勒出走紐約,在異鄉捱了四年,容忍自己降低演出水準,甚至到最後,他在紐約放棄了所有的歌劇演出,僅指揮單純的音樂會。
馬勒的故事說到這兒,接下來我要說的是猶太人的故事。
馬勒死於1911年,那時候納粹還沒來。他,只是維也納在廿世紀反猶情緒高漲下的首波受害者罷了,廿年後,歌劇院被趕出去的人還多著呢。而且,也「幸好」馬勒只活了51歲,如果再讓他多活30年,他將會看到自己的外甥女艾瑪.羅瑟死在集中營裡,甚至連他自己可能也無法壽終正寢。
當年,馬勒的妹妹嫁給了維也納歌劇院的樂團首席羅瑟。在二戰爆發時,年屆七十五歲高齡的羅瑟流亡倫敦,他的女兒卻未能逃出來。之後不久,羅瑟得知自己的女兒命喪波蘭集中營後,哀痛欲絕的他承受不了打擊也隨之而去。然而老父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女兒在臨死前,還在集中營裡組織女子樂團,娛樂德軍。原以為自己有活命希望的艾瑪.羅瑟卻在希特勒即將自戕之際,慘遭納粹黨最後一次的「大清洗」,逃不過這慘絕人寰的浩劫。
明明是講馬勒,為什麼會講到納粹?音樂跟政治又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把時光往後推移到1936年吧!那年維也納歌劇院的指揮是馬勒的弟子布魯諾.華爾特,他在指揮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依索德》時,一顆包裹著字條的臭雞蛋往指揮台上丟了過去,字條裡寫著:「下次丟來的不只是雞蛋了!」;而1938年希特勒尚未接管奧地利之前,維也納歌劇院裡便早早對歌手與團員作了一次「背景清查」,甚至連本身不具有猶太血統、只是與猶太人有姻親關係的歌手都被辭退。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裡,共有75位歌手、樂手以及20位的行政人員先後被解雇逼退。因為國家歌劇院裡的藝術家算是公務員,種族要淨化當然要從公家單位優先作起。
事實上,在一次世界大戰後到三零年代初期,馬勒的作品還時常被演出,受歡迎的程度甚至不下於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而且當時也有指揮家在完整的樂季裡指揮了馬勒的全套作品,可說是馬勒音樂確實被傳承的例證。只不過當理查.史特勞斯成為了希特勒的文化部長後,馬勒的交響曲便消失在音樂廳、同時也消失在樂壇了,一直到六零年代才因伯恩斯坦與華爾特的努力才讓馬勒的音樂逐漸復興。
1939年六月十日,希特勒現身在維也納歌劇院的國王包廂。那天是理查.史特勞斯新作歌劇《和平之日》的首演。「和平之日」?這真是個天大的玩笑,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再過不到三個月的九月一日,德軍便入侵波蘭,揭開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而這齣歌劇演的究竟是理查.史特勞斯不黯政治的愚昧,還是希特勒狼子野心的低劣偽裝?世事之反諷,莫此為甚。然而值得讓人玩味的是,在當年《和平之日》的指揮總譜上,不知哪位歌手、或樂手竟在封面上留下了一個字:「戰爭」,真是了不起的洞燭機先。人類的良心並不會因為藝術的偽裝而被蒙蔽,在舞台上演出的人員心裡清楚得很,知道自己的雙眼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未來。而那隨著歲月逐漸淡去的筆跡,就好似隆隆砲聲,在七十餘年後的今天仍讓人怵目驚心。
當時這些在歌劇院裡的當紅歌手、音樂家,在1938年維也納變色後紛紛流亡。腳步夠快的,在大西洋的彼岸找到了新機會,有些成了好萊塢裡電影音樂的奠基者、也有些人留在百老匯,為美國的娛樂事業投注新活力。而腳步慢一點的、或者政治嗅覺不夠靈敏的,註定要葬身在集中營裡。但更多的是那些人走得了、但「心」卻走不了的人,馬勒便是個例子,當年馬勒在紐約呼風喚雨,擁有他在維也納渴求不到的絕對權力,但在熬了四年後,他仍希望即將不久人世的自己能回到維也納落葉歸根。1907年,馬勒出走時,維也納街頭有人敲鑼打鼓送走了一位猶太魔王;但1911年,當他坐著火車一路從巴黎躺在病榻上回到維也納時,維也納城萬人空巷全都聚集到火車站,爭相目睹這位偉大指揮的最後一面、想要送他最後一程。這,就是維也納人的矛盾;也是人類的矛盾。
回首百年,馬勒的交響曲早已響遍世界,然而他瘦小的身影、焦慮的眼神與深沈的面容,將是維也納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記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Boiz Dorm男生宿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不是你們熟悉的Vlog。 這是我和Evan那天出遊途中休息閒聊時錄的,剛好趁他剛來台灣兩個月,文化衝擊還比較大的時候,訪問了他對台灣的各種印象。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boiz_dorm/ 關注FB: https://www.facebook.co...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Boiz Dorm男生宿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小馬在紐約-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怎么看小马在纽约这种对中国没有偏见的外国人? - 品葱备份计划 的評價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4月|追蹤網 ... 的評價
- 關於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小馬在紐約的情報與評價,FACEBOOK ... - 金融理財投資情報站 的評價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4月19日 華爾街日報 金融時報 紐約時報新聞彙整
今日圖片 <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的照片,他別黃玫瑰有個故事。當他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他媽媽很緊張,要他別去領獎,因為別人告訴他,領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不久就會死,他安慰媽媽,"我別一朵黃玫瑰去領獎,就不會有事了"(應和當地的信仰有關),他筆下的奇幻情節,對映的是拉丁美洲經歷的真實苦難。
今天,華爾街日報和紐約時報都刊出了追憶<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去世的文章。
有意思的是,財經媒體的篇幅,還比一般綜合性媒體報導篇幅更大,華爾街日報寫了兩篇,紐約時報一篇,大陸財經網站一財網則有兩篇報導,而且篇幅頗長,按照一財網的報導,馬奎斯的風格,贏得相當多中國知名作家的崇敬(雖然馬奎斯對他的作品在大陸被盗版,非常不高興)。
一個住在墨西哥城的老人,何以吸引全球目光?作為一個拉丁美洲作家,他的生活經驗,又如何能跟他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產生共嗚?
關鍵在於魔幻寫實這件事上,一財網如此寫道,所謂的“魔幻”從表面上看也許神奇、虛幻,實際上它卻是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的基本現實。當看來可笑、荒謬的現實,竟是真實的人生經歷時,你感受到的,會是什麼,是絕望、悲哀,還是超脫?馬奎斯選擇用他的筆,重新詮釋了他自己的人生經驗,還讓世人大大注意到了拉丁美洲魔幻寫實的藝術手法,給了所有想回顧,追溯自己人生經驗的人新的啟發,也引此得到世人的共嗚。
紐約時報寫道,在他的小說和故事裡充滿了各式看似神奇的情節場景,暴雨經年肆虐,花朵從天而落,暴君歷經數個世紀不死,神甫懸在半空,屍體不會腐敗。有的較為可信一些,比如情侶在半個世紀的分離後重燃愛火。
多篇報導裡都提到了百年孤寂裡的開場,紐約時報是這樣寫的,「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裡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此處譯文選用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6月出版的《百年孤獨》,範曄譯。——譯註)
這其實是他自己第一次的經驗,一財網報導,這是馬克爾斯童年的現實場景"一個老頭兒帶著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那時候,馬戲團把冰塊當做稀罕寶貝來展覽。 ”若干年後,瑪律克斯面對門多薩時回憶說,《百年孤寂》的素材雖然並非直接取自現實,但確實是從現實中得到啟迪。“我記得,我們住在阿拉卡塔卡的時候,我 年紀還小,有一次我外祖父帶著我去馬戲團看過單峰駱駝。又有一天,我對我外祖父說,我還沒見過冰塊呢,他就帶我去香蕉公司的倉庫,讓人打開一箱冰凍鯛魚, 把我的手按在冰塊裡。《百年孤寂》就是根據這一形象開的頭。”
冰塊是值得展覽的寶貝!可以想像那不會是個富裕的環境,以及他和主流文化的距離,但提起這段回憶,竟是有趣的,像是巧克力般,甜中又有些微苦。
很多情節在他的真實生活裡都找得到對應的位置,《百年孤寂》中那個令人難忘的吃土的女孩呂蓓卡,其原型正是作者的妹妹馬戈特,她在八歲前一直有著偷 吃爛泥的習慣,一九二八年因罷工而導致的大屠殺的細節,科爾斯特•巴爾加斯將軍本人及其隨後的“四號通令”這些真實情節都出現在《百年孤寂》裡。紐約時報寫道,幼年時期,馬奎斯和外祖父母一起住在破舊不堪的大房子裡。這棟房子影響了他的創作;他說,外祖母在她講的故事裡杜撰的鬼魂,似乎就住在房子裡(他祖父母是擅長說故事的高手,對他有極大影響)。
馬奎斯並不認為自己是靠想像力寫出這樣的作品,他早期的訓練,其實是一個追求真相的記者,而且他做得還不錯。
紐約時報報導,在當記者時,他挖到了一條獨家新聞。當時,他採訪了一名水兵,哥倫比亞政府說他是一名英勇的倖存者,他所在的那艘海軍驅逐艦在海上失蹤了。這名水兵向他承認,那艘船載有大量走私的生活用品,在一場暴風雨中,這些貨物鬆散開來,導致船過度傾斜以致沉沒。他在1955年發表的那篇報道激怒了哥倫比亞的獨裁者古斯塔沃•羅哈斯•皮尼利亞(Gustavo Rojas Pinilla)將軍,於是加西亞•馬爾克斯逃往歐洲。他在歐洲做了兩年駐外記者。
馬奎斯有一雙能對現實敏銳批判的眼睛,駐歐洲時,他沒有因為歐洲給了他穩定生活喪失批判力,他的報道往往反映出這種觀點:儘管歐洲人自己的社會正在衰落,但他們卻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拉美國家。他在諾貝爾獎致辭的時候說,歐洲人「堅持用衡量自己的標準來衡量我們,忘記了生活的摧殘對各人都不同,而對自我身份的追尋,對我們和他們而言都一樣艱辛而殘忍」。
馬奎斯成名後的經歷,一樣帶有點難以理解的魔幻味道,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務院曾三十年拒絕發給他簽證,因他曾是哥倫比亞共產黨的成員,但最後,還是發簽證給他,因為美國總統柯林頓邀請他到美國作客,他真實生活裡,外界質疑的一點是,他是古巴強人卡斯楚的好朋友,這樣一個反對極權的左派作家,又為何會跟關押反對者不手軟的統治者變成好朋友?馬奎斯說,是外界(特別是美國)對卡斯楚的偏見,但紐約時報也報導,馬奎斯意識到了這件事,以致後來也會為被關押的反對人士說情。
以下是過去二十四小時中刊出的新聞標題
華爾街日報
韓國警方拘捕失事客輪船長
18日看盤:週期成長均兩難 振盪難免仍看主題
通用電氣利潤和收入雙雙下滑
高盛第一季度淨利潤和收入下降
信號分析縮小馬航水下搜索範圍
真實用戶狀況限制微博價值
致命病毒性疾病MERS從中東擴散至東南亞
烏克蘭加強邊境管制 限制俄羅斯男性入境
中國新一輪國企改革對股市長期影響不大
讀報:外媒猜測中國高調反腐背後動機
伊朗告誡俄羅斯不要輕視美國制裁威脅
為何中國需讓更多公司倒閉?
計步應用Breeze幫懶人動起來
魏建軍成為全球白手起家汽車首富
追憶馬奎斯
美國投資者為重啟Mt. Gox做最後努力
台灣金管會出手監管人民幣杠桿衍生品
長城汽車利潤增速放緩
餘額寶第一季度規模強勁增長
中國3月份新建住宅均價漲幅回落
柯林頓之女懷孕
韓國失事客輪獲救教師自殺
麥當勞將為中國餐廳換新顏
中國銀監會規範商業銀行保理業務
餘額寶——從存款業務中挖掘財富
人民幣實際貶值幅度大於名義數字
香港“六四”紀念館即將揭幕
馬奎斯的手
黑色電影《白日焰火》票房過億
成年人細胞首次克隆出早期胚胎
太陽系外行星新發現:地球大小,可能有水
證監會:新股發行受理後即安排預先披露
邵子力將改任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
卡塔爾央行將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
中國發佈商業銀行發行優先股指導意見
中國西南地區礦難致26人死亡
上交所、台交所商談合作諒解備忘錄事宜
18日收盤:主機板乏味 創業板漸入關鍵期
韓國失事客輪獲救教師自殺
金融時報
陳一諮的“interesting times”
媒體劄記:情婦
FastFT:美國在緬甸新設商務辦事處
Walmart在美推出匯款服務
史諾登連線普京電視問答節目
“對沖基金推動科技股暴跌”
中國“五分之一耕地被污染”
紐約時報
視頻互動,中國娛樂產業的美麗新世界
奧利弗•斯通北京電影節上呼籲中國正視歷史
日本應學習德國與鄰國和解
與西方對立情緒在莫斯科抬頭
生還者回憶韓國客輪沉船前曾急轉
薛蠻子現身說法警告網絡大V
福利糾紛導致東莞製鞋工人大罷工
中國近五分之一耕地污染,南方甚於北方
焦裕祿,虛虛實實的榜樣
各國就緩解烏克蘭危機首次達成有限協議
韓國遊輪沉沒疑與人為過失有關
美國飛機神秘降落德黑蘭機場
《百年孤獨》作者馬奎斯去世
在美國,反猶主義遠未消失
昂貴的3毫秒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Boiz Dorm男生宿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不是你們熟悉的Vlog。
這是我和Evan那天出遊途中休息閒聊時錄的,剛好趁他剛來台灣兩個月,文化衝擊還比較大的時候,訪問了他對台灣的各種印象。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boiz_dorm/
關注FB: https://www.facebook.com/BoizDormTJAC/
不定期更新,訂閱Youtube頻道時可以開個鈴鐺
#男生宿舍 #老外 #台灣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怎么看小马在纽约这种对中国没有偏见的外国人? - 品葱备份计划 的推薦與評價
可是有一群和你同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人,他们剥夺了你太多的权利,不把你当人看…… 可能和问题无关,有感而发。 2018-05-11. 赞 ... ... <看更多>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04月|追蹤網 ... 的推薦與評價
紐約 前州長古莫(右)與任職新聞主播的弟弟克里斯... 學妹起底林秉樞黑歷史政大政治系:學籍仍在!暴行... 小馬爆北市府包庇李柏璋涉毒柯P打太極稱「再查」. 紐約前 ... ... <看更多>
小馬在紐約黑歷史 在 小馬在紐約-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恭喜小馬來金門後就突破百萬訂閱拉~~. 用外國視角挖掘金門歷史文化和美食(7-11 ⁉ ) 小馬的一言一行都好有喜感唷. 會讓你目不轉睛看他的動作到底想幹嘛拉 … ... <看更多>